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4全球車市前10大銷售榜出爐!一哥還是他 報導指出,比亞迪集團在新能源車輛的銷售表現,除使其在全球排名快速上升外,2024年也同時奪得中國整體車市及全球新能源車輛銷售冠軍... 2025.02.07
焦點 歐美不跟中國玩了!電動車派對喊卡、燃油車回歸,全球車市迎大拐點全解讀 純電車MG4、油電車Camry爭車王 台灣車市恰似國際車業轉折縮影 引擎沒死甚至更好,油車、油電車正在歐美大受歡迎... 2024.07.18
焦點 「非美製汽車」重稅25%!川普這一刀,豐田少賺3成、馬自達恐轉虧⋯全球車市寒冬來了? 川普美國總統於 26 日宣布將對進口美國的汽車一律徵收25%的關稅,分析師試算,馬自達和美國通用汽車(GM)很可能因此出現營業赤字,豐田的營業利益則可能減少30%。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包括已生效的關稅在內,在美國擁有工廠的全球10家主要汽車製造商,每年將增加約510億美元的額外成本。各國可能會考慮報復性關稅,貿易混亂不可免,汽車製造商被迫重新審視業務策略。 從日本出口到美國最多的商品是汽車,2024年汽車出口額達6兆261億日圓,占對美出口總額的28.3%。根據瑞穗銀行產業調查部的數據,2023年進口美國的整車,日本車比率18%,僅次於從墨西哥進口的33%。 日經報導,野村證券研究分析師達斯(Onind Das)針對豐田、本田等5家日本車廠,以及美國、歐洲、南韓的主要10家汽車製造商,估算美國若對全球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各車廠將承受的額外成本。估算包含已生效的對中國額外關稅,以及對鋼鐵和鋁材的25%追加關稅。 結果指出,對墨西哥與加拿大的關稅成本最高,達約280億美元,若將零件關稅計入,負擔將進一步加重。其中,GM的負擔最大,約為133億美元。 部分汽車製造商的年度營業利益可能轉為虧損。達斯的試算顯示,馬自達與GM在美國銷售的車輛中,來自墨西哥的進口車占比較高,在一律徵收關稅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年度營業利益陷入赤字。 川普推行關稅政策目的是促使汽車業在美國生產與投資,但即便表明投資意向,南韓仍被徵收關稅。 現代汽車集團24日宣布,為規避關稅,計畫未來4年在美國投資約210億美元,包括建造煉鋼廠、將美國汽車產量提高70% 等。南韓仍與其他國家一樣受關稅影響,未換來關稅減免。 目前,GM等「美國3大車廠」(Big 3)已將部分車型的生產從墨西哥轉回美國。日本車廠也在增加庫存,以應對關稅風險。由於短期內難遷移大型生產基地,豐田與本田決定在美國合作生產混合動力車(HV)電池。 目前日本及韓國車廠仍高度依賴進口。三菱綜合研究所的調查,美國銷售的汽車中,本土生產比例分別為美國車廠 80%、歐洲車廠 70%、日本車廠 60%,而韓國車廠僅為40%。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025.03.27
財經 電動車市場逐年成長,「廢電池回收」商機上看1.3兆元! 最近為了提倡環保、節約資源,有許多產品都在推動回收再利用,無法再使用的電池(battery)——廢電池也不例外。 一次電池 vs. 二次電池的特徵 電池通常分為一次電池與二次電池。 一次電池如同字面意思,就是使用(放電)一次之後,無法經由充電再次使用(重複使用)的乾電池(dry cell),例如:碳鋅電池、鹼性電池。一次電池主要用在時鐘、遙控器、玩具類的產品上,因為用過就必須丟棄,產生廢電池的比率超過90%。若要製造新的電池,必須使用更多資源。 二次電池是使用後可經由充電,重複使用的電池,因為可以充電,也常被稱為充電電池(rechargeable battery),電動刮鬍刀裡的鎳鎘電池或鎳氫電池就是典型的二次電池。二次電池大約可反覆充電使用500至2,000次,不但具有經濟效益,也是對環境友善的產品。 鎳鎘電池雖然價格便宜,卻有記憶效應(memory effect)的缺點。記憶效應是指二次電池內的化學能(電能)若沒使用完畢就又充電,進入二次電池的能量就會減少。舉例來說,已充電的電池只使用50%的電力就進行充電,這時充電會無法充到100%,大約到80%就會停止。 沒有「記憶效應」的鋰離子電池 在鎳鎘電池與鎳氫電池之後問世的二次電池是鋰離子電池。1991年日本率先讓鋰離子電池商用生產、銷售,2000年代韓國也開始量產鋰離子電池,目前韓國生產的鋰離子電池在二次電池市場的市占率超過60%。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採用氧化鈷鋰,負極使用碳,在正極與負極之間注入有機電解質以進行反覆充放電。當鋰離子從正極出發經過中間的電解質往負極移動,就會產生電能。 相對於其他二次電池,鋰離子電池的體積較小、重量較輕,未使用受環境規範的鎘、鉛、汞,也沒有充電容量會減少的記憶效應,因此使用壽命長,也能釋放高容量的電能,常被用在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或攝影機,甚至於電動車。 即便如此,鋰離子電池也不是完全沒問題。鋰若與空氣中的水氣產生反應,容易爆炸,當電解質過熱也可能起火。只是從整體效能來看,鋰離子電池在二次電池之中的可靠度依然較高,所以被使用在電動車(未來的交通工具)與機器人。市場上有超過半數的電動車都搭載了鋰離子電池。 電動車產生的廢電池,2030年將達4百萬個以上 隨著二次電池的市場需求大增,必須重視由電動車產生的廢電池。韓國環境部預估,2030年韓國每年由電動車產生的廢電池將超過10萬個,若換算成全球市場,屆時全球每年由電動車產生的廢電池將有414萬個,2040年將有4,636萬個。 二次電池最多可反覆充電使用2,000次,之後被當作廢電池處理。廢電池依照電池的狀況,有可能被重複使用(reuse),或者被回收再利用(recycle)。 重複使用依照字面意思,就是把電池拿來再次使用。電動車電池的平均壽命通常是6到10年,如果年限到了仍繼續使用,儲存能量的容量(充電時的容量)會低於60%。因此當電池的能量效率低落,電動車就必須更換成新的電池,這時被換下的廢電池可作為儲能系統(ESS,energy storage system)、電動車充電站、電動自行車的電池重複使用。儲能系統就是儲存能量的裝置(系統),可事先儲存電力,必要的時候可以供電。那麼回收再利用是什麼意思呢? 回收再利用是在廢電池的充電率低於30%時,把電池分解,分離出內部的鈷、鎳、鋰等物料,對這些物料重複使用。鈷、鎳、鋰可作為電池正極的原料,因此回收的鈷、鎳、鋰可投入電池的正極材料生產。回收再利用又分為前段製程與後段製程。前段製程是把廢電池整個粉碎,使電池變成粉末(black powder)狀態,屬於金屬混合物;後段製程是把粉末溶解之後,從中分離出需要的金屬(原料)。 新冷戰時代來臨,廢電池回收的重要性增加 廢電池的回收再利用之所以受到重視,主要是因為作為正極材料的礦物資源有限。地球的鈷、鎳等礦物蘊藏量有限,但電動車對電池的需求卻不斷增加,造成電池的原物料價格飆漲。 國際能源署(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預測,2030年全球會有2億4,000萬輛電動車,約是目前車輛總數的10%。因此,製造電動車電池必要的礦物需求自然也是只增不減。在電動車的製造成本中,有大約40%來自於電池,而鋰又是電池正極材料的核心礦物。國際能源署預估,2040年全球的鋰需求量會是2020年的42倍;從2030年起,鋰就會發生明顯的供不應求。有鑑於此,歐盟規定電動車電池必須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原料,從2030年起,新電池必須有4%的鎳與12%的鈷是來自於回收再利用。 資料來源:Precedence Research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用於電動車電池正極材料的原料,目前有很高的比例來自於中國。美國與中國的國際貿易糾紛如同進入了「新冷戰時代」,美國與歐盟為了降低從中國進口物資的依賴,積極推動廢電池回收再利用。 廢電池回收再利用市場的前景備受看好。市調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的資料顯示,2023年全球廢電池回收再利用市場規模為78億4,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460億元),2030年可望成長為40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兆3,149億元),大約增加4倍。 《一本書讀懂科技趨勢關鍵詞:ChatGPT、自駕車、量子電腦、DAO……人人都該學的49個最新科技及商業應用》☛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7675} 責任編輯:高郁捷核稿編輯:張勝宗 ...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