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4全台電動車銷售榜單公布!台灣製造賣贏BMW、Benz CP值異軍突起,發售一年就交出7121輛,市占衝上18.7%,成為台灣電動車銷量亞軍,堪稱是裕隆集團的中興少主... 2025.01.17
財經 裕隆城、造車都轉攻為守!嚴陳莉蓮「媽媽學」帶裕隆拚出金融、能源新支柱 2018年底,扛著中興大任的裕隆少主嚴凱泰辭世,且從代理的日產(Nissan)到自有品牌納智捷,汽車銷售全面衰退... 2023.08.10
職場 24歲就接掌裕隆、一生致力於「為台灣裝上輪子」...從嚴凱泰身上學到的3個精神 讓裕隆轉虧為盈,到繼承母親吳舜文的遺願,持續在這條路上精進,自創「納智捷」品牌,在兩岸同步生產銷售;寫下「少主中興... 2018.12.04
財經 「老少配」點燃中壽新希望 傳聞已久的中國人壽高層人事異動,終於塵埃落定。正如本刊第七三○期,總主筆李美惠獨家報導的內容,辜啟允請辭中壽總經理職務。而中壽董事長辜振甫因為年事已高,也辭去董事長職務。經過和信集團內部運作,敲定由辜濂松三子辜仲立接任中壽董事長,和信老臣顏和永出任總經理。此次人事安排透露出,未來和信集團兩大家族,將逐漸分為由中信銀為主的金融周邊事業及以台泥等傳統製造業、電訊事業等為主的兩大體系。 辜濂松之子接掌中壽董事長 總經理一職由顏和永接任 對於中壽這次高層異動,辜仲立在接任記者會上表示,辜振甫在董事會中以自己去年就計畫交棒,且因為腎臟在三年前發病,一直不能根治,所以請辭;而辜啟允因為身體因素,自認無法全心全力執行業務,堅決請辭總經理一職。 辜啟允近幾年來身體狀況不穩定,十一月起接連辭去台泥、嘉泥等董事,已令外界有不少聯想,十二月五日再辭中壽總經理。根據相關熟悉人士認為,辜啟允個性相當自負,再辭去中壽總經理,顯示辜啟允的身體狀況相當不佳。目前僅剩下的職務為和信超媒體(GiGa)董事長兼總經理。 中壽此次高層人事地震,外界解讀為辜濂松系統跨足中壽。和信高層人士表示,辜家二脈,辜成允任台泥總經理兼和信電訊董事長,辜仲諒、辜仲則分別擔任中信銀、中信證總經理。而辜啟允、辜成允兩兄弟的小孩還在讀高中,經辜振甫與辜濂松商量後,由辜振甫指定由辜仲立接任。 而顏和永是辜振甫最信任的和信老將之一。顏和永十多年前由中信銀副總退休,之後到中壽擔任總經理,後來升任副董,總經理由辜啟允接手,顏和永與辜啟允即共事過一段時間,兩人在經營政策上常有溝通。後來顏和永將副董職務交給蔡念祖,並轉到全錄當董事長。 辜仲立現年三十四歲,顏和永則為七十七歲,這一老一少的搭檔,未來能否讓中壽順利脫胎換骨,備受外界矚目。顏和永曾任職於中信銀、中壽,對於辜啟允經營中壽理念也相當熟稔,這也是辜振甫與辜濂松對此次人事案的主要考量,讓顏和永回到中壽,希望穩住中壽未來的經營發展。 辜濂松家主導金融周邊事業 辜振甫家掌傳統與電信事業 辜仲立接掌中壽總經理的棒子,外界認為,具有和信企業團事業版圖勢力重整的意義,也具有世代交替、接班的意味。辜仲立接掌中壽後,代表著辜濂松家族今後將主導和信中信銀、中信銀證券、中信票券等金融周邊事業體系,而辜振甫家族則將發展台泥、中橡等傳統製造業與和信電訊事業等。 此次中壽走馬換將,若避開「分合」的敏感話題,辜氏兩大家族事業版圖重新專業分工後,能否締造和信企業團另一番新局面?能為和信企業團帶來何種實質效益?才是外界真正關心的話題。 中壽近年來財務窘況消息頻傳,再加上股市操作失利,去年稅後虧損達二十四億四千萬元,每股虧損高達三.八八元,每股淨值也跌到十.九一元。到今年九月底持股票短期投資部位約六十億元。 金控公司的籌設在國內掀起一股熱潮,中壽目前還未找到合適對象,主要是因經營體質不理想,無法以高價出售。中信銀因考量外資持有中信銀比重達到三成,若貿然將中壽納入,可能會引起外資反彈,至今與中壽明顯畫清界線。 根據國際精算公司Trowbridge計算,截至上半年止,中壽內含價值為一百一十二億二千萬元,換算後每股價值十八.四元,因新契約成長率約有一○%,價值為二百一十五億六千萬元,是現在價值的兩倍,評估價值合計為三百二十七億八千萬元,最高每股價格五十二.一二元。 中壽與和信企業團持股交叉情況嚴重,擅用關係人交易,每當獲利不佳,就利用不動產交易,在集團內互相買賣,對外形象受損。 瑞銀華寶證券表示,如果中信銀有計畫將中壽納入金控公司,則必須要求中壽先整頓相關人交易。據統計,截至去年底,中壽逾四○%的投資標的為集團旗下的公司。 中租企業去年在辜仲立擔任執行長時,創造逾十七億元盈餘,獲利表現亮眼,不但較預定目標超出四○%,也較前一年度成長了六二%;如今,辜仲立臨危受命,要如何扭轉去年營運虧損的中壽,外界抱以高度期待。 中壽虧損嚴重,不納入金控 未來不排除轉售給外商 辜家在中壽的投資持股比率高,日前中壽即已和多家外資企業進行出售持股的談判,惟屆時到底是採取入股或策略聯盟、或是完全轉售的方式,目前尚未定案。據了解,未來中壽不排除轉售給外商。 中信銀高階主管透露,中信銀沒有將中壽納入金控的計畫,一方面是中壽財務及股東結構考量,另一方面則是中信銀本身規畫朝向銀行保險發展,與中壽以經紀人銷售保單的傳統保險銷售模式完全不同,因而將納入中壽列為最後選擇。 中信銀已向財政部提出成立金控申請,以一比一轉換為中國信託金控股權。第一階段納入者包括中信銀證券、中信票券等。第二階段則將再納入中租迪和應收帳款等,目前也正在洽商外商保險事業。 據了解,中信銀擬以銀行為中心,採取歐洲銀行保險銷售模式,近期將選擇引進外商保險集團,由外商保險負責規畫保單設計、銷售,而中信銀的客戶基礎將成為保險商品銷售通路。這也是中國信託金控不納入中壽的主因。 ... 200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