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指導超過1700名學員的日本資產顧問發現:財務自由的人,會用3件事掌握命運 我剛成為資產顧問的時候,察覺到了一件事情。原來我身邊的女性客戶,都只想著要鬆嫁入豪門。一開始,我的想法是,畢竟我的事業剛起步,難免會吸引到這種人。可是,過了2、3個月,情況依舊沒有改善。 有一次我師父來找我,雖然他笑容滿面,但眼神完全沒有笑意。「你收了太多沒骨氣的學生,根本是『食人魚大隊』。」 食人魚大隊是他發明的詞彙,專指那些喜歡成群結黨又貪財的人。換句話說,就是那種只想依賴別人、侵吞別人資產的傢伙。他認定我的學生一無是處,搞不好連我也會被當成一無是處的廢物。 師父給我發了一張黃牌,因此我決定先自己做出成績,再思考如何幫助他人。我排除了一切多餘的事物,把生活重心都放在「建構資產」上。 那時候我的資產和收入都是零,簡直可說是中低收入戶了吧?我整天都在看師父的教學影片,學習投資方法,努力把思維轉換成「投資者的思維」。我徹底執行師父的教誨,幾乎成為他的化身。 實際嘗試以後,真是出乎意料的簡單。我1個月就達到財富自由了。更有趣的變化還在後頭,那些「食人魚大隊」的學生都離開了,之後開始有新的學生加入。 有的學生不得不領失業給付,也有人逼近破產邊緣,得不到金融機構的幫助。很多有困難的人都來找我。 接下來奇蹟真的發生了!那些快要活不下的窮苦人,一旦開竅就各個勢不可擋。他們就跟過去的我一樣,專心學習我的教誨,拚了命建構資產。大多數人也在短短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內,陸續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 親身經歷過後,我才終於明白,要成為財富自由的有錢人,最重要的關鍵是什麼。那就是「一口氣轉換成投資者的思維」。 舉個例子,更新電腦的作業系統很花時間對吧?萬一中途停電或當機,系統就沒辦法更新了。人類的思維也是一樣的道理,在更新思維的過程中,要排除一切阻礙和夢想殺手。 掌控命運的3步驟 什麼樣的人才有前途?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很多人來參加我的資產建構課程,我認為其中有些人只要努力一定大有可為,結果那種人反而拿不出成果。 反過來說,有些人的狀況比死還糟糕,我對他們也不抱期待,但他們突然成功了,而且類似情況屢見不鮮。所以,該怎麼看人,我也說不準。 不過,那些成功的人,絕對都有下列3大步驟: 步驟1:選擇正確的資訊 真正的財經知識,只有真正的有錢人才有辦法教你。所謂真正的有錢人,就是已經當上億萬富翁十幾年的人。至於那些暴起暴落的人提供的方法,還是丟進垃圾桶吧!現代社會有太多無用的訊息了,很多人都過不了這一關 步驟2:爽快付出 掌握了正確的資訊以後,你要回饋給你資訊的人。真正的億萬富翁在他們還沒錢的時候,也是想方設法籌措金錢來付出 步驟3:得到資訊後,立刻採取行動 得到了有錢人的真傳以後,要立刻採取行動。不採取行動的話,乾脆不要拜師學藝。因為這種人不管過多久,都不可能採取行動。唯有付出行動的人,才能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不炒股、不投機,1年賺1億》 {DS_BOX_38712}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12.24
財經 財務自由提早退休,天天和另一半相看兩相厭⋯FIRE前你絕對要想清楚的5件事 自從辭職當FIRE族之後,很多人傳訊息來問我問題。最多人問的是,我有多少錢才FIRE,或是他很羨慕我的生活、問要怎麼開始。我想,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我以外的人都沒意義,因為每個人的答案都會不一樣。 但我把這些問題簡化成5件事,讓大家可以準備當FIRE族。 第一個準備:有充足本金 錢是最多人想的問題,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好?FIRE相關的教科書說,可以用「美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你的資產你的支出」為基準,例如每年支出是50萬,現在美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約4%,那就是50萬÷4%=1250萬。 我建議可以再積極一點,「美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或高股息殖利率)×資金最低生活水準支出」即可,剩下的錢拿去投資指數型大盤ETF。 第二個準備:投資的基本能力 FIRE族必備的一件事就是用資產建立財務獨立的能力,但很多人都只想著要FIRE的結果,卻沒有著手去研究能達成結果的能力,也就是投資。我剛開始投資時,發現投資圈裡充滿各種方法,有指數型、事件型、長期投資型、當沖型,各種方法都有擁護者。身為小白剛踏進來一定會眼花撩亂,因此我建議想要FIRE一定要先建立好投資的基本能力。 基本的做法是設定好你的目標: 每年想要多少報酬率。 可以接受最高的年回撤幅度是多少。 希望績效穩定度有多少。 想好之後,就可以去尋找相關策略來達成你的目標,但記得目標要合理可執行。 第三個準備:要有投資心態 大家都有聽過類似的故事,樂透得主得了超多錢,但沒幾年就揮霍殆盡,最後回到原本生活。 我很認同「人只能賺到自己認知範圍內的錢」這一句話,一個花20年讓資產從100萬變成1億的人,跟靠樂透瞬間得到1億的人,這2個人對於要怎麼運用1億元,會有截然不同的做法。 花了20年把100萬變成1億的人,會把這1億再用來持續增值,但沒投資能力的樂透得主,很可能會花2年把1億變成100萬。 許多投資心理學的書籍都提到一件事:投資成功有90%在心態,10%在方法。因為投資很反人性,導致很多投資者在培養好心態前就先破產了,所以成功的投資者很少。 投資能力與心態相輔相成,需要很多時間去淬鍊,所以盡早開始淬鍊,才能提早到達FIRE的目標。 第四個準備:經營家庭的關係 前陣子在台灣及日本有一本書很紅,叫《老公怎麼還不去死》,內文提到,傳統日本男人早出晚歸,長年跟老婆小孩疏離,等到退休後回家不做家事、不照顧小孩,還要老婆準備三餐,造成家庭失和。 這個狀態跟我本行、從警消體系退休的老學長很類似。由於過去警消體系每月工時大於500小時,在職時幾乎不在家。想升官的人,就算放假也要付出更多時間陪長官,因此有很多學長退下來後就離婚的案例。 FIRE之後最常待的地方就是家裡,家人也會是最常相處的對象。如果你跟另一半是需要距離才能維持感情的人,那就要好好思考怎樣才能經營關係了。 在公職體系中有一個笑話是,習慣上班批公文、當長官,退下來之後還要老婆寫菜單讓他批閱。我想,這種老公在現在的時代,很快就會被老婆提離婚了。多花時間做家事,有品質的陪伴老婆和小孩,也很需要練習。 第五個準備:尋找工作之外的人生主軸 很多人都想著FIRE之後要多陪親愛的家人,還要多運動。但是,家人有家人的人生,你總不能去哪都跟著他們;運動也不可能24小時都在運動。許多退休後心理出問題的人,就是因為找不到新的人生主軸。 這件事我也還在找,但我在辭職前經營機關的粉絲團經營得不錯,在偶然間發現我有寫文章給人看的天分。所以,我從準備離職後的2月開始經營自己的粉絲專頁,轉眼間過了半年,粉絲達到7000多人,最近開始慢慢有工商業配的機會,這是我想都沒想過的事。 《重啟人生》書上寫,第二人生不要再去追求單一面向的卓越,可以朝教學、分享等,提供他人價值,也自己獲得價值的方向來尋找。 每個人適合的主軸不同,以我的經驗來說,可以思考看看過去有沒有哪些事情是「你不用很努力就可以做好,並且可以為他人提供價值的事」。如果有,就去做看看,嘗試尋找工作之外的人生主軸。 人生就是不斷摸索 我從準備離職到現在,只有大約9個月的時間。心理師說,你要好好珍惜這段時間,這段轉換期是人成長最快的一段時間。我想,FIRE只是一個階段性目標,是有意識的自主開始第二人生的中繼點,並不是人生終點。 我也還在一片迷霧中持續摸索我的人生,也希望大家早日到達第二人生的中繼點,或許我可以當大家抵達中繼點前的引路人。 本文獲「Chris自由之路」授權轉載,原文:F.I.R.E.財務獨立提早退休前的五個準備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8.31
壯世代 賺夠了錢就提早退休?一定要想清楚的4件事,不然會被無所事事逼瘋 我喜歡寫作,也在社群媒體上教授人們有關財務自由的課題,這是我因為喜歡而做的事情,也因為喜歡所以幾乎從來沒有覺得無聊過... 2024.07.25
職場 他提早退休才得到的禮物:人際關係,終於能打掉重練 退休後的人際關係,怎麼辦? 從退休規劃角度看,這堂課似乎沒有太多準備工作可做,一旦真正退休,最先感受到準備不足的,卻很可能是這堂——離開職場後生活圈一夜之間產生巨大改變,雖然不見得都是壞的,但只要是改變就需要花力氣適應。如果適應不良,期待中的美好生活可能反令人失落沮喪。 改變發生在和原來熟悉的社交圈脫節。上班族的世界圍繞工作打轉,離開職場,要維繫和老戰友關係難度很高。原因是,退下來後會漸漸發現,你不是原來的你,他們也不是原來的他們,少了工作這個粘著劑,結合不易。 退休就該多交新朋友? 少了老朋友,有人說要努力結交新朋友,我同意一半,朋友多很好,但無需為怕孤單而交朋友。現今社會要擴大連結的方法很多,保持自身不斷學習成長,比有一群常在一起吃喝的朋友重要。 還有人說,要盡量和年輕人交朋友,我也覺得沒必要,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交友和年齡無關。 過去幾年,我從旅行中結識一些朋友,一方面有共同興趣,自然容易聊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我發現和愛旅行的人相處,既能共歡樂,也能共患難。即使只是萍水相逢,既能把酒言歡,也能掏心掏肺。有幾個這樣的朋友,比有一堆可以聊天打屁,但並不真正關心你的朋友強得多。 改變也發生在退休後和原來「交往」不多的家人關係更加緊密,更長的相處時間對某些人來說如魚得水,對另一些人則可能是一種負擔,甚至苦難。如果沒有心理準備,退休生活品質必受影響。生活需要斷捨離,重點之一正是包括家人在內的人際關係。 退休後,如何與另一半相處? 其中重中之重必然是和另一半的相處,過去幾年常有人寫私訊問我這方面有問題怎麼辦?我除了勸對方努力改善經營外,其他辦法不多,這幾年見多負面案例想法有所改變。退休後人生還有幾十年要過,如果學業,事業都可以打掉重練、重新再來,感情有何不可? 夫妻之間關係不睦能修補當然最好,難修補但可以相互尊重,各過各的也還能接受,否則乾脆長痛不如短痛,離婚、卒婚、分居等都是選項。時代不同了,不需在意外界眼光,但必須把子女關係、財產分配等議題整理清楚,退休不是人生尾聲,是新階段開始,要讓它清清爽爽開始。 至於和父母、子女相處,華人傳統觀念家庭是互助團體,演變至今,不少中壯年被照養年邁父母或自立能力不佳的子女壓得喘不過氣來。個人認為,不管身為人子(女),人父(母),該盡的責任一定要盡,超出部分則需量力而為。底線是不要賠上自身追求人生理想機會,這麼做不是自私,是為人生負責。 改變更發生在獨處時間大幅增加,這點同樣可能是受人歡迎,或令人害怕的改變。通常事先有規劃的人迫不及待展開新生活,但如果退休是在被動,甚至被迫狀況下發生,很容易對突然空閒下來的生活感到手足無措。 退休後,該怎麼「轉移注意力」? 這時有些人會把注意力從工作轉為投資理財,因為它給人一種繼續為生活打拚的假象,但事實是,雖然兩者目的都是賺錢,但通常工作越努力,錢賺得越多,理財則和努力沒有必然關係,退休後把過多精力花在此,輕則浪費時間,重則賠光退休金。 獨處的不二法門是從事職志,一頭栽進會做、喜歡做,又有意義的職志世界,獲得的回報不是金錢(或者該說不是目的),而是源源不斷的平靜喜樂和成就感,以及更好的人際關係、更高的生活品質。 每每說到這點總有人說:「我的職志就是投資理財啊!」如果你真的這麼認為我無話可說,但據我觀察,多數這麼說的人只是對自己認識不足,不清楚除了金錢外能令自己安身立命的事物。離開職場後將重心放在理財上,以為保持生產力,其實不過玩金錢遊戲而已。 與家人親友相處是生活一大樂事,前提是要有類似價值觀,而不是抱團取暖。退休後無需考慮利害關係,更要做到人際斷捨離,空出心思時間做想做的事。老伴、家人、朋友陪自己走一段人生,感謝、感激!但別忘了,走著走著終究是一個人,務必善待那位永遠不離不棄的朋友:自己! *本文摘選自時報出版《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 責任編輯:陳柏燕核稿編輯:倪旻勤 {DS_BOX_32945} ... 2024.07.30
財經 培養這12個小習慣,數月內徹底改變你的財務狀況 古希臘哲學的智慧,有些在現代依然適用,甚至能提升我們的理財思維。 貝琳達(Belinda)是一位獸醫,儘管她勤奮工作,卻仍背負著龐大的學貸,卡債,生活中還充滿同儕間各樣的攀比,種種壓力讓她感到喘不過氣。 某天,貝琳達在偶然間接觸到古希臘的斯多葛主義(Stoicism),這讓她萌生一個念頭:「我何不用斯多葛派的生活哲學來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 1. 專注在你能掌控的事物 專注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是斯多葛主義的核心理念。 那些相信自己能掌握財務狀況的人,往往會做出更明智的理財決定。 市場波動、景氣循環,這些是你無法控制的,浪費時間在擔心這些事,對改善自身財務狀況沒有幫助。 貝琳達開始專注於自己能掌控的事物,特別是消費習慣與儲蓄進度。她開始練習有意識地省錢,將生活開銷集中在「真正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地方,享受體驗帶來的長期滿足,而非短暫的物質快樂。 2. 主動接受「不舒適」 斯多葛哲學提倡擁有堅忍不拔的性格,要培養出韌性,則需要偶爾讓自己經歷生活不舒適。套用到理財生活中,能夠「克制住花錢慾望」的人,往往更能從容應對突發狀況。 你可以每個月找一週,嘗試只用最低預算生活,或定期丟掉一些小奢侈品。這些經驗累積下來,會漸漸幫助你區分什麼東西是「你真正需要的」,什麼東西只是「你想要的」。 3. 培養感恩之心 斯多葛主義強調對現有的事物感到滿足,以理財角度來說,時常懷抱感恩之心,能減少衝動消費的行為。 試著每天寫下你的感謝:感謝你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感謝自己有好好存錢,感謝自己從過去犯下的錯誤中學到的理財教訓。 4. 擁抱長期思維 斯多葛派重視長遠的結果勝過短暫的快樂——消費時你需要評估這個商品的長期效益與價值,而非一時的滿足感。 貝琳達為自己制定了一個5年的理財計畫,並將儲蓄和投資自動化,把目標鎖定在未來的成果,以此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5. 有目的地節儉 斯多葛主義提倡把重心放在真正重要的事物,而非一昧的省吃儉用。試著找出自己在意的價值觀,將開銷集中在這些事物上。從體驗和人際關係中找到快樂的價值,而不是盲目追求物質財富。 6. 培養自律 自律是財務成功的關鍵。你可以制定出一份詳細的預算表,並嚴格遵守來提升自律能力。當你看到一項很想要卻沒有必要買的東西,嘗試「30天法則」來延後購買的行為,防止自己衝動消費。同時設定具體的財務目標,並持續追蹤進度。 7. 持續學習 斯多葛哲學提倡終身學習,這跟理財同樣重要。財務知識越豐富,決策就越明智。你可以每週閱讀一篇理財文章或一本書,每月參加一次理財講座或線上課程,並向專業人士或有經驗的朋友請教,讓自己不斷進步。 8. 練習「負面視覺化」 斯多葛哲學中有一種「負面視覺化」(Negative Visualization)的技巧,讓人更珍惜現有的事物。試著定期想像自己處在最糟糕的經濟狀況,並為此做好準備,例如建立緊急預備金。 9. 重視價值而非價格 斯多葛哲學強調「重質不重量」,套用到理財方面,即是注重物品的價值而非單純的價格。 請評估商品的長期使用成本,而不僅是初始價格。當你需要花一筆大錢買東西時,請事先做好研究功課、多方進行比價,將錢投資在耐用的高品質產品,即使它的前期成本更貴;但與其買了一項需要你頻繁花錢替換的便宜貨,高品質商品長期換算下來更划算。 10. 培養情緒韌性 斯多葛哲學教導我們培養情緒上的韌性,情緒穩定有助於做出更理性的財務決策。試著透過正念冥想來緩解財務壓力,練習將自我價值與財富分開看待,從而增強情緒恢復穩定的能力。 11. 擁抱極簡主義 斯多葛主義崇尚簡單生活,簡化個人理財行為能提高效率,例如整合銀行帳戶與信用卡,設定帳單自動扣款或自動存款,並採用簡單方便的投資策略,讓自己輕鬆掌握財務狀況。 12. 反思與審視 斯多葛哲學中,定期的自我反思是一個重要習慣。每月檢視一次自己的財務目標和進展,分析消費模式與情緒觸發點,調整財務計劃,確保自己在正確的軌道上。 在斯多葛派思想的引導下,貝琳達改變了她對金錢的看法。她的財務大為改善,更發現她不再需要與他人比較,不再追逐物質上的成就。她體會「財富自由」源於掌握自己的心態和習慣。 資料來源:NewTraderU 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