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抖音爆紅,不聽音樂和Podcast、不交談的「無聲散步」是什麼?讓你找回安靜的能量 許多人在一天結束後,習慣戴上藍芽耳機在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也有人喜歡在週末起個大早,特地前往公園,邊散步邊與伴侶分享彼此的生活近況。 但現在,社群平台掀起了一股新趨勢。據《紐約時報》報導,「無聲散步」(Silent walk)是TikTok上最新健康趨勢,它指的是,散步過程裡沒有音樂、不聽Podcast,也不和人交談,只管向前走。 無聲散步一詞,是由TikTok博主梅奧(Mady Maio)炒紅,在她最初的病毒式影片下架前,已累積近50萬次的觀看。此活動結合了冥想和運動,旨在改善心理健康。 起源是梅奧的營養師建議她每天散步30分鐘,作為高強度有氧運動,保持健康、緩解壓力的方案,而「無聲」則是她男朋友的主意。 「沒有AirPods,沒有Podcast,沒有音樂。只有我和我自己,」她說,開始無聲散步的兩分鐘後,會從混亂進入心流(Flow state)狀態(一種完全專注與投入在活動本身的心智狀態)。而30分鐘後,自己便獲得一直夢寐以求的回報——一顆思緒清晰的腦袋。 不同於先前在TikTok上爆紅的辣妹散步(Hot girl walk),無聲散步沒規定你該走多遠,也不要求你懷抱感恩的心或思考目標。它只要求你:專心走路!別再多工。 無聲散步聽起來有點蠢,批評者認為:「不就是走路?」、「Z世代以為自己發明了散步。」但這其實反映了社會變遷。38歲的洛杉磯內容創作者洛里(Arielle Lorre)說,在15或20年前,這根本不可能成為話題,無聲散步的流行是因為許多人已成為了電子設備的俘虜。 在加州執業的精神科醫師吉爾吉斯(Raafat W. Girgis)對《Fox News》表示,他認為無聲散步是一種獨特的冥想,能在短短10分鐘內帶來很多好處,最主要的目標是學習如何過濾掉世界和生活的噪音。 步行冥想(Walking meditation)在正念練習中不是新鮮事,它幫助人們專注當下,可以減輕壓力和負面情緒,增加想像和創造力,促進心理健康。例如一篇2020年發表在《環境心理學期刊》的研究發現,在城市公園散步30分鐘可以減少人們沉浸在負面思維中的時間。 但對某一些人來說,無聲散步很痛苦。一項2014年的研究發現,若沒有其他選擇,人們寧願接受輕微的電擊也不願獨自坐著思考。作者稱:「比起什麼都不做,多數人似乎更喜歡做點什麼,即使是負面的事。」 但散步,讓人更能樂意花時間和自己獨處。研究「無聊」的佛羅里達大學蓋恩斯維爾分校心理學助理教授威斯蓋特(Erin C. Westgate)發現,在散步和搭乘大眾運輸時,人們最常感到愉快,因為不需耗費太多心力,「這給我們做白日夢的許可證。」她說。 隨著科技進步,在過去的20年裡,有約來越多螢幕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變得越來越多工,但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資訊學教授、《注意力跨度》(Attention span)作者馬克(Gloria Mark)說,現在我們平均花在一個螢幕的時間是47妙,但2004年人們在查閱電子郵件後,平均要花2分半才轉向其他任務。 馬克指出,不斷的將注意力在任務之間轉移,相當耗費精力,而無聲散步能替心靈充電,暫時斷開數位連結,可以幫助我們表現得更好。 吉爾吉斯建議,初學者可先從無噪音的戶外小徑開始,並在結束散步後簡單的反思和記錄自己的情緒變化與進步。他強調,無聲散步不貴在走得遠或久,短短10~15分鐘就能有積極效果。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FOX news、eatingwell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林易萱 ... 2023.11.07
國際 「無聲散步」爆紅!不聽音樂和Podcast、不交談,短短10分鐘找回安靜的能量 許多人在一天結束後,習慣戴上藍芽耳機在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也有人喜歡在週末起個大早,特地前往公園,邊散步邊與伴侶分享彼此的生活近況。 但現在,社群平台掀起了一股新趨勢。據《紐約時報》報導,「無聲散步」(Silent walk)是TikTok上最新健康趨勢,它指的是,散步過程裡沒有音樂、不聽Podcast,也不和人交談,只管向前走。 無聲散步一詞,是由TikTok博主梅奧(Mady Maio)炒紅,在她最初的病毒式影片下架前,已累積近50萬次的觀看。此活動結合了冥想和運動,旨在改善心理健康。 起源是梅奧的營養師建議她每天散步30分鐘,作為高強度有氧運動,保持健康、緩解壓力的方案,而「無聲」則是她男朋友的主意。 「沒有AirPods,沒有Podcast,沒有音樂。只有我和我自己,」她說,開始無聲散步的兩分鐘後,會從混亂進入心流(Flow state)狀態(一種完全專注與投入在活動本身的心智狀態)。而30分鐘後,自己便獲得一直夢寐以求的回報——一顆思緒清晰的腦袋。 不同於先前在TikTok上爆紅的辣妹散步(Hot girl walk),無聲散步沒規定你該走多遠,也不要求你懷抱感恩的心或思考目標。它只要求你:專心走路!別再多工。 無聲散步聽起來有點蠢,批評者認為:「不就是走路?」、「Z世代以為自己發明了散步。」但這其實反映了社會變遷。38歲的洛杉磯內容創作者洛里(Arielle Lorre)說,在15或20年前,這根本不可能成為話題,無聲散步的流行是因為許多人已成為了電子設備的俘虜。 在加州執業的精神科醫師吉爾吉斯(Raafat W. Girgis)對《Fox News》表示,他認為無聲散步是一種獨特的冥想,能在短短10分鐘內帶來很多好處,最主要的目標是學習如何過濾掉世界和生活的噪音。 步行冥想(Walking meditation)在正念練習中不是新鮮事,它幫助人們專注當下,可以減輕壓力和負面情緒,增加想像和創造力,促進心理健康。例如一篇2020年發表在《環境心理學期刊》的研究發現,在城市公園散步30分鐘可以減少人們沉浸在負面思維中的時間。 但對某一些人來說,無聲散步很痛苦。一項2014年的研究發現,若沒有其他選擇,人們寧願接受輕微的電擊也不願獨自坐著思考。作者稱:「比起什麼都不做,多數人似乎更喜歡做點什麼,即使是負面的事。」 但散步,讓人更能樂意花時間和自己獨處。研究「無聊」的佛羅里達大學蓋恩斯維爾分校心理學助理教授威斯蓋特(Erin C. Westgate)發現,在散步和搭乘大眾運輸時,人們最常感到愉快,因為不需耗費太多心力,「這給我們做白日夢的許可證。」她說。 隨著科技進步,在過去的20年裡,有約來越多螢幕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變得越來越多工,但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資訊學教授、《注意力跨度》(Attention span)作者馬克(Gloria Mark)說,現在我們平均花在一個螢幕的時間是47妙,但2004年人們在查閱電子郵件後,平均要花2分半才轉向其他任務。 馬克指出,不斷的將注意力在任務之間轉移,相當耗費精力,而無聲散步能替心靈充電,暫時斷開數位連結,可以幫助我們表現得更好。 吉爾吉斯建議,初學者可先從無噪音的戶外小徑開始,並在結束散步後簡單的反思和記錄自己的情緒變化與進步。他強調,無聲散步不貴在走得遠或久,短短10~15分鐘就能有積極效果。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FOX news、eatingwell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林易萱 ... 2023.11.07
職場 用一個經濟學問題看手機成癮,這世代究竟為了它,放棄了什麼? 因此,當一些青少年把大部分時間拿來盯著手機(或其他3C設備)、觀看YouTube影片,或瀏覽Instagram... 2024.11.28
imos SOLID-EX2 低藍光玻璃保護貼開創藍光防禦技術新紀元 採60% 再生玻璃製造 市場唯一通過GRS全球回收標準 隨著數位生活普及與疫情推動下,3C「滑」世代造成國人普遍用眼過度... 2024.06.14
焦點 巧虎不敵短影音⋯35年《巧連智月刊》停刊,業者嘆:3C育兒恐犧牲陪伴 擁有35年歷史的「巧連智月刊」宣布將停刊轉型,「科學人」發行人王榮文表示,出版人都必須去尋找跟讀者溝通的新方式;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趙政岷則說,紙本擁有主動閱讀及陪伴的優勢,不要輕言放棄。 近年包括「牛頓雜誌」、「幼獅文藝」等紙本雜誌停刊,以及「科學人」轉型復刊,都凸顯閱讀習慣朝數位及影音方向的不可逆,紙本雜誌及出版經營愈來愈不容易。 王榮文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科學人」雜誌中文版2022年7月宣布停刊,復刊後經過一年的實驗及努力,證明紙本雜誌辦得再好還是賠錢,真正的轉型還是要靠其他的數位科學知識吸收方式來吸引讀者及訂戶。 王榮文表示,不只科普雜誌、兒童繪本,包括一般成人閱讀的書籍,都面臨同樣的挑戰,出版人就必須跟著這個情況去尋找適當的跟小朋友及一般讀者溝通的方式。 趙政岷表示,出版從紙本、文字變成數位、影音的趨勢擋不了,但他認為不能有了新歡就忘了舊愛,舊愛指的就是紙本書,因為它才是主動閱讀的東西,或讀者可以決定要翻不翻、做筆記思考一下,看影片的人則會被影片帶著走,或被限制時間,或不得不點。趙政岷特別強調紙本的必要,尤其對小孩子來說更應該保留,因為它有手感、觸覺的部分,對大腦正在發育的孩子來說有很大幫助,閱讀紙本書跟看影音或電子書,大腦活化的區域不太一樣。 趙政岷告訴中央社記者,紙本書較容易讓家長陪伴著小孩,陪伴這件事很重要,人們愈來愈少機會陪伴孩子成長,慢慢變成家長跟小孩一起孤獨,各自滑各自的手機、平板,其實對成長是很不利的。 中華民國出版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吳政鴻則表示,近年政府推「生生用平板」政策,更多童書出版社跟相關雜誌投入數位及影音領域,也成為出版轉型考慮的重點,未來閱讀器使用E ink更普及之後,在對孩童視力影響更小的情況下,對紙本書的市場影響會更大。 吳政鴻觀察,在這樣的趨勢下,大型出版集團可能以自身媒體雜誌及讀者資料庫的優勢,可以完成獨立銷售,其他出版社則必須依靠平台業者,向學校推廣及販售。 吳政鴻表示,若出版品本身平面呈現、沒有影音或影像,就很容易被電子書取代,但如果它是本身有可操作性或觸控性,可以互動,或是做拉頁、立體書,也許這樣的產品還可以維持一段時間,或將客單價拉高。 責任編輯:劉怡廷 ... 2024.01.30
財經 消費者不愛大店了?量販店成長動能弱⋯為何台灣還有4家「全球最會賺」好市多 1.百貨公司 2013~2014年間百貨公司陸續超越3C家電及食品專賣業,除2020~2021因社交管制面臨衰退... 2024.11.21
減碳ESG 吳道揆導讀》永續出局,再生進場? – 永續影響力的ABC抉擇! 文中舉例專做翻新3C產品的Back Market:為了永續買二手3C的比例已從2019的3%,提升到今天的... 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