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語言

共有 5139 則相關文章

職場

「第一次見面卻覺得非常信任他。」「不知道為什麼,我對他很有好感。」「我覺得那個人不怎麼樣……」 有些人在還沒開口前就已經散發了無法抗拒的魅力,引起他人的好感,可是有些人卻做不到這一點。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是什麼?短短幾秒鐘就讓人著迷的魅力從何而來? 一個笑容,效果遠勝千言萬語 答案就是微笑。一個燦爛的笑容能發揮的效果遠勝千言萬語。一個美麗的微笑不僅能讓人看起來更好看,還能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這不是廢話嗎?」 也許有人會這麼問。雖然這看似陳腔濫調,卻絕非廢話。因為真正能付諸實踐的人並不多。 我平時經常會遇到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很多時候我對對方一無所知,有時甚至只有短暫的時間能進行交流,所以,我總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笑容。 「對於認識我的人,我盡量以真誠的微笑迎接他們,透過微笑,點亮對方的心。」 教書的時候就應該認真備課,講課時保持課堂的活力與趣味性。不過光是如此還不夠,還需要更多。能讓學生下課後感到滿意,給予正面回饋的關鍵之一就是笑容。我在教書的時候總是努力揚起嘴角,保持笑容,隨著課堂氣氛的熱絡,我的教學內容也會更容易被學生理解,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學生的正面回饋。 某次,我負責替進行報告的大學生評分,整體來說十分順利,大部分學生都做足了準備。上台報告時當然有不足之處,而且多數人都表情嚴肅。當然,這部分是因為他們緊張,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沒進行過任何微笑訓練。其中,有一位女學生引起我的注意。 那位女學生一上台就與眾不同,面帶燦爛的微笑。她的表情感染了我與其他評審,我們也忍不住露出笑容。她的報告內容充實,過程流暢,最終結果自不必多說。她拿下了第一名。 事實上,原因來自微笑效應(Smile effect),微笑能引起他人強烈的好感。科羅拉多州大學的阿吉尼斯教授團隊主張,微笑能顯著提升演講的說服力。 研究人員向大學生展示了兩段不同的影片:一段是某人微笑著說服他人的影片,一是某人帶著緊張神情說服他人的影片。看了前者,學生們給出了如下反應: 「這個人說的話更可信。」「我相信他說的。」 在帝德K.L與羅卡德J.S進行的實驗也證實了這一效果。他們研究了微笑對酒吧顧客點飲料行為的影響。研究中,他們將服務生分為兩組,一組在端飲料給客人時展示若有似無的微笑,而另一組則展現了露齒的燦爛笑容。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交流。顧客對這兩種不同的服務反應有何差別? 等顧客離開店裡,研究團隊計算了顧客留給服務生的小費。結果有著顯著差異:露出燦爛微笑的服務員得到的小費是其他服務員的3倍左右。 倘若你有事要拜託別人,試著收起客套性的表情,以一個燦爛的笑容示人。但這並不意味著你隨時隨地都要微笑。微笑是讓人產生好感的武器,但需要視時間和場合靈活運用。試想,在葬禮上笑容滿面的人,是絕不可能獲得好感的。 微笑要真誠,也需通曉施展的技巧。不妨效法空服員的訣竅,打造能給人好感的美麗微笑如何呢? 空服員打造美麗微笑的訣竅 早晚照鏡子,進行面部肌肉運動。 把自己露出燦爛笑容的照片設為手機桌布,時時模仿。 把有著迷人笑容的模特兒照片貼在鏡子上,學習模特兒的笑容。 刻意多照鏡子,檢查自己的表情。 保持樂觀的心態,多練習微笑。 *本文摘自平安文化《一開口就讓人微笑》 {DS_BOX_37715}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6.25

生活

在政治與公共領域,服裝早已超越了「穿什麼好看」的層次,而成為一種傳遞價值、立場甚至是意圖的工具。 近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克莉絲蒂・諾姆(Kristi Noem)前往薩爾瓦多視察高戒備監獄時,所佩戴的一只價值六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九十八萬元)的勞力士手錶,再次提醒我們:對領導者而言,服裝從來都不是「隨意」的選擇。 當天諾姆身穿白T恤、工裝褲、鴨舌帽,一身硬派、軍事風的穿搭,強調行動與現場感。然而網友的注意力卻被她手腕上的金色勞力士錶吸走——一個象徵奢華與權力的符號,在囚犯的刺青與監獄陰鬱場景的襯托之下,顯得格外醒目,這樣的反差也掀起輿論的波瀾。 部分人批評她用納稅人的錢炫富,也有人認為她氣場強大、毫不畏懼,展現了做為女性領導者的獨特魄力。而正如美國前總統夫人蜜雪兒・歐巴馬曾提到的:「在社會大眾眼中,我的服裝似乎比我說的任何事還重要……我踩在一條非常微妙的界線上。我必須顯得搶眼,但又不能搶走別人的丰采;我必須能融入整體,但不可以消失在群體中。還有,身為一名黑人女性,我知道如果穿著被人覺得太炫耀或太高端,我會遭受批評,但如果我的穿著太隨興,我也會被批評。」 這段話道出許多領導者在形象策略上的難題:要樸素,但不能顯得寒酸;要有存在感,但不能太耀眼;要得體,但不能超越他人——服裝變成了動輒得咎的策略性挑戰。 然而意識到此難題,其實正是直面挑戰、進而勝出的起點。畢竟身為領導者就要如此覺悟:不論願不願意,你的服裝必然會被無限放大、解析與詮釋,並且不只關乎個人風格或美醜,更關乎態度與策略。因此,無論是選擇讓服裝「成為焦點」,或是刻意讓服裝「不成為焦點」,都是一種溝通方式與戰略選擇。 領導者的現實:服裝是無聲的訊息 我協助許多公眾人物進行形象策略的規畫與執行,從中與某位首長合作的經驗令我印象深刻。 每次替她進行整體服裝安排時,她的首要考量都不是好看與否,而是形象符號。舉例來說,她堅持選用國民品牌,理由與其經濟條件無關,而是希望傳達「親民」、「接地氣」的訊息;此外,她也特別避免凸顯身型曲線,希望身材不醒目。 身為領導者要如此覺悟:你的服裝會被放大、解析與詮釋,不只關乎個人風格或美醜,更關乎態度與策略。 有趣的是,當我為她挑選服裝時,她除了看鏡子,也經常會轉頭向隨扈徵詢意見:「你們覺得我這樣穿可以嗎?」而隨扈們通常也會給出很直接的回饋,例如「太顯身材了」、「不像你」、「太亮了」等。 這些來自男性視角的直覺反應,有時候真的是我們在形象策略上很好的座標。這位首長真的很接地氣,很能從俯瞰的角度看全局,她認為在政治場域裡,服裝不是穿給自己看或讓自己開心,而是穿給「選民的觀感」看的。 在影像為王的現代,形象策略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誠然,形象不能取代實質內容,卻能決定內容如何被解讀、是否被接受。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只要你能有意識的從局中跳出來,用俯瞰的角度來檢視,一切答案就會自明——畢竟形象真正的目的從來不是被看見,而是被理解,不是嗎? ...

2025.04.24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