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鮮綠農業科技 × 水保共好 從戰備物資到燃料棒,硬質玉米創造低碳價值! 因應全球減碳趨勢,深耕雲林玉米產業逾三十餘年的鮮綠農業科技公司,自2010年起取得產銷履歷並與農民契作... 2024.07.02
減碳ESG 植物肉還不夠!這間企業挑戰從培養皿中「種出」牛肉漢堡 《時代》(Time)雜誌2021年以標題《餵飽所有人的牛肉》,首度走訪2016年成立的B型企業Mosa Meat荷蘭培養肉公司,大篇幅報導了培養肉新型農牧業科技領域之後;2023年5月Mosa Meat啟用了其第四個工廠,至今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培養肉生產基地;其創辦人兼首席科學家馬克·波斯特(Mark Post),是2013年全球第一個製作出培養牛肉漢堡的科學家。 受Google、Uber投資人青睞的新型態肉品 Mosa Meat主要投資者有由Google創辦人Sergey Brin,Twitter、Uber的早期投資者Chris Sacca創立的Lowercarbon Capital,兩家於歐洲上市的肉品製造商Bell Food Group及Nutreco,及默克集團(Merck KGaA)旗下的企業創投M Venture等。這些不止是注資,更代表在培養肉上的先進技術及通路合作。 受到大批投資者青睞的培養肉究竟是什麼?真否像宣稱的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巨大的畜牧業大幅降低碳排放嗎?能否突破監管法令的限制,贏得消費者呢? 培養肉(Cultured or cultivated meat)是細胞農業的一種應用,直接培養動物細胞,可完全複製傳統肉類的口感和營養特性。 為何改吃人造肉 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畜牧業佔全球年溫室氣體排放最高可達14.5%。特別是工業化畜牧業導致了森林砍伐,且牛在消化過程中排放甲烷及一氧化二氮,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國際專門小組特別報告,呼籲全球減少肉類消耗。但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的數據,人類對肉類的需求預計到2050年將近翻倍。 推動肉品取代品的非營利組織GFI的負責人布魯斯·弗里德里希(Bruce Friedrich)說:「不幸的是,目前的生產肉品方法對氣候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嚴重破壞,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成本相同或更低,味道相同或更好的替代品。」 Mosa Meat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已非常接近實現此目標。 原為荷蘭馬斯垂克大學教授,一名心臟血管專家,到Mosa Meat的創辦人馬克·波斯特(Mark Post),與團隊首次於2013年的英國現場電視節目中展示了全球第一個培養肉漢堡開始;十年後,產學界在幹細胞生物學、發酵及化學和生物工程累積了大量知識,為培養肉領域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更有數百家公司和學術實驗室正在跨足這些領域。 實驗室培養的有碎牛肉、牛排、牛奶、雞肉、豬肉、鴨肉、鮪魚、鵝肝、蝦、袋鼠甚至老鼠(用於貓食)的版本,且到2022年底,全球約有150多家公司,共募集達26億美元。據麥肯錫的報告,到2030年培養肉可能成為價值250億美元的全球產業,占全球肉類供應高達0.5%。 一般培養肉的製作先從動物中獲取細胞,這些細胞會被餵養富含氧如氨基酸、葡萄糖、維生素和並添加生長因子和其他蛋白質等營養成份。另需使用支架作為結締組織,誘導組織生長並運輸營養物質,增加培養肉的立體結構。 但Mosa Meat的CEO馬爾滕·博斯(Maarten Bosch)表示,他們不使用支架就實現真正的脂肪生成,採用海藻酸鹽的凝膠系統有助於細胞自我組織,使其找到彼此並形成可收穫的組織,如此才能轉變為消費者期待的肉類口感、質地及風味,且決不使用爭議性很大的胎牛血清(FBS)。 用再生能源生產,減排高達92% 培養肉的製造過程估計將比傳統的動物養殖業更加高效,且帶來各種好處。Mosa Meat使用再生能源生產培養肉,並指出一份獨立、同產業審核的產品生命周期評估顯示,培養肉將使用更少的資源,可減少農業相關的污染和富養化,使用再生能源生產培養肉,與工業化養殖肉牛相比,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高達92%、土地利用減少高達90%、用地減少95%、用水減少78%。 未來,培養肉和其他替代蛋白質有望取代1.7兆美元的傳統肉類和海產產業的大部分市場需求,將有助於減輕農業相關的森林砍伐、生物多樣性喪失、人畜共通傳染病爆發及工業化屠宰對環境的衝擊。 培養肉已逐步進入市場,世界上第一個雞肉產品於2020年12月在新加坡獲得銷售批准。2023年美國成為全球第2個允許向消費者供應培養肉的國家,首度批准2家公司銷售培養雞肉。荷蘭也有望將成為歐洲首個有條件開放培養肉與海鮮的國家! Mosa Meat目前的培養肉生產基地,將有助於加速進入市場。《時代》報導,Mosa專注於牛絞肉,而不是整塊肉是因製作碎肉產品更容易,也更便宜。 CEO馬爾滕·博斯(Maarten Bosch)表示:「我相信我們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因為與其他動物相比,牛的飼料轉換率效率非常低。若能超越,你就有機會在價格上超越。再加上牛肉的市場價值比雞肉更高,只要我們能做出無與倫比的口感及美味,這可能實現價格平衡,最終將決定成功。」 但目前尚未有成千上萬的漢堡直達歐洲消費者的餐桌。培養肉食品在歐洲尚未上市,因還沒有一家培養食品公司向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申請安全評估。Mosa Meat表示,他們向EFSA的申請會即將發生,而他們最近向新加坡的食品安全機構提出申請。 挑戰重重但前途看好 對培養肉看好的耶魯大學氣候變化中心主任安東尼·萊瑟羅威茲(Anthony Leiserowitz)說:「如果我在傳統養殖肉牛行業,我會嚇得魂不附體,因為傳統牛肉不可能能與即將來臨的取代品競爭。」 但衛報報導,反對者認為培養肉好像太快將技術當成現今破碎農牧業的救世主,且警告如果培養肉等細胞農業要徹底改善目前工業化農牧業所帶來的衝擊,需要在不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和環境的情況下實現。 培養肉離一般消費者還很遠嗎? 若要廣泛上市,則將取決於成功解決法令監管、技術和生產等多項複雜挑戰。這將需要來自公共和私營部門的重大資金支持,及現有生命科學公司的技術貢獻,及培養肉新創企業之間的合作。 但最後也像之前植物肉的風潮一樣,是否能讓消費者買單,則取決於他們是否認為培養肉味道與習慣的傳統肉品一樣美味,或是更出色,及價格是否相同或更便宜。若能兼顧味道與價格,那麼消費者的興趣就會大增。 荷蘭Brut172餐廳的米其林二星主廚漢斯·范·沃爾德(Hans van Wolde)在Mosa Meat工廠開幕典禮上製作了一款混合漢堡,其中包含植物基的餡料和30%的Mosa培養牛肉產品。來源:Mosa Meat via Agfundernews 米其林二星主廚漢斯·范·沃爾德(Hans van Wolde)說:「一開始,我對這一切真的不太確定,但後來我參加了與Mosa Meat產品開發團隊一起進行了第一次品嚐小組試食,我真的起了雞皮疙瘩,一小時後,牛肉的味道仍然在我的口中,這味道真的非常好。」 CEO博斯最後表示:「我們相信創造真正美味的肉類,對翻轉氣候危機和我們的食品系統絕對會有正面影響,但我們無法單獨解決這個巨大的挑戰!強大的合作夥伴如許多傳統肉品製造商正在投資這個新興領域,但我們仍需要整個生態系統蓬勃發展,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一起共享對地球、對人都好的美味肉品!」 *本文獲「B型企業協會」授權轉載,原文為:無須養牛就可享受美味牛肉漢堡?每吃一口,更減排? {DS_BOX_36811} 責任編輯:張薰云 ... 2024.04.12
財經 馬雲3.0!從英文老師到科技巨擘,沒被打垮反成為「高科技農夫」 去年底,他正式投資成立「一米八」農業科技公司,現在已經開始在盒馬鮮生、天貓等電商平台,替消費者提供海鮮產品... 2024.01.24
生活 2025屏東燈節免費提燈開領!4燈區地點、主燈秀時間、交通接駁全攻略 歷史意象之旅:藍皮意象館→枋寮漁港→佳冬蕭家祖屋→芙玉寶香皂文創館→萬年溪燈區 穆斯林之旅:農業科技園區水族展示廳... 2025.01.24
職場 2024年12星座運勢》金牛定期定額最穩、摩羯分紅多!12星座理財該注意什麼? 天蠍座(1023~1121):果斷取捨而得利 關注電玩、動漫、娛樂、農業科技等產業,並發揮敏銳度... 2023.12.23
財經 找不到海外市場? 商研院力助業者交「新南友」拓商機 、智慧化管理等解決方案,相對我國業者就可提供軟硬整合的技術,結合AI模型、感測器、無人機等,協助開啟農業科技應用的新場景... 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