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面試服裝

共有 5 則相關文章

職場

每年到了求職的旺季,總會有許多人問我:「如何做好面試的形象準備?」不論你是社會新鮮人或是準備轉職換跑道,我都會建議你以「在地化檢測法」來準備你的面試服。 什麼是「在地化」?就像我們看外國電影時,如果翻譯的語言貼近當地觀眾的生活用語,就能達到「同步」歡笑、「零距離」接觸劇情的功效,這就是「在地化」。以「在地化」素材建立相同頻率、提升觀眾第一時間對電影情節認同與好感的作法,正好跟面試的儀表準備如出一轍! 我們在做面試準備時,常在意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憑證是否符合面試條件,卻很少想到自己的面試服有沒有做好「在地化」;如果我們能穿得像這個行業、這個職位的人,讓自己與該行業、該職位建立相同頻率,就能提升對方的認同與好感度,增加面試成功的機會。而認識不同行業專屬的「在地化服裝語言」,就是面試服準備的第一步: 全套套裝 行業類別: 金融業、保險業、律師、精算師、會計師、傳統產業的秘書或高級助理、房屋仲介業、飯店服務業、汽車服務業、頂級名牌精品店、國際製藥廠、企管顧問公司等行業。 在地化服裝語言: 男士:全套西裝+襯衫+領帶+皮鞋。女士:全套套裝+內搭(襯衫、線衫或經典款上衣)+包鞋。(可以選擇性加上項鍊、耳環等經典款首飾) 半套套裝 行業類別: 公務人員、擔任行政管理職的醫師、外商公司、公關公司、生技業等行業。 在地化服裝語言: 男士:西裝外套+西裝褲+襯衫+領帶+皮鞋。女士:西裝外套+經典款裙子、長褲(上下身不一定要同色系)+內搭(襯衫、線衫或經典款上衣)+包鞋。(可以選擇性加上項鍊、耳環等經典款首飾) 商務便服 行業類別: 資訊業、製造業、設計業、美容業、社群網路業、創意工作者、企畫人員、廣告業、出版業、媒體傳播業、旅遊休閒業、一般服務業等。 在地化服裝語言: 男士:正式外套+上身(襯衫或polo衫)+下身(西裝褲或卡其褲)+皮鞋。女士:正式外套+上身(襯衫、線衫或經典款上衣)+下身(經典款裙子或長褲)+適合的鞋。(可以選擇性加上項鍊、耳環等首飾) 認識「在地化服裝語言」之後,如何以最省錢、最有效的方式準備你的面試服?建議你可以用「在地化檢測法」: 確認你需要的在地化服裝 除了參考上述「在地化服裝語言」外,若能進一步研究瞭解此行業成功人士大多怎麼穿,或者更精準地瞭解這家公司的服裝語言,讓圖像式畫面幫助你確認面試服,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例如應徵的是金融業,那麼你的腦海會浮現穿著全套套裝的畫面;若面試的是廣告公司,那麼你可能會出現穿著時尚感的商務便服的樣子等。 從你的衣櫥開始挑選面試服 面試服不一定要全部買新的!你的衣櫥裡可能早就有你所需要的服裝,因此建議先檢視衣櫥,如果還有欠缺的品項,再列出需要採購的項目,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以603010比例分配採購預算 如果你的面試服能讓人一眼看出質感,對提升專業印象有絕對的幫助。所有的衣服種類中,以外套質感的好壞最容易一眼看出,所以建議你務必注重外套的質感;其次是下半身,因為下半身是讓整個人看起來精神挺拔的支柱,若穿著剪裁不佳、布料不對的下半身,身材只會變得鬆垮無形;最後才是內搭等。 質感的好壞常常反映在價錢上,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對於需要穿出質感的外套和下半身,可是一點都省不得;因此依照我的經驗,在編列採購預算時,「603010」的比例是不錯的金額分配參考,也就是說將60%的採購預算放在外套、30%下身、10%內搭。 例如預算有5000元時,外套就需要佔最多金額,大約3000元;之後依序分配出1500元買褲子或裙子、500元買內搭等,讓錢聰明花在刀口上。(若不穿外套,下半身則會成第一考量。) 以眼見為憑代替想像買衣 採購時千萬不要憑空想像,如果你已經在衣櫥裡找到面試要穿的長褲,請你穿著這一件長褲去採買可以跟此長褲搭配的外套、內搭與配件,如此才能保證金錢花在對的地方。 此外,採購當天,你的髮型、彩妝最好和面試時的髮型、彩妝一樣;若已經準備好面試要穿的鞋子、想戴的領帶,也要記得穿上這雙鞋、戴上這條領帶再出門採購。這麼做的好處是讓你能以面試當天的樣子看待自己,減少因髮型不對、鞋子不對產生錯誤的採買機率。 如果你擔心採買面試服會出錯,可以從網路上找一位該行業成功人士的穿著為範例,然後請店員依照預算比例幫你挑選即可。 在地化的好形象,能幫助你順利展現實力,進而贏得理想職位和待遇。祝福各位雄心滿懷的千里馬,把形象準備好,你的伯樂就在不遠處! ...

2017.05.30

職場

「升學面試的時候,細節太重要了。你進房間後關門的方式、穿什麼鞋子、剪什麼髮型、遞資料的姿勢、備審資料怎麼裝訂…教授都看在眼裡,這些都會影響教授最終要不要錄取你!」 這位講者還找幾個同學上台做「錯誤示範」,「這位同學,你面試的時候襪子不能這樣穿…你,面試時別穿這種露腳趾的鞋哦,同學,你的髮型這麼有個性,很危險耶!」 日前朋友和他的孩子去聽一場演講,主題是教高中生如何準備升學面試。但是,這位開班授課的專業講師所說的,竟然和我理解的差這麼多?而台下學生還聽得一愣一愣。 為求慎重,我發信詢問了真正教授們的意見:如果「您本人」是代表系上的面試官,您會比較關心細節(例如資料如何裝訂,穿什麼樣的鞋子...),或者,您比較關心學生的能力、特質、興趣,對這個學科有認知與熱忱? 猜他們怎麼回答? 表面工夫和虛假代工,教授們哪看得上眼? 史嘉琳教授(台大英文)答案非常明顯,身為教授,真正重視的一定是知識,能耐,以及對學習的熱忱。衣服和鞋子關係不大,只要大致得體、整潔。面試前,請千萬不必在衣著等表面工夫上花大錢。 陳竹亭教授(台大化學)據我所知,周圍沒有人關心你所謂的細節––假設沒有人白目到穿吊嘎、夾腳拖。 陳永芳教授(台大物理)1. 儀容外表只是個門檻,不要像個流浪漢就可以。2. 對物理有興趣很重要,但我不會完全看學生科展或超齡的研究成果––有時候那是家長、親友、補習班協助之下的產物,我們會分辨。我們會測試學生對物理學是否主動求知,例如,是否知道近年物理領域的重大進展、諾貝爾獎得主的貢獻等。3. 我會重視學生思考的方式和態度,例如,我會問他明顯超過高中程度的問題 (例如做3D 列印人造器官),看他如何思考,是否能描述一個找答案的方法與流程。 馮勃翰教授(台大經濟)1. 禮節和儀態有基本的水準就好,穿西裝不會勝於穿牛仔褲。資料要有條理容易閱讀才是重點,補習班代為製作的精美文件,其實教授們都清楚得很。2. 台大經濟系口試分兩關,中文口試比較重視分析問題,會測試學生對經濟領域有沒有基本的了解。另一關是英文口試,會測試學生的基本能力:英文、邏輯、表達能力。3. 補習班教學生的空洞話術,其實都聽得出來。我們會特別注意學生是否能具體描述經驗,以及他從中體會學到的事情。例如,我曾經面試學生做過網拍,他詳細地描述做生意的過程、各種困難以及解決辦法––我特別期待這樣的學生進入經濟系。 準備面試,重點不是小細節,而是大方向 這幾位老師的見解,和我原本的認知是一致的:根本沒有那麼多密技絕招。「升學專家」口中說的各種致命細節,在教授眼中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真正重要的大方向,那些升學專家反而不常強調––因為「大方向」太單純,只有兩點,一旦說破,其實就證明了一大票講師、書籍、升學專家其實並不需要存在。 大方向的第一點在於:實力。所有的大學科系,都希望儘量找實力基礎強的學生,而大家眼中的實力,內涵其實差不多。不脫邏輯思考、語文表達、主動積極的態度等等。從成績單、履歷表之中,教授可以猜測這個學生的基本能力到什麼程度,但在面試的問答之中,教授們可以找到更多證據線索,測知學生的基本能力到什麼地步。 大方向的第二點在於:特質。大學教授想要找特質合適的學生,而每個科系眼中的特質合適,定義就完全不一樣了。一個藝術科系教授眼中的奇才,甄選化學系或物理系可能不受青睞。一個適合工程領域的學生,很可能不是人文科系要找的學生。 所以,其實準備面試的最關鍵點,絕不是當天選擇了什麼樣的衣著鞋襪,而是在面試前的幾個月,甚至一年兩年前,選擇了要去申請哪一個科系––你是不是適合這個科系的人,這個科系是否是最適合你的學習殿堂? 這個科系的學科核心,是否符合你的特長?對於這個科系探討的知識領域,你有沒有主動深入求知的欲望,學習的時候是否樂在其中?這個科系教的知識和能力,和你構想的未來人生、事業發展,有沒有相關? 申請與面試技巧不必花俏,真實才是最好 說穿了,準備面試最好的方式,就是爭取就讀自己真正想要讀的學科。 以物理系來說,如果在課餘時間,你就好奇這個大自然各種神奇規律,想知道這個宇宙星系的來源,熱中閱讀物理相關的科普著作…面試就不是個考驗,而將會是一場相見歡的聊天。反過來說,如果這些都不是你的特質,再怎麼打扮,教授也不會對你留下深刻印象。 以經濟和商管科系來說,如果你好奇企業是如何運作管理,你閱讀企業故事和企業家傳記,如果你還曾經打工或是做點網拍生意,你思考過定價、配送、廣告等真實商業問題,面試老師很難不愛你。如台大馮勃翰教授和我說的,有些學生有真實的經驗,而且因為興趣而學得廣、想得深,甚至面試的過程中讓他學到東西,這樣的學生就是他要的。 而準備面試、撰寫履歷與自傳,技巧無他,就是將既有的事實妥善整理,讓這個科系的教授更明確看清楚:我了解這個科系,而這是我要的,我為這個科系做好了準備,我是你們要的。如此而已。 其實,準備面試和升學的最錯誤方式,正是無視學生本質地追逐熱門,正是用表面工夫和代工資料企圖自欺欺人。 {DS_BOX_13214} ...

2015.07.17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