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晶圓廠

共有 960 則相關文章

財經

台積(2330)旗下首座歐洲12吋廠明(20)日將舉行動土典禮,加計日本與美國等地建廠工程如火如荼開展,宣告德、日、美三地共高達近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3兆元)的海外投資全面啟動,帆宣(6196)、崇越(5434)、閎康(3587)、信紘科(6667)、漢唐(2404)、銳澤等周邊協力廠商機大爆發。 台積電歐洲廠位於德國德勒斯登,預計導入28/22奈米平面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技術,以及16/12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規劃初期月產能約4萬片。 台積電規劃,歐洲廠2027年底前開始營運,預估成本超過100億歐元(108億美元),引爆龐大廠務設備與工程商機。因應大客戶需求,帆宣2023年即赴德勒斯登承租辦公室與宿舍,並派駐人力。崇越也規劃前進歐洲設點,預計落腳距離德勒斯登約兩個小時車程的捷克布拉格。 日本熊本廠方面,台積電正加速建設中,該廠規劃今年底量產,是台積電這波海外建廠最快量產的廠區,並積極推進熊本二廠建設。 台積電規劃,日本兩座廠總投資額將逾200億美元,每月總產能估超過10萬片12吋晶圓,提供40奈米、22/28 奈米、12/16奈米和6/7奈米製程技術。 信紘科正加快日本業務與整體布局,助力台積電熊本廠打造完善的水資源處理系統,進而擴大信紘科推動統包業務接單轉型。台積電熊本廠量產後,預料也將釋出龐大的檢測相關商機。閎康正規劃擴大日本名古屋及熊本實驗室服務量能,並籌設第三實驗室,全力滿足當地半導體客戶需求。銳澤於3月進軍日本,加速培養際團隊。 美國廠方面,台積電規劃總資本支出逾650億美元。業界預料,漢唐、帆宣等協力廠將持續受惠。...

2024.08.19

財經

三月夜裡,螢火蟲如星光閃爍;四月時分,蜜蜂會在花間採集甜蜜;五月,這裡會有紫斑蝶,六月,大量的獨角仙會出現 ⋯⋯。 走進近似原始的林地,導覽者的講解內容一度讓我們以為自己走入生態保護區。但實際上,這是台積電中科廠的一部分,帶隊導覽的廠務工程師陳禹安,畢業於台大森林系。 圖表製作者:陳泳丞 台積電半導體製程技術獨領風騷,全球七萬多名員工,平均每個員工可以分到○.八個技術專利,在滿是電機、理工人的團隊裡,有森林系背景的員工,已經頗令人意外。 但你不知道的是,除了成功在廠區復育螢火蟲,他們去年還生產了六十公斤的蜂蜜,成為全球唯一可以生產蜂蜜的高科技公司。 別人巡機台,他們巡蜜蜂!園藝、森林系高手變台積生態健檢師 一個年營收近新台幣三兆元的公司,卻忙著總價不超過三萬元的蜂蜜。背後的關鍵字只有一個——生態先行。 「我們是全台灣第一家主動做生態維護與調查的公司,」台積電董事長辦公室企業永續副處長張麗絨這樣對商周說。 在台積電的廠務處,有一個名為公共設施服務部(PUSD)的單位,主要處理所有廠區的機電、空調、園藝,甚至管到桌子、椅子,有點類似市面上常見的物業管理公司。 原本連桌椅都要管的這群人,竟然開始管起蜜蜂與蝴蝶來了……。 「二○○六年台積電開始導入綠建築觀念後,就發覺了『不干擾』這件事情很重要,」PUSD部經理鍾振武解釋說道,以往廠區都希望乾淨、花草樹木修剪整齊,但這反而會影響生物棲地,對於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很不利。 「不干擾」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需要另一種精密的經營管理,完全是半導體以外的專業。 因此,他們引入了成大環境醫學所、台大園藝景觀學系、森林系等背景的人才。像陳禹安這類的工程師,在他們部門總共有一百多人,搭配外包的協力供應商高達六千多人,主掌桃園、新竹、竹南、台中、台南、高雄各大台積電廠區的生態維護工作。 在高科技專才環繞的台積電裡,他們很容易顯得格格不入。 「說白一點就感覺很像很輕鬆在玩,玩花玩草這樣子,」陳禹安笑著說,相比其他同事,不是在無塵室裡緊盯機台設備生產,就是在辦公室電腦前,快速模擬各種製程參數的變化,PUSD的工程師們,更像是廠區生態環境的健檢師。 他們每天得不厭其煩繞著偌大廠區巡檢,查看各種動植物的生長活動狀態。花間有罕見的蝴蝶飛過,樹下有兔子跑過,甚至土裡的昆蟲幼蟲孵化生長進度,都在他們的掃描紀錄範圍內。 為什麼要看這麼細? {DS_BOX_39235} 「就像中醫一樣,也要望、聞、問、切,」台積電廠務團隊人員這樣回應,他們得搞清楚有蝴蝶、蜜蜂來,是否因為被他們種的某種植物吸引?土裡的昆蟲活得好不好,是否跟廠區的排放水酸鹼度、溫濕度變化有關? 廠區巡檢工作,要在各種樹木花間穿梭,蚊蟲不會少,廠區生態維護,跟想像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式浪漫,差距甚遠。 它不只產蜂蜜、復育螢火蟲連樹枝、廚餘都拿來做成肥料再利用 台積電先將蜜蜂列為重點關切對象。 其實,在生物多樣性領域中,蜜蜂是經常被提及的生物,全球有超過六成的開花植物依賴蜜蜂授粉。聯合國曾估計,蜜蜂授粉的農業產值每年高達五千七百七十億美元。 但從二○○六年起,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蜜蜂正以每年二五%的速度快速減少,蜜蜂活得好不好,幾乎已經成為人類未來生存的指標。 當巡檢人員在台積電廠區排水口附近,發現有蜜蜂築巢,他們暗下決心,想試試看能否在廠區養蜂——順便驗證自己的廠區生態復育,是否足以讓牠存活。 為了養好蜜蜂,台積電跟東海大學合作,並尋求在地蜂農的協助,傳授養蜂秘訣。「養蜂場地附近不能亂噴藥」、「如果蜂后不見了,蜂群會大亂,」現場工作人員一邊整理、一邊說著。如今,他們已經學會如何在一箱密密麻麻的蜂群中,快速辨識、並以人工標記出蜂后,定時檢查蜂后狀況。 去年,台積電成功產出六十幾公斤的蜂蜜——取名「積蜜」,分裝成六百多小瓶,分送公司員工、主管、海內外董事與重要客戶,一時間大獲好評。 養好蜜蜂,他們也著手復育另一個環境敏感的生物:螢火蟲。 「降低光害、水要乾淨,」鍾振武說,二○一五年,台積電台南廠開始進行螢火蟲棲地復育計畫,忙了整整三年,用廠區的再生水維持生態,才讓螢火蟲再回來。 做晶片的要去生產蜂蜜已經很離題, 「台積電的營業登記項目,又多了一樣——肥料業,」鍾振武笑說。 原來,台積電全台大小三十多個廠區,每年修剪下來的樹枝就有三百噸,還有廚房廚餘等廢棄物,他們都想盡辦法做成肥料再使用。 台積電這麼大費周章,也是一場震撼教育後的深刻學習,攸關棲地破壞的「河馬困境」,變成台積電擴廠阻礙。 時間回到二○一五年,台積電在台中大肚山區要擴廠,因為耗電、排碳,建廠整地更被環團質疑要砍掉十五萬棵樹,多達三、四十個環保團體串聯,要求台積電停工,甚至兩度上街頭遊行抗議,人數高達千人。後來經過漫長溝通,建廠環評案終於過關,但此一經歷,卻讓台積電意識到,自己做得遠遠不夠。 「當聽到公司要推動Eco Plus生態共融計畫,我立刻舉手,自願擔任Executive sponsor(關鍵支持者),」台積電財務長兼發言人黃仁昭說。 這是去年五月,台積電推出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六年計畫,內容繁多,主要重點就是要普及生物多樣性的教育,希望全民都能是公民科學家。 當像黃仁昭這樣的高階主管,主動表態要積極參與,代表的意義是,要從公司經營團隊的角度,確保這個專案有充分資源支持。 有人會質疑,台積電耗費這麼多土地資源、水跟電,卻去守護一隻蜜蜂,是不成比例的投資。 但,這是它要擴張勢必得面對的關卡:讓自己的成長,不是以犧牲他人的空間資源得來。 圖表製作者:陳泳丞 跨部門組成的台積電Eco Plus團隊,集結園藝、森林系畢業的百人團隊,肩負起全台廠區的生態保育重任。攝影者:程思迪 「蓋廠一定會用到土地水電,但還是可以在淺山的環境敏感區塊中,找到可使力的切入點,」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總經理黃于玻這樣說。台積電已經突破以往單點物種復育的做法,進階到空間與棲地、全面性考量的生態思維。 「我們是希望把自然種回來,」張麗絨說,建廠前完整調查,事後恢復生物多樣性原貌,若能更進一步,復育比原先更多的植物物種,那就更好。如被台灣淡水魚類紅皮書列為國家極危等級的巴氏銀鮈,其實第一個復育池就在台積電中科廠裡。 「我們想把自然種回來!」中科廠走過環評爭議,成生態基地 維護廠區物種過程,也讓這群台積電工程師學到課本以外的事。 「復育不止營造順境,也要保留逆境,」已經退休的台大教授張文亮曾如此表示,這是所謂的逆境輔助梯度(Subsidy-stress gradient),白話說,要養活生物,不可以像在溫室裡照顧花朵、百般呵護,必須提供適當的生存考驗,對物種才是好事。 「你越認真,生物就越不出現,存活率越來越低,」台積電廠務工程師佩君這麼分享,植物也一樣,當你一直澆水,它就不會努力的往下扎根,一陣風吹雨打,可能就倒了。 類似的經驗,在台達電復育珊瑚時也看得到,他們會在培育珊瑚苗的水槽中,以人工造浪來模擬海流衝擊,為的就是培養更身強體壯的珊瑚苗。 「拯救地球(生物多樣性),人才比資金更重要,如果真心想做,重點是先培養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指出重點。 當初建廠階段被大肆批評的台積電中科廠,如今,已經搖身一變,在二○二一年成為政府認證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幾乎每週都辦參訪活動,來此上生態教育課程的學生、公務員,還可以有學分認證,累計至今已經服務近一萬人次。 「小朋友知道嗎?這是狗花椒、那是天料木,」當陳禹安看到其他部門同事,在廠區向孩子介紹這些大肚山原生種植物時,他又驚又喜,細問才知,那同事曾經就在此地當兵(廠區舊址是軍方彈藥庫),這些植物是他當年每天都看得到的東西。這一刻,他知道多年來部門同事的齊心復育,努力沒有白費。 「工廠,不再單純只是一個四四方方的盒子,而是一個有生命共存共榮的地方,」這是台積電ESG官網上的一段影片描述,也表達了護國神山對未來企業存在價值的定義。 ...

2025.03.20

財經

台積電將在嘉義科學園區設置2座CoWos先進製程封裝廠,第一廠預計2028年量產,屆時每天需3.3萬公噸用水,水利署計畫初期從雲林湖山水庫支援,掀起雲嘉搶水大戰。雲林縣長張麗善直言這是占雲林便宜,經濟產業發展要有長遠布局和規畫,「怎會缺東缺西跑來跟鄰居借?」嘉義縣長翁章梁反駁,縣內梅山鄉等地被畫為湖山水庫水質水源保護區,水資源沒縣市之分,應是全台共享資源。 台積電先進製程封裝廠在嘉科設廠,用水是一大問題,嘉義縣府水利處指出,縣府規畫在布袋商港外新建海水淡化廠,填海造陸10公頃,提高自主水源供應產業及民生所需,第一期預計2031年完工,日供5萬公噸水,第二期2036年起日供10萬公噸水。另打算興建再生水廠,目標日產0.45萬公噸再生水,可能再增加,將進行可行性評估。 不過,台積電先進製程封裝廠預計2028年量產,海淡廠要到2031年才供水,落差恐達3、4年,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初期會先調撥湖山水庫每日支援4萬公噸水。 雲林搶輸嘉義 「缺中央關愛的眼神」 之前雲林縣爭取台積電落腳雲林,如今台積電到嘉義設廠,反要雲林支援水,讓不少雲林人不解及不滿。張麗善說,已接到不少縣民抱怨,她完全理解縣民的憤怒,也認為太不合理、占雲林便宜,當初湖山水庫是為解決地層下陷、供應民生用水設置,如今卻「為了隔壁鄰居大費周章支援」。 「我們什麼都不缺,只缺中央關愛的眼神。」張麗善說,雲林縣做足準備爭取台積電設廠,土地、水、電等一應俱全,相較嘉義爭取台積電中央一路開綠燈,雲林卻因政治角力不被關愛,呼籲中央產業擘畫「不要有政治色彩」。 雲林縣民進黨立委劉建國也說,台積電在嘉義設廠卻跟雲林借水,是很大的衝突跟矛盾,但也意味雲林不缺水,台積電設廠雲林就不會有調撥水的問題,他會持續和經濟部溝通,爭取台積電在雲林設廠。 翁章梁:水資源全台共享 中央評估 對於雲林怒火,翁章梁說,水資源是全台共享資源,包括南水北調、北水南調等,都由中央整體評估,且為保護湖山水庫水源,梅山鄉許多地方被畫為水質水源保護區,水資源沒有縣市的問題,應是促進全台發展的共享資源。 民進黨嘉義縣立委陳冠廷、蔡易餘都表示,湖山水庫水源來自嘉義縣山區,當時山區民眾反對「嘉義水雲林用」,經協調後才建水庫;另外,集水區及水庫位於嘉義縣的曾文水庫也供應南科用水,海淡廠完成前,過渡期間可能需調度湖山水庫的水資源支援,雲嘉兩縣應為水資源調度和產業發展尋求最佳方案,一同努力發展,而非爭執水源來源。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024.03.21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