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開心

共有 5212 則相關文章

職場

1000萬元乍看是個不小的數字,但是如果有1000萬元,在台灣算是有錢人嗎?根據主計處民國111年國富統計報告: 110年底每戶的資產減去負債之後的淨值平均是1638萬元,中位數是894萬元。 111年底一個人平均淨值則是688萬元。 以2022年的時間點來說,1個人能有1000萬元的總資產,在台灣人當中你就已經超越平均很多了。 不過,要有多少的退休金,取決於你想過怎樣的退休生活,打算工作多久?要按自己的狀況去計算過,不要因為大家喊的數字而開始焦慮。 影響退休金目標高低的幾個考量因素 那麼,有了1000萬元、2000萬元,或甚至3000萬元,就可以退休了嗎?影響你用2%、3%或是4%的初始提領率去計算退休金的因素,我寫在下面。 打算幾歲退休 像是我自己因為提早退休,退休後可能的年數比較長,變數比較多,所以就比較保守估算退休金。工作越久,則需要的退休金越少。 打算用怎樣的投資理財方式 我剛退休時,是股票占30%,其他放在安全的債券和定存。在退休的前幾年,債券和定存的利率都非常低,嚴格來說只有不到一半的錢在為我工作,這是資金的浪費,可是對我來說,剛退休時實在做不下積極一點的投資。 每個人承受風險的耐受力都不相同,在股票上面的投資越少,雖然可以不必短期內因為股災等因素而睡不著覺,可是拉長時間來看,投資的報酬率也會比較低,需要的退休金也會比較高。 有沒有自住房 有自住房,在退休金準備的壓力上就小一點,如果沒有自住房,在退休金的估算上需要更為謹慎。 你的理想退休生活 也曾有年約50歲的網友問我,「有房子的話,是不是有500萬元就可以退休了?」會這樣問的朋友通常是遇到瓶頸、身體出狀況或是感覺上班很吃力等。乍聽我會覺得這個數字太樂觀,但是我也不能先入為主排除別人可以做到的可能性,這要看你想過怎樣的退休生活。 可以用4%法則盤算看看,這樣的組成,是不是可以做得到:如果有500萬元,提早退休的話,起始提領率用3%計算,第1年可以用15萬元,後續年度再用2%∼3%大約通貨膨脹的數字,每年調高生活費。 前提是這500萬元得要做好資產配置、穩健投資,如果用股六債四的配置、達到6%的報酬率,6%的報酬率和3%的初始提領率中間的差額,是要保留在投資上,讓資產可以長大、對抗通膨的空間。 衛福部公布台灣2024年度的最低生活費,是每人每月新台幣1萬4230元,低於這數字就是低收入戶的生活水準,1年等於是17萬元。比起前面說的第一年可以用15萬元還會超支2萬元。可以知道這要超乎常人的節省才能達到。 如果到60、65歲還有一點勞保年金可以領,到時會讓消費舒緩許多,這樣50歲時自備500萬元也不一定不行,就看是不是可以做到極度節省、穩健理財。當然也要祈禱上天不會讓退休生活中有大筆支出的意外。而另一個可以考量的,是透過換屋釋出一點退休金。 如果想過具有生活風格的退休生活,用500萬元來退休的風險是高的,但如果只求基本的溫飽,並且多利用政府的免費樂齡服務,也不一定行不通。 未來長照、遺產的安排 許多人贊成破產上天堂,我個人是不會有刻意想把錢花光光的想法,倒不是說我會刻薄自己、捨不得花錢,是我覺得也可以傳承給兒子量入為出、隨時保持有餘糧的身教。 再說,世界一直在改變,等我需要照顧的時候,是不是還有每月3萬元可以請到外籍看護的選項?我不想累及兒子的中晚年。如果和我一樣的想法,就得多準備點退休金。 個人心理面對於不確定性的容忍度 如果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傾向覺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那樣就不需要那麼多退休金;如果和我一樣是常有「股災快來了」這種負面心理,就要很保守看待退休金的準備。這沒有對錯,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綜合以上的因素,最主要是因為我是提早退休,我個人是用比較保守的2%∼3%的初始退休金提領率計算退休金,以及控制每年的消費。 你想怎麼過不用上班之後的人生? 太拮据的退休生活還是盡量避免,但也不是沒有多少錢、人生就會過不下去。我記得有次搭計程車,司機一句「我們都活在廣告的世界裡」敲醒了我,他說「外面會傳說計程車專業駕照很難考,是因為這樣你才會上補習班」。 我們習慣看的成功人生案例,就是多金、多資產、能夠環遊世界旅行,很令人羨慕。這就是社會給我們的廣告,再加上電子媒體脫韁野馬般的訊息流通,人的價值觀變得很一致,如果人生最後達到這種終點就是成功,無法和別人一樣就會焦慮。 剛退休時,我常去參加一次2、300元就可以的爬山活動,那些老師肯定不常出國、沒吃高級米其林大餐去開拓眼界,你說他們不懂生活?因為沒有見到世界級的高第建築就眼光淺薄嗎?我看到的是他們熱情於推廣在地文史,活的不是寬度,而是人生的厚度。 有次去南部拜訪舅媽,她在感情好的舅舅離世後,2、3才慢慢恢復,她說現在過得很快樂,每週幾天到社區的樂齡學習中心上課,舅媽說一天只要30元,連午餐也包辦。舅媽還說,她也常會自己去走嘉油鐵馬道。 要包紅包給舅媽的時候,她笑著說現在日子很好過、不缺錢,除了表弟表妹不會讓她沒錢用之外,其實她自己也是「財務自由」的,因為早年隨舅舅做油漆工程,兩個人都有加入勞保,現在每個月勞保老年年金有2萬元可以領。 表弟一直想勸說帶舅媽出國玩,舅媽則說換地方就會睡不著,這樣出國不好玩、不要去,她再次強調,現在過得很好很滿足。舅媽的晚年的確過得很好,只要物欲不高,保養好身體,少少的錢就可以過充實的好生活。 雖然我們想到臥床的老人家覺得很擔心,但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臥床花很多錢,的確是要謹慎準備,但如果都已經努力了,最後還是沒做到,那就放自己一馬吧!事情都不一定會那樣發展就開始焦慮,這是時間的「機會成本」,你可以把為還沒發生的事而焦慮的寶貴光陰,用來做當下更美好的事。 如果存不到1千萬元,會怎樣? 其實,真的不會怎樣。日子還是會一天一天過去,不管你有5千萬元,或是5百萬元,人生最後的終點,都是一樣的老化和衰退。有錢人很多,但沒有1千萬元的退休族也多得是,大家都得照常過日子。 只是,退休對你來說會少點實現夢想的成分,要多些務實: 你得要有定力,保持比較低的物慾。 你得要有不容易為錢煩惱的個性。 你要有毅力、永不放棄。 你得很重視健康,不要有牙齒壞掉等狀況來消耗你的退休金。 保持彈性,年紀大點時還能去打工。 要穩健投資理財增加勝算,別覺得理財只是賭博。 和家人、甚至家族保持良好關係,也許有天你會需要他們幫忙。 *本文摘選自幸福文化《退休後,錢從哪裡來?》 {DS_BOX_38002}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9.05

焦點

近期,一個名為「西部農場」的社群頁面,粉絲數、觀看數快速成長,帶貨力更是驚人。 今年三十歲的林柏賢,從小在台北長大,二○二三年到雲林台西務農、隔年二月開始經營西部農場社群帳號。短短一年間,累計逾十七萬粉絲,有近二十部百萬觀看影片,其中一支九秒短片更打下千萬觀看成績。 {DS_BOX_39123} 他不只是流量高手,更懂得把關注轉換成銷售。今年春節前,西部農場在臉書、Instagram直播賣貨,最高同時八百人在線觀看,用九十分鐘就做到了新台幣八十萬元的營業額。 「我們要真誠的訴說農民的故事」不靠抖內,他用社群力推廣台灣農業 「要從務農轉型直播主嗎?」在二月初的一場直播中,一位粉絲這樣留言。 原先還在熱情吆喝、炒熱氣氛的林柏賢,突然收斂語氣,眼神專注的看向鏡頭,他說,「我當農民之後,發現台灣不缺很會種東西的農民,但是會賣的真的很少,我們要一起把台灣農業分享出去。」 他不打算開放直播「抖內」(Donate,指讓觀眾捐款或贊助支持創作者),儘管在社群上人氣持續升高,比起當個網紅,他更認同自己是一名農夫,他還想用自身的社群影響力,把更多台灣農民的作物推廣出去。 因此,林柏賢只賣台灣農產品或加工品,且不像其他直播電商用「超殺優惠」、「限時特價」吸引買氣,而是用農產品的故事去說服消費者。「我們是要真誠的去訴說它的特色,強調在地食材、有農民的故事,這是市場上其他地方買不到的。」他說。 林柏賢的老家在雲林,但他父母早年北上工作,他也成為不折不扣的都市小孩。四年前,爸爸回雲林老家照顧阿嬤,開始務農,也開啟他成為另類農夫的契機。 在返鄉青農中,林柏賢並非技術最強、家底最厚的,卻是少數能讓農產品「破圈」的人。「他是第一個靠經營網路社群走出雲林的青農,」第二屆百大青農、前雲林縣青年農民聯誼會會長盧傳期這樣認為。 去年,他參加雲林農事技術交換大會經驗分享,以「當自媒體走入農村」為題,獲得雲林縣第一名;參加全國青農團隊合作個案經驗分享大賽,也獲得季軍成績。 西瓜認養、蓋雞舍都能拍!用都市人視角記錄農村生活累積聲量 十七萬粉絲或許不算多,但成長速度驚人,據Kolr AI行銷數據平台統計,近半年西部農場的粉絲成長率超過兩成,遠高於相同粉絲等級的網紅帳號逾二十七倍。 直播電商系統168 money總經理翁紹明,也對西部農場首場直播就能有八十萬營業額的帶貨力印象深刻,「通常第一次做(直播),有一、兩萬業績就很不錯了。」 打下成績的關鍵,在於他拍出了都市人想看的內容。在回鄉前,林柏賢是一個毫無農業背景的「小白」。也正因如此,許多農村中習以為常的事,對他來說都非常新鮮,對其他都市人來說也是一樣。 這也正是他的「西瓜認養」活動的由來。 林柏賢回憶,「剛開始種西瓜,台北朋友每個人都說想要來一顆,甚至有人說也想種。」於是,他開放了一百株西瓜苗認養,讓每株西瓜苗掛上「瓜爸」、「瓜媽」取的名字,並且每週拍照、回傳,讓大家知道西瓜的成長進度。最後,再舉辦一場「西部農場家長日」,讓家長親自來接自己的西瓜寶寶回家。 當時,林柏賢為了與瓜爸瓜媽聯繫,開始經營社群,沒想到吸引了更多也想關注西瓜成長過程的網友,半年就累積了九萬粉絲。 接著,他開始記錄更多農村生活細節。「我把我想像中的農村生活拍出來,體驗新的東西,觀眾就會好奇,」他說。 像是記錄西瓜與南瓜雜交後,能不能結出不一樣的果實?也拍下將絲瓜製作成絲瓜布的過程。隨手一拍,就是百萬觀看。 而後,他從朋友那裡得到了一百隻小雞,他將自己拿著鐵鎚、電鑽親手搭出雞舍的過程拍成短影音,也一天天記錄小雞慢慢長大的過程。 粉絲看著林柏賢把黃色小雞捧在手心上,也感覺相當療癒;天氣變冷了,還主動提醒他要注意小雞保暖。他看到網友留言後,趕緊在深夜拿出露營用的取暖燈到雞舍給小雞取暖,再拍成影音上傳社群。 他與粉絲一起幫小雞取名字,有豹紋的被取名小豹、體型最迷你的叫雞依卡哇、最大的叫戰鬥雞。有粉絲在影片下留言,「每天都期待看到小雞的故事!」這一系列短影音,讓他的粉絲數在三個月內從十萬衝上十七萬。 在台灣農村,養雞、撿雞蛋給自家廚房料理,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為什麼他就能獲得關注?「他是都市人的觀點,知道都市沒有什麼、想看什麼,他創造的是反差感。」盧傳期說。 粉絲就像在玩養成遊戲一般,跟著林柏賢的手機鏡頭,一步步搭建西部農場。 林柏賢今年初開始嘗試直播帶貨,並推出自家地瓜製作的商品。攝影者:程思迪 林柏賢計畫將與粉絲互動過程繪製的插畫,製作成周邊商品。攝影者:程思迪 經歷迷惘生活後返鄉從零開始粉絲多為都市人「吸到一批當時的我」 正因如此,在西部農場的粉絲中,來自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的粉絲,比率就超過五成。 「我滿多粉絲在都市,對生活很迷惘,不知道方向,也很想到農村生活,還有大學生問我可不可以來實習,」林柏賢說。其實,在到雲林務農前,他也曾經歷一段迷惘的時光,如今回想,他說,「我吸到了一批當時的我。」 林柏賢在台北工作了幾年,曾擔任推拿整復師,也曾投入道路工程。不喜歡日復一日的都市生活,他裸辭展開徒步環島之旅。途中路過父親故鄉雲林台西,便決心回鄉。他說,「也想過去澳洲(打工度假),但三年之後回來頂多有機會存一筆錢,也可能是一場空,不如回來台西,花三年我就會有自己的農場;我在台西能看到的未來比較多。」 回鄉與父親一起務農,也經歷了許多挫折。光是該用左手還是右手拿鋤頭,都會跟爸爸起爭執。也曾遇到颱風,幾個月辛勤工作的成果全泡湯,加上朋友都在台北,讓他曾孤單又挫折的在房間偷偷哭泣。 不過,在雲林,他很快就遇見同樣白手起家的盧傳期。十二年前,盧傳期也是毫無農業背景便投入農業。兩人同樣從零開始,對彼此的經歷格外感同身受,也因此特別投緣。 「當時聽柏賢說想開咖啡廳、開民宿,我心想,怎麼又來一個台北下來的小白,」盧傳期回憶。但隨著時間推移,他看見林柏賢在社群上的執行力與堅持,不是空有理想。於是,當林柏賢決定投入直播帶貨時,盧傳期開始串聯在地小農資源,協助接洽供應商,為他打通貨源。 累計逾30種商品,挑戰千萬營收下一關:抓出核心商品、做出差異化 如今,西部農場已累計上架超過三十款商品,從農產品到加工食品,逐步打造屬於自己的直播電商版圖,目標在今年靠直播電商打下千萬營業額。 談起西部農場經營直播電商的未來挑戰,翁紹明認為,「主力核心產品要先找到,才能帶動其他品項,」他強調,直播間內的商品須清楚區分,哪些是獲利商品、哪些是流量商品,才能確保整體營收穩定成長,而不只是衝高營收卻獲利微薄。 另外,零食品類的產品差異化不易,如何在眾多商品中脫穎而出,也是考驗。在此情況下,相較於其他零食,西部農場所銷售的農產品更有故事,有較高說服力。 西部農場也開始推出自有商品,第一支商品「地瓜燕麥脆片」已經上架。下一步則要挑戰雞蛋即食商品,盧傳期說,「可能是溏心蛋,總之就是雞舍的延伸,就是柏賢幫你挑的蛋,但總之一定要是(他)做過的事情。」 在養小雞之後,林柏賢還想養水牛。他說,「水牛是農民的精神象徵,但很難找,不過就是這樣才有趣。」咖啡廳、民宿,他也全都想嘗試,「我想讓大家來打工換宿、來體驗。」 對他來說,經營的不只是社群內容,而是一個真正能串聯農業、電商與生活體驗的「西部農場」。身為代表性的農村網紅,他正翻轉人們對農村生活的想像,也開啟更多商機。 ...

2025.02.27

職場

退休後突然不知要做什麼?以我2年半前退休時的親身經驗,可以理解突然脫離上班族身份的不安感。我參考了國外的文章,並融合自身的親身經驗,提供一份退休後的7大類、共21項活動清單給大家參考。 退休後突然不知要做什麼?休閒活動篇 1.國內或國外旅遊 出國旅行、甚至環遊世界,是許多台灣人理想的退休活動,連我的日本老師都覺得台灣人很有錢,許多人常出國,一年出國好幾次好像變成退休族的最高榮譽標章。 但如果你跟我一樣不能經常出國旅遊也沒關係,國內旅遊也很棒!我去年跟著導遊協會去環島,看到多年不見的東部海岸,真的非常感動。 2.運動 上健身課、騎單車、爬山、健行、露營,或去舞蹈教室學習國標舞、踢踏舞、日本舞等,都很能消磨時間。 退休後突然不知要做什麼?知識學習篇 3.上課、考試 我有想過去考翻譯研究所或心理諮商研究所,但沒真正採取行動。不過在2017年到2019年間,我已經連續考了日文N3、N2、N1檢定,以及英、日語導遊和領隊等證照。尤其導遊和領隊考過之後還要去受訓,經過1年密集活動,退休症候群也沒了。如果退休後心情很低落,我很推薦上課、考試這些讓人深度忘憂的活動。 如果不想這麼嚴肅,也可以去社區大學報名課程,尤其在平日白天的課程,同學都是沒上班的同類。退休後不知如何自處的問題,去上課後很快就會消失。 4.學語言 我退休後繼續自修英文,每天看看英文新聞和影片;我也學日語,每週和日本老師聊天,一邊討論不同的話題,觀察日本人的表達方式,一邊也能了解日本人的生活觀念,是我退休生活的一大亮點。 5.學數位工具 我寫文章、架部落格,學學WordPress架網站的平台,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有新發現。如果你不愛寫東西,不妨試試錄影片上傳YouTube,也很消磨時間。 6.參加展覽和導覽活動 我之前報名了故宮博物院的課程,也參加中正紀念堂的特展。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免費聽導覽,參加這些活動不但可以消磨時間、外出走路健身,還能增廣見聞。 7.閱讀 心情不好的時候,拿本書窩在沙發上或去咖啡廳,療癒效果很顯著。在平日白天,找一家讓人有好心情的明亮書店翻翻書,你不會感到寂寞。也有人在圖書館待上半天,完全不花錢就可以充實過上半天。 退休後突然不知要做什麼?興趣篇 8.不需投資裝備的興趣 我有想過學唱歌技巧⋯⋯。 9.需要投資裝備或材料的興趣 我試過攝影,上過一位得獎無數的老師開的課。雖然名稱是初級課程,費用也很便宜,但他級數太高了,光是外拍要帶的鏡頭,就讓我感覺攝影是個「錢坑」。我上了2次課就決定退費,改上手機攝影課。 手作 我試過手作拼布,還有手作乾燥花。拼布很能消磨時間,悶著頭縫著縫著、和同學聊聊天,大半天就過了;乾燥花可以當天完成,但相對的花錢速度也快,要量力而為。 烹飪 我沒去上烹飪課,是在家看影片自學。多多練習之後,有幾道拿手菜,會很有成就感。 退休後突然不知要做什麼?家庭篇 10.打掃、重新佈置居家環境 台灣天氣潮濕,每天分區域打掃家裡各個角落,盡量減少家中的黴菌滋生,既消磨時間又能健身。每過一段時間就改變家裡的擺設,也可以變換心情。 11.陪伴長輩 2年多前退休時,我還沒預料到要面對老人家身體開始出現問題。陪伴父母的晚年是比想像中更難的過程,如何避免因為照顧父母而讓生活失衡,是分配退休時間的重要課題。 但能在退休後多多陪伴父母,我覺得是很棒的一件事。 12.帶孫子、孩子 你會想幫忙帶孫子嗎?現在晚婚化,如果退休得早,也有可能是陪伴自己的孩子。 退休後突然不知要做什麼?社會活動篇 13.找朋友 退休夫婦可以找別的退休夫婦一起交流。但像我是一個人先退休,我就經營也是一個人退休的對象,像是我的兄弟姐妹、一起退休的同事,安排固定見面的時間聊聊天。 如果你有意願,可以考慮召集同學會,也能充實退休生活。 14.當志工 許多政府單位會需要志工,像是兒童相關的機構,就需要課後伴讀。我自己有興趣的是觀光景點的英、日語導覽。 15.參加社團 我有日語、英語學習的同好參加Toastmasters國際演講會,如果你很想練英文或日文,可以考慮參加,全台各地都有分會。 其他也有許多不錯的非營利組織,可以走入大自然,像是荒野保護協會、自然步道協會、野鳥協會等。 16.參與宗教團體活動 如果定期有參加宗教活動,會讓退休生活有一個支持重心,我聽過比較特別的是,一位朋友在教會專門主持婚姻觸礁的男性定期聚會,很有意義。 退休後突然不知要做什麼?退而不休篇 17.寫作、經營部落格 我很感謝部落格帶給我的療癒效果,我喜歡記錄自己的想法。否則,以我這麼差的記憶力,很快忘光就會曾經發生什麼事。只是,建議心態上不要以部落格賺錢為首要目的,你很快就會放棄。還好寫部落格需要投入的金錢非常少,需要的只有保持紀律、投入時間寫作。 18.兼差或轉職 我有朋友退休後被找去當財務會計的兼差,每月雖然只需要1、2天的時間,一年仍有幾萬元的額外收入。另外像是外語導遊,也是可行的兼差選項。 關於轉職,我有位朋友很厲害,出身金融業,40歲轉行當皮拉提斯教練。媒體也報導有人5、60歲才轉行當瑜伽教練。不過對一般人來說,趁年輕就準備轉行,可能性比較高。 19.創業 創業也是選項,不過到了退休的年紀,容易想很多,特別是如果財務上還過得去,就更缺乏動力。對大部分人而言,創業適合在50歲前開始。 20.做自己的退休基金經理人 無論你對前面的退休清單有沒有興趣,管理自己的退休財務是一件避免不了的事。 建議你別只聽金融機構的建議,他們有自己的業績目標要達成。退休族得自己多做功課,不懂的東西不要投資,投資之前務必多看書,弄清楚之後才出手。 拉一個Excel表格計算你的資產配置,股票或股票型基金有多少、公債和投資等級債有多少、定存有多少。 退休後突然不知要做什麼?為未來做準備 21.自己的老後照顧問題 前陣子看到一位日本人的部落格文章,他的父母同時失智,他退休後和老婆一起照顧父母,但實在撐不下去,所以讓父母住進養老院。兩人每個月要花費四十多萬日圓,但父母每個月領的年金只有20萬日圓,這差額就只能從他自己的退休金中支應,幾年下來共花了兩千多萬日圓,最後讓自己的退休金所剩無幾。於是他經營部落格,希望增加收入。 雖然這件事很沉重,卻是許多人將面臨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向這位日本人看齊,積極面對,及早規劃自己的老後照顧,總比不作為好。 當然,如果什麼都不想做,你覺得沒關係也可以。 *本文獲「嫺人的好日子」授權轉載,原文:退休後突然不知要做什麼 ? 看看這21項,總有幾項可以~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9.12

壯世代

出門在外,同行或同住的人真的很重要,有些人能為旅途增添美好的回憶,有些人則會讓我們慶幸還好只是偶遇。 在陌生的環境中,每次的決定和行動,都將赤裸裸的反應出人的真實性格,優點、缺點、習性或癖好,都將無所遁形。尤其,自助旅行是認識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最快速的方法。能不能合拍,馬上見分曉。有人說,想要和朋友絕交,就一起去旅行。我覺得這並不是笑話。 即使是人生伴侶,也不一定能夠成為最佳旅伴。有朋友告訴我,他每次和太太一起出國,必定會吵架。問我和Andy如何朝夕相處這麼長的時間,而不起衝突?我只能說,共識、理解及包容很重要。 旅伴守則1:不浪費時間抱怨或懊悔 像Andy非常怕熱,一熱就容易煩躁,可是這次選在酷夏出遊,我們就事先說好,不要因為這樣鬧情緒。他比較忙,所以舉凡行程、景點、住宿、交通,這些細節都是由我負責規劃,他很清楚沒出力的人,就不要出嘴嫌東嫌西,這點他配合程度很高。 而我是完全沒有方向感的人,Andy則號稱人肉導航,所以我只要把地圖交給他,就可以放心跟著走,偶有幾次地圖失靈的時候,我們錯過了一些地方、繞了一些遠路,我也不會抱怨。遇到困難時,比如像搭錯車、找不到車站,就趕快想辦法解決,不需要浪費時間埋怨彼此。 我們的生活觀、價值觀也相近,喜歡簡單的生活,覺得當省則省、當花則花,這次旅行2個月,我們只帶了一個28吋和24吋行李箱,除了必備的防疫用品、藥物及家鄉食品,其他一切從簡。 我們都不愛購物,寧可把時間金錢花在體驗當地文化或食物,即使有些不如預期,仍舊樂在其中。我們可以在吵雜的傳統市場,站著吃漢堡,也可以專程到酒莊,品嘗產區葡萄酒,比起星級飯店的吃住方便,我們更喜歡住民宿自己動手。 旅伴守則2:各取所需,誰也不必黏著誰 但是,我們也有非常不同的地方,像我對歐洲的教堂有種說不出的迷戀,不管大大小小的教堂,我都可以在裡面靜靜坐上半天,對我而言,這是和自己心靈對話的最佳時刻,可是Andy是虔誠的佛教徒,教堂對他而言,只是一個景點,看過即可。 或者,我會願意多走一點路,多看一些地方,而他不喜歡把自己搞得太累,所以這種時候,我就會安排他在咖啡廳休息,我們各取所需,誰也不必勉強誰,誰也不必黏著誰。 而我很耐餓,Andy卻容易因為血糖太低而發脾氣,所以,我習慣隨身攜帶一點零食,以備不時之需。 旅伴守則3:意見分歧時要學會閉嘴 即便價值觀接近,我們也有意見分歧的時候。前一晚,我看他腳趾瘀青發黑,便提議終止步行,雖然徒步完成朝聖之旅是我的夢想,但家人的平安健康,絕對排名第一,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凌駕。Andy卻認為機會難得,堅持繼續走下去。我們心裡都知道,彼此是為了對方著想,卻依然僵持不下,我覺得他逞強,他認為我太過堅持。 旅途中最值得珍惜的,並不是美景,而是陪在身邊看風景的人。來源:《那些旅行教我的事》/采實文化出版 婚姻中像這種從善意出發,最後卻惡言相向的故事,不勝枚舉。在快要按捺不住時,我決定閉嘴,以免鬧得不可收拾。 我要求他如果要繼續走,就去鎮上買涼鞋,我到處向人詢問哪裡有鞋店,Andy認為很晚了,大部分商店即將打烊,這是在浪費時間,他脾氣上來,臉色難看。可是,就在最後一刻,上天成全我們,居然在一家五金行華人老闆的協助下,找到一家鞋店,趕在店家休息前,買到一雙合腳的涼鞋。 回程我們都如釋重負,Andy終於有了笑容。其實,旅途中最值得珍惜的,並不是美景,而是陪在身邊看風景的人!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那些旅行教我的事》 {DS_BOX_37824}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7.12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