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鮮奶

共有 394 則相關文章

焦點

迎戰全球最強牛奶出口王國紐西蘭,台灣酪農業觀念也在變,商周在台灣四大酪農區之一的雲林崙背拜訪五十一年歷史的民奉牧場,看到老牧場卻有嶄新觀念。 民奉第二代田宗弦,原本只是味全旗下小酪農,花八年轉骨,靠育種、動物福利及產銷履歷等精緻管理後,被乳品廠看上,為它打造專屬的單一牧場品牌貓兒干(編按:崙背舊地名)鮮乳。 {DS_BOX_38794} 民奉憑什麼從眾多酪農裡脫穎而出? 「因為他願意接受新觀念、願意拚,」為其打造品牌的台農鮮乳廠廠長林志青直言。產銷履歷、動物福利認證兼備的酪農,全台灣不到一%,「做這些,不一定會馬上增加產品價格,但是面對未來淘汰賽,你的價值會讓你躲過去。」 林鳳營鮮乳風靡全台時,民奉牧場是其中的績優酪農戶,田宗弦父輩與大廠合作數十年,養活一家人。直到「滅頂事件」,該品牌銷量肉眼可見的衰退,讓田宗弦意識到,做了兩代的事業,該思考能有哪些改變、找到更多出路。 自行育種,找出適合高濕熱的乳牛 成本高4倍,但環境、產乳效率更佳 那時,味全鼓勵旗下酪農取得產銷履歷認證,「(味全)一百多個酪農戶,我是第一個拿到的,」田宗弦回想,這讓他踏上優化牧場管理的第一步。 為了產銷履歷,他得盤點每頭乳牛的父系、母系,小牛出生到滿月吃什麼、吃幾次、吃多少都要記錄,產奶後還得關注每日奶量、生病治療方式也要記下⋯⋯。「以前只顧把牛養大、吃得飽,那時才開始真正在『管理』牛。」田宗弦回想。 累積牧場三百頭牛的詳細數據後,他才發現,原來以前酪農們崇尚的進口大型乳牛,吃得多,產乳效率卻不高。因為台灣牧場空間有限,不適合大型牛,田宗弦開始研究,「如果想讓牛舒適,經濟效益又不能拉低,該怎樣做?」 每天一早,民奉第2代田宗弦的妻子榨出第1桶牛奶,就會先在牧場的小型實驗室中檢驗,確認品質。攝影者:程思迪 以往酪農會買進一頭性能好的公牛,用來與全牧場的母牛配種,但生出的小牛身型、產乳能力卻不一定是最好的,且每批小牛都是公牛、母牛各半,公牛只能交給屠宰業者。 因此,他研究國外文獻,再與獸醫師討論,決定要自行育種。相比常見的乳牛,自行育種的乳牛體重與身高都小了兩成,身高不高、腿較粗,更適應台灣高溫高濕的環境。 五年前,田宗弦與國外的畜產公司合作,先把自家牧場母牛分群,再精選各自適合的公牛配種,要讓遺傳性能、生產力都最好。而且他購入特殊精液,雖然成本高了四倍,但產出的九成都是母牛,牧場就能快速迭代。 8年轉骨,「希望每頭牛都是菁英」酪農戶變單一品牌,量販店也埋單 經過兩、三年,他夢想的牛慢慢出現,牛隻體型不大、身材圓潤、腳較短,田宗弦與妻子更發現,乳牛因為生活空間變得寬鬆,吃得多,奶量也慢慢提升,「這才是我們想要的,而不是盲目追求國外覺得好的品種。」 接下來,他想把自己精心培育的高產能乳牛賣給同業,優勢就在於他累計大量精準數據,能證明生產效率。 目前民奉牧場每頭牛日均產乳量,從田宗弦接手的二十公升成長到二十九公升,比同業平均高出一成。「以前爸爸養三頭,我養兩頭就夠了,」飼養成本降低,牛隻也過得更舒適,他進修、調整牧場管理後,再獲得動物福利標章。 民奉牧場工作人員正開著環境清潔車,在牛隻入住前,來回消毒空畜舍,要讓乳牛們生活更舒適,該牧場也因此通過動物福利標章驗證。攝影者:程思迪 雙標章加持下,民奉從數百名酪農戶脫穎而出,成為單一牧場品牌,「我們養牛、管理,並不是為了標章,我是要把牧場效能提升到最高,希望每一頭牛都是菁英,」田宗弦也建議同業,標章是升級後的附加價值,並非目的。 八年轉骨,他從大公司裡的小酪農,成為有能力上架家樂福的單一牧場品牌,「今天對牛好,明天就可以看到牠給你的付出,」田宗弦坦言,雖然營業額變高,但要練就育種、管理本領,投入甚鉅,獲利持平。 不過他深信,願意投入升級,才有被消費者看見、獲得市場肯定的景況,未來在紐西蘭牛乳襲台的激烈競爭下,還能有一席之地,「時間會證明你走的路是對的。」 ...

2024.12.26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