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對策

共有 1471 則相關文章

焦點

賴清德總統13日上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他在會後發表敞廳談話,將中國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其中為了因應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中國藉兩岸交流對台灣社會統戰滲透的威脅等,我政府接下來在兩岸交流上將從嚴審核。 賴總統表示,北京近來藉由廣泛核發中國護照、利誘我國人申辦中國「居住證」、「定居證」、「身分證」等,企圖讓台灣人民混淆自己的國家認同。 賴總統說,中國也將兩岸交流視為對台統戰的管道,在台灣內部區隔敵我,分化台灣內部,削弱敵我意識,並意圖架空政府公權力,塑造中國已經在台灣「治理」的假象,藉此擴大對台灣內部的影響力。 賴總統說,「我們也注意到,中國持續擴大對台灣的融合發展策略」,採取各種手段,要求、脅迫台商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利誘台灣青年赴中國發展,且不擇手段覬覦台灣人才、竊取關鍵技術,影響台灣的經濟安全,也大幅升高台灣青年赴中國的風險。 賴總統強調,這樣的中國,已是我國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我們沒有選擇,必須採取更積極的作為,這也是他今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的目的。是我們該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強化我們的民主韌性與國家安全,保護我們珍視的自由民主和生活方式的時候了」。 以下為賴總統所提,台灣當前所面對的5大國安及統戰威脅以及17項的因應策略: 第一,在因應中國對國家主權之威脅方面 有主權,才有國家;有台灣,才有中華民國。正如我在去年520就職演說及雙十國慶談話中所指出,自1996年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宣示就職以來,已經向國際社會傳達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台灣或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台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這就是我們要捍衛的現狀。 台灣社會最大共識,就是捍衛民主、維護主權、維持我們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堅決反對台灣被中國所併吞。 1. 策略一:請國安會、國防部及行政團隊要全力推動「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展現全國上下一致反對中國併吞台灣的全民共識與堅定決心。 2. 策略二:請國安會、外交部擬定行動計畫,透過與友盟國家的合作,向全世界宣達我們反對中國併吞台灣的國家意志與社會共識,反制中國意圖在國際社會消滅台灣、矮化台灣主權的野心作為。 第二,在因應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方面 3. 策略一: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讓軍法官回到第一線,與檢調司法機關共同協力,處理現役軍人涉犯叛亂、利敵、洩密、廢弛職務、抗命等軍事犯罪之刑事案件。未來現役軍人觸犯陸海空軍刑法之軍事犯罪案例,將交由軍事法院審判。 4. 策略二:進行相關配套改革,包括訂定「軍法官人事條例」及軍事法院、軍事檢察署組織法等,將在完成全部規劃及討論定案後,由國防部向社會作完整說明及溝通,讓軍事審判制度的恢復,能被社會信任及充分支持。 5. 策略三:為有效遏制現役及退役軍人各種嚴重打擊國軍士氣的爭議言行,國防部須研擬在陸海空軍刑法增訂「對敵人效忠表示」之處罰,並修正對於領取退除給與人員之相關規範,以有效維護軍隊的紀律。 第三,在因應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方面 6. 策略一:請內政部、陸委會等相關機關就國人同胞申請中國涉及身分認定的各種證件,包括:護照、身分證、定居證、居住證等,持續進行必要的清查及管理,尤其是對國家有忠誠義務的軍公教人員,以嚴防並遏制中國藉「融合發展」為名,進一步採取試圖扭曲我國人對國家認同的統戰操作。 7. 策略二:對中國人士及港澳人士歸化及融入台灣社會,在兼顧台灣社會發展及個人權益下,須有更多國安考量: 原籍中國人士申請來台定居,應確實依照我國法律放棄中國戶籍與護照,不能兼具雙重身分。有關香港及澳門人士申請來台定居、居留等相關制度,將增列長期居留規定,以符合實際需要。 第四,在因應中國藉兩岸交流對台灣社會統戰滲透之威脅方面 8. 策略一:鑑於赴中國旅行的風險愈來愈高(113年元旦迄今,陸委會接獲通報之國人赴中失聯、遭留置、盤查或關押者合計71人;未通報之數字可能數倍於此,其中有3名年長的一貫道親從去年12月被拘捕,迄今未獲釋),相關機關要提高國人赴中國旅遊風險意識,持續加強公眾溝通,並落實各種登錄制度,以減少赴中國旅行的可能意外及風險。 9. 策略二:應落實中央及地方各級公職人員赴中國交流的揭露制度,從行政官員到民意代表,從立法委員到村里長,皆應將交流資訊公開化、透明化,以向國民負責。內政部也應建立宗教團體等公益組織赴中國交流之揭露制度,以防杜中國的干預與統戰。 10. 策略三:對中國人士來台交流進行風險管理:中國人士來台之審查及許可,應以進行正常兩岸交流,以及對等尊嚴的官方互動為範圍,並應將兩岸情勢變化等相關因素納入考量。應嚴格限制具有統戰背景的中國人士來台,以及禁止中國人士來台進行具統戰性質之活動。 11. 策略四:兩岸交流要避免受中國政治干預及衍生國安風險。包括宗教、文化、學術、教育等交流案件之審查及管理,應本於「去政治化」、「去風險化」之原則,讓民間交流盡量單純化,符合推動健康有序交流的初衷。 12. 策略五:為遏制中國藉文化統戰削弱台灣主體性,行政院應研擬提升本土文化產業競爭力方案,加強輔導及獎勵國內影視及文創產業深化民主文化創作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並鼓勵對台灣本土歷史文化的研究。 13. 策略六:強化影藝從業人員在中國發展的輔導與管理。主管機關應提供影藝人員在中國發展之言行應注意事項,並明確涉及危害國家尊嚴相關言行之查處範圍,以避免中國施壓我影藝人員表態或作出危害國家尊嚴之言行。 14. 策略七:相關主管機關應採取積極有效作為,防止中國透過網路、應用程式、AI等工具,對台灣進行認知作戰及危害資安。 15. 策略八:為落實以上各項措施,請主管機關應全面檢視現行相關行政命令、措施、解釋令等,完備相關執法規定;若仍有不足,應進一步強化法治提出國家安全法、反滲透法、兩岸關係條例、港澳條例、資通安全管理法等之修正案,並加強社會溝通,盡速落實。 第五,因應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台商、台青之威脅方面 16. 策略一:請國安會會同行政部門,基於「台灣優先」及「立足台灣、佈局全球」之經貿戰略,就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進行策略性的結構調整;並本於「強本固台、風險管理」原則,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以強化經濟安全,有力應對中國對台經貿統戰及經濟脅迫。 17. 策略二:請教育部會同陸委會、經濟部等相關機關,全面深化青年學子對中國的識讀教育,以及對兩岸交流應有的認知,同時也要廣泛宣導國內青年就業創業的各種機制,提供充分資訊及協助,讓青年學子對國家願景更有信心,更積極投入建設及發展台灣的行列。 ...

2025.03.14

國際

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全球各國實施「對等關稅」新政策,引發全球股市劇烈波動。儘管新加坡被歸類到最低的關稅等級——10%,相較於台灣將被課徵的32%高關稅輕微許多,但新加坡總理黃循財仍在4月4日透過社群平台發表全國談話,呼籲新加坡國民做好準備,川普之舉正在重塑全球貿易秩序,需嚴肅看待。 以下為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談「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全文(英翻中): 各位新加坡同胞,我曾經說過世界正在變化,朝著不利於新加坡這類小型開放經濟體的方向轉變。有些人質疑這個看法,但美國最近的「解放日」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正進入一個更不可預測、更具保護主義,也更危險的時代。 全球自由貿易時代終結,保護主義威脅小國 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是全球自由市場經濟的支柱,建立以明確規則和規範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讓各國能透過自由貿易互利共贏。這個由「世界貿易組織」(WTO)主導的體系,曾為全球、包括美國自身,帶來前所未有的穩定與繁榮。 當然,這個體系並不完美,新加坡和許多國家早已呼籲應該改革、與時俱進,但現在,美國採取的做法不是改革,而是徹底放棄整個體系。 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完全否定了WTO的框架。美國已將新加坡列入最低關稅等級,稅率為10%,因此對我們的直接影響可能有限,但如果其他國家也效仿美國,拋棄WTO、只按自己的條件進行雙邊貿易,這將對所有國家,特別是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構成嚴重威脅。 我們將面臨被擠壓、被邊緣化、被拋棄的風險。新加坡不會實施報復性關稅措施,但其他國家未必會如此克制,全球爆發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正在上升,不確定性將重創全球經濟、貿易和投資大幅受阻,全球經濟成長也將放緩。 新加坡對貿易的依賴程度極高,因此所受衝擊也將比其他國家更大。 上一次出現類似情況是在1930年代,當時的貿易戰升級為武裝衝突,最終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國際規範正在瓦解,新加坡需保持警惕團結 沒人能預測未來幾個月或幾年會如何發展,但我們必須清醒認識世界正在累積的危險。全球機構正在弱化,國際規範正在被侵蝕。越來越多國家將基於狹隘的自身利益行事,並使用強力手段達到目的。 這就是我們當今世界的嚴峻現實。我們會保持警惕、提升自身能力,並加強與志同道合國家的夥伴關係。憑藉我們的財政儲備、社會凝聚力和堅定決心,我們比許多國家更有準備,但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迎接更多衝擊。 我們熟悉的全球平穩局勢,短期內不會回來,我們也不能再期待曾保護小國的規則,仍能繼續生效。 我之所以分享這些訊息,是希望大家能在心理上先有準備,不至於措手不及。讓我們不要陷入安逸,因為風險是真實存在的,代價也極重大。未來的路更加艱難,但只要我們團結一致,新加坡仍能在這個動盪的世界中,站穩腳步。 核稿編輯:林易萱 ...

2025.04.07

焦點

「房市冷卻劑」央行打房,對決「房市助燃劑」新青安貸款,二○二五年誰勝出?答案可能是:央行。 #房價微調整供需趨於平衡鬆動房價 預估下修5%至10% 「二○二五年房價會微幅往下調整,」掌握台灣最多房地產數據、樂居科技創辦人李奕農表示,明年房市關鍵字是「房價微調整」,因為房市出現兩個主要變化,房價會出現鬆動。 {DS_BOX_38657} 第一個變化,房貸利率從「低檔」轉到「精準加息」。雖然台灣央行的升息幅度不高,但是銀行出現放貸緊縮,房貸利率表面上的地板價是二.二%多,但他表示,市面的房貸利率已經跳升至二.五%以上,甚至三%,這等於對房貸族「精準加息」,讓買房卻步。 第二個變化,市場由「求過於供」到「供需平衡」。李奕農指出,今年上半年房市火熱,但供給量不足,可是從今年下半年第四季開始,不論新房或是二手房的待售量出現反彈跡象,這代表市場供給量轉為增加,可是需求卻反向減少,顯示明年整體態勢應是供給少,需求也減少,供需趨於平衡。 但他也指出,雖然房價會微調整,幅度約為五%至一○%,但無法期待會出現大幅下跌。原因在於,從台灣各季度經濟成長率預估觀察,今明兩年的最低點就在今年第四季,可能不到一%。 而二五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雖不及今年,但從二五年第一季開始,就有望谷底反彈,而且逐季成長,房市與景氣連動度高,這也成為房價的支撐鐵板。 此外,央行猛烈打房,的確帶給明年的房市不小壓力,他指出:「別忘了,新青安沒有因此消失!」 換句話說,如果你是首購族,一定要運用新青安這項政策利器,不但低利率,還貸期限又長達四十年。 而如果你是換屋族,就必須考量到,現在房貸利率增加,壓力也相對較大。而且,在房市交易保守時,換屋思維也要從以往「先買後賣」,轉換成「先賣後買」,避免同時手握兩房,導致資金調度發生問題。 #房市軟著陸修正期最長達兩年 不利投資客 房仲界最有影響力組織、房仲全聯會理事長王瑞祺也表示,「房市軟著陸」就是明年的關鍵字。這代表,房價接下來將緩步修正,不會立刻反彈,而可能維持一到兩年的時間。 房仲全聯會理事長王瑞祺攝影者:郭涵羚 {DS_BOX_38658} 「明年房市走向充滿不確定性,」他表示,除打房政策外,因為台灣銀行資金緊縮,以及通膨壓力,台灣央行不太容易跟美國一樣選擇降息,這同樣對房市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相對來說,明年房貸族有可能因繳不出貸款,房屋淪為法拍,加上台灣除科技業外其他產業景氣並不好,他預計明年法拍市場反而會成長一○%。 王瑞祺認為,因疫情後房市狂飆超漲,如果明年甚至後年,房價能夠調整,反而有助於房市健康發展,只是等房市再復甦,得有一些耐心。 以區域來看,蛋白區房價的修正幅度將最高,至於蛋黃區如台北市,比較不受影響。 他建議,明年房市不利投資客,若買房投資,必須很謹慎;至於首購族,也最好準備三到四成的自備款,並且保留一年生活所需現金,再去買房比較保險,切勿一頭熱買進。 此外,若想賣房屋,也要有拉長時間的打算,以往數月甚至數天就能把房子賣掉,現在可能要有拖到一年的準備。 不過雖然台灣房市調整,明年海外置產反而可能蓬勃發展。「台灣平均每十到十二年,就會出現一波海外投資潮,」他表示,台灣過去大多是富人到海外,但明年以後,隨著台積電和其他供應鏈在海外設廠,中產階級也可能跟著在海外尋找置產機會,首選是日本,其次則是東南亞,例如馬來西亞、泰國等地。 整體而言,央行出招,明年台灣房市難以樂觀,買房或賣房都需要多打聽、觀察,謹慎為上。 ...

2024.12.05

減碳ESG

拔地參天的巨木由鋼筋水泥鑄成,一叢叢熱帶植物點綴其中,賓客們的笑談聲響從蘆葦間傳出。當燈光暗下,新娘在花團簇擁下走向新郎。這是電影《瘋狂亞洲富豪》中,男主角好友Colin的婚禮場景,取景於新加坡知名的濱海灣花園。這座玻璃帷幕的植物溫室種了超過25萬棵珍稀草木,既展現了新加坡自詡為花園都市的一面,也能大量吸碳,達到減碳效果。 濱海灣花園不只很綠,而且還很涼!在地處赤道附近的新加坡,夏季均溫大約是28度C;但溫室卻能整年維持涼爽宜人的24度C。他們的秘訣,就藏在地下五層樓的巨大冷水池。 都市化程度越高,人口密集,水泥建物愈密集,都市的熱島效應就會越嚴重。新加坡面積約台北市2.5倍大,人口密度與台北差不多,但他們夏季的城鄉溫差竟可高達7℃。(想知道更多:〈萬華、大同超熱,台北哪裡最涼?學者建議2方法讓風吹進街道〉) 城鄉溫差的增加,一方面與都市擴張有關,另一方面也是氣候暖化下的結果。為了應對節節攀升的溫差,前述的地下五層樓的巨大冷水池,其實就來自星國從2017年展開的「冷卻新加坡」的計畫,該計畫官方出資,由新加坡學術聯盟與瑞士理工大學、英國劍橋大學與新加坡能源集團(SP Group)等民間企業合作,研究都市的降溫策略,以輔助政策規劃與都市設計。 這項跨越3國的大型研究計畫,大量使用自然元素融入都市設計。 吸收熱氣,從綠化開始 「冷卻新加坡」的第一階段,就在不停地種樹。從行道樹與都市公園、綠地的設置,到新加坡著名的空中花園、綠色廊道,甚至在橋墩上、高速公路旁都能見到草木。2020年,該計畫推出「種100萬棵樹」的倡議,至今已種下超過57萬棵樹。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吸收物體表面的輻射熱,樹蔭更為戶外奔波的人們提供綠洲般的短暫涼意。 研究團隊除了讓新加坡的每個角落都能瞥見綠意,更注重栽植的樹種。他們只使用當地原生種的植物,而且挑選固碳效果高,樹葉縫隙小、可幫助空氣流動的品種。此舉讓綠化策略增加了綜合性的效益,不僅改善城市景觀,吸收碳排與熱氣,也為城市空間帶來微風。 與其開更多空調,不如讓高樓沖個冷水澡 新加坡知名地標濱海灣花園、金沙酒店到整個中央商務區等,則都由巨大冷水池來「降溫」。 所謂巨大冷水池,其實是一套區域供冷系統(District Cooling System, DCS),目前號稱世界最大的中央冷卻設備,管線長達5公里,相當於台北到深坑的距離;它就埋在濱海灣金沙酒店下方五層樓,長年供應24度的冷氣,造福4.3萬住民與一年1500萬的旅客。 地底下,兩台大型冷卻機械,可以把水降溫至4℃,再透過幫浦及絕緣管線送到周遭的高樓,為濱海灣金融區、娛樂區及住戶等27棟大樓供冷。當水溫升至14℃時,就會再度被運回中央設備,重新冷卻。 負責執行的新加坡能源集團(SP Group)表示,用這套系統,可為該區域省下一年40%的能源消耗,以及近2萬噸碳排放量,相當於一年減少1.7萬台汽車上路。 埋在地下的冷卻系統,不只可以少能耗、減碳,還能節省地面上裝設空調的空間。節省出來的空間,就可以拿來種樹、綠化環境,如綠色走廊、綠化屋頂與植栽屏風等,讓陰涼效果加乘,還美化環境。 永續的都市設計策略 「冷卻新加坡」團隊替城市降溫後,正著手把這巨大的成功經驗集結成冊,成為都市對應氣候變遷的設計指引。這部設計指引,含括86項具體建議,從建築物的方位如何改善風向,到行人交通路線設計都提出解方。同時,團隊將研究成果製成動態視覺化模型,模擬都市內的微氣候表現,建築物、居民生活與風向的互動,提供給公部門未來的都市規劃參考。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MSE)的能源與氣候長張瑋傑(音譯,Zhang Weijie)告訴《紐時》,最重要的是讓居住環境更舒適,使人民安居樂業,「對新加坡而言,(氣候變遷)已經是關乎存亡的危機了。」 誰說降溫只能開冷氣?地狹人稠的新加坡,用聰明方法替城市消暑,同時兼顧綠化、自然與減碳效益。...

2023.09.12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