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在外商遇到認真學中文的大老闆⋯最高明的領導者,必先讓人看到誠意 朋友在赫赫有名的外商工作,我很羨慕她,歷代頂頭上司儼然聯合國,然清一色均能以中文溝通。中文雖然不到傑出的程度,基本的言說或閱讀暢行無阻。 朋友反倒覺得,這有什麼好羨慕?要管理台灣市場,找一個會說中文的老闆,本就天經地義。不但減少很多磨合成本,又能快速取信於各方利害關係人。 只能歸因於,企業看待台灣的戰略角度,各有不同,我經歷的許多外籍主管,不會把學習中文放在優先順位,甚至會下意識的流露出對員工英文不流利的蔑視。 原本以為,中文在英文掛帥的外企體制,永遠會被當成次等用語。每次要發信給區域市場的高層前,總習慣再用AI整體檢查、潤飾一次,免得丟臉丟到國外去。 然而,我也幸運的遇過零星的例外。 堅持用中文表達的外商老闆 像是某任日本老闆,早晨我跟他道「歐嗨喲」,他必定字正腔圓的回答我「早安」。我們辦大型展覽,他在休息時間把中文DM翻來覆去的看,把不認識的中文字挑出來,一一向我們問個明白。 每一次發信給全體員工,他必定會在信末露一手新學的中文句子,從一開始簡短的「加油」,到最後能寫出「龍年好運攏總來」的一語雙關。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當有重要的溝通訊息,他一定叮嚀秘書,或請我幫忙翻成中文,以中英並陳的方式呈現,務必讓每一位員工看懂。 也比如我現在的老闆,他是英文十分流利的新加坡人。過去,只要和他共事,很難逃過他對英文表達的善意糾正,表達不夠精準,用字太過重複。連國外唸過好幾年書的同事,都曾被提醒「Not good enough.」 可是,從重新接掌台灣團隊的那一刻起,他使用的,是純正的中文。信件裡、會議中,只要沒有外國成員在的場合,亦非常堅持全中文表述。 我相信,這對已經離開台灣市場、以及中文溝通環境頗久的他而言不簡單。可是,他並沒有放棄。 就好像傍晚下班前,他匆匆來答覆我幾件事情,講到一半,他突然停頓了一會兒,我知道他是在思考我信件中的英文單字,換成中文來講的話,怎麼說會比較合適。他白天已經開了一整天的會,我看他的雙眼布滿微小的血絲,便搶先接話,把他要交辦的項目重複一次。 他側耳仔細聽著,接著把幾個關鍵字挑出來,再用中文覆誦過。我明白了,這是他熟悉中文的過程,他在學習如何用台灣人的「氣口」,來詮釋那段句子。 我真是感動。旁人看來只是2分鐘的交代,他的誠意一點也不含糊。不只是交代,還有交流,以及願意向員工傾聽和學習的謙恭。 想想,我對著和我一樣,操持同樣母語的同事、夥伴,能做到如此嗎?當我必須與語言迥異的跨國團隊共事,我是否曾經對它們的文化習俗、遣詞用字感到一點點好奇,因而保持敬重、謹慎? 沒有,我只是瘋狂抱怨他們耳朵硬,聽不進去、聽不懂。很少歸咎於自己的心態硬、身段更硬。 最高明的領導人,要先讓眾人看到誠意 記得這2位外籍老闆,都曾跟我分享過一個觀點,當我問及他們心中的願景,他們不約而同的回答我,「願景之前,領導者得先讓大家看到誠意。」 「誠意是什麼呢?」當時的我不禁搖筆嘆息,實在模糊,恐怕很難傳遞呀。如今,從日復一日的工作瑣事中,我感受到了,他們不因瑣事,而疏忽任何一點誠意。 即使不是領導者,仍希望自己也能保守最根本的誠意,對待無論是與我相似或相異、互吸或互斥的族群。 *本文獲「職場裡的人類圖」授權轉載,原文:《領導的誠意》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陳柏燕 ... 2024.06.08
焦點 心流,讓他做到世上最難的事!母語人士也卻步,他花10年譯成「有字天書」 他以自身成長經歷說明,雖然小時候家中說台語,在學校學中文,但家中長輩不乏來自中國、因國共內戰來台的親人... 2025.02.18
焦點 台積電熊本廠直擊》台味、錢潮、晶圓熱,翻轉農業小鎮 當地語言學校明顯感受到學中文人數上升,甚至在地工商團體還針對當地業者推「台灣人接客術教學」,希望帶給台灣人滿滿人情味... 2024.02.28
財經 「全家」總動員 打造80萬移工最愛超商 一塊墊板解鎖店員「秒懂」能力 「全家」同時攜手 One-Forty 推出「全家一起友善移工」零錢捐計畫,透過「移工在家學中文」與「移工筆友校園暨全民教育...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