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倒數

共有 1057 則相關文章

焦點

「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時代已死!」《財星》(Fortune)在川普對等關稅宣布後如是說。 「我過去假設未來會像過去,但這一次,沒有人知道六個月後的規則會是什麼。」橡樹資本聯合創始人霍華德.馬克(Howard Marks)表示。 一場近百年來最大的經濟核爆來了!它,對以外銷貿易為主的台灣極其不利。台灣靠著自由貿易走入全世界,如今,孕育台灣企業的環境可能驟然消失。 當有內銷市場的日本首相石破茂,都以「國難」與「國家危機」,去描述川普所引發的關稅戰爭後,台灣遭遇的狀況,只會更糟。 情況到底有多緊張?一九三○年代,美國總統胡佛對各國祭出關稅,導致經濟大蕭條。如今川普關稅,恐怕也會導致同樣後果。 第一章就算越南已零關稅求饒川普親信:這個條件遠遠不夠! 風暴起點是四月二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全球各國實施對等關稅,從東南亞到歐洲,從南極企鵝島到非洲賴索托,它對全球上百個經濟體祭出無差別攻擊。 中國以累計達五四%稅率位居榜首(川普上任至今共兩次各一○%,加上對等關稅三四%),近年來美國推行友岸外包政策,鼓勵投資的越南與泰國也未能倖免。台灣的輸美產品(除晶片外)全部被課徵三二%關稅,而川普隨後更表示將對進口晶片徵收額外關稅。 川普「解放日」宣布的對等關稅,台灣在表上名列第4,稅率高達32%,將衝擊台對美出口帶動成長的經濟模式。來源:法新社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但這不是簡單的加徵關稅,而是宣告自二戰後發展至今的全球自由貿易秩序被瓦解了,「川普對等關稅發出了一個明確訊息:全球化時代已經結束。」《華爾街日報》如是說。 台灣親美,但川普用的關稅計算方式跟對中國的一致,都是非常簡單粗暴,他視貿易逆差為萬惡根源,以為只要加關稅就能扭轉所有逆差。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其中,越南被美國徵收四六%對等關稅,該國政府喊出取消所有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方式求饒,寧願承擔美國產品傾銷的後果,但白宮高級貿易與製造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竟表態,這個條件遠遠不夠,因為美國與越南貿易逆差巨大,問題在於傾銷與貨幣操縱問題。 白話文就是,川普要改變的不僅是關稅而已。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對人民發出警告:「美國現在的做法並非改革,而是徹底放棄自己一手建立的體系。」而現在完全無人能阻止。 川普認定台灣對美國的關稅高達六四%,然後對所有國家都除以二,得出台灣將被徵收三二%關稅的結論。 但以世貿最惠國(MFN)稅率來看,台灣對美國徵收的進口關稅平均只有六.五%。這意味著世貿組織(WTO)已被削弱、甚至無視,世界第一大國是基於狹隘的自身利益來行事。 川普掀起的對等關稅戰,有談判餘地,但是方向絕對不會變,接下來,台灣會遭遇到什麼衝擊? 短期,台商一定會面臨成本上揚的狀況,而且情況比大家想像來得快。 第二章恐怕賣一台、賠一台寧願失去市占率,也要先暫停出貨 四月七日上班日的第一天,包括華碩、微星等台灣筆電品牌商已確認,暫停出貨到美國,先用當地庫存慢慢賣。即便,四月九日關稅開徵後仍有緩衝期,但是,現在貨物都塞在機場與港口,沒人敢賭,如果無法及時清關(指貨物通過一國海關機構的過程),「那就等於賣一台、虧一台。」一名台灣筆電廠的副總經理說。 大家寧願失去市場占有率,也不要跟獲利作對。 更多廠商已傳出,客戶要求立刻空運出貨準備庫存,四月十日之後就不再拉貨,接下來,台灣中小企業將面臨現金流能否撐過這段動盪期的考驗。「現金流至少要撐過三個月才夠。」一位中小企業主說。 有的企業沒有談判籌碼,就被品牌商要求共體時艱,吸收部分關稅,這對毛利已經很低的企業而言,根本是無法完成的交易。在美國,已經有企業索性宣布裁員。 「這三個月,會造成很多企業幾乎沒辦法做生意,」研華科技共同創辦人何春盛表示,「尤其中小企業受衝擊的能力相對小,它們的經營可能受到更大影響,更需要政府的協助。」 影響範圍之大,涵蓋了台灣所有出口產業,例如出口寵物魚的菖葳國際負責人林彥廷說,「宣布後,所有美國客人都發信來要求折價,但我們都拒絕了,因為我們有底氣能撐過。」 不少人開始應客戶要求,評估到這次被徵收較低關稅的菲律賓設點可能,但是一名公司營收破兆的台灣電子業董事長無奈表示,「不會再搬廠了。過去六、七年,台商信賴美國的友岸外包貿易政策搬廠,如今搬到哪都要被加課關稅。」 台商才剛從中國遷移到東南亞,現在大家也沒有太多能量跟資源再移動。 圖為鴻海富士康在越南光州的工廠。這次越南也被加徵46%關稅,意味著透過越南出口美國的台商也會遭到打擊。攝影者:程思迪 第三章當iPhone變成七萬元⋯⋯ 停滯性通膨恐再現,民眾消費力緊縮 而且,大家最害怕的還在後面,川普想從關稅起始,推翻目前的國際貿易規則,為美國的債務與減稅政策爭取更多資源,但這套關稅是「七傷拳」,會重傷美國經濟。當進口產品越來越貴,這只會讓美國人的購買力下滑,連帶打擊對相關產品的需求。 當越南第一時間示好,川普還是賞它一巴掌,這場關稅戰看來不會這麼快落幕。 大家最擔心的是,「停滯性通膨」再現——經濟成長停滯、物價上漲。 「川普這樣硬幹,我比較擔心的是,高關稅可能會造成美國通膨、引發消費力緊縮,」一名電子五哥副總經理說。 以蘋果手機iPhone 16 Pro為例,據《華爾街日報》引述專家計算,其內部所有硬體成本加上組裝測試,成本為五百八十美元。如今美國對中國加徵五四%關稅,成本將因此暴漲至八百五十美元。如果蘋果不漲價,利潤將大幅縮水。未來一支iPhone,在美國售價可能超過新台幣七萬元。 當物品越來越貴,人們的消費越來越保守,就會出現惡性循環,一九三○年代的經濟蕭條若再現,人們要排隊領麵包,物價一天調漲一倍的離譜狀況,是可能出現的。 川普會推動高關稅,是因為他想複製十九世紀末美國總統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締造的黃金時期。麥金利是高關稅的擁護者,當時工業快速成長,標準石油、美國鋼鐵等工業巨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但,川普恐怕踩了四個誤區,他不但不會成為麥金利第二,反而會成為把美國推進大蕭條的胡佛二號,甚至還可能加碼,重演一九七○年代的停滯性通膨。 一九三○年,美國總統胡佛(Herbert Hoover)簽署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試圖以高關稅拯救衰退的經濟,卻立刻遭到其他國家反制。 該法案施行後,美歐掀起關稅大戰,二十多國對美國施加同等級的關稅,導致美國對歐洲的貿易總額只剩下原本的三分之一。美國仰賴出口的企業出現倒閉潮,貸款給它們的銀行也紛紛倒下,失業率一度高達二五%,美國陷入最黑暗的大蕭條時期。 不只是大蕭條的危機籠罩著美國,一九七○至一九八○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恐怕也會重演。 「她排在第四十六位,站了兩個小時,最後拿到的是前一晚沒賣完的麵包皮,價錢還是昨天的兩倍。她沒生氣,只是坐在公園長椅上,慢慢的一口口吃完。」這是一位作家多麗絲.萊辛在〈無名女子與糧食券〉中,描述當年英國停滯性通膨的情形,你可能對這個年代沒有印象,但它確實存在於歷史中。 美國大蕭條時期,失業率一度暴增到25%,到處是失業者排隊領免費食物。來源:法新社 第四章台灣命運,川普的書已洩題難自給自足、與他國聯盟也被邊緣化 川普在一九八七年與一位記者合作,寫過一本書:《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 他在書中曾說過,最好的交易就是,你擁有對方完全離不開的東西。 川普的原話是,「槓桿就是擁有對方想要的東西。更好的是,對方需要的東西。最好的是,對方完全離不開的東西。」(Leverage is having something the other guy wants. Or better yet, needs. Or best of all, simply can't do without.)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敢離開交易桌的最大,反之,離不開的,只能被人予取予求。 對等關稅發生後,全世界開始分成兩個陣營,一個是美國,一個是非美國陣營。 中日韓三國經貿部長,在應對美國關稅一事上,在三月底齊聚韓國首爾,一起對美國喊話。大家各自組成區域聯盟來應對美國,台灣的角色卻趨於邊緣化。《經濟學人》甚至提及:川普此舉,造成了中國更壯大的機會。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台灣有過一個美國不敢離開的產業:半導體業,不過在對等關稅之前,台積電率先宣告投資,已經讓我們失去一張好牌,現在,當各國陸續築起高牆,論內需,我們不可能自給自足,論與他國聯盟,我們過去要加入區域聯盟就很困難,現在該如何連結,是一大問題。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對全國人民說:「世界正以一種對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型開放經濟體不利的方式改變。」 然而,台灣的危險程度比新加坡更甚,我們同屬小型開放經濟體,內需市場小,須仰賴國際市場;但台灣更依賴製造與出口、更依賴美國市場,且美中台三方關係,複雜的政治習題,比新加坡更難解。 台灣不是最高關稅國,卻面臨全球最複雜的情境;台灣的企業家,也面臨全球最險峻的難題。 川普對等關稅,可能將施壓台灣向美採購更多農產品如美國牛肉與馬鈴薯等,以平衡貿易逆差。攝影者:駱裕隆 第五章不想變孤獨的島嶼,放棄保護吧!從獨尊製造,轉向發展服務 接下來,還有可能對這波暫時豁免的半導體「出手」,將炮火擴及台積電等護國群山。若台灣無法做出更好的槓桿,我們很可能從最靈活的小國,變成最孤獨的島嶼。 現在,即便美國已經開始有抗議遊行,但川普仍堅持到底。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川普已表明,除非美國與中國、歐盟及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消失,否則不會撤回對這些國家的關稅,這代表高關稅時代會持續一段時間。 在這次對等關稅貿易戰中,可以看見,台灣有些企業早先一步,抓到保護主義的脈絡,已經做出反應。譬如電競筆電品牌廠微星,早在去年第四季,就刻意拉高輸美的出貨量,目前,該公司已在美國建立兩個季度的庫存水位,這讓它有底氣在目前混沌不明、未來有待各國政府與美方協商關稅之際,用時間換取空間,依舊能在美銷售沒有加稅的庫存產品。 企業要生存下去,比的不是策略,而是能不能拋棄過去的商業思維,擁有地緣商業的判斷力。 比如,現在看似美國會陷入通膨,但是非美國的經濟體之間,互相貿易的機率可能大增。 短期來說,東亞經濟體會用一些手段緩解衝擊。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首席亞太經濟學家庫伊斯(Louis Kuijs)表示,隨著對美出口受阻,東亞經濟體將會更加關注亞洲內部貿易。 當大家停止出貨給美國時,可能台灣會很快就遭遇來自中、泰、越等其他國家的貨物搶市,讓國內零售價格變得更混亂。 情勢會變,台灣得讓自己有更多韌性,度過混亂期。 我們可以從「獨尊製造」,再認真開始「發展服務」。 目前從美國川普到各國祭出的關稅壁壘,主要鎖定有形商品——例如汽車或鋼鋁等。因為商品看得見、摸得著,外國貨取代美國貨,每個人都看得清楚,出口這些有形商品的台灣等東亞經濟體,因此易成箭靶。 圖表製作者:楊少強 事實上,台灣吸納最多就業人口的一直是服務業。然而論薪資的絕對數字,服務業卻比製造業低,原因之一就是生產力的差距。一九九八年至二○二二年,台灣製造業累積生產力成長了快一.五倍,服務業才成長三三%,幾乎是躺平狀態。 圖表製作者:楊少強 近年來台灣經濟成長、股市大漲,然而大部分人還是低薪。這是因為真正高薪的是那些製造業勞工,但大多數勞工是服務業,他們生產力幾乎原地踏步,所以薪資就沒有明顯成長。 服務業生產力為何低落?這和研發投入有關。製造業研發支出占其GDP比率平均超過八%,電子零組件與電腦產品甚至是兩位數,服務業卻只有○.四%。 圖表製作者:楊少強 因此,製造業研發支出高、生產力成長高,它們薪資就高;服務業研發支出低、生產力成長低,薪資當然就偏低。 為何服務業研發支出低?這是因為競爭壓力不同。台灣的製造業因為必須賣到全球,所以面對世界的競爭,它們必須不斷提升自己。但像服務業,主要依賴本土市場,加上部分產業一直享有政策保護,只要一直吃老本,還是可以生存。 這種製造、服務失衡,對台灣有重大影響。因為服務業占勞工大多數,該產業卻沒有研發、創新,生產力未成長,大部分勞工薪資低迷,最後整個經濟也會受害。 面對經濟亂世,現在的台灣,已經沒有條件再補貼特定產業。過多的保護,只會讓大家上不了交易桌,隨時可能因為一場國與國的談判,就被終結命運。 現在政府拿出的八百八十億元資金,錢,不該是花在整體補助上,而該透過這筆資源,幫助大家安穩度過轉型期,才具意義。 這是很痛苦的過程,但,台灣是沒有足夠內需市場的小國,只能向外爭取經濟發展空間。 投資大師巴菲特說:「關稅,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戰爭行為。」 現在,戰爭已經開始,是贏是輸,決定於台灣能否用最快的速度重新定義自己,戰勝過去的自我。 台灣出口以有形商品為主,關稅戰開打後,如何取消保護,轉向發展無形服務,恐怕是經濟轉型的當務之急。攝影者:駱裕隆 ...

2025.04.10

焦點

一直以來,不少企業都喜歡找藝人或網紅合作,希望藉由名人號召力來吸引買氣。但是,如果你找的名人突然「口碑翻車」,該怎麼辦? 這,正是統一超最近遇到的兩難,也是社群時代中,所有企業以及品牌都有可能碰到的問題。 去年底,統一超宣布將在全新形態音樂節「高雄櫻花季」中,邀請韓國頂流演員金秀賢來台,演出並舉辦粉絲見面會。 消息一出,粉絲們紛紛翹首以待,然而事情卻開始急轉直下。 三月十日,韓國YouTube頻道橫豎研究所爆料,金秀賢曾與已自殺身亡的女演員金賽綸交往,且當時女方未成年。儘管此消息在韓國引發軒然大波,但隔天,統一超依舊發布一系列金秀賢聯名商品,並預告將於三月十九日上架。 不過,三月十九號當日,統一超並未上架聯名商品,也沒有公告原因。儘管Prada、Jo Malone London等至少六個品牌,都陸續宣布取消與金秀賢的合作,這場粉絲見面會卻始終宣稱照常舉行,直到活動前五天,高雄市長陳其邁出面呼籲「主辦單位應慎重考量」,統一超才緊急取消,理由是藝人行程變動,並立刻公布全額退款、退票機制。 為什麼統一超拖這麼久才決定取消? 首先,是該事件尚未定案,每天都在滾動式變化。多位業界人士指出,身為品牌方,此時多半只能被動等待韓國經紀公司的消息,且過去也曾有不少風向瞬間翻轉的例子。 其次,是已經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 一位不具名的零售業高層估計,以金秀賢的咖位來看,這檔合作至少談了半年以上,投入金額約五千萬元跑不掉。再加上製作物很早就得開始動工,若確認合作告吹,聯名商品包材、行銷贈品、海報、廣告素材等費用,報廢金額約在三千萬元左右。這數字乍看驚人,但以統一超二月份營收二百五十七億來看,約占千分之三,其實不算太多。 誰先喊停,誰就可能違約兩邊拉鋸!都在等對方開口 關鍵在於最後一點——合約很可能是「誰先開口喊停,誰就算違約」。 「就像訂婚一樣,品牌跟藝人為了彼此有保障,合約裡都會明訂出哪些條件下,會進入違約環節,」一位2C品牌行銷總監分析,例如品牌發生食安危機、藝人爆發醜聞等,都是常見案例。然而,無論哪方提出不履約,都必須有足夠合理、最好走到法律時能成為證據的理由,才能避開違約金求償,「這段時間的拉鋸,也許是兩邊都在等對方開口。」 企業愛找名人聯名或代言的原因,可用加拿大學者麥克拉肯(McCracken)的「意義轉移理論」(Meaning Transfer Model)來解釋——代言人可以將「已建立的形象」直接轉移到商品或品牌上,不僅更直觀、更能刺激消費者心生嚮往,也是快速形成品牌印象的方法之一。 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旦名人形象有損,或被發現與品牌核心理念衝突,造成的傷害也會格外巨大。例如,桌球選手江宏傑與福原愛,曾以恩愛夫妻形象代言家電,傳出婚變之後,廣告立即撤下;又例如藝人曾國城,近期因為幫黃子佼緩頰而遭炎上,他所代言的芳茲滴雞精立刻發表聲明:「保護兒少健康成長,是芳茲不可動搖的核心價值」,宣布終止合作。 只要是人,就有犯錯的可能,且隨著社群爆料成為新趨勢,名人翻車的機率也越來越高,企業和品牌可以怎麼做? 圖表製作者:蔡茹涵 找短期代言、做資歷查核事前簽道德條款+劇本預演 第一,分散風險。影響力量公關總經理高孟岑透露,大約五到六年前開始,不少品牌開始由長期的「品牌代言人」,逐漸轉往尋找短期的「商品代言」或「活動代言」,關鍵原因就在KOL崛起,讓廠商多了很多選擇:「但流量高的KOL,勢必得把私人生活完全攤開在社群中,品牌也是又愛又怕。」 一個大咖藝人的預算,可以改請五個小咖藝人,或者十幾個小網紅,除了預算較低、打擊面更廣,合約時間也大幅縮短,有助於降低風險。 第二,多做資歷查核。找名人合作前,除了檢視他的代表作品、粉絲數、帶貨紀錄、與品牌核心價值是否吻合,更要打聽其「風險穩定度」。例如過去是否經常失言、有沒有脫序行為或延遲履約、與經紀人的互動狀況等。 第三,簽道德條款(Moral Clause)。這是不少大公司的SOP程序之一,主軸就是為避免企業受到代言人不良行為的影響,事先簽訂一份條約,做為終止合作的法律依據。建議內容至少要具備以下三點:明確定義何謂不道德行為(例如吸毒、詐欺);設定觸發機制與證據標準(例如代言人被正式起訴);後果與補償條件(例如可無條件終止合約,且不須賠償)。 第四,事先預演。假設以上措施都做了,但名人依舊爆發醜聞怎麼辦? 一是先決定「企業要不要回應」。如果選擇不回應,優點是省事,缺點是可能會被解讀為躲起來、不負責,反而喪失主動權,讓輿論掌控在外界手上,甚至影響到其他的合作夥伴。 二是如果事件尚未明朗,又還沒有明確調查結果,企業該如何回應?一位零售業高層建議,要表態的不是誰對誰錯,更不用選邊站,而是強調出「品牌立場與品牌價值的堅持」。 以金秀賢事件為例,也許可以溝通:「因應外部爭議未明朗,我們決定暫緩原訂合作與活動安排」、「做為以消費者信任為核心的品牌,我們重視大家的期待與關心」,最低限度也能向外界傳達,公司已經在密切關注這件事了。 三是當事件已經明朗,要不要表明立場?企業可以選擇低調落幕,或者像芳茲滴雞精一樣表態,藉機強化品牌形象。儘管後者風險較高,但在社群時代,網友其實更喜歡看見企業明確展現態度。 第五,若找爭議人物,是否壞流量也是流量? 多位業者與資深公關異口同聲指出,關鍵還是在爭議事件的嚴重性。沒有違法只是最低標準,重點是,他是否牴觸了多數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若真要與爭議人物合作,高孟岑建議,先去觀察該事件背後的正負關鍵字。例如小勞勃道尼曾多次被捕後戒毒成功,「如果分析起來,還有六○%左右的正面評價,例如勇敢面對、浪子回頭,又符合你TA的調性,那也許還有機會!」 那麼,如果基於風險考量,企業決定減少名人合作,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嗎? 找關鍵消費者在社群分享學三得利、網飛用虛擬偶像 答案一,以KOC(關鍵意見消費者)取代KOL。不少美妝與流行時尚品牌,都已開始採用。 如今,幾乎所有年輕人都在經營社群,那些主動提及你的人,往往就是真正喜歡你的品牌、而且願意分享發表的人。這種真實的渲染力,在社群上其實不亞於名人,品牌不妨拉長時間軸,仔細觀察你的KOC,篩選出符合品牌價值與目標TA的幾個,長期互動和培養。 緊接著,是近年開始大行其道的虛擬代言人,例如三得利、網飛、日清都採用的VTuber。 幫企業打造虛擬偶像的春魚創意商務總監香魚分析,公司自行打造VTuber的好處是可控性相對高、高度客製化、因合約關係較好拿捏離職時間;但它的難處是,必須從無到有、設計角色與其故事線,甚至為它經營社群和頻道,定期與粉絲互動。用最精簡的人力來算,也得有內容團隊、技術團隊以及VTuber的中之人(編按:指為它獻聲、演繹動作、形同角色靈魂的固定扮演者),加總起來,最少也要有五個全職人力。 隨著見面會緊急喊卡,此次統一超的風波,也暫告一段落。然而,只要名人代言依舊是熱門行銷選項,這對所有品牌而言,都是值得深思的個案。 ...

2025.04.02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