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台北3間老宅變質感餐廳,70年代百貨買吐司、舊典獄長宿舍享法餐 紗網等材料,以各種加工細節,變成隔屏、玻璃窗片等,打磨出老空間的現代美學,更於午晚餐推出12香皮蛋剝皮辣椒炒手麵... 2024.09.12
財經 股市炒手變香蕉大王 賣進日本的台灣蕉,1/3是他的! 「大仔啊(台語),你是在做什麼?都沒有沃水(灌溉)是不是?」「有啊,我有沃水啊!」「你沃不夠,今天再去沃!」 屏東縣一處香蕉園旁的鐵皮辦公室裡,藝隆農產負責人余致榮,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分派工作給旗下逾百位農工並巡視蕉園後,他會坐在桌前,盯著牆上掛著的三幅液晶螢幕,透過物聯網裝置,觀測和他合作的農友、農田的溼度及導電度,藉此了解該農地是否澆水、施肥不足,提醒對方補強。 {DS_BOX_28547} 余致榮,他是台灣單一農戶種植面積最大的蕉農,旗下的香蕉園土地面積約五十公頃,是許多小農的五十倍;同時,也身兼產銷班、合作社負責人,和上百戶蕉農合作,收購後者出產的香蕉,年營收約一億元。 雖然身處國境之南、人口僅約一萬人的南州鄉,但,他出產的香蕉,不僅賣遍全台灣,還進軍千里外的日本。 你在全台數千家超商門市及知名美式賣場買到的香蕉,半數由他供應;甚至今年,經由他的手外銷日本的香蕉,估計逾一千噸,占台灣全年外銷量約三分之一。 但,在這位屏東香蕉王的背後,其實是一個曾逃離家業的蕉農之子,想讓台灣香蕉重返榮光的故事。 上個世紀五○、六○年代,台灣曾是香蕉王國,最高峰時,一年可外銷日本近四十三萬噸,是去年此數字的近一百五十倍,占日本當年香蕉進口量八一%,賺進大量外匯。 根據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前處長吳錦發在《金蕉傳奇》書中所述,當時,盛產香蕉的高雄旗山,該地農會一度是台灣現金存款最多的農會,每到開學季,大人只要到蕉園中割下一芎香蕉,就能支應開銷。 但之後,因利益分配問題,檢方以貪汙等罪嫌,起訴當時負責出口香蕉的高雄青果合作社負責人吳振瑞,也就是一九六九年爆發的「剝蕉案(又稱金碗案)」,加上有如「香蕉癌症」的黃葉病開始在台灣盛行,使此產業一落千丈;其後,又遇上菲律賓香蕉業崛起,以低廉價格攻占日本市場,台灣香蕉自此黯淡。近三年,雖然已從谷底回升,但仍僅占日本進口香蕉量不到一%。 家中三代都是蕉農的余致榮,家族起落,也正好是一部台灣香蕉史。 圖表製作者:謝佩如 祖輩盛世,等於一年可賺2千萬後來眼見產業沒落,他誓言絕不從農 五十一歲的他回憶,小時候,躬逢香蕉盛世的祖父旗下聘雇約五十位農工,在一甲地只要幾十萬元的年代,一年營收可達一百萬元,「現在一甲地要一千二百萬,(換算)等於他一年可以賺兩千多萬。」 但到了父執輩,正值台灣香蕉殞落,從小,他只見父親無論多麼努力經營蕉園,也賺不了錢,只能變賣家產養家,讓他立志:「我長大一定不從農,(種香蕉)連最基本養活自己的本事都沒有。」 高中畢業後,他一心逃離香蕉園。當過捆工,也曾在塑膠加工、紡織、手機批發、保健食品等產業打滾,「其實回想以前我的人生很爛啦,沒有很認真(工作)。」 直到近三十歲,身為長子的他,因母親肝癌末期,加上得照顧父親與祖父,才不甘願的回到屏東,擔起家業。 「當時退無可退,只剩這條路了(從農),只好認真做。」他回憶,從第一年,設定自己只種植一公頃地、每月平均要能淨賺三萬元,達成目標後,再一步步擴大面積,到每月淨賺五萬元、十萬元,一路前進。剛回到屏東的那段日子,他坦言:「有時候是流汗還是流淚你也不知道,很苦,但心境一直在轉。」 向美商借勢》學高標準品質要求色澤、彎度都講究,打進超商通路 從被迫接下家業的浪子,到成為獨霸一方的香蕉大王,余致榮能崛起的關鍵,是他懂得「借勢」。 {DS_BOX_28549} 見過祖父乘風而起,也看到父親因逆風而敗;加上回家前,他在股海翻騰數年,操作當沖,一天成交量可達兩億元。「股票,教我們要重『勢』。一支股票為什麼從十幾塊漲到九十幾塊?那就是漲勢!先前我家族做的都是跌勢……,所以我現在判斷事情,就是看勢。」 踏在別人不願踩的勢頭上,讓他的香蕉品質總是勝人一等。 香蕉無論要外銷日本,或賣到超商、賣場等通路,品質,是第一要件。一根上等的「A蕉」,除了要色澤黃亮、飽滿,還得沒有斑點、擦損痕跡,甚至連彎度都有規定。提供農業科技解決方案的金緻網路資訊總經理郭俊男透露,一般蕉農所種植的香蕉,A蕉約占七五%;但,余致榮蕉園的A蕉比率可高達九二.五%。 品質能勝過他人,是因他曾借勢,跟著全球最大的果菜供應商—美商都樂(Dole)學習。 直到二○一九年底,都樂撤資離開台灣前,該公司一直是統一超商、好市多的主要供貨商,也是讓台灣香蕉從一串、一串賣,變成能一根、一根賣,零售價翻了幾番的推手。 但,挾著跨國資本進入台灣,加上該公司在菲律賓等地自有數萬公頃的香蕉園,許多農民擔心,一旦讓都樂掌握通路,哪天,台灣開放外國香蕉進口,該公司會將低價的菲律賓香蕉大把大把的賣進台灣;加上和該公司合作,得配合較嚴格的標準,不斷投資、升級設備,多數農民因此抗拒。 「我也很想做,但你要進去,設備要投資,(都樂)又要大家改進(品質),一天才跟我叫貨兩、三千條,又要求彎度、色澤。」旗山果菜運銷合作社理事郭明文回憶當初拒絕和都樂合作的原因。 余致榮也深知都樂的最終目的,但他想的是,依台灣的農業保護政策,香蕉五年、十年內不可能開放進口;但合作過程中,卻能借此理解跨國企業建立品質、標準化流程的功夫,因此決定,既然擋不了,不如借勢,成為都樂的供應商,與之學習。 「台灣過去沒有香蕉產業的領頭公司,誰來輔導我們(農民)?沒人啊!今天有(都樂),我為什麼不跟?」他直言。 跟政府借勢》一毛沒花跨智慧農業農田導入AI、物聯網,用數字說話 導入人工智慧、物聯網等裝置到農田內,是他另一個懂得借勢的例子。 走近他的農田,看見一旁架著監視錄影器,但目的不是防小偷,而是為了記錄香蕉生長過程;地上插著濕度與導電度計,讓「土地會說話」,透過數值,使他能精準灌溉、施肥,讓香蕉品質更穩定。 多數農民對新事物排斥,嫌導入科技麻煩,加上這些物聯網裝置,一整套加總動輒數十萬元,對一年只賺數十萬元的小農而言是鉅額投資。不過,余致榮搭上政府推動智慧農業的政策列車,一毛都沒花,甚至還說服十多位農友一起加入計畫。 「科技是在天上飛,我們(農民)是在地上走,永遠平行線。可是,今天政府要把科技導到農業,方向走到哪裡你就跟啊!跟著大方向,才不會不見。」他表示。 善於借勢,但,他只借長勢,不趁短勢。 除了多年來看遍農民跟天、跟市場對賭,搶種、搶收,卻往往賭不過命運,讓他懂得辨別趨勢和投機;在股市殺進殺出,也讓他深知,只有長線趨勢,才能保安康。「為什麼後來我放棄(做股票)?因為,賭了幾年,賭到死了,你也不知道明天究竟會漲還是跌。」 因此,他絕不賭蕉價搶種,但,他卻願意借貸,投資千萬元建設上千坪的預冷庫,讓香蕉採收後可以在其中「休眠」,穩定品質。 「我是用十五年攤提來想……,今天假如你玩短期的,這投資當然划不來,但香蕉就是我這輩子的行業了,我今天拉長時間攤提,加上有這大投資後,你穩定,對客戶更能說服,勝算就更多。」他細撥這算盤。 不過,如果只有好品質,卻沒有穩定供貨量,也無法受到超商、賣場和日方青睞。他崛起的第二個關鍵是:讓農民願意和他站在一起,穩定供貨。 每天,他也能夠透過大螢幕觀測,理解其他合作農戶的田地狀況,提醒對方該多去田地巡視攝影者:黃俊淵 攝影者:黃俊淵 攝影者:駱裕隆 攝影者:駱裕隆 颱風來,選擇較高價收購與農民站一起,共享觀測數值、技術 台灣多風災,颱風,是考驗一個農產公司是否有真本事的時刻。如果當年度有颱風侵襲,蕉園受損的農民出不了貨,受損程度小的農民,也因為市場價格大漲,往往寧可毀約,賣到急需現貨的市場,也不照談定的價格出貨,農產公司橫豎都收不到貨。 面對困境,他選擇在農民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在香蕉供過於求、市場價格崩跌時,以較高的價格收購,扶農民一把。 屏東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粘緯豐觀察,例如蕉價崩盤到每公斤五元時,余致榮會考量,農民的成本可能是每公斤八元,而用農民成本價收購,培養信賴關係。如此一來,蕉價大漲時,即使農民不可能每次都以低於市場價交貨給余致榮,「但他認為,如果一年有八次(蕉價大漲),你只要有四次願意交貨給我,就OK。」 平時,他則會無私的把自己蕉園各項觀測數值、種植技巧分享給農民,一起共好。他說,這也是為什麼自己要積極導入科技,因為農民都有自己習慣的作業方式,很難被說服,唯有先做出成果來,又有科學數據佐證,才能讓其他農戶願意跟著他的腳步,精進品質。 「他(余致榮)的個性就是願意跟大家共生、共存,讓利,不太跟別人計較這麼多。」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陳立儀觀察。 雖然嘴上說著自己「沒這麼好心」,如果農戶種植技術改進,他也能收購更多高品質香蕉,但,其實他也大可像其他集貨商一樣,不扮演輔導者,只收購即可。 攝影者:駱裕隆 都是同行,不捨農友走冤枉路盼有天能比拚菲律賓,重返外銷榮光 「(對別人好不好)日子也是一天這樣過啊,當然,我不管他們,也是這樣活,可是,我是跟他們一起在田地和著泥巴起身的,我知道他們的苦,」從小看著父親的艱辛,自己從農初期也曾跌跌磕磕,因此不捨看見農友走冤枉路。 雖然已經是台灣的一方之霸,但他心心念念的,是希望透過科技,分享、複製自己的成功經驗,讓台灣香蕉的種植與產銷建立統一標準化流程,甚至未來能將台灣經驗複製到東南亞等國,在海外種植,以此解決台灣少子化、工資高昂的問題,使台蕉的品質與價格能進一步與菲律賓香蕉比拚,在外銷市場上重返往日榮光。 從當年那位做什麼都好,就是只想逃離蕉園的十八歲青年。到現在,即使身兼多職,他最享受的卻是自己一個人站在香蕉樹旁,跟植物對話的時光。「生產過程是寂寞的,但我很享受那段時間……,這群人,這個產業,就是我的根!」 ... 2020.09.10
焦點 越管越糟?金管會戳破原油基金、DR股泡沫惹議,「當保姆」反讓上萬投資人套牢 但關鍵點是,每逢股市熱潮,都會帶動大量股市新手進入股海,他們缺乏投資經驗,橫衝直撞追求高報酬,就容易落入炒手的陷阱... 2020.09.30
焦點 再見!便宜新台幣 腓特烈大帝是十八世紀歐洲開明專制時期的普魯士國王,他靠武力擴張領土,讓普魯士成為強國,寫下一頁歷史;彭淮南經歷多次匯率戰爭,強悍作風,讓國際炒手鎩羽而歸... 2017.12.21
焦點 史上花招最多 樂陞坑殺散戶手法拆解 二○一五年四月下旬,上櫃股和旺爆出違約交割,當時市場知名的金主兼炒手陳聰明融資慘遭斷頭,媒體報導他戶頭的大筆樂陞股票也因此被賣出套現... 201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