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提案常被駁回、要不到資源?被你忽略的那些「高層在意的點」 1.從「需求」轉為「策略」層級溝通 高層不會因為你有「需求」就批准資源,他們更在乎的是:這筆資源是否有助於實現企業策略... 2025.04.24
財經 市場喊「元宇宙已死」,為何Meta還是堅持要做?高層這樣說 人工智慧(AI)興起後,外界不斷質疑元宇宙(metaverse)已死。Meta元宇宙副總裁夏哈(Vishal Shah)今天表示,市場對元宇宙的炒作(hype)已結束,Meta仍視為長期計畫並持續投資,目標是藉由科技重塑真實生活互動,讓科技變得更易於使用、更便宜。 元宇宙是指由現實與虛擬混合而成的數位世界,允許人們透過虛擬環境在不同裝置間移動及溝通。隨著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硬體發展漸漸成熟、上網速度加快、電腦運算能力大幅提升,加上Meta等科技大廠的背書,元宇宙曾在數年前躍升為熱門關鍵字。 夏哈今天出席Meta Connect 2024年度開發者大會接受國際媒體團訪指出,當一項技術進入炒作週期時,很難滿足市場過高的期待。即使Meta在2021年啟動轉型,也沒有停止投資元宇宙,這是一趟「漫長的旅程」(a long-term journey)。 夏哈表示,自己最常被問到如何定義元宇宙,他的答案很簡單,元宇宙奠基在頭戴裝置和一整套技術之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難以取代,透過科技可以實現遠距離互動。 夏哈認為,科技能變得更便宜,不僅僅因為Meta致力投入,更因為Meta目標是把科技提供給所有人,也因此頭戴裝置變得更小、更輕且更便宜。 他強調,元宇宙仍是有可能達成的願景,只是需要耗費一些時間,Meta會持續投資。今天在Connect大會發表的成果,可以一窺Meta正在前進的方向,以及承諾持續投入的原因。 Meta產品副總裁海斯(Connor Hayes)說,Meta AI正在進行國際擴張,從美國開始,推展到其他使用英語和西班牙語的國家,希望愈快愈好,主要挑戰在於確保AI導入新語言的品質和安全性。 根據Meta提供的數據,Meta AI自2023年推出以來,每月超過4億人使用,每週有1.85億人透過Meta各項產品使用它,有望在今年底成為全球最多人使用的AI助理。 Meta正為AI編輯工具增加新功能。Meta AI現在能處理視覺資訊,用戶在上傳照片後,可以提出關於照片的問題,例如拍攝當地地標照片後詢問歷史,或上傳山景照片了解可能的健行路線。 Meta也在測試影片自動配音和唇形同步功能,初期將支援英語和西班牙語,讓用戶在Instagram和Facebook的影片中,看到更多母語發音的內容。 責任編輯:陳柏燕 ... 2024.09.28
財經 大老闆瘋海泳!華碩副總裁、媚登峯高層都是她學生 當台灣第一開放水域三冠王許汶而在國際海泳舞台開疆闢土時,已擁有8年游泳教學經驗的她,其實在國內也累積了一批粉絲幫她加油──他們多半是知名企業家,為了想增進自己鐵人三項的海泳成績,透過口耳相傳的方式,拜許汶而為師。 上許汶而的課,一律要從扎實基本功下手。當初為了加強三鐵成績而報名游泳班的媚登峯集團長春藤全球健康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陳炯瑜說,許汶而一開始會要學生拋開過去所學與內心預設,仔細找回自己在水中的感覺。經過教練的觀察與矯正後,學生才可以進行比較大量的循序漸進練習。 許汶而帶著學生先在泳池進行基本功的練習,順便克服內心對水的恐懼。來源:許汶而提供 許汶而分享,有些學生起初怕水,連臉都不敢放進水裡,但結業後開始懂得享受水中樂趣,甚至去上潛水課。來源:許汶而提供 許汶而拆解學生面對海泳恐懼的原因,例如有學生無法漂浮,追根究柢是害怕沉下去,此時若拿浮板只會加深依賴。她使用反向教學法,教導學生先吐氣、沉入泳池,當學生發現真要沉沒其實也不容易,進而化解恐懼。 而本身已有20多年泳齡,過去常帶著公司游泳社東征西討的華碩全球副總裁林宗樑,也是為了加強超鐵226游泳成績而加入許汶而的明星學生陣容。上完課後,他的游泳成績立刻進步20幾分鐘。原因無他,同樣是拆解基本功跟細節,再進行微調,砍掉重練以後,反而可以游得更有效率。 「她首先教我們『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對』(Do the right thing at the first time ,這也符合華碩『崇本務實』的精神。」林宗樑說。 除了在泳池帶練基本功,許汶而也會帶學生到自然環境練習,克服對開放水域的恐懼。陳炯瑜指出,「她帶給學員一個重要觀念,就是人置身大自然裡是很渺小的,千萬不要輕忽它的力量,要事先做好縝密規畫。太多人在從事極限運動時因為忽略此事,讓自己置身風險之中。」唯有靠紀律、規畫、效率,才能游得精彩漂亮,這些觀念放到企業經營上也相當適用。 林宗樑笑說,自己在30歲時,完全不可能像許汶而一樣喊出泳渡英吉利海峽的夢,所以真心佩服這個女生的目標堅定和毅力。雖然他現在的短程目標是讓自己超鐵的成績越來越好,但長遠來說,是「希望成為健康快樂的鐵人」。 許汶而的游泳課還有特別的「售後服務」,就是之後可參加定期團練,跟她去征戰台灣各開放水域。「在運動裡練到的體力、耐力跟意志力,都是成功人士擁有的堅毅特質,最後都會反饋在工作表現。」林宗樑說。 ... 2024.11.28
公司高層欽點的高潛力人才,業績不佳長達8年⋯其實是「根本被放錯位置」 ▍作者簡介:洪彣欣,松誼企管GPM執行長、怡東集團共同創辦人,曾任美商、港商、台商等跨國性企業人資長。 某高科技公司的優秀專案經理,意志消沉了8年。因為科技業人才難尋,總經理及主管們非常心急,請我協助這位人才,看看是否有機會改變現狀,幫助公司培養接班人。 我應邀到一個寬敞挑高的大樓,與該位高潛力人才Asa展開深度訪談。我這次的任務是利用科學量化的領導能力評鑑工具(怡東人事MAP管理能力評鑑),解讀Asa的個性與管理能力,並透過訪談釐清他在績效表現上的根本問題,並且找出解決方案。 聰明優秀、管理能力佳,他帶的部門卻連年虧損 在訪談過程中發現,Asa是位天之驕子,從小就成績出眾,畢業於第一學府的理工研究所,進入公司後一路順遂的晉升至事業部協理。 而且,我在他的領導力評鑑報告中,發現他聰明且具備優秀的管理能力。然而,我眼前的他卻眉頭深鎖,自信心低落。 我將MAP管理能力評鑑報告拿給他看,誠懇的問他:「從這些數據看來,你是一個非常聰明且具備領導能力的人,但在績效上卻沒有對應的發揮,可以讓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嗎?」 Asa掩住情緒的說:「我在擔任專案經理時工作表現很好,但一路晉升到協理後,必須負責事業部盈虧,我做了所有的努力,還是達不到損益平衡的目標,連續虧損多多年⋯⋯,若再持續虧損下去,公司可能會裁掉這個部門,會連累到跟我一起打拚的同仁以及他們的家人」。說到這裡,他眼眶忍不住泛著淚光。 天性不適合做業務的主管要扛銷售業績,該怎麼辦? Asa的直屬上司是位天生的業務,善人際、自信心滿滿,他認為員工有問題時要學會自己解決,雖然發現Asa不擅長與客戶互動,但也應該自己想辦法,並未陪伴Asa拜訪客戶或傳授業務技巧,讓Asa在幾番努力後仍不得其門而入。 由於Asa的表現降低了部門整體績效,上司便一直想找人選取代Asa。長年飽受業績壓力的Asa,雖然已經晉升到協理職位、擁有協理薪酬,但因為做不好協理的工作,只能在大主管底下忍氣吞聲的等待退休。 我在Asa的MAP管理才能評鑑的報告中發現,他的人格特質是高分析與高直觀,具備技術研發的天賦性格,若擔任技術研發工作會讓他發光,也會讓公司得到最大的價值貢獻。但Asa不具備狼性、熱情或喜歡幫人解決問題的業務特質,業務工作不是他的天賦,所以只要協助他做好團隊布局,找人互補業務領域,他就會是位優秀的高階幹部。 Asa的故事是典型的「彼得原理」寫照,也就是在組織當中,員工因為表現優異被拔擢到無法勝任的職位,而終告失敗。 我給該公司的建議是,不要強求Asa成為業務高手,而是要善用他的管理能力與技術研發天賦,我提出了2個方案,第一個是找位擅長業務的部屬和Asa互補,第二個是轉任研發部協理。該公司選擇了方案1,半年後該事業部逐漸降低虧損,預計1年後開始獲利,該事業部終於解決了無接班人的窘境,Asa也找回昔日的自信與績效。 從以上案例中想跟大家分享,若工作得不到成就感、無法讓你眉飛色舞,甚至有懷才不遇之感時,可以問問自己:我做什麼工作會感到開心? 我是否有個性上的障礙,才做不好目前的工作?還是能力有所不足,導致無法勝任工作? 若不好回答,可以善用科學量化的評測工具,掌握自己的天賦優勢與限制,才能發揮優勢、找到限制。成功的人不是絕頂聰明或埋頭苦幹的人,而是「瞭解自己」的人。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10.08
財經 6年走了3個空降高層⋯傳產大廠「板凳養成課」衝營收百億 企業該如何培養未來接班人,建立「板凳深度」,成為轉型中的一大難題。 根據全球最大人才領導力顧問公司之一的DDI調查,台灣企業空降外部經理人,成功機率平均僅33%。這也代表,從組織內部養成的經理人,有比較高的存活率,反映領導者儘早辨識、培養高潛力人才的重要性。 場景來到位於新竹的新代科技(以下簡稱新代)。這家兩岸銷量最大的台製工具機控制器王,就由董事長蔡尤鏗、行政總監黃芳芷夫妻檔領軍,嘗試透過個案教學,建立接班梯隊。 「我是為了培育這群人往上,做經理人才梯隊的培育。」黃芳芷說。新代去年營收近79億元,5年翻倍成長,今年更可望突破百億營收。但,眼看目前有9成業績來自中國市場,面臨地緣政治風險,蔡尤鏗正準備加快拓展新市場、新業務,分散營收來源。 不過,想轉型,首先還得突破管理瓶頸。蔡尤鏗過去的管理觀念,相信以身作則、親力親為,但領導者習慣大權在握,反而讓底下的經營團隊跟不上來,缺少學習獨當一面的機會。 新代也曾外聘經理人來發展新事業,但結果卻不盡人意。例如,旗下子公司、專做機械手臂和雲端智慧平台的聯達智能,成立6年間,就走了3位空降高階經理人,「換到後面沒得換,只好自己跳下來做總經理。」蔡尤鏗說。 正當苦於找不到方法,蔡尤鏗與黃芳芷去年開始來到商周CEO學院上課,每個月教授一家失敗企業個案的CEO50課程,給了他們啟發。 「我就跟蔡先生(蔡尤鏗)說,不行,我們就算再忙,也要去參加一下這個課程,這樣才有辦法帶東西回來給我們公司的經理人。」黃芳芷說。 令這對夫妻印象深刻的兩個案例,分別是2017年新創公司iChef創始團隊與流通教父、時任董事長兼股東徐重仁因股權架構、經營理念不同所引發的爭議,以及85度C創辦人吳政學曾「杯酒釋兵權」,找來統一超商前營運長謝健南擔任總經理,最終卻難以落地、融合。「別人的成功不好複製,但失敗可以避免,」蔡尤鏗說,透過CEO50課堂上的個案分析,讓他得以從其他企業的踩坑經驗中學習。 而這兩案例,其實都在談,經營團隊與董事會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如果無法找出方法論,建立雙方溝通與共事的流程機制,化解心結,很容易讓衝突擴大,甚至影響公司營運與成績。 成功不好複製,但是失敗可以避免。 自開「新代學院」養接班人 提起課堂所學,並對照自己空降外部經理人卻失敗的經驗,蔡尤鏗整理出3大成功落地關鍵,「跟創辦人互動要好、融入公司文化、交出績效。」他接著反思,「新創單位本來就不容易有績效,有時候高階經理人自己做一年沒有成績,沒成就感就走了。未來倘若要再找外部經理人、或內部培養,我一定要有方法論。」 為了找出方法論,負責公司人才培訓的黃芳芷,正準備導入個案教學,在內部打造「新代學院」,讓不管外來或內升的經理人,都能發展轉型能耐。 黃芳芷為此找來商周CEO學院的企業創價中心,花時間做課前準備,將公司內部的重大議題與經營管理所需具備的技能融合,用個案討論的方式,設定成8堂課,例如韌性供應鏈、財報分析等。 除了由上而下制定課程,她也接受由下而上反饋的意見。 像一畢業就待在新代16年的蔡昌裕,不但是資深研發經理,同時也是新代子公司,專營雷射製程的正鉑雷射董事,他便表示,比起過去上過溝通、管理的基礎課程,「我沒有參與過個案研討的課程,滿期待這樣的課程能帶來不一樣的內容。」 以第一堂課為例,課題為「韌性供應鏈」,就埋入公司下一階段的目標。 「假設我要朝墨西哥或印度這兩個國家設廠,那應該怎麼樣去評估?」黃芳芷舉例,屆時課堂上,準接班人會被分組,兩天課程結束後,各小組必須提交一份評估報告,展現學習成果。 如此一來,課程便有「一魚四吃」的效果:提前為經營團隊培養CEO思維;透過討論經營重要議題,讓他們有實際參與感、並提出行動計畫;讓管理階層了解公司當下重要策略;最後,則是辨識經營團隊中,誰才是真正的未來接班人。 如今,在蔡尤鏗、黃芳芷夫妻聯手下,隨著營收規模持續成長,他們期待新代的板凳深度能越來越深、厚植接班人才,共同面對更大的挑戰。 商周CEO學院企訓替公司培養人才的最佳方案https:bwnet.pse.is64h6qq ... 2024.06.27
職場 看不見的職場殺手「微壓力」!一個金融界高層,不記得上次睡好覺是何時 有哪裡不太對勁。是胸痛嗎?他也說不清楚,那種感覺稍縱即逝,他在慌亂中去掛了急診。 布萊恩在一家舉世知名的投資銀行擔任常務董事,一向以注重保持健康自豪。他是個全心投入的自行車隊好手,在任何一天都能告訴你他的平均心率、速度、阻力和功率輸出的閾值強度。 布萊恩的職場導師最近才因心臟病去世,他非常清楚自己胸口的異樣感覺對一個健康的38歲男子來說並不正常。當一系列的檢查都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布萊恩假定他胸口的那股壓迫感就只是他的想像。他告訴我們:「老實說,我當時有點害怕。」 布萊恩不記得他最後一次在夜裡好好睡上一覺是什麼時候了。「我就是無法在夜裡靜下心來,」他告訴我們。 「可是並沒有什麼大事,就只是一堆小事。」他列舉了當天縈繞在他腦中的事。他認為他是在和我們分享他的待辦事項清單,而我們聽到的卻是一張微壓力清單: 他醒來時想著有2位同事尚未完成分析報告,那是他2天後向其他常務董事作簡報時要用的。他開始擔心自己為了彌補同事的不足而得要做的工作。 由於他的公司橫跨了世界各個時區,他每天早晨一醒來,就幾乎都會收到大量在夜裡寄出的電子郵件,帶來令人煩惱的消息,關於金融市場或是在公司內部其他地方發生的事。 他的上司一向喜歡在深夜寄發緊迫盯人的電子郵件,更改他之前交代布萊恩完成的工作。重要客戶也經常在深夜寄發類似的電子郵件。 微壓力不僅是指待辦事項清單過長,也是不容易解決的情感包袱。微壓力的來源很少是典型的麻煩人物,像是難搞的客戶或是可惡的上司。 相反的,它來自與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的朋友、家人和同事。在我們首次交談時,布萊恩甚至沒想到要提起他個人日常生活中許多的其他微壓力,例如他對他85歲的父親的掛念。 他父親說自己「正在實驗」所服用的藥物劑量,想看看自己感覺如何。結果是他父親有時候會根本忘了吃藥,導致他白天經常都在睡覺。由於白天睡得太多,他父親夜裡無法入睡,摸黑在家裡走來走去時更常跌倒。因此,布萊恩和妻子輪流去他爸媽家探望他們。 人際關係中的情感,不管是正面或負面,都會增強壓力源所造成的影響。微壓力也許很小,但是卻很複雜。 壓力和微壓力有何不同? 【案例1】 壓力:應付一位善變的主管,他每天的情緒會影響全辦公室的人。 微壓力:本意良好的主管又一次更改你的工作重點。 次級微壓力:當你召集團隊進行重組,因為你們原本拚命想完成的工作已經不再是優先事項,而你必須要再次重新調整。 【案例2】 壓力:被診斷出癌症第二期。 微壓力:當你明白你無法和朋友進行每週例行的網球比賽,沮喪的感覺到自己的體能正在逐漸下滑。 次級微壓力:當你把這個壞消息告訴朋友,你看得出來他們對你有怨言。你擔心他們會把你踢出網球小組,讓你不僅失去鍛鍊身體的機會,也失去和這群朋友的定期往來。 【案例3】 壓力:明白你年邁的父母已經無法獨立生活,而你必須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來協助他們。 微壓力:當你試圖安排家人通話,以討論該如何照顧年邁的雙親,而你的兄弟姊妹住在不同的時區。 次級微壓力:當你向配偶說起最近和手足所作的交談帶有被動的攻擊性,因為你們對於父母親需要什麼有不同的看法,而你的配偶指出你的兄弟姊妹對你不夠感激,使你更加惱怒。 【案例4】 壓力:你的小孩有嚴重的飲食失調問題。 微壓力:你在開會時看了一下手機,看見你正處於青春期的小孩傳來一則隱隱令人擔憂的簡訊:「就只有我沒被邀請去參加理察的派對。」 次級微壓力:當你不再專心工作,而把下午剩下的時間用來偷偷監控你小孩的社群媒體,試圖找到線索來了解發生了什麼事。 【案例5】 壓力:收到主管的最後通牒,說你的部門如果無法達成高難度的銷售目標,你就會被解雇。 微壓力:當主管宣布公司正在更新和長期客戶的標準合約,要求加快付款速度,而你得負責把這個壞消息告訴客戶,雖然明知道要他們遵守這些新條款會很困難。 次級微壓力:當你再三斟酌該如何傳達這個消息,而不至於損害你努力建立起的顧客關係。這份焦慮使你無法打電話給客戶,因為你擔心自己會做錯。 14種常見的微壓力,按照類別區分 耗竭你個人能力的微壓力 角色和優先順序不一致 同事的工作表現略有不足 難以預測的權威人物 溝通方式欠缺效率 責任激增 耗盡你情緒儲備的微壓力 擔任管理職和維護屬下 衝突性的對話 缺乏信賴 二手壓力 政治操弄 挑戰你身分與價值觀的微壓力 和你個人的價值觀有所衝突 損及你自信的人際互動 和家人或朋友的負面互動 你的人際網路被打亂 當你掃視這張清單,想來你立刻就能至少勾選出幾項你正在承受的微壓力。按照我們的估算,布萊恩幾乎承受著這全部14種微壓力,而且還僅只是在某一天裡。 在各欄中的每一種微壓力也許看起來都是可以控制的,畢竟那都只是些瞬間。可是我們往往沒能看出微壓力會引發第一波、第二波乃至於第三波的後果,這些後果可能會持續數小時或數天,干擾你的生活,卻並未讓你聯想到原初的壓力。微壓力能導致無數的問題,包括: 1.耗盡你的時間 如果你必須花費太多時間來處理並解決一件事,你就會用掉需要用來履行其他工作義務的時間。這種時間的損失會給你造成壓力,因為你擔心自己對其他人所作的承諾,擔心要如何找出時間來完成工作,擔心同事會有什麼反應——如果你敷衍了事或是沒能如期完成工作。 2.使你偏離自己的目標 被拉往不同的方向使你處於被動狀態,使你無法把努力投注在你個人在乎的事情上。結果你總是忙忙碌碌,卻無法去做那些對你事業的長期成功以及人生意義而言至關重要的事。 3.讓你犧牲你個人所作的承諾 分秒必爭的完成工作可能導致你逃避或減少你對家人、朋友以及你所屬之其他團體所作的個人承諾。誰不曾煩惱必須向家人傳達壞消息,說你無法遵守你所作的承諾?而且這不僅是由於錯過孩子的足球比賽或學校戲劇演出而心存內疚,也會造成你逐漸把近親之外的活動和人際關係從優先事項中移除。 為了應付無窮無盡的微壓力而限縮你的生活,這可能會嚴重損害你的身心健康。 4.把至親好友拖進你的工作壓力中 當你由於工作上的微壓力而被迫取消你所作的個人承諾,你就替你在工作之外的人際關係添加了微壓力。或是你把你承受的微壓力告訴親人,用你的說法轉述你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配偶和朋友支持你,往往會發揮同理心,和你同感憤怒。 他們的反饋在當下讓你覺得很痛快,但事實上,這可能會再度引發你的情緒,擴大了微壓力最初的影響。你說得沒錯,他們是在占我便宜!你在微壓力中陷得更深,而現在你的至親好友在情緒上也被拖下水。 5.破壞你人脈中的人際關係 在承受微壓力時,許多人都會私下找人幫忙。也許你會請求一名組員熬夜加班,替你即將要作的簡報進行一項分析或草擬一段幻燈片的內容,或是拜託同事請某個供應商幫忙。 可是一個客戶或主管突然改變了期望,從而改變了你需要完成的工作,使得你的請託以及對別人所造成的壓力變得毫無意義。「假如我知道你並不需要在週一早上拿到這些資料,我就不會在週末加班了。」 而且你需要應付的微壓力當然從來不會只有1、2個。就像布萊恩,你可能在一天之內就得面對幾十個微壓力。而這些微壓力會累積,週復一週,月復一月。於是你筋疲力盡,疲累不堪,但你卻很難指出是為什麼。 *本文摘自平安文化《微壓力》 ...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