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近5成工作者曾被霸凌,企業到員工的安心職場攻略 勞動部公務員輕生案,因疑似主管霸凌部屬,引發全台譁然,這也讓人反思,為什麼總要等到悲劇發生,主管再下台道歉,難道不能防患於未然嗎? 「每次勞工來問(霸凌問題),我的諮詢意見難免比較保守,勞工最後反而選擇放棄爭議。」長期關注勞資議題的圓矩法律事務所律師蔡晴羽解釋,對於霸凌,目前法律制度規範不完整,所以很難保護受害者。 霸凌申訴流程不健全加上法律定義模糊,受害者難佐證 舉例來說,去年MeToo事件爆發,《性別平等工作法》今年三月執行新法,規定雇主只要接到性騷擾申訴,必須同步通報主管機關,降低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可能,但霸凌缺乏類似流程。 同時,法律欠缺霸凌明確定義,判決見解也很模糊,多要求要有「持續性」,比如一段時間內,屢次言語辱罵,但若要認定霸凌構成心理創傷,甚至自殺,這些行為必須跟受害者存在因果關係。即使時序上換了特定主管後,開始出現失眠問題或看心理諮商,法院仍要求尚需經職業醫學專業認定,霸凌才能成立,這讓加害者有了辯駁空間。 比如排擠也是一種霸凌,但若是主管下班請吃飯,同事都去了,就是沒邀你,這是透過孤立來造成傷害。但下班時間是私領域,主管如何邀請,似乎又是個人自由,這就導致排擠行為難以成為霸凌的佐證。 所以,霸凌真的無法杜絕嗎? 「有人的地方,就存在霸凌。」臨床心理師、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王韋婷指出,人都是被環境所操控,當員工突然有了權力,像是成為主管,私欲很容易被放大,很可能就變成霸凌者。 但,也是因為人容易被環境所操弄,多數霸凌中的加害者,其實不是刻意想霸凌別人。 威權領導成華人社會普遍價值觀若有不慎,就可能淪為職場霸凌者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表示,只要當過兵的人,都聽過這句話,這隱含了華人社會普遍的價值觀,你必須聽父母的、聽長官的、聽老師的,延伸到工作場合,就是許多公司採用家族式管理,許多主管習慣威權式領導。 若採用威權式領導,一不小心就淪為霸凌,但主管卻非有意為之,而是他以前的主管也是這樣對待他,所以他以為,既然自己能成為主管,代表這套方法有效,卻忽略時代已經改變了,不合理的就是霸凌,它不會因為你的立意良善,就變成合理。 根據一○四人力銀行的調查,台灣近五成工作者曾被霸凌,也證實了這項惡行在台灣職場的普遍性。該如何扭轉這股風氣,保護自己,以下為老闆、主管、員工提供反霸凌指南。 圖表製作者:高士閔 若我是老闆三招畫出「員工支援地圖」,用制度掃除霸凌 台灣奧美集團董事總經理謝馨慧表示,公司存在霸凌,真正的核心問題可能是文化。 打個比方,若一間公司的員工,都只想安心做到老,他們的工作邏輯就會是滿足上司需要,不要出錯就好;同樣的,主管也有上司,他也必須滿足上司的需要,最後演變出一種文化:既然我必須忍耐我的主管,那麼,部屬自然也得忍耐我。 但,這樣的文化只會讓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壞名聲也會讓公司更難找到人才,甚至,一些國際級企業會拒絕合作,因為怕被貼上違反多元、平等、共融的標籤。 老闆想要改變這樣的文化,只能靠制度,包含宣導、教育訓練、申訴管道。 所謂宣導,就是告知主管不得有辱罵、動手動腳等行為,並提醒主管霸凌的後果。 永信法律事務所律師張譽尹解釋,職場霸凌的後果,依照嚴重度不同,從公司內的行政懲處,像是記點記過,到民事訴訟的損害賠償責任、刑事訴訟的有期徒刑,都有可能。 以民事訴訟為例,被害人可求償的範圍包含醫療費用、生活所需的費用,像是到醫院的交通費、精神慰撫金,還有勞動力減損。尤其是勞動力減損,會以受害者工作產能受損的比率乘以現有薪資,因此若受害者一直沒有康復,加害者甚至可能必須賠償到對方退休為止,金額非常驚人。 再來,教育訓練。多數公司都缺乏霸凌相關的教育訓練,因為它不像兩性平等,主管機關規定半年就要上一次課,霸凌相關課程,現在是放在環境與安全衛生的訓練裡面,可能僅有幾張PPT,且這類課程的內容,經常更強調工廠哪裡有危險、火災該怎麼自救。 一○四人力銀行人力資源處協理江錦樺表示,防霸凌教育不只需要單獨的課程,同時課程要有具體的案例情境,比如只是一些小錯誤,主管就否定部屬的努力,甚至人身攻擊,其行為、對話和語氣的設計,必須讓主管看完會想「是在講我嗎?」才有機會讓不自覺正在霸凌的人改變。 最重要的是,教育訓練一定要講清楚,萬一霸凌發生了,員工該怎麼申訴,包含內部向人資部門求助、員工協助方案(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是什麼,到外部的該怎麼向主管機關申報、怎麼求助律師、怎麼蒐證等,把支援地圖畫清楚,員工自然不會選死路。 若我是主管霸凌有徵兆?掌握離職面談「說真話」機會 此外,最能理解民心的是離職面談。若公司離職率突然飆升,且這些員工又都因為特定一位主管而離職,幾乎可以肯定存在霸凌問題,但要注意的是,離職面談最好由人資等中立的部門來進行,如果依舊由主管負責,員工不只不會說真話,甚至還可能再遭受一輪辱罵。 當然,就算由中立的第三方來進行離職面談,一些上班族依舊會擔心,說真話對未來職涯的影響,而以生涯規畫、家庭因素等理由搪塞。 韋萊韜悅(WTW)組織、人才與獎酬諮詢總經理姜欣嵐認為,「霸凌反映的是,組織的管理機制和主管的領導管理成熟度。」以韋萊韜悅為例,跨部門專案其實非常多,若你的部屬會霸凌同仁,在跟不同部門合作時,一定會出現類似跡象,若你真的有在管理,從日常的蛛絲馬跡,就會觀察到。 一旦發現部屬可能有些情緒化用語,需要在事態變嚴重前,請對方改善和調整。舉例來說,若部屬經常透過情緒化的言語和同事溝通,反映的是這位部屬缺乏成熟的管理能力,若部屬經培訓或溝通沒有改善,可能會調離主管職位或以不適任方式進行處理。 圖表製作者:高士閔 若我是員工我被霸凌了嗎?三步驟判斷、遠離威脅! 對於員工來說,該怎麼免受霸凌威脅? 王韋婷指出,從被霸凌到採取行動,中間有一段歷程經常被忽略,就是受害者不一定知道自己被不公平對待,尤其是華人社會,「相忍為國」、「小不忍,則亂大謀」等儒家思維,會讓受害人擔心,若舉報主管,會不會影響人際關係、傷害到自己的職涯,甚至可能擔心是不是自己太敏感。 想釐清自己的身心狀況是否出了狀況,可以觀察身體和情緒,自己跟以前比有何變化,比如到了新公司之後,開始很難入睡、質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等,這些都可能是被不公平對待所帶來的壓力導致。 而當你發現自己存在這些症狀,再來就是評估利益得失,比如相比被霸凌,你可能覺得這份工作難得或薪水難以捨棄,所以願意忍受。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是知名的暴君,卻有許多人是為了那份願景,忍受他的霸凌。 王韋婷也建議,在公司內部找熟識的同仁、前輩訴苦,一來是被霸凌者往往深陷事件,難以全面評估,所以需要有人從旁觀者的角度,訴說整個脈絡,這也有助於未來找臨床心理師時,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你的狀況;二來,旁觀者的鼓勵有非常好的支持作用,讓受害人有勇氣採取行動。 最後,就是釐清自己的人格特質。若你是外向、活潑的人,越容易為自己發聲,所以在釐清問題之後,就算不知道該怎麼走公司、法律途徑,也會主動向同事訴說,進而得到社會性支持或建設性回饋。 但,勞工若屬於經常被別人占便宜的人,這種人最危險,因為這類人通常不會主動找方法,直到忍受不了而離職、甚至輕生。萬一你是這樣的人,王韋婷建議,最好快點去找心理諮商,請專家幫你分析,會更容易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增加擺脫霸凌的可能性。 雖然,霸凌不會消失,但若公司有完整的制度和教育,一定是會減少的,就好比以前在公共場合,常會聽到黃色笑話,現在卻非常少見。而這次事件,雖然是以悲劇收場,但它也是一個機會,讓政府、公司檢視自己的制度,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 2024.11.28
管理 黃仁勳談輝達成功關鍵:專注「正在做正確事情」的證據,而非KPI ,產品所對應的市場在某個時刻必須存在,但在等到那天之前,要有一種方法來把「結果」和「正在做正確事情的證據... 2024.03.10
財經 和泰集團整合百萬會員 打造 MaaS 服務新格局 用數據找出決策證據 和泰集團於1947年創立,本業專注於汽車銷售、維修服務及汽車價值鏈的整合,過去當汽車透過經銷商賣給客戶後,和泰集團對客戶的理解,只剩下買了一輛車,中間的興趣、喜好、家庭狀況一無所知,過去累積數據是以車輛為中心,為將客戶互動模式從汽車銷售服務轉變為集團服務的會員,和泰集團從2017年即投入數位轉型,成立新創事業「和泰聯網」,推廣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策略,建立客戶資料平台(Customer Data Platform,CDP),透過一組帳戶(One ID),就能串連和泰集團旗下數位服務,包括iRent共享車APP、Yoxi計程車APP、HOTAI購線上商城、和泰Pay數位支付工具等,跨系統整合上百萬會員數據加以分析決策,提供每位會員適合的數位服務及促銷方案,打造一個整合出行、數據、支付、會員的數位服務生態圈,和泰集團從過去以車為中心,轉成以人為中心的顧客服務。 和泰聯網的MaaS服務屬於和泰集團數位轉型的重要一環,透過MaaS服務的會員數據了解消費行為,並針對不同客群消費需求,提供各別數位服務及行銷方案。過去和泰集團的會員資料分散存放在各個系統,難以整合分析消費者需求,因此2017年開始串接分散的會員數據,並於2021年建立CDP,透過該平台精準行銷,2023年又透過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建構零售暨服務業數據共享創新服務計畫,持續優化CDP功能,以期讓會員需要搭乘計程車或租車時,第一時間即想到和泰聯網。 另外,為了建立會員經濟消費圈,和泰聯網於2022年開發線上商城「HOTAI購」,也是MaaS的數位服務之一,提供購車及會員使用點數換購商品。營運初期和泰聯網發現集團會員的使用率並不高,透過觀察用戶在平台上的行為後,和泰聯網於次年持續優化商城平台,提升對用戶及供應商雙方的吸引力。 建立全集團的客戶資料平台透過數據分析加深與會員連結 和泰聯網打造旗下計程車叫車服務Yoxi前,先整合集團內部的會員數據,再透過數據蒐集及分析,精準進行廣告投放。 和泰聯網過去以銷售車輛為蒐集資訊的模式,無法清楚描繪出消費者輪廓,因此決定改以會員為中心發展One ID,並透過客戶資料平台CDP,整合和泰官網、Yoxi計程車APP及和泰Pay等會員資料。不論會員使用哪個平台,和泰聯網都可以將資料串接起來,讓消費者服務體驗順暢。 除了建立CDP平台,和泰聯網也聚焦數據驅動data driven的業務模式。例如,Yoxi計程車APP,主要以搜集分析數據為業務重點,邱威凱舉例,Yoxi計程車APP從後台分析乘客的乘車時間、路線、頻率等紀錄發現,有一個族群每一到兩周會前往醫院,研判該族群可能為慢性病患者,需定期至醫院取藥。因此,將該族群定義為醫院看診族,並規劃行銷方案,如針對該族群在特定時間提供乘車優惠。精準投放廣告,使單次點擊成本 Cost Per Click,CPC下降超過30%,提升廣告投放效益。 和泰聯網透過整合數據驅動決策,精準找到目標群眾投放廣告,降低原先投放的成本至少3成。 從HOTAI購的數據找洞察迭代優化提升供應商及用戶體驗 為了推動全通路行銷,和泰聯網推出會員點數機制,消費者可透過搭乘計程車、租車等方式累積點數,並可將點數於線上商城「HOTAI購」使用,換購家電、婦幼、車用品等商品。 上架初期和泰聯網發現用戶使用率不高,分析發現,商城後台並無「訂單管理和數據分析」功能,以致供應商無從決策須擴充哪些商品種類,提升銷售額。為此,HOTAI 購提升系統穩定性和易用性,例如訂單管理、數據分析、營銷推廣等工具,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並透過優化家電、車用、婦幼用品等類供應商會使用到的營運系統功能,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支持,吸引優質的供應商入駐,使供應商總數增加1倍,也豐富平台商品種類,上架商品數增加1.2倍,進而提升用戶使用率,登入會員數增加45%。 透過自身建立的數據儀表板,和泰聯網可即時掌握各項數據,也在進行決策時能有所依歸。 打造數據儀表板維繫供應商關係 邱威凱說,目前「HOTAI購」正在打造數據儀表板,希望將數據共享給供應商,掌握上架商品的銷售狀況,如銷量最佳商品、回購次數最高的商品等,協助供應商了解消費者的商品偏好。此外,從數據得到的洞察也能幫助供應商做精準有效的媒體廣告投放,如分析消費者放入購物車但沒有結帳的商品種類、消費者特徵,再推播相關商品廣告給特定用戶族群,以提升購買意願。 邱威凱提到,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首先要訂出目標,才知道要做出什麼成果;其次,透過「快速試錯、迭代優化」的方式,迅速調整策略;最後,則是重視人才投資,找到對的人去做「對的事」。目前,和泰聯網的數據驅動轉型之路仍在繼續,他們計劃在未來持續擴大數據分析的應用範圍,探索更多MaaS服務的可能性,為消費者打造更便捷舒適的移動服務體驗。 計程車叫車服務 Yoxi 成為和泰集團進行數位轉型的首波成果,未來在 MaaS 服務將持續擴大,打造與眾不同的汽車產業。 數位轉型3要點 發現痛點●會員數據分散,難以整合分析,進行精準行銷●線上商城「HOTAI購」用戶使用率不高 找到適合數位工具●客戶資料平台(Customer Data Platform, CDP)●線上商城「HOTAI購」 轉型效益●精準投放廣告使單次點擊成本 Cost Per Click,CPC下降超過 30%,提升廣告投放效益。●HOTAI購供應商總數增加1倍、上架商品數增加1.2倍、登入會員數增加45%。 {DS_BOX_38826} ... 2025.01.02
職場 運動選手成績好壞差在哪?研究:天賦幾乎無關緊要,需要積極主動、紀律和決心 優秀的教練,會教導選手品格這一套技能 過去20年來,我收集到的證據,促使我重新思考這個觀點,如今我不再把品格視為一種意志和行為...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