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ESG 技職復興》16歲挑老闆!從斗六家商到台積慈善基金會、澄霖生醫,看技職人才的未來藍圖 16歲孩子挑老闆的時代來臨! 擁有85年歷史的斗六家商校園,聚集了900多位來自雲林各鄉鎮的16到18歲孩子,他們通過會考,依據自身的興趣與志向,在這選讀國際貿易、應用外語、廣告設計、資料處理或幼兒保育,既是產業界亟欲招募的人才,也是四技二專積極招生的對象。 在缺工缺才、人力價值更甚以往的時代,問起這群在學校就培養一技之長的孩子們:畢業之後,想直接就業還是繼續升學?不論答案為前者或後者,這群孩子心中已有主張。 職場發展靠硬實力!技職人才深知提早準備重要性 「我目前規劃以升學為主,理想科系是人力管理、企業管理或流通管理,」楊宜萍是國貿科高三生,對口語表達能力有自信,也喜歡和人接觸互動,這些特質優勢也成為未來職涯的努力方向。 她的同班同學李佳薇,很早探索生涯發展,意識到讀書是為了找到好出路,所以在斗六家商三年期間,除了讀經濟學讀出興致,也了解商業管理工作機會較多,一樣規劃繼續升學,「財務金融系是經濟學的延伸,我學起來應該會蠻有成就感。」 距離統測大考僅剩四個月,對於升學要填哪些志願,孩子有想法;但在她們兩個人以及成千上萬技職學生的心中,也渴求企業對他們打開大門,提供領略產業現況的管道。 曾隨多元選修課程參訪零售商場的李佳薇提到,求學階段如果多一點職場體驗,「能對未來工作多一分認識,更確認走哪一條路。」 楊宜萍則預計考完統測,參加學校安排的國稅局實習服務,「深入職場,看看哪些情況是我需要去面對的,這種學習機會很棒,但也希望擴充到寒暑假。」 新一代人才在數位浪潮下長大,對五花八門資訊,手機一滑盡能搜尋;可是職場發展仰賴專業、技能與經驗等硬實力,不難理解他們渴望透過企業參訪、體驗或實習,縮短學習曲線,才能提早做好充足準備。 今年成為虎尾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新鮮人的李思佑,便分享從技高(編按:技術型高中)到科大,專業課程銜接順暢,自我精進提升不成問題;然而不少即將畢業的大四學長姊提醒,求職面試時,「大部分企業在意實習資歷,因為經過職場培訓,能對工作內容有更多認知。」 台積電號召產學合作 技職培力計畫向下扎根 在第一線教育現場,這些未來職場中堅人才的聲音,不少企業跟學校都收到了! 例如,推廣技職培力計畫邁入第四年的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就不斷在媒合學生與企業端,做職涯探索。 台積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說,基金會持續給予新一代人才,就業媒合與職業探索等機會,是因為「我們發現技職學生面臨,繼續上學或找工作的困擾,同時企業有徵才需求,如果能幫學生學好技術,一畢業又有工作,大家都安心。」 雲林正是台積慈善基金會推動計畫的重鎮之一。他們鼓勵在地人才認識家鄉企業品牌,為未來職涯發展路徑開啟不同想像。 距離斗六家商15分鐘車程,占地廣闊達5.8公頃的澄霖沉香味道森林館,在去年5月21日當天,迎來20位斗六家商應屆畢業生。 他們透過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與澄霖生醫合辦的培力營,體驗⼿作教學、展館導覽、產品銷售等工作應具備的知識和技巧,深度理解在地企業。 「最近幾年,我們不斷讓學生參加技藝、技能競賽,職場參觀、體驗,藉此拓展寬廣視野,並強化專業領域,」斗六家商校長許永昌說。 許永昌服務教育界40載,是技職體系出身的菁英,高職時曾獲全國技能競賽冠軍殊榮,也曾在國際競賽獲獎。他認為,企業如果能跟學校連上線,分享最新技術應用與趨勢觀點,即使面對少子化衝擊,也容易招募到符合條件的人才。 許永昌感謝兩間企業的善意促成這場培力營。「讓商科學生更早、更務實地了解職場與工作,這是在學校學不到的,」許永昌認為,學校與產業都想克服學用落差,以達到適性揚才目的;因此,在既有培育路徑之外,如果形成一個相互支援的新合作模式,對企業、對學校、對人才,將是正向循環。 形成共好循環 滿足人才、教育與產業需求 就讀雲林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系一年級的邱靖倫,個性外向不怕生,志在從事銷售或保險業務。在參與培力營的過程,他學到務實的職場溝通技巧;例如,觀察顧客穿搭,找出對方的風格喜好,再介紹合適的商品種類。 邱靖倫認為,這有助於未來步入職場,善用同理心與觀察力贏得信任,爭取跟客戶簽訂合約。 另一位參與培力營的企管系一年級劉冠邑,則是一聽到老師提到培力營計畫時,就立刻被「職場體驗」四個字吸引。他計畫未來報考記帳士或會計師證照,但他沒有畫地自限,在培力營認真提升應對能力,「最後的成果驗收階段,要把同學當客人,教授DIY手作並進行銷售,我嘗試模仿澄霖員工,希望做到一樣的自信跟口齒清晰。」 親眼看到新一代人才,從懵懵懂懂,到勇敢開口流暢銷售,澄霖生醫董事長陳品宏很激動:「學生們都具備會計、資訊等專才,就業之前,如果透過這樣的體驗,多認識雲林在地企業,或許可以有不一樣選擇,未來留在家鄉工作,繼續陪伴家人身邊。」 多數人對雲林的印象,是農魚牧業,但澄霖生醫卻從種植沉香木、製作香氛產品起家,轉而投入生物科技,開發獨家專利牛樟芝保健食品,之後又轉型跨足生醫科技,研發植物萃取的幹細胞外泌體保養品,已成在地重要的生醫企業。 此外,陳品宏還斥資打造樂觀光園區,提供種樹、研發、營運、銷售、行銷、導覽等多元面向,就是希望提供更多元的職場學習面向,吸引新世代人才。目前,該公司雲林在地員工占比高達八成,平均年齡也很年輕。 對陳品宏來說,響應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號召的「技職培力計畫」,是希望替年輕世代創造更多發展可能性,當滿足人才的需求,同時也能滿足教育的需求、產業的需求,進而匯聚成一股共好循環,影響勢必是深遠且無價。 責任編輯:管婺媛 ... 2025.01.07
焦點 AI時代 技職復興! 這是一個十六歲孩子,人生第一次選企業的現場。 暑假期間,Toyota製造商國瑞汽車、台灣松下(Panasonic)、三陽工業、東元電機、睿能創意(Gogoro)等多家國內外指標企業代表,輪流在禮堂裡,跟近百位中山工商一年級學生與家長們,介紹自家公司,從願景、升遷,到薪資福利,詳細解說。 {DS_BOX_38140} 台下的學生們,雖然一臉青澀,但他們早就從學長姊口耳相傳知道:哪家公司的福利比較好、哪家企業實習訓練強度很高、誰的升遷制度好、誰的起薪與加薪幅度高、哪個學長學姊已經在該企業升到管理職⋯⋯。 他們要在八月底與講台上的企業彼此媒合,找出未來三年內,他們得花一半時間實習,甚至是畢業後即就業的工作場域。 企業需求從勞力密集變專業人才合作企業大增,日月光、矽品都參戰 二十年前的產學合作,多停留在維修、服務產業,是企業在挑人。但近十年,人才市場生態轉變,不只服務、機械、觀光旅宿產業缺人,連市值千億的半導體、科技業也人才稀缺,開始將攬才的觸角向下延伸,與技高(編按:技術型高中,即過去所說的高職)、專科院校合作。 他們理解,唯有深耕校園,才能為永續人才鋪路。 攤開技職產學合作企業名單,專班類型變多,從半導體工程、半導體元件,到5G、面板專班。參與企業也多了,從王品、漢來飯店,到日月光、矽品、旺宏等也加入戰場。 去年,產學合作數量更創下歷史新高。 以教育部、經濟部、勞動部等部會推出的產學攜手合作專班(以下簡稱產學專班)為例,十年前,企業與技職學校開設的產學專班,僅五十三班;現在,從服務業到半導體業,都加入搶人大戰,十年間,產學專班數增加了近四倍,達二百三十九班。 圖表製作者:管婺媛 張立珩(右2)畢業於木柵高工,現就讀台師大產學專班,在復盛應用科技研發部門半工半讀,因為工作讓他認識更多職務類別,有意攻讀研究所,未來想擔任研發工程師。木柵高工校長陳美保(左1)看見成效,新學年將重啟產學專班。攝影者:程思迪 「二十年前,(產學合作)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尤其是南部高屏地區,單親、經濟弱勢家庭,讓學生透過建教合作班來半工半讀;但近十年,產業缺工缺才,業界要精緻、專業型的人才,會直接到技高扎根,」中山工商副校長兼實習處主任廖家新說,這幾年遇過不少科技公司直接來詢問:「可不可以包一班?」 明基材料人資處長田媛也感嘆,過去公司釋出一個職缺,可能有七、八個人來應聘,「現在只剩兩個,且通過面試後,還不見得一定會來上班!」企業將招募重點轉往北中南各地的技高已是必要途徑。 人力需求比較大的企業,通常會包班;規模較小的,則可能兩、三家公司合包一班。例如,半導體大廠旺宏、日月光,就直接在技高、科大開設專班,讓學生在學階段就進入企業實習,之後再升科大繼續進修。 為何這些企業急著在技職學校找人才? 推動技職培力計畫的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彭冠宇分享觀察,原本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長期推動偏鄉教育,但在她與企業端接觸後發現:「企業更希望雇用有技術能力的學生,但大學、科大學生,往往四年念理論多於實務,讓他們離就業市場越來越遠⋯⋯。」 於是,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積極協助串接企業與技職學校產學合作,才推動到第四年,已有三百多家企業參與。 蘋果庫克、Google創辦人都看重技職馬斯克:技職教育是公司成長關鍵 學用落差,是企業將攬才觸角伸向技職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在AI改變各行各業的當下,每家企業都在摸索如何做AI應用;因此,找到一批兼顧實務與能接軌AI的年輕人,對企業轉型來說至關重要。 圖表製作者:管婺媛 從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Google共同創辦人賴瑞.佩吉(Larry Page),到蘋果執行長庫克,都不只一次強調,技職人才是自家企業持續成長的關鍵;尤其,當AI與自動化不斷發展,馬斯克認為:「我們需要大量掌握高技能和專業技術人才。技職教育是我們公司未來成長的關鍵之一。」 台灣產業正在開啟AI元年,而這群十六歲的孩子,剛好是面對AI應用的第一代——他們能承先啟後,既能接軌前輩的技藝,又能不斷摸索AI應用。 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張威珍(後排右4)表示,嘉威與台北商業大學等校一起開產學專班9年,學校也會與各家事務所討論,根據它們不同的專長,分派業師到學校授課,培育高中生及大學生。攝影者:程思迪 中研院院士孔祥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台灣至少要有一萬個「動手做」的AI技術人才。他認為做學術研究,大約一○%的人做就夠,但卻需要成千上萬位工程師,將AI做到能落地應用。 圖表製作者:管婺媛 換言之,台灣要邁向真正的AI王國、產業轉型,研發高端人才固然重要,但講求實作的技職人才,卻是產業邁向永續的基石。 創16年新低!去年剩46%人選讀技高企業缺乏「以技術為主」給薪標準 「台灣不只是有半導體業,AI科技造成每個產業結構很大改變,從水電、汽車維修到建築都是,實作、從做中學,變得非常重要,連年輕模板工也是操作iPad來確認模板位置,」教育部長鄭英耀接受商周專訪時說,現在正是重新建構台灣未來人才圖像的關鍵時刻。 過去,台灣社會「唯有讀書高」的風氣成為主流,選擇讀技高的人數逐年下滑,去年達到十六年來新低,占比僅四六%。 但若將時間拉回四十年前,技高生跟高中生的人數比,是七比三。照理說,企業需要更多的技術專才,為何選職校的比例反而變低? 丁子敬(左)現為三欣園藝斗南廠廠長,該廠供應生菜給星巴克、頂級超市等,年底他更將到荷蘭學習新技術。曾明進(中)為三欣園藝創辦人、戴守谷(右)為虎尾科大農科系主任。攝影者:程思迪 「簡單講,就是技職教育的聲望不如普通教育高,」研究技職教育多年的前考選部政務次長、台師大退休教授李隆盛說。除了社會風氣,企業一開始看學歷而非能力給薪的文化,也影響了家長讓學生提早探索職涯的誘因。 「台灣大企業給薪標準,通常就四種,看你是國立或私立大學、國立或私立科大,而不是看你的技術或能力。正常來說,如果你有博士等級的技術,卻只有小學學歷,你就該領博士級的薪水才對,」南亞技術學院校長張仁家認為,這與台灣缺乏以技術能力為主的給薪標準有關,而這除了需要政府端頒發技術證書保證、用法令保障之外,企業端也必須要認可這些證書。 考量現下家長、企業對學歷的條件要求,教育部近期提出「三+二新五專」的制度,就是讓技職學生可以直升科大,而非為了未來升學,在二、三年級時,為了升學埋頭苦讀。等學生進入職場實際工作之後,若有再學習的需求,可以以副學士學位繼續考取大學接軌三年級,或是攻讀碩士。 「不要小看十六歲,我對現在的年輕人充滿信心,」鄭英耀認為,「三+二新五專」絕非要讓學生變成實驗品,而是讓年輕人越早了解各種職涯現場,更能幫助他們釐清未來發展。 「尤其,站在國家與產業角度來看,台灣不是只有單一產業,農業、海事、機械、工程、人文,每個產業都需要人才,我很怕他們有一天都會消失了。」他說。 站在家長角度,面對人才市場新變化,你該如何與十六歲孩子討論他的選擇? 南華高中觀光科老師張慧君的孩子,就讀木柵高工機械科,透過產學專班,邊實習邊學習,直通台師大繼續念書。 當初,她不是沒想過讓孩子就讀普通高中,但孩子卻偏好實作型的課程,所以尊重孩子的想法,選擇技術型高中。 「我覺得行行出狀元,當初對產學專班,我們就完全沒有猶豫,就是鼓勵,」張慧君說,孩子有時候要加班,還要應付學校功課,真的辛苦,但他們都認為很有收穫。 例如,孩子提早碰到各種職場、溝通問題,接觸到在學校無法得到的職場與技術訓練,「當他實習回來後,反而在學習上更能融會貫通。」張慧君說。 當科技革新、產業轉型加速,沒有人能確認自身能耐,是否能完全應付職場所需;於是,有一批人改變「先讀書、再工作」的線性規畫,選擇雙軌並行,更能彈性因應。 被稱為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曾說,「任何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具備實際技能的人才來實現。」 台灣的技職教育,曾孕育出多位市值上千億的企業家,也許下一批主導產業方向的人,就來自這批十六歲實習生。 ... 2024.09.05
減碳ESG 技職復興》18歲挑老闆! 台灣Panasonic為技職人才打造學職轉銜新模式 並號召台積電供應商與學校合作開班,「我們把模式建好之後,經驗與方法也會無私分享,尋求擴大效應」,彭冠宇相信在技職復興時代... 2025.03.11
生活 第二屆RICHARD MILLE盃經典帆船賽 復興戰前帆船榮光 第二屆RICHARD MILLE盃經典帆船賽於2024年6月盛大落幕。在歷時兩週、四個賽段的激烈角逐後,由William Fife於1911年設計建造的Mariquita號帆船最終榮耀折桂。 RICHARD MILLE盃經典帆船賽由瑞士腕錶品牌RICHARD MILLE於2023年創辦,力圖重現戰前英國帆船賽輝煌的黃金歲月與時代精神。所有參賽帆船均誕生於19世紀末至1930年代末,當初即是為競速而打造。Richard Mille先生相當欣賞這種追求極致品質和性能的精神,而且這些由珍貴材料建造的帆船無論是線條、船帆還是桅杆,一切都是那麼的精美絕倫。即使是最微小的細節也十分優越,每一處都有它獨特的功能。事實上,這與RICHARD MILLE的品牌精神如出一轍,遵循高級製錶的悠久傳統,集技術工藝、結構設計於一身。 RICHARD MILLE盃帆船賽讓這些經典帆船重回輝煌的戰前帆船賽航道——英吉利海峽,讓每一艘帆船都能盡情馳騁,展現出應有的性能與魅力。並且就如過去正規的英國帆船賽傳統一樣,與四家歷史悠久的帆船俱樂部合作。RICHARD MILLE行銷總監Tim Malachard表示:「這不是一次盛大遊行,而是貨真價實、歷時兩週的帆船賽事,而且連續兩年號召了十多艘經典帆船參與角逐。我們心懷真誠和熱情,重現帆船運動及參賽選手的輝煌舊日時光。其中三艘帆船已經有一個世紀沒有同場競技了。而如今它們得以同時參與由百年前同樣的帆船俱樂部舉辦的比賽!」 賽事組織者William Collier在談到本屆賽事時說:「這兩週真令人難以置信。RICHARD MILLE盃經典帆船賽的主旨是弘揚經典帆船文化,讓他們得以遵循最初的使命進行比賽。我們堅信,高水準的帆船修復工作和參賽選手們的精湛技能都將大放異彩,締造出精彩的比賽,迎來當之無愧的獲勝者。」 參加本屆賽事的帆船包括由William Fife III設計的三艘大型帆船——Mariquita號(1911年)、Moonbeam III號(1903年)和Moonbeam IV號(1920年)。本屆賽事參賽帆船中船齡最大的是1889年建造的Thalia號。兩艘大型多桅帆船Atlantic號和Elena號也參加了本屆賽事,這兩艘復刻帆船均源於20世紀初美國的傳奇設計。 RICHARD MILLE盃帆船賽彰顯了品牌對卓越品質的不懈追求和對航海世界的堅定支持,在舉辦短短兩屆賽事後,就已成為經典帆船賽中的頂級盛會,為這項古老運動重塑傳統。在對優雅品味和出色表現的追求之下,未來的賽事必將續寫這一動人心弦的航海日誌新篇章。 ... 2024.07.12
生活 與三大佳釀漫遊,「喝懂」歐洲藝術的美學與極致工藝 演奏出磅礡非凡的尊榮氣度;而愛爾蘭的穆頓極緻珍稀(Midleton Very Rare)威士忌,就如同文藝復興運動的詩人... 2025.04.02
財經 台北捷運十大最貴店租站點曝光!北車、中山意外沒上榜,冠軍是這一站 此外,陳金萍表示,店租前10名站點中,有4個位於板南線上,包括忠孝敦化站與西門站,以及忠孝復興站、國父紀念館站... 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