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無痛

共有 257 則相關文章

財經

你能想像嗎?今天在台灣新竹山林裡砍伐的竹子,短短兩週後,可能成為歐洲孩童手中的巧克力罐,也可能變身科技業的重要包材——iPhone上的三星螢幕,現在可以乘坐竹IC載盤,飛越中國、越南組裝後,最後飛到你手裡。 台灣科技業此刻除了要煩惱美國的關稅政策外,每年因製程產生的巨量塑膠包材廢料,也令它們頭痛。例如光電大廠友達,二○二三年使用的塑膠IC載盤及棧板重量,就高達一千三百四十八萬噸,相當於近七十萬個標準貨櫃的重量。 現在,這些塑膠有機會被竹子取代。相同重量下,竹子的碳排量僅為塑膠的六分之一,大幅降低環境衝擊。 新創公司正利用竹子解決科技業痛點,它是先進材,創辦人徐惇穎表示,光是半導體包材市場,規模已達三億四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三十一億元),且仍在快速成長。 市調公司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更指出二○二八年IC載盤市場規模會達到四億六千萬美元。除了IC載盤,先進材也提供晶圓盒、發泡產品的竹粒材料。 目前,他們已與多家市值上兆美元的國際品牌合作,並通過其認證;國內多家市值數千億的科技大廠亦是客戶。 竹子做成吸管不稀奇,但進入科技業供應鏈,卻很罕見。故事,要從三年前徐惇穎接到來自歐洲的訂單說起。 「客戶一下訂六億支吸管,嚇死我們!」三年前,徐惇穎經營跨境電商平台「全球柑仔店」,出口台灣產品,某天接到歐洲訂單:六億支不含塑膠的吸管!這讓他開始思考:台灣有什麼材料能夠取代塑膠? {DS_BOX_39329} 一套秘密配方克服3道挑戰 他想起老東家工研院研究過竹子的材料特性。竹子輕盈堅韌,成本比紙低、比塑膠易分解。例如,一根竹吸管在細菌作用下,約二百五十天內可分解,而塑膠吸管需要兩百年。 於是,他開始投入研發。目前該公司共二十七人,有二十人專注於研發,三年來透過政府創業計畫將竹子打造成關鍵新材料。 第一步是研發出全天然「秘密配方」,確保不同品種的竹粉在乾燥與去味後仍能穩定成型。像調配中藥一樣,依需求添加澱粉、礦物質與植物性黏著劑,調整竹粒的特性。 在半導體產業超過十年的經驗,讓徐惇穎想要挑戰跨領域,因為「懂材料的人不一定懂竹子,懂竹子的人不會想到做電子包材,」徐惇穎解釋。 兩年前的除夕夜,徐惇穎帶著疑問,請教曾任職聯電、台積電,現為明新科技大學校長的呂明峯:「竹粉能否成為半導體包材?」 當時呂明峯建議:「儲存、保護各種IC元件的IC載盤或許是切入點,但挑戰不小,第一要導電性好,第二要耐高溫——這兩個條件在物理上是衝突的,最後還得符合半導體產業的高潔淨標準。」 技術很難,但先進材透過「秘密配方」克服挑戰。透過AI系統,他們可精確調整竹粒的材料特性,例如提升抗酸鹼能力、增加硬度,甚至達到iPhone等級的耐衝擊標準。 客戶不必調製程也能使用 再來,要說服客戶使用也難。 「有計算塑膠使用量的科技業根本沒幾家,」一名不具名的友達永續專員坦言,要減塑,太痛苦,「連包材外的膠膜都因為各式標籤條碼材質不一,難以回收。」 而且,通常換料等於要調整設備與製程,是額外的麻煩。 先進材瞄準科技業痛點,提供可直接替代塑膠的竹料,使客戶無須調整既有製程。 在歐美客戶嚴格要求、台灣政府徵收碳費、歐盟即將開徵碳關稅等三大壓力下,台灣電子供應鏈開始埋單。 同時,先進材利用AI模型計算,讓客戶直觀看到能減多少塑膠、多少碳排、少砍幾棵樹?能省多少錢? 最重要的是竹製IC載盤沒有比較貴。「價格相近,大家就更願意嘗試。」呂明峯表示。 這套技術不僅吸引科技業,也讓全球紙塑龍頭金箭找上門,將之視為擴大商業規模的機會。該公司昆山商務中心副總經理劉芳志說:「我們請先進材研發可以和紙塑結合的竹纖維料,目標是研發取代塑膠淋膜的竹料膜。」 長期代理半導體廠材料的帆宣系統科技,三年前也嗅到國際減塑趨勢,開始與先進材接觸。去年半導體展,帆宣成功協助先進材吸引歐美品牌,又協助它拓展至馬來西亞與越南,並連結東南亞主要的塑膠包材供應商之一,希望有機會把各種消費性塑膠用品改成竹製,共同應對全球供應鏈變化。 先進材也與明新科技大學合作,從源頭培養人才。 全球年均生產四億噸塑膠、再平均產生五千七百萬噸塑膠垃圾,足以在紐約中央公園堆起跟帝國大廈同高的垃圾山。 而先進材正利用台灣十八萬三千公頃的「竹金」展開綠色革命,未來更可能進軍生技塑料等領域,改變全球產業鏈。 更多永續經營趨勢與案例 請上《商周ESG》專區: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siteesg ...

2025.04.02

職場

年後上班,覺得全身提不起勁嗎?正席捲多國的「多巴胺穿搭」,可能就是解方。 特別是在氣溫驟降、季節變換之際,澳洲全國憂鬱症協會(Beyond Blue)首席臨床顧問布拉時基(Grant Blashki)表示,人們會出現季節性情緒失調症,主要症狀包括無精打采、嗜睡、對事物失去興趣,並伴隨體重增加,在他墨爾本的診所中,約有5%成年人患有此種疾病。 《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建議,可以嘗試「多巴胺穿搭」(Dopamine Dressing)。這個術語由心理學家凱倫(Dawnn Karen)在2020年提出,意思是用色彩鮮豔大膽的服裝提升情緒。 多巴胺又稱為「快樂荷爾蒙」,是一種在大腦中幫助調節情緒、感情的化學物質。如果多巴胺較少,可能導致疲倦、低落、焦慮、沮喪。擁有逾15年時尚產業經驗的專家阿米拉比爾(Giorgio Ammirabile)強調,任何人都可以嘗試多巴胺穿搭,無需徹底改變衣櫥。 最低成本開始「多巴胺穿搭」的方法 具體做法,包括讓身上色彩亮起來,像是亮黃綠、紫紅、淡藍色,可以提升自己與周遭人們的精神,並喚醒童心、激發心中活力。如果全身色彩穿搭令你望之卻步,可選擇一件單品或配件添加愉快色調,像是一件亮色毛衣、俏皮圍巾。 不只是外在需要改變,心中也要做好「為自己打扮」的準備,早上起床後決定穿什麼,會讓自己覺得一整天有了明確目標,從而即刻提升心情。 48歲的女性泰勒(Marianne Taylor),就是多巴胺穿搭的實踐者。她雖然熱愛色彩,但成長於充斥節食文化的環境中,曾經把用黑色單品來「壓制」自己喜歡的風格,一切都要讓自己看起來更瘦、更女性化。 但是,2020年,她的摯友因卵巢癌過世後,她決定停止節食,並在平復情緒後,開始展現自己多彩的一面。她告訴《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感到壓力時,會穿綠色,因為綠色有令人平靜的效果。若需要感到快樂時,她會選擇黃色、粉色,對她而言有提振心情的效果。「這就是獲得多巴胺的感覺,」她說。 她鼓勵更多人嘗試「多巴胺穿搭」,並強調不一定需要穿上大膽色彩、圖案,而是任何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的東西。 擁有時尚心理學背景的澳洲時尚學院(Australian Style Institute)創辦人狄巴托蘿(Lauren Di Bartolo)提醒,不同顏色對情緒的影響因人而異,取決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或文化背景。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新娘會身穿白紗,但在一些東方文化中,新娘則會穿上朱紅色的傳統禮服。 「我們賦予顏色的意義,可能會大大改變我們對該顏色的看法,以及穿上它的感受,」她強調。 資料來源:SBS、The Telegraph、NY Post、Yahoo! Life 核稿編輯:楊少強責任編輯:陳柏燕 ...

2025.02.02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