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不跑行程、不帶手機、不打卡⋯「軟旅行」是什麼?為何全球快速竄紅? softlife」這個標籤在TikTok上已累積超過 31.2 萬則貼文,觀看人次更突破10億,顯示現代人對放鬆和自我照顧的渴望... 2024.11.06
職場 越努力自律越容易失敗!成功人士怎麼做? 自制力可以說是每個人都想擁有的能力。先不提追求上進的白領、面臨大考的學生,就算是不求上進的普通人,也總要有點自制力執行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這樣才能身體健康、幸福生活。 然而,如何才能擁有自制力,卻常常令人頭疼。不說刻苦學習還好,一說要刻苦學習,就「拖延症」發作。不說努力上進還好,一說要努力上進,手機使用時間就直線上升。不說節食減肥還好,一說節食減肥,就特別管不住自己的嘴。 自制力不是創造出來的,而是釋放出來的 越想要「自律」就越是「做不到」,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自制力不是創造出來的,而是釋放出來的!想要透過自制實現目標,重點在於「釋放你的心智空間」,簡單來說就是,要將有限的精力都用在真正的行動、努力、學習上。 但是,當你努力要自制、不停與自己的毅力硬碰硬的時候,其實卻是把很大一部分本來可以用於行動的精力,用在了「一定要自律」的提心吊膽和「我為什麼不夠自律」的自我批評上,進入了自我內耗式假努力。到底是要行動還是要自制呢?這總要在「努力」前先搞清楚才行。 來具體說說「釋放你的心智空間」。《匱乏經濟學》(Scarcity)這本書探討過一個非常深刻而有意思的話題,「窮人為什麼貧窮呢?他們為什麼總是無法做出明智的決定?是因為智商或者受教育程度不足嗎?」 透過觀察與分析,研究者發現,窮人之所以總是把事情搞砸,並不是因為他們「蠢笨」,而是因為生活裡有太多的煩惱,而這些煩惱占據了他們的心智空間,從而令他們沒有足夠的心智「頻寬」來做出明智的決策。 為何窮人總是更常做出錯誤的決策? 簡單來說,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都想要為家裡購買一台烤箱。富人只需要走進商場、挑選心儀的烤箱、付錢,並將它帶回家就好了,這占用不了多少「頻寬」,他還有大把的心智空間來工作、處理問題。 但是對於窮人來說,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他會考慮,「如果我買了烤箱,我這個月就要拖欠房租了,房東一定會對我冷言冷語,我一想到就難受。當然這也怪不得他,畢竟是我沒有遵守約定。但是舊烤箱已經壞了,不買的話,做飯就很不方便。」 左也難受、右也難受,窮人的「頻寬」已經被這件煩心事占滿了,留給他處理問題的心智空間所剩無幾,更何況令他煩惱的事情又何止這一件呢?於是,當一個工作或問題需要他處理的時候,他通常表現得很不明智,似乎永遠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 同樣,當我們太想自律的時候,必然會陷入煩惱,從而進入「頻寬」不足、自律無能的狀態。一方面,你總是想著要自律這件事本身就會占用你的精力。就好像吃飯的時候你不好好品嘗美食,反而不停的告訴自己「要好好吃飯!要好好吃飯!」一樣,這樣不消化不良才怪呢。 另一方面,如果你有一天沒達到自己設定的自律目標,就會開始自我譴責:「我做事真沒定性!半途而廢!朝三暮四!吊兒郎當!」陷入懊悔不已、羞愧難當的狀態後,哪裡還有心思去行動呢? 人的天性就是愛玩,不自律是必然出現的結果,更何況很多時候你制定的「努力計畫」也實在是太苛刻了一些,就連機器還得休息、充充電,何況人類呢? 所以,當你太努力想要自律的時候,結果往往是進入不自律的必然裡。 鍛鍊自律的3個方法 1.放下「必須自律」的執念,建立「不自律」的預期心理 那要怎麼鍛鍊自律呢?學習時間管理技巧?每天自我反省?顯然這都不是什麼好方法,因為這些只會占用你的心智空間,而非釋放。 從無法自制到自律,你需要的不是掌握什麼新的技能,而是學會「放下」。首先要放下的,就是「我必須自律」的執念,建立「不自律」的預期心理。 「我必須早上6點起床,吃飯只能用20分鐘,不能磨磨蹭蹭,6點半開始奮發圖強,不看手機、不閒聊,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直努力到晚上10點!」你必須先從這種把自己逼到絕路的狀態裡走出來,做好「我就是會不自律」的心理準備。 只要你知道「我就是會不自律,這很正常」,就不會總是擔心自己是不是自律,更不會就因為看了一下手機,就覺得自己是「垃圾」,在大腦裡將不自律的自己拉去「遊街示眾」,從而陷在自責的情緒裡出不來了。 你可能會問:「天呀,那我豈不是會一事無成?」之所以會這麼問,說明了兩個問題: 你還是沒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要「努力」還是要「自律」。 你太不信任自己了。 「我就是會不自律」並不等於「我要不自律」,而是說,「當我不自律的時候,我知道這是正常的現象,我再把專注力拉回來,繼續努力就好了。」說好了要讀書,結果滑了半個小時手機。「沒關係,滑完了就回來繼續學習就好。」 與其批評自己、陷入內耗,不如好好利用接下來的時間。畢竟我們的目標是努力與成長,而不是自律本身。 2.擺脫內在監督者,釋放自我成長力 你為什麼覺得失去了「我一定要自律」的強制力,自己就會失去努力的動力呢?原諒我用一個比較粗陋的說法,這是因為你被別人管習慣了,從沒體驗過什麼是內在驅動力。 你相不相信,人本身就是追求成長的呢?不用別人強迫,人就會自然而然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能力更強、生活更幸福?如果你從來沒有這種信念,那麼是時候該建立它了。不要問這是「真的」嗎?我不想在這裡羅列諸多心理學研究文獻來支撐這個理論,我只說,相信本身就會讓你「得救」。 我信任自己生生不息的本能,所以我不用在內心分化出兩個自己,一個強迫者說:「你必須自律,不自律你就是個失敗者。」一個被強迫者說:「自不自律是我的事,誰要你管!」從而不斷內耗。 很多心理學實驗也告訴我們,當一個人被內在力量驅動的時候,是遠比被外在力量驅動時高效得多的。「我喜歡自律與努力」是比「我必須自律與努力」高效得多的信念。 留意努力過後的成就感,雖然暫時沒有結果,但是你可以告訴自己「我今天又向前走了一步」,這些都是很適合建立內在驅動力的方式,都是可以讓你更信任自己、走出自我內耗式假努力的簡單可行方法。 3.用從容打開自律的大門 「釋放心智空間」還有一些輔助方法。比如說,運動。你在運動之後是不是會覺得神清氣爽、煩惱全消?那就去運動吧!比如說,冥想。將注意力放在呼吸這件事上10分鐘,然後你自然會感到注意力集中、內耗感消失。再比如說,親近大自然、洗個熱水澡、把手機關機,享受無社交生活、和家人在一起、與小動物玩耍! 我相信你比我知道更多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你已經知道,要想打開自律的大門,鑰匙不在「自律」上面。既然不在這裡,那就退一步,去其他地方找一找。就好像你想打開「賺錢」的大門,鑰匙從來不會在「賺錢」上一樣。退一步,想一想我可以為別人提供些什麼,可能就豁然開朗了。 「以退為進、以迂為直」,在努力中來點從容,而不是強迫自己自律,往往才能事半功倍。 *本文摘自高寶出版《低效努力:方向不對,一切白費》 {DS_BOX_39087} 責任編輯:湯明潔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5.02.22
職場 活到40歲,生活只剩工作?心理醫師3招助你擺脫倦怠,活出精采下半生 明明沒有人要求,卻心心念念只有工作,無法好好休息,只要一玩樂放鬆就像是在犯罪,這些全是成為「功績主體」... 2024.09.09
職場 尾牙安排複雜抽獎、和陌生人玩團康?員工要的只是想放鬆吃頓飯 每到尾牙季,不論公司大小,員工們都很期待。這項活動在華人的職場文化中有多重要,或不重要?值得我們好好聊聊。 從公司的角度來看,希望能利用尾牙犒賞員工,吃頓好吃的桌菜、讓員工上台表現自己,和平常見不上面的大主管或同事短暫點個頭、交流一下,是另一種大型的團康活動。 從員工的角度來看,有些人很愛表演,尾牙正是一個展示的舞台。他們可能會精心打扮,甚至花一整個下午準備。還有部門為了表演,利用下班和午休時間反覆排練,只為在尾牙當晚呈現最好的一面。 不過對大多數員工來說,他們最期待的是什麼?當然就是等老闆宣布年終有幾個月獎金,還有抽獎和加碼。 尾牙依據不同的公司規模有對應的形式 1.微型企業:自在與溫馨 對微型企業來說,尾牙可能是找家不錯的餐廳,湊個小桌、吃頓飯順便抽獎,或者直接叫外送進會議室裡吃。多了一點自在,也沒有表演的壓力。 2.中型公司:充滿細節與人情味 中型公司辦尾牙,通常會挑幾個先遣部隊試菜,也看看場地的舞台、動線安排,並且確認桌數,以及主桌夠不夠讓所有大主管坐一桌。 3.大型公司:展現企業形象的排場 大型公司就比較麻煩了,尾牙要辦1晚還是2晚呢?場地要多大?要邀請什麼明星才符合老闆的喜好(對,不見得是員工)?再更麻煩一點,也得要符合公關需求,讓公司可以躍升新聞版面,畢竟街頭藝人和周杰倫的公關效果有顯著差異。 公司辦尾牙究竟是為了什麼? 從溫馨的部門聚餐到排場十足的豪華晚宴,不同形式的尾牙我都參加過。然而,尾牙的美好與「民間疾苦」並存,值得我們聊聊。 對我來說,尾牙只是一種形式,和任何的團康活動都是一樣的,只是它更大、有抽獎而已。就目的來說,公司會希望藉由尾牙來做到底下幾點: 感謝員工。 促進團隊關係。 宣揚公司文化和價值。 激勵士氣和展望未來。 不過這幾點都有點荒謬。 因為「感謝員工」、「促進團隊關係」、「宣揚公司文化和價值」、「激勵士氣和展望未來」需要落實到公司每天運作的工作行為中,而不是一年就這一次。 感謝員工有太多種方式可以呈現,最簡單的就是在日常互動中,用言行表達真心的感謝。建立團隊關係則可以藉由工作的協作、對話,建立起正向的團隊關係。 公司的文化和價值則表現在老闆、主管,甚至員工手冊、工作規則、牆上的標語、每一封Email裡。激勵士氣靠的是人資繁複的機制設計,以及主管如何配合人資的建議來執行。展望未來則早就寫在公司的使命和願景裡,如果是上市公司,頂多再加上一份投資人報告。 尾牙是否真能實現這些目的,取決於公司的管理文化與員工的體驗,而非單一活動就能解決。 辦尾牙的好處有以下幾種: 提升員工滿意度。 強化主管與員工的連結。 建立外部口碑。 紓解壓力。 就「提高員工滿意度」來說,除了人資例行性做的各種行為調查與設立的機制之外,尾牙本身很難為滿意度加分。原因是,大多數的尾牙都很擾民,有些公司甚至會辦在週末假日。 就「強化主管與員工的連結」來說,的確在尾牙會場看過A同事對著B同事又哭又抱,嘴裡不知道在說什麼之類的,也不知道是喝醉了還是怎麼回事。 「建立外部口碑」則是前文所提到的公關功能,「紓解壓力」則要看是哪一種形式的舉辦方式。 很多老闆或福委會喜歡讓每個部門上台輪流表演,以「目的」和「好處」來說,公司會希望藉由表演,來促進團隊關係、提升員工滿意度、強化主管和員工的連結、紓解壓力等。 但表演需要練習、需要上台,在我們做了很多人格特質分析、把員工分成各式各樣的人之後,上台表演這件事,則恰好與分析結果背道而馳。 也有人覺得應該讓員工吃頓好吃的飯來犒賞他們,但你知道,年輕人大多不愛桌菜、喜歡很好拍又很好吃的各種特色料理嗎?再來就是酒水,尾牙出現的多半是便宜無特色的酒水,並不是它們不好,而是現代人更喜歡有特色的酒水。 我們回想一下,尾牙每一桌飯店隨桌附贈的的酒,最後是不是都要拜託同事帶回去?當然了,還是有公司在這部分砸重本,像是某家台灣成衣大廠,每年都是訂好幾箱的大摩。 最後就是抽獎和加碼了。抽獎其實也不需要搞得這麼複雜,樂透彩開獎不也是每週都有嗎?對我來說,要抽獎就簡單抽;請了藝人表演就讓我專心欣賞,其他對我來說都是干擾和無謂的精力消耗。 其實尾牙的重點很單純,就是要讓員工開心。開心包含吃得開心、玩得開心,錢也要拿得開心。在華人世界裡,有些尾牙是繞著老闆轉的,因為老闆愛唱歌,所以讓老闆上去唱;員工耳膜就算炸裂,也不在舉辦人員的考量範圍內。 尾牙不僅是公司年度活動,也是反映企業文化的縮影。你參加的尾牙形式如何?是否真的讓你覺得被重視、感到開心呢? *本文獲「宇宙人」授權轉載,原文:尾牙季來了,公司的尾牙讓你開心嗎?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5.01.04
生活 一身病痛找不到原因?注意自律神經失調十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守宏說明,自律神經遍布全身,一旦失調,全身上下皆可能出現不適症狀,須找出生活中的壓力源,學習放鬆與調適... 2024.10.17
生活 李方艾美酒店 攜手萬豪集團打造中部國際級酒店 高空美景與時尚摩登風格 台中耀眼住宿新指標 或是夜晚的台中璀璨夜景,一天不同時刻享受到是不同的景致,並與泳池旁的PANO 24酒吧共同營造出愜意的放鬆氛圍...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