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長榮空服罷工

共有 5 則相關文章

焦點

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已開始,很多人想知道,到底是桃園空服員職業工會提出的訴求不合理,還是長榮航空的立場太硬?空服員勞動環境,真有工會形容的這麼血汗? 探討這個問題前,必須先逐步釐清勞資雙方的爭議點,才能客觀理解,這場衝擊暑期疏運的罷工,究竟有無必要性? 回顧長榮勞資雙方的拉鋸戰,從2017年4月開始,長榮航空與桃空職工每月召開一次「團體協商會議」,討論改善空服員的勞動環境。經過多達20次的團體協約會議,工會的核心訴求,包括1調高日支費、2禁搭便車,及3改善外站休息時間標準(改善過勞航班)等,但進展始終龜步。 首先談談日支費。日支費又稱為外站津貼,主要是補貼空服員出勤在外的日常開支,譬如吃飯、購買日用品等。 航空公司給付日支費是以每小時計,華航2016年空服員罷工前,日支費為每小時2美元(約新台幣60元),罷工後提高至5美元(約新台幣150元)。目前,長榮日支費則是每小時3美元(約新台幣90元),工會力爭比照華航,提高至5美元。 不過,兩家公司計算日支費的方式不盡相同。華航給付日支費的期間,為「飛機離地到飛機重返國內機場」這段時間;長榮則是空服員到公司「報到」起就開始計算日支費,直到回台到公司報離。換言之,空服員執行一趟同樣的飛行任務,長榮給付日支費的時間比華航多出「2至3小時」。 長榮航空認為,給付日支費的時間比華航長,在部分短程航線上,長榮空服員的日支費合計並不比華航低。 這個說法看似合理,但長榮堅守3美元不退讓,背後最主要的考量,是長榮航空的長程航線遠比華航多。 根據長榮航空法人說明會的資料,長榮的「北美線+歐洲線」營收占整體營收比重高達51%。反觀,華航「北美線+歐洲線」營收占整體營收的比重,只有25%,僅長榮航空的一半。由於航網的明顯差異,長榮若比照華航,將日支費提高至5美元,對營運成本將是相當沈重的負擔。 工會爭取提高日支費同時,也跟長榮力爭「禁搭便車」條款。禁搭便車源自西方制度,已有100多年歷史,指工會透過協商、罷工等方式,向雇主爭取來的福利與成果,僅限工會會員才能獨享,非工會成員不得享受。 從2016年華航空服員罷工,到今年華航機師罷工,以及本次長榮空服員罷工,禁搭便車都是勞資雙方僵持不下的爭議。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曾撂下狠話,對禁搭便車絕不妥協;桃空職工秘書長鄭雅菱更直言,禁搭便車能否實施「關係到工會存亡」。 熟悉工會運作的人士表示,一旦長榮資方同意禁搭便車,造成員工之間同工不同酬,勢必會鼓舞更多人參加工會,壯大工會影響力。但站在工會立場,若禁搭便車闖關失敗,讓沒有參與抗爭的員工搭了便車,參加罷工的人就會想:「我為何要冒著得罪公司的風險爭取權益?」 2016年華航空服員罷工,華航資方事後福利大放送,讓非工會成員全部上了便車,便引發工會一波退會潮,重挫工會勢力。 攝影者:陳宗怡 最後一點的改善疲勞航班。工會主張「台北—東京」及「台北—北京」兩個航班要改為過夜航班,而非當日來回。工會鎖定這兩個航班,是因為這兩個航班很容易違反「每日工作時數不得超過12小時」的勞基法規定。 舉例來說,台北飛東京約2.5至3小時的飛時,來回合計5至6小時,加上空服員報到及報離約2至3小時,再加上在東京的停留時間,總工作時數已超過10小時,若碰到班機延誤,就會超過12小時,違反勞基法規定。 鄭雅菱認為,工作12小時已是人體極限,但航班又非常容易誤點,延誤一個小時已是常態,「(長榮)公司說這是天候造成的不可抗力因素,那為何不直接改為過夜航班,一勞永逸解決過勞問題?」 但站在公司成本控制的立場上,長榮航空「台北—東京」每周高達28個航班,「台北—北京」每周也有7班,皆是班次相當密集的航線,若全部改過夜,勢必大幅增加空服員的人力,進而提高人事成本。 更何況,航空業究竟適不適用勞基法,這也是航空界與勞動界爭執不休的議題。開南大學空運管理學系副教授盧衍良認為,「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AOR)才能真正反映航空業界運作的需求,但AOR是民航法授權訂定的法規,法律位階低於勞基法,因此長久以來不斷發生航空公司的勞動條件雖符合AOR規定,卻牴觸勞基法,因而受罰。 華航2016年空服員罷工,是台灣民航罷工的濫觴。今年2月華航機師也加入罷工行列,空服員、機師都已罷過工,華航已「罷無可罷」,矛頭於是轉向民營企業長榮。值得注意的是,職業工會鎖定影響民眾權益甚巨的大眾交通運輸業發動罷工,似乎已成為工運界向資方抗爭的一把利刃。 這場空服員罷工何時落幕?工會已嗆聲罷工沒有結束的時程。長榮總經理孫嘉明在因應罷工的記者會上強調,不希望長期抗爭,盼罷工儘早落幕。但熟知內情的人都知道,華航最大股東是交通部,在政府及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對工會退讓。 但身為民營企業的長榮航空,乘客及股東的利益,是公司決策的最高準則,不可能像華航一樣,對政府言聽計從。這也意味著,即便資方不樂見長期抗戰,但已不可避免,勞資雙方將打一場持久戰。 攝影者:陳宗怡 責任編輯:陳慶徽 ...

2019.06.21

焦點

延燒多時的長榮罷工議題在今(20)日正式爆發,由於勞資雙方協商破局,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正式宣佈由下午4點起展開罷工,這次的罷工導火線為何?目前又有哪些航班受影響,以下利用5個問題帶你看懂長榮罷工事件: Q:長榮空服員為什麼要罷工? 本次長榮空服員共提出包含 Per Diem(外站津貼)提高為每小時新台幣150元,非會員不得比照、9條航線改為過夜航班、開放勞工參與公司治理(增設勞工董事)、國定假日出勤工資兩倍等8大訴求。 長榮勞資雙方在經過3次調解破局後,由於雙方對於多項議題無法達到共識,再依據《勞資爭議處理法》透過罷工投票取得了合法罷工權,最終,在本日勞資協商確定破局後,工會立即宣布自下午4點起正式發動罷工,讓與會的勞動部、長榮公司一時都措手不及。 Q:協商破局的原因為何? 今日協商,是由勞動部次長劉士豪,繼續針對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提出的8大訴求讓勞資雙方做討論。 不過,光是在第一項「希望調高外站津貼(日支費)」、「設置禁搭便車條款」的訴求討論上,雙方就無法達成共識,雖然資方提出建議新增「飛安服勤獎金」的對案來增加同仁收入,但工會仍認為資方提出的方案沒有新意,拒絕繼續協商。 在協商破局後,工會便第一時間以簡訊通知工會會員,要求所有人於今日下午4點正式啟動罷工。 Q:本次罷工規模跟影響範圍? 長榮勞資協商破局,工會宣布下午4點正式啟動罷工計畫,交通部民航局初步預估,今日包括長榮與立榮國際和兩岸的航班,共有33班可能會受到罷工影響,而目前轄下各航站都已啟動應變計畫。 交通部方面,則是宣布4項應變做法,國際航班部分,將協調華航等其他國籍航空成員支援運能,協助疏運。國內航班部分,則是會將立榮航空獨營的馬祖航線當成疏運應變重點,使用海運航班為主要替代運輸工具。 在消費者與旅行社部分,交通部則是要求長榮與立榮在官網揭露航班異常情形,同時在機場、官網、手機App上公告受影響航班資訊。最後,交通部將做好面對大量旅客滯留機場,或是罷工行動影響機場秩序的準備。 根據長榮官網最新公告,即日起至22日,已有26個航班正式遭到取消。 最新停班資訊,請洽長榮官網 Q:這是台灣史上第二次空服員罷工,上一次是哪一次? 這並不是國內首次的空服員罷工事件,在2016年6月,華航空服員便曾因為工時問題,發起國內航空史上首次的空服員罷工活動。 當時華航公告,由於總部搬至桃園,片面要求空服員從台北松山機場改到桃園報導,而工會認為這樣片面更改勞動條件,已是公然違法,而這樣的制度設計更會造成空服員休息時間的的壓縮。 當年的罷工,華航粗估損失5億元,波及近萬名團體旅客與約300家旅行業者。當時的華航董事長何煖軒曾表示,估計這場罷工行動華航損失逾十億元。 Q:空服員想爭取提高的Per Diem(外站津貼)是什麼? 由工會所提出的第一條勞方訴求:「Per Diem應調高為每小時新台幣150元,非會員不得比照適用。」背後代表的就是工會期望替會員爭取更高的津貼待遇。 Per Diem(外站津貼),又可稱作日支費,是空服員在底薪外的的另個重要薪資來源。計算方式是依照空服員的飛行時數計算,目前長榮的外站津貼為每小時3美元(約新台幣90元),工會期望可比照調整到跟華航相同的每小時5美元(約新台幣150元)。 另,訴求中強調「非會員不得比照適用」,此文字就是外界俗稱的「禁搭便車條款」,期望藉由明確條文,排除非工會、或沒有參加罷工的成員,享受罷工後工會爭取到的新權益,同時也藉此提高空服員參與罷工的意願。不過,這項訴求被長榮資方認為會造成差別待遇,雙方無法達成共識。 核稿編輯:洪婉恬 ...

2019.06.21

焦點

每天3分鐘,看一則時事、長一個知識。 延燒多時的長榮罷工議題在今(20)日正式爆發,由於勞資雙方協商破局,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正式宣佈由下午4點起展開罷工,這次的罷工導火線為何?目前又有哪些航班受影響,以下利用5個問題帶你看懂長榮罷工事件: Q:長榮空服員為什麼要罷工? 本次長榮空服員共提出包含 Per Diem(外站津貼)提高為每小時新台幣150元,非會員不得比照、9條航線改為過夜航班、開放勞工參與公司治理(增設勞工董事)、國定假日出勤工資兩倍等8大訴求。 長榮勞資雙方在經過3次調解破局後,由於雙方對於多項議題無法達到共識,再依據《勞資爭議處理法》透過罷工投票取得了合法罷工權,最終,在本日勞資協商確定破局後,工會立即宣布自下午4點起正式發動罷工,讓與會的勞動部、長榮公司一時都措手不及。 Q:協商破局的原因為何? 今日協商,是由勞動部次長劉士豪,繼續針對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提出的8大訴求讓勞資雙方做討論。 不過,光是在第一項「希望調高外站津貼(日支費)」、「設置禁搭便車條款」的訴求討論上,雙方就無法達成共識,雖然資方提出建議新增「飛安服勤獎金」的對案來增加同仁收入,但工會仍認為資方提出的方案沒有新意,拒絕繼續協商。 在協商破局後,工會便第一時間以簡訊通知工會會員,要求所有人於今日下午4點正式啟動罷工。 Q:本次罷工規模跟影響範圍? 長榮勞資協商破局,工會宣布下午4點正式啟動罷工計畫,交通部民航局初步預估,今日包括長榮與立榮國際和兩岸的航班,共有33班可能會受到罷工影響,而目前轄下各航站都已啟動應變計畫。 交通部方面,則是宣布4項應變做法,國際航班部分,將協調華航等其他國籍航空成員支援運能,協助疏運。國內航班部分,則是會將立榮航空獨營的馬祖航線當成疏運應變重點,使用海運航班為主要替代運輸工具。 在消費者與旅行社部分,交通部則是要求長榮與立榮在官網揭露航班異常情形,同時在機場、官網、手機App上公告受影響航班資訊。最後,交通部將做好面對大量旅客滯留機場,或是罷工行動影響機場秩序的準備。 根據長榮官網最新公告,即日起至22日,已有26個航班正式遭到取消。 最新停班資訊,請洽長榮官網 Q:這是台灣史上第二次空服員罷工,上一次是哪一次? 這並不是國內首次的空服員罷工事件,在2016年6月,華航空服員便曾因為工時問題,發起國內航空史上首次的空服員罷工活動。 當時華航公告,由於總部搬至桃園,片面要求空服員從台北松山機場改到桃園報導,而工會認為這樣片面更改勞動條件,已是公然違法,而這樣的制度設計更會造成空服員休息時間的的壓縮。 當年的罷工,華航粗估損失5億元,波及近萬名團體旅客與約300家旅行業者。當時的華航董事長何煖軒曾表示,估計這場罷工行動華航損失逾十億元。 Q:空服員想爭取提高的Per Diem(外站津貼)是什麼? 由工會所提出的第一條勞方訴求:「Per Diem應調高為每小時新台幣150元,非會員不得比照適用。」背後代表的就是工會期望替會員爭取更高的津貼待遇。 Per Diem(外站津貼),又可稱作日支費,是空服員在底薪外的的另個重要薪資來源。計算方式是依照空服員的飛行時數計算,目前長榮的外站津貼為每小時3美元(約新台幣90元),工會期望可比照調整到跟華航相同的每小時5美元(約新台幣150元)。 另,訴求中強調「非會員不得比照適用」,此文字就是外界俗稱的「禁搭便車條款」,期望藉由明確條文,排除非工會、或沒有參加罷工的成員,享受罷工後工會爭取到的新權益,同時也藉此提高空服員參與罷工的意願。不過,這項訴求被長榮資方認為會造成差別待遇,雙方無法達成共識。 核稿編輯:洪婉恬 ...

2019.06.20

焦點

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一觸即發,今天下午協商會議進入第二小時,雙方第一題討論調高日支費、非會員不得比照(禁搭便車),但雙方日支費還未談妥,工會就要求先討論禁搭便車案,引發一陣譁然。工會強調「日支費、禁搭便車是同一題」,長榮人事室副協理許平則說,禁搭便車會讓同一航班組員有同工不同稠的怨懟,影響團隊合作默契,有飛安上的疑慮,「我們慎重思考後,無法答應這訴求」。 針對日支費,長榮總經理孫嘉明表示,公司並非賺錢都不發給員工,日支費是屬於膳雜費、並非薪資一部分,這幾年薪資也陸續有調整。空服本部副協理馮美莉表示,公司為感謝每位組員付出,願意提高組織實質收入,建議新增「飛安服勤獎金」,也希望工會回覆對案。 許平表示,公司這幾年針對調薪方面,「比友行相對好很多」,日支費每小時150訴求在之前協商會議,工會也表達是因為有行在2016罷工時調整的幅度,認為長榮近年業績、盈利好,是否也應調整。但他也說,長榮從2016年到現在三年在空服員調薪幅度上,「都比友行多出3500至4000元」。 但針對禁搭便車,許平表示,公司非常尊重工會對團協的訴求,現在桃空職工有3千多名是長榮分會會員,但針對工會爭取禁搭便車條款爭取差別待遇,經慎重思考後認為,所有員工是大家庭的一分子,不管有沒有加入工會,聲音、權益也一樣重視。 他強調,基於航空產業特性,每個航班安全、服務工作,有賴不同職類的人,不分彼此、團隊默契合作無間。根據客艙資源管理,禁搭便車會讓同一航班組員有同工不同稠的怨懟,影響團隊合作默契,有飛安上的疑慮。「我們實在是,慎重思考後,無法答應這訴求」。 勞動部政次劉士豪稍早也針對禁搭便車作出說明。他表示,法律上確實有禁搭便車條款,團體協約在議定時,很多工會希望保有優勢,會訂定特別保護工會會員的權益。他說,權益是自由簽訂,雇主團體是否要簽是雙方協議的情形。但為何會有禁搭便車條款存在,是因為組成工會、行動、罷工,會員付出都非常多,包含付出會費、罷工時無薪資等,跟非會員有差別情況下,搭便車是不用錢的,若非會員不需要付出代價仍能達成勞動條件,就有如「搭便車」。 但他也說,搭便車觀念是從美國而來,100年實施勞動三法時從美國引進國內,若簽禁搭便車,非會員在沒正當條件不得享有同樣條件,除非繳交一定會費給工會,取得同樣條件。 下午1時52分雙方再度回到日支費討論,空服本部副協理馮美莉表示,公司為感謝每位組員付出,願意提高組織實質收入,建議新增「飛安服勤獎金」,也希望工會回覆對案。對於工會提出卡達等各國航空比較,孫嘉明表示,各國物價水準不同,不應直接比較薪資。 不過此時,工會認為這兩年協商不斷重複,在要求暫停會議。 下午2時左右,工會常務理事李瀅不滿直言,兩年來資方方案都一樣,公司想要直播、換場地,工會從來沒拒絕,耗費巨大社會成本,做到協商平台上,公司仍提出跟原本一樣的方案,完全沒有前進的方案,公司不斷採公告威脅員工、會員,說沒有調薪、優待機票等,都讓工會感受協商無法繼續進行。 劉士豪要求,鄭重希望資方表達善意,否則在資訊不對等情況下,勞方會有不對等情形,希望從第七案開始。但李瀅立刻表示,工會已經確切認知協商無法進行,工會現在就宣布罷工行動即刻開始,下午4點即刻開始。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019.06.20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