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爆肝

共有 95 則相關文章

職場

你腦袋裡想的都是「工作」嗎? 工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占了很大部分的位置。只要思考一天、一週、一個月、一年、一生的工時,就會發現「工作」花去了我們多到不合理的時間。 接著,如果平常下班和週末都還想著工作的話,那生活會變得如何?這就好像把整個人生都奉獻給了「工作」。 請大家停下來想一想。你到目前為止做過的工作,某種程度豐富了你的「人生」嗎? 跟丹麥人談話,你腦海中關於「工作」的圖像會跟著改變。 私人生活第一優先 活躍於第一線的研究者、電影導演、翻譯家、建築家、經營者……。我總覺得從事這類職業的人,感覺都把生命奉獻給工作了,似乎過著以工作為重心的生活。 但事實並非如此。當我詢問熱愛工作到不行的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的時候,他們這樣回答: 雖然我也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但說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家人吧。 雖然知道丹麥是個講求生活及工作平衡的國家,但這樣的回答還是令我感到意外。主因是丹麥的離婚率很高。此外也有不少人未婚,但養育子女。 試著繼續傾聽他們的談話內容後,會發現當他們說到「家人」時,定義其實很廣。親生的父母、養父母、與前任伴侶生的孩子、新伴侶、與新伴侶生的孩子、新伴侶跟其前任所生的子女等……這些都包含在他們所說的「家人」之中。 而且,有些受訪者沒有伴侶及子女,但表示自己的好朋友就像家人,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我在這裡想表達的是,就算是對工作投注再多熱情的丹麥人,依舊最重視「私人生活」。日常生活再忙碌,也一定會優先確保私人生活時間,將「扣除家庭剩下的有限時間」才拿來投入工作。這就是丹麥風格。 即使是工作忙碌、因而暫時被迫必須以工作為優先的時期,等工作告一段落後,他們還是會恢復以私人時間為優先。 生活偶有失衡,之後再調整就好。生活中永遠都有「跟重要的人一起,創造無可取代的時光」。這種時光平靜安穩。我應該可以這樣形容,這是放鬆身心,跟親密的人共度的重要時光。 放下手機,不在意「外面的世界」,不被時間追趕,身邊圍繞著重要的人,一起享受當下。晴朗夏日就躺在公園草地上聊天,在露臺享用美酒,在院子烤肉。去森林或峽灣散步,在湖中游泳,邊搭船邊喝酒,感謝熱情炫目的太陽;冬日就點蠟燭,吃點手工蛋糕,搭配熱茶。不刻意大笑故意將場子弄熱,也不抱怨人生,也不將場子變成抱怨大會,就是寧靜感受當下平靜的美好。 丹麥人一邊守護著這些豐富的時光,一邊工作。 丹麥人這樣想01 打造「平靜安穩」的時光 工作不是賺錢的手段!? 一邊守護「私人生活」一邊工作,這對丹麥人來說是絕對不可退讓的條件。 我採訪丹麥人之後發現,當然不是全部人都對工作感到滿意,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將喜歡的事物變成工作,也有受訪者對於薪水及工作環境感到不滿。不過一般來說,丹麥人還是喜歡工作。各種調查結果都顯示,丹麥人對工作有較高的滿意度。 大多數情況,工作對丹麥人而言,不只是賺錢。因為在丹麥,收入愈高要繳的稅金也愈多,所以薪水並不是他們工作的動機。 那麼,對丹麥人來說,工作的目的是什麼? 關於這點,採訪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關鍵字是:「自我成長」、「自我認同」、「意義」。 工作是為了「自我成長」——將工作視為教育機會 在世界最先端共享辦公室「BLOXHUB」,擔任公關長(chief communications officer, COO)的安柏莉表示,她經常帶著「自我成長」意識來選擇工作。 最初她在美國公司的創新部門擔任智庫,回到丹麥後,她持續在創新相關事業工作,但沒有一份工作超過五年。她追求新的一步,經常不斷接受挑戰。 我第一次與安柏莉見面是在2014年。當時她任職於丹麥一間大型出版社的創新事業部門,在針對日本媒體的開發專案底下,我是她雇用的翻譯兼作者。那時我才剛從丹麥的語言學校畢業,卻能深刻地感受到她非常尊重我。 她也顧及我工作及生活的平衡,交派我工作前,一定會事先確認我有沒有時間。她總是眉飛色舞地聊著專案,讓我感受到熱情,也很會引導我工作的方向。結束工作時,她總是感謝我,我跟她一起共事真的非常愉快。 之後就是2023年。當時我為「日本富比世」發行的《WORK MILL》寫稿,而去共享辦公室「BLOXHUB」採訪,沒想到負責接待媒體、出來迎接我的就是安柏莉。我們彼此都驚訝不已,這是睽違九年的相見。 我詢問她的職場經歷,她說換了幾份工作才來到這裡。安柏莉表示: 我認為工作是追求自我成長的「教育機會」。我藉由工作加強專業知識,也希望能讓溝通能力變得更好。 她為了持續成長,經常尋求新挑戰。 因為她對工作的想法如此,所以也期待下屬能夠把職場當成教育機會來活用。 我身為上司的任務,就是要讓下屬持續成長。我會詢問下屬,在職場有沒有想挑戰或想學的事。只要有機會達成,我就會依照他們的希望分派「新任務」。 這麼一來,不只她自己,安柏莉也會提供下屬透過工作能自我成長的機會。 丹麥人這樣想02 將工作視為「教育機會」 《丹麥式幸福工作法:為什麼丹麥人下午4點就下班?能高效工作、兼顧家庭又身心平衡的78個思考》☛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8088} 責任編輯:高郁捷核稿編輯:張勝宗 ...

2024.09.03

國際

歐盟委員會9月14日正式提議,禁止牽涉強制勞動的產品在歐盟境內銷售。歐盟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在聲明中表示,此項提議將對「抗擊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的現代奴隸制產生真正的影響。」他同時還強調,禁令也將適用於歐盟境內進出口的生產商品。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估計,全球約有2760萬人處於強迫勞動狀態。聯合國9月12日發布的報告也指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大約有5千萬人處在強迫勞動或強制婚姻的「現代奴隸制」困境,其中約2800萬人被強迫勞動,而約2200萬人生活在強制婚姻中;2016年至2021年期間,陷入強迫勞動或婚姻的人數增加了1000萬。聯合國提出在2030年前徹底消除所有形式的現代奴隸制之目標。 歐盟委員會提議的此項禁令被認為主要是針對中國。就在今年8月底,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發布新疆人權報告,指控中國當局打壓維族人的一系列行徑,可能構成反人類罪,其中就包含強制勞動。2021年,歐盟從中國進口超過4700億歐元的商品。不過,歐盟委員會在9月14日的新聞稿特意強調,禁令草案不針對任何特定地區及行業,「但紡織、採礦和農業尤其面臨威脅。」 新疆是重要的棉花生產地區,全球太陽能光電板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也來自新疆。中國當局否認在新疆有侵犯人權的行為。北京稱,美國去年通過的《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是對中國人權狀況的 「誹謗」。 美國的該法案旨在保障其市場上不再出現與新疆人權侵害相關的產品。按照美國政府的說法,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族穆斯林犯下了種族滅絕的罪行。 根據路透社此前獲得的歐盟禁令草案,新規將適用在「生產、製造、收獲和提取的任何階段,使用強迫勞動的產品,包括與產品有關的工作或加工」。 同時該禁令「應適用於所有產品、任何類型,包括其組成部分,無論其行業、原產地是否為國產或進口,以及是否在歐盟市場上流通或出口」。 草案稱,上述規則針對的是較大的經濟運營體,如進口商、製造商、生產商和產品供應商,因為他們面對的產品涉及強迫勞動的風險最普遍,受到的影響也將是最大的。 而證明產品製造、加工時是否涉及強迫勞動,是歐盟各國政府部門的職責。初步調查應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之後當局可知會海關部門,終止有關產品流通,或將已上市的商品收回。 為此,歐盟將建立一個數據庫,收錄涉及風險較高的特定地域,或國家當局強迫勞動所製造的產品種類,並對公眾開放調閱。 該草案在成為正式法律前,須在歐盟議會經過討論,並得到各成員國的批准。此後還要經歷24個月的過渡期方能生效。 (路透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獲《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原文:歐盟將立法禁止強迫勞動產品進入供應鏈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2.09.16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