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飲食文化

共有 271 則相關文章

生活

康普.普斯里(Khamphou Pholsri)是泰式餐廳Passorn Thai主廚。他已在這家餐廳掌廚10年,目前正忙著為第一批客人烹煮米飯。他將1.5公斤的頂級茉莉香米(khao hom mali)倒入一個大碗中,然後置於冷水龍頭下沖洗。 隨著普斯里攪動粗短的白色米粒,洗米水溶出了一片乳白色的澱粉和雜質。他將水倒掉,再同樣淘洗一次。洗完第三次後,便可將米倒入電鍋。鍋裡加入了淹過米粒的冷水,剛好是超過米面一個半指節的高度。現年60歲的普斯里從小就開始洗米,至今已經洗了至少上萬次。他精確的知道煮香米需要加多少水,也知道煮這個特定品牌的米所需水量,一滴都不差。 精確掌握水量非常重要,因為煮米飯的水量絕對不能超過最低必要限量。 英國人煮米飯有一套自認為正確的作法,而普斯里和眾多亞洲廚師一樣,對此感到十分驚訝。英國人煮米飯時不洗米,並且會在鍋裡邊煮邊攪拌。最糟的是,在米飯煮好後,還會將多餘的水分瀝乾。他笑著說道:「這樣的煮法會讓米飯的味道流失,口感會不對,也不會散發宜人的香味!」 米飯有香味?英國人認為米飯就和義大利麵一樣,是煮好後再用醬料提味增香的食物。對他們來說,米香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然而在亞洲,對全世界最主要的食米族群而言,米粒的香味是彌足珍貴的:巴斯馬蒂香米(basmati)並不是以地名命名,basmati 實際上是指「穀物內部存在的香氣」。泰國的茉莉香米也是因為烹煮時會散發茉莉香氣而得名。 普斯里在泰國東北部的依善區(Isan)長大,小時候會在課餘時間到家裡的稻田幫忙種稻。他回憶起童年吃米食的習慣時,臉上露出了笑容。那時他和大多數泰國人一樣,一天三餐都是吃米飯。 「Gin khao ruk yang?」是一句常見的泰國問候語,語意類似「你好嗎?」。它的直譯是:「你吃過(米)飯了嗎?」 「我母親會在晚上睡覺前把khao niao(糯米)浸上,然後隔天一大早起來蒸煮浸泡好的米。她會把煮熟的白飯壓成飯糰,並刷上蛋汁烘烤,讓飯糰表面烤出一層金黃色澤。我們會吃這些烤飯糰當早餐,然後再帶一些飯糰到學校,中午配著辣魚片或som tam(泰國北部常吃的青木瓜沙拉,以青木瓜、番茄、辣椒涼拌而成)一起吃。到了晚上,我們會回家吃配肉醬的khao suay香米蒸飯,直譯是『漂亮的飯』。」 米:象徵財富、豐饒和神性 地球上大約有40億人每天都吃米飯,並仰賴這種穀物提供身體所需的大部分營養。在亞洲許多國家,表示「糧食」或「吃飯」、「米飯」的字詞都是一樣的。在亞洲各地,米長久以來一直是財富、豐饒和神性的象徵:佛陀生父之名Suddhodana即是「淨飯王」的意思。 當稻作歉收或不足時,不僅會帶來經濟層面的打擊,人民的身心也會陷入岌岌可危之境。在本世紀,東亞的貧民已遭遇一場米荒,而未來似乎恐將有更多米荒來襲。由於稻米離不開水的灌養,因此伴隨氣候危機而來的種種考驗,恐將影響稻作收成;目前全世界共有10億多人投入稻米的生產,超越了投入任何其他作物生產的人數。 幾個世紀以來,在中國和西非以外的地區,米飯都是一種昂貴的美食,通常會做為甜食食用。西元8世紀的阿拉伯語文學家艾斯瑪儀(al-Asma’i)曾寫道:「白米加上融化的羊油和白糖,是世間難得的美味。」 在都鐸王朝時期的英格蘭(Tudor England),有錢人會吃用鮮奶油、蜂蜜、果乾、堅果,以及當時倫敦可見的肉桂、丁香等異國香辛料,烤製成米食(可能使用從西班牙進口的米),這種米食就是米布丁。 壽司的興起 若要探討哪個國家將米食料理推向了最高境界,相信可以引發一番精彩的辯論。有史以來最具異國風情,也是最昂貴的米飯料理:壽司(在古時原本是路邊的小吃)。英國企業家伍德洛夫(Simon Woodroffe)將日本原於1958年發明的迴轉壽司引進英國城市。到了2010年,英國超市所有的冷藏櫃都賣起了各種預先做好的壽司。 我們現今所知的壽司,也就是上方附有生魚片的錠狀飯團,原是19世紀中期東京街頭的小吃:供忙碌的百姓食用的輕食。 米飯裡的醋味反映了早前的歷史。在未有冷藏技術的時期,人們會利用米發酵時產生的乳酸抑制細菌生長。當年用來搭配醋飯的魚應全都來自東京灣。由於壽司令人大感驚奇,該時代的外國遊客也記述了這種食物。1893年的一本書即描述壽司是:「一種加入魚片、海苔或一些其他調味料的冷飯卷。」 今日各種複雜的壽司展現了大幅進化的樣貌。在這當中,以加州卷(California roll)的歷史較為悠久,是一位加拿大日裔廚師在1970年代所發明,靈感來自以醋飯包覆配料的「卷壽司」。 若19世紀的日本人身處現代,讓他們最為驚訝的應該是處處可見的生鮭魚片。生鮭魚並非日本人喜愛的食材,因為野生鮭魚極可能含有大量寄生蟲。他們可能也會對英國超市冷藏櫃裡的壽司有意見:使用了煮熟的魚肉、添加了美乃滋,而且根本就不新鮮。 另外,也不是任何米飯都可以用來做壽司:使用以短米烹煮得剛剛好,並帶有黏性的醋飯,是製作壽司的要訣。在薈萃各式料理的泰國,有美式披薩餐廳推出壽司披薩,在鋪著起司和番茄的餅皮放上魚肉和壽司卷。 豐富多樣的米食米是100個不同國家的主食,可以製成各式各樣不同的食品與料理。米可以烹製成主菜、釀成米酒,可以做成米紙包裹成輕薄透明、清淡可口的越南春卷,還可煮成黑眼豆飯(Hoppin’ John,美國南方傳承自奴隸種植園時代的傳統菜餚,用黑眼豆、米、羽衣甘藍烹煮而成)。 歐文(Sri Owen)所著的《稻米全書》是一本備受喜愛的料理聖經,於1993年首次出版,內容講述了米的知識、歷史和烹調方式。她在當中列出了數百種各異其趣的米食。她自己的一道家傳料理(她是印尼人)是用黑糯米泥、椰漿、肉桂、鹽巴調製成的黑米冰淇淋,嘗起來非常美味。 稻米用語大揭秘 不知為何稻農、行銷人員、廚師在講到米時,都會使用一套令人難以理解的詞語。以下是一些可供參考的詞彙: 阿勃瑞歐米(Arborio)及其他義大利燉飯米(risotto rice) 阿勃瑞歐米是以義大利皮埃蒙特區(Piedmont)的一座城鎮為名,但世界各地都種有此種稻米。它是在易於吸水的燉飯米中顆粒最大的米種。這種米包裝上的「Super_no」(上好)字樣,並非表示其品質比較好,只是用來標示其米粒長度超過6.4公釐:卡納羅利米(Carnaroli)與維亞諾內.納諾米(Vialone Nano)的長度較短,是許多主廚愛用的米種。 巴斯馬蒂香米 原文Basmati在北印度語是芳香的意思。這是一種廣泛種植在印度北部與巴基斯坦的長米,與帕特納米(Patna)相似。 糙米 尚保有部分種皮的米;因為仍留有米糠、胚芽、糊粉層(Aleurone layer),所以含有較多礦物質及其他營養成分。糙米不像白米般容易吸水,因此需要烹煮較久的時間。另外也有部分拋光米,在義大利稱為semi-lavorato。 營養強化米 每20顆米粒中,會有一顆黏附了一層可溶性薄膜,當中含有維生素,通常是菸鹼酸、核黃素、硫胺素,以及鐵質。 蒸穀米 這是一種古老的稻米加工法,仍使用於一些現代的稻米品牌,如Uncle Ben’s 等。蒸穀米由於在碾磨前已經過預煮處理,可以保留更多營養成分和味道,而且再次炊煮時,米粒會較易維持粒粒分明,或「蓬鬆」的狀態。 快煮米及連袋煮米(Boil in the bag) 這些經過碾磨的米粒已先預煮過,使細胞壁受到破壞,讓最後一道炊煮過程能快速完成。不過米粒可能因此失去味道和口感。 紅米 產自法國西南部卡馬夸區(Camargue)沼澤地的紅米舉世聞名,但此種米在世界各地都有栽種,包括馬來西亞、巴西等地。紅米的紅色來自其稻殼的顏色。紅米的稻殼由於和糙米一樣,未經由一般碾製白米的碾米、拋光作業去除,因此仍保有健康的營養成分。 短米 短米在東亞較為常見,因為當地人偏愛短米易於黏結在一起的特性。壽司飯即是使用短米製作。 糯米 糯米是支鏈澱粉(Amylopectin)含量極高的米,此種澱粉可以讓米粒相互黏附在一起;糯米通常採蒸煮方式烹調,因為水分過多會導致米粒分解。糯米軟黏的口感,深受泰國北部和越南地區喜愛。這些地區也會用糯米做成軟黏的糕餅和布丁。據說北越是憑藉填有豆沙或肉餡的糯米糕(用葉子包裹,運輸方便又耐放)打贏越戰的。 白米 白米是經過完全碾磨的米,因此所有保護層都已被去除,米粒也經過細鋼絲刷拋光。白米可以比其他類型的米保存得更久、更好,但缺乏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質。 野米 據植物學家指出,野米實際上是一種菰屬(Zizania)溼地禾草的種子,因此根本不是真正的稻米。野米通常會混入白米中販售,以增添味道和賣點。美洲原住民族如奧吉布瓦族(Ojibwe)等,以往會乘獨木舟收割野米。 {DS_BOX_35783}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07.15

國際

在日本昭和、平成時代,上班族的晚餐聚會往往不只有一場,還有「二次會」、「三次會」。在當時的職場文化中,年輕人不能不遵從上司和前輩的命令,因此只能提著公事包,跟著前輩跑完一間又一間的居酒屋。 自從日本進入令和時代後,年輕人不再埋單這樣的職場文化。根據Hot Pepper Gourmet外食綜合研究所所長有木真理的說法:年輕人對於二次會的想法,大致可分為「不喝酒,但會和熟悉的朋友去」,以及「通常不去二次會」。 如果是不喝酒,但是會跟熟識朋友去的人,他們主要選擇的是甜點店,或提供許多非酒精飲品的餐廳。 如果是平常不參加二次會的人,他們只在二次會值得體驗的時候才會出席。例如,這些人會參加燒烤的二次會,並非真的想跟前輩聯絡感情,而是另有目的。有木所長說:「他們只是想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貼文而已。」對他們來說,二次會的重點不在於喝酒,既然這樣,選擇其他的食物的機會就變多了。 深夜冰淇淋店,成為日本年輕人的社交新場所 在東京都世田谷區,有一家閃著紫色霓虹燈的小店。它從晚上8點開始營業,但它既不是酒吧,也不是夜店,門口卻排滿了年輕人。這家店名為「21點的冰淇淋」(21時にアイス),吸引許多年輕人前來享用冰淇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21時にアイス(@21niice)分享的貼文 2位在東京念大學的女生,拿著喜歡的冰淇淋,笑說「今晚有著美好的結尾」。她們分享道:「我們不太會喝酒,但吃飽飯後會想吃點甜的。」在他們身後是一對已經出社會的情侶:「我們開了約1個小時的車過來,是因為看到Instagram介紹,特地來吃吃看。」 「21時的冰淇淋」創業3年,在日本全國已經擴展到將近40家店。老闆森田賢央說:「我們主要客群介於20歲~30歲之間,很多人都是晚上吃完飯後,再過來吃冰淇淋,為一整天畫下美好的句點。」為了適應晚上吃飽飯的客人,在調製冰淇淋的口味時,會特別偏向清淡。 下班喝酒?日本年輕人:NO! 日本不愛喝酒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根據厚生勞動省的「飲酒習慣率」調查,在2003年時,每週至少喝3天酒的20多歲的男性是20%,女性是7%。但在2019年的調查,卻發現「飲酒習慣率」已分別下降為男性3% 、女性3%。 日生基礎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久我尚子分析:「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認為,喝酒是個成本效益和時間效益都不好的娛樂活動。」喝酒不但花錢,還有害健康。有些人還會因為喝醉而出錯,不可控的風險太高。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即便喝酒也不會喝到酩酊大醉,頂多喝到微醺,這樣回家後,還能做些其他的事情。 這也是日本深夜營業的甜點店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像是從北海道起家的GAKU,就將札幌特有的「深夜甜點」文化推廣到日本全國各地,目前在東京、大阪、福岡等地,開設9家夜間甜點專賣店。他們擅長製作使用新鮮水果雪酪及冰淇淋,口味的共通點都是不會過於甜膩。 除了東京以外,名古屋也有一間深夜的可麗餅專賣店,它的營業時間只在晚上7點~11點。老闆矢神和人說:「榮町是名古屋知名的酒吧區。我觀察這個區域很長一段時間,發現這裡沒有一家甜點店,可以讓客人買了邊走邊吃。」 客流量的高峰期約是晚上9點。有些人是喝完酒後再來這裡解饞,有些人則是從社群上看到「夜間可麗餅」而特地前來。 不過,也不是每個年輕人的二次會都想吃東西。一名叫山本淳的年輕上班族,他的二次會是與幾位大學同學到桑拿館洗桑拿。「我沒有不喜歡跟同事相處,但我也希望在平日,也有讓自己放鬆的時間。」 過去,昭和、平成的上班族總在深夜時找家拉麵店,吃碗拉麵才回家。現在的年輕人,看來比這些老前輩更懂得好好對待自己。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3.09.05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