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大調查

共有 529 則相關文章

財經

餐飲及觀光娛樂業的中短期成長數據緊扣消費景氣,反映出非商品銷售的消費市場景氣波動。 2024年疫情對終端消費市場的影響轉淡,多數餐飲及觀光娛樂業別恢復至由長期供需主導的發展路徑,也使2024年成為高齡社會下的台灣消費性產業趨勢關鍵點。 為避開疫情導致的數據波動,未來流通研究所以疫情前5年中期變化數據(2014~2019年)與2024年疫情影響淡化後的短期變數據(2024單年度變化率)為評估指標,藉由雙軸分析呈現各業別在疫情前、疫情後的產業成長定位。 此外,因餐飲產業長期以來為內需消費的晴雨指標,產業榮枯緊扣經濟週期與民間消費動能,因此本次調查以整體餐飲業平均數值為象限原點,藉以衡量非商品銷售市場中各業別的相對變化,提供2025年產業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4台灣餐飲、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第一象限:便當/自助餐、美甲美睫、自助洗衣、健身中心強勁成長 位於第一象限的便當/自助餐、美甲美睫、自助洗衣、健身中心等業別,擴張動能與收益增長表現,於疫情前已優於整體餐飲業水準。在疫情影響週期後仍維持(或再度展現)高於產業均值的亮眼成長幅度,顯示在受眾規模持續帶動下,整體發展潛力與前景相對樂觀。是台灣非商品銷售的內需消費市場中,最具成長特質的代表性產業別。 不過,各業別的中短期成長走勢仍存在差異。其中便當/自助餐業為短期成長幅度最高的業別,亦為唯一進入第一象限的餐飲業別,反映出便當/自助餐業近年持續高於整體餐飲業水準的成長力道。 此外,便當/自助餐業亦為4項第一象限業別中,唯一短期增幅高於中期成長表現的產業型態,反映出疫情後的終端市場景氣與高度產業韌性。 不只傳統便當店,超商、超市、鐵路都投入便當事業! 2024年全台便當/自助餐業營業家數首度突破1萬家門檻,較2019年大增38.0%,且除梁社漢、悟饕、池上等少數知名品牌外,台灣便當/自助餐產業目前仍呈現高度分散的競爭風貌。 值得一提的是,除便當/自助餐專賣業者外,大型零售通路及軌道運輸機構亦在綿密的店鋪網絡與自有鮮食工廠的優勢基礎上、大舉跨界搶進「餐盒商機」。例如: 7-ELEVEN透過門市銷售多樣化便當餐盒商品,亦於部分地區鋪設銷售現做熱便當的智FUN機機台。 超市龍頭全聯實業於全台約647家門市販售自有品牌美味堂熱便當。 全家便利商店鮮食便當販售額在健康餐盒穩健增長帶動下,已連續2年成長逾20% 全家指出,2025年將鎖定壯世代族群需求,透過自有鮮食廠產製多樣化聯名及自有品牌餐盒;除持續強化近年表現亮眼的高蛋白系列健康餐盒外,亦規劃推出提高蔬食纖維含量的鮮食應援策略,以便當鮮食形塑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軌道運輸方面,2024年台鐵便當銷售總量約達920萬個,推估營業額將超過2019年疫情前7.48億元的高點。台鐵並規劃於台北車站籌建中央廚房,預定2026年5月啟用後,每日便當產製量可再增加5000個;也委託高雄空廚製作的台灣高鐵便當,日均銷售量約4000份。 庶民飲食主體的便當/自助餐市場因受眾規模擴大、單位價格提升、剛性消費需求穩定等優勢,加速增長,不僅是支撐餐飲產業規模擴張的重要基礎,亦吸引大型零售集團跨足搶進,以餐盒中食(購買後返家食用)、熟食經濟為營收增長的重要箭頭。 第二象限:團膳供應、美容美體、早餐店、麵店/小吃店中期成長溫和 第二象限中,團膳供應、美容美體店、早餐店、麵店/小吃店等業別,維持穩健的溫和成長。疫情前規模成長幅度略低於整體餐飲業水準,但疫情後產業規模增速顯著提升,反映出上述業別在疫情後獲得加速成長動能。 團膳供應 團膳供應業為第二象限業別中、2024年短期成長率最高的產業型態,在台南市團膳業規模翻漲99.1%的帶動下,整體團膳產業於2024年的營業額年增17.9%,是全調查業別中的第三。 推估主要受惠於近年台灣荏原、聯詠科技、緯創資通、群聯電子、AMD、美光、東京威力等大廠投資進駐台南科技園區,帶動企業供餐膳食需求所致。 早餐店 早餐店、麵店/小吃店同屬快餐業領域,短中期成長表現均十分穩健。早餐店業規模2014~2019年間年化成長率約3.3%,024年短期成長表現翻漲至10.5%。 除受惠於消費量體增長外,在麥味登、Q Burger等現代化大型連鎖早餐店品牌的推動下,販售多元品項、全時營業的複合式新型態早餐店快速提升,帶動商品販售價格攀升,開闢出不同於傳統早餐店的市場區隔。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早餐市場CPI自2022年後大幅攀升,2024年中、西式早點CPI分別年增3.43%及3.27%至120.39及119.69(2021年=100),在各項外食類別中增幅位居前列。 美容美體業 美容美體業方面,2014~2019年間年化成長率約2.4%,2024年短期增長率攀升至13.6%;企業家數突破9000家,較2019年增長22.3%,反映出產業於疫情後加速成長的明確變化。 2023年後做臉、塑身等理容服務費用價格CPI指數陡升,扭轉多年來平緩疲弱的走勢,2023及2024年分別年增3.09%及7.24%,2024年理容服務費用CPI指數達112.19,顯示高價美容美體服務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調查中,美甲/美睫/美容/美體/美髮等「五美產業」短中期營業規模均為正向成長,反映出蘊含療癒商機與女性消費力的美業市場,在疫情後迎來產業加速成長的契機。 第三象限:茶館、酒吧、網咖、傳統洗衣、KTV陷入衰退 第三象限業別涵蓋「有限的穩定增長」以及「陷入中期衰退趨勢」2種產業型態: 一般餐廳業、美髮髮廊業:成長定位十分貼近整體餐飲業水準,疫情前後年化成長率維持於3.7%~6.3%的穩定增長,展現出民生餐食與生活服務業別的剛性需求。 觀光旅館、遊樂園業:疫情前年化成長幅度均低於1%,2024年在旅遊市場持續復甦帶動下,短期成長率回升至3.5%及1.3%。 另一方面,部分業別受民眾生活與消費型態轉變影響,產業規模面臨持續性的衰退挑戰,短中期變化幅度均為負值,例如茶館、有娛樂節目餐廳、網咖、酒精飲料店等,正面臨新消費型態轉型的營運挑戰。 做為餐飲產業最大營收板塊,一般餐廳業表現如下: 2014~2019年間年化成長率約6.3%。 2024年在宴客聚會等內用型態市場復甦、外食價格指數攀升帶動下,短期成長率在高基數上續增5.8% 不過,2024年因人事費用、食材採購、房租電價等營運成本攀升,壓縮餐廳業者盈利空間,也提高產業競爭強度,導致部份中小型業者陸續退出市場。推估2024年餐廳企業家數年增幅降至約1.0%,將創下2013年餐廳業統計起始以來新低。 惟具備供應鏈管控、產品創新、顧客忠誠度、海外擴張等能力、規模經濟優勢的大型連鎖集團,能持續展現優勢,2024年後陸續進入資本市場並積極擴張事業版圖。...

2025.01.22

職場

14日是西洋情人節,又適逢周五,沒有男女朋友的上班族今天又有何計畫呢?根據yes123今發布的調查顯示,其中有37.1%的人,選擇「在家看電視」;或是「找單身的朋友聚餐或開趴」(34.2%)、「上網找人聊天」(32.1%);也有人想要「運動」(30%)、「準備跟曖昧、心儀對象告白」(25.8%)。 其他單身過節的計畫,又分別有:「在家看書、聽音樂」(22.9%)、「參加聯誼活動,認識新朋友」(20.8%)、「逛街購物」(15.8%),以及「在公司加班」(13.3%)、「自己吃大餐、看夜景」(10.4%)。 自認單身的主因:交友圈太小 此外,調查還顯示,對於自己沒有另一半,在可複選狀況下,自認主要有以下這些原因:「交友範圍狹隘」(73.1%)、「覺得自己的收入不夠好」(50.6%)、「覺得自己的外表不夠好」(44.8%),以及「宅男宅女性格,不愛交際應酬」(35.6%)、「工作時間太長、工作太忙」(27.7%)。 其他單身的主因,又分別為:「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23.1%)、「對另一半的條件要求過高」(20.6%)、「公司男女比率懸殊」(17.5%),以及「父母親、長輩挑剔」(15.2%)、「工作時間特殊(大夜班、早班)」(12.7%)。 更無奈的是,合計有86%「沒有另一半」的上班族透露,「曾經」被家人關切過「感情狀況」:其中57.7%是「有感受到壓力」;28.3%是「沒有感受到壓力」。 「過節孤獨指數」平均66.8分 不論現階段單身的原因是什麼,每逢西洋情人節的「過節孤獨指數」,平均落在66.8分,算是「中高程度」;其中甚至有13.3%的人,自認高達一百分的「滿分」狀態。 同時預估在今年結束前,自己脫離單身、有男女朋友的機率,平均僅落在27.6%;這當中更有26.5%的人,自認到年底前的「脫單機率」為「零」。 理想愛人條件男女大不同,但都不是「三高」 除了完美的情人節計畫外,上班族更由衷希望,真的能找到理想中的愛人。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男性上班族在選擇另一半時,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考量條件依序是:「賢慧善良」(39.3%)、「誠實」(37.1%)、「個性溫柔」(34.8%),以及「孝順」(29.6%)、「EQ高」(27%)。 那麼女性上班族選擇另一半時,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考量的條件則有:「有責任感」(40.2%)、「工作穩定」(38.2%)、「個性體貼」(35.7%),以及「EQ高」(31.5%)、「誠實」(29.3%)。 因此也顯見,外界常說所謂的「三高條件」:「薪水高」(24.5%)、「身高」(13.3%)、「高學歷」(10.7%),其實並非她們「擇偶」的最首要考量。 綜觀前述調查數據,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其實交友範圍,不一定侷限在辦公室,或是與公務有關的人。更別忘了,工作並非人生的全部,上班族更需要追求「生活與事業的平衡」。 楊宗斌更建議單身的上班族,想要擴展人際關係,不光是靠滑手機、上網聊天,要試著離開數位環境,或者走出戶外,像是利用休假時間,出門參加聯誼、看展覽、從事休閒運動,面對面結交新朋友。 最後楊宗斌也憂心表示,如果持續處於低薪化、長期「凍薪」的大環境,雖然心中建構理想另一半的形象,但實際上經濟壓力大,導致青年上班族屈服於現實面,未來可能選擇「晚婚不生」或者「不婚不生」。 「上述西洋情人節慶祝計畫與過節孤獨指數調查」,是由yes123求職網於2025年1月24日到2月7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已畢業或退伍(免役)的求職會員,年齡在20歲(含)以上、且未滿40歲,有效問卷共1,240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2.78%;其中男性占615份,女性占625份。 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025.02.14

焦點

商周碳競爭力100強調查說明 商周與台大風險中心產業氣候風險研究團隊自2022年起舉辦「碳競爭力100強」調查,初衷是希望找出在法規還未強制要求下,有哪些企業已經跑在前面,提前備足未來所需的「碳競爭力」,時至今日,更希望看出哪些企業「持續成長」。 本調查中有2部分,公開資料分析及問卷評分,2部分中的各指標分數相加後,總分為100分,總分越高,碳競爭力越強。本調查按照總分排序選出百強。 公開資料由商周主動蒐集公開資訊觀測站、企業永續報告書上的量化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產業分類為準,依同產業企業相對表現進行評分,此部分共占總分70分,本次篩出過去3年有完整連續碳排資訊且出版永續報告書的企業,共447家。 問卷部分由商周先發出邀請通知,再由企業主動填答,並依照填答內容進行評分,此部分占總分30分,無填答者以零分計算,本次共回收181家問卷。 最後以各產業企業家數做為權重,取出碳競爭力百強名單。公開資料及問卷說明如下: 一、公開資料,由評審團選定5項指標,再由企業之永續報告書、公開資訊觀測站之資料進行計算。 1、碳排增加率:2021至2023年之範疇1+2(編按:範疇1為來自製程或工廠的直接碳排,範疇2為公司自用的外購電力、熱、蒸氣等能源利用的間接碳排)的碳排平均增加率,此數字越大,得分越低。 2、碳生產力成長率:2021至2023之1+2的碳生產力平均成長率,此項目乃比較2022+2023年與2021+2022年之平均碳生產力,數字越大,得分越高。 3、減碳承諾度:按照國際指標SBTi的標準,依已申請並設定目標、已申請並立下承諾、未申請等3類別,分3級給分。 4、管理階層:依企業永續或環境工作之最高負責層級給分。 5、範疇3碳排:企業是否已揭露範疇3碳排(編按:範疇3包含員工通勤、商務旅行以及產品生命週期的所有間接碳排)。 二、問卷調查 由台大風險中心研擬13題組,內容涵蓋「淨零目標、減碳計畫、揭露準則、低碳創新、再生能源使用、針對碳費及碳權的規畫」等面向,希望檢視企業的實際減碳作為。 圖表製作者:程莉茜 圖表製作者:程莉茜 調查合作夥伴: ●評委名單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中華經濟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羅時芳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商周CEO學院院長邱奕嘉 ●研究合作團隊台大風險中心產業氣候風險研究團隊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亞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台大風險中心研究員郭雅婷台大風險中心資深助理研究員趙怡萌政大創新國際學院助理教授台大風險中心研究員卞中佩 ...

2024.11.14

財經

滙豐全球報告調查指出,台灣的富裕族群認為必須準備近新台幣3000萬元才能安穩退休。滙豐財富管理暨個人金融事業處負責人游天立25日表示,初期滙豐的高資產客戶雖沒有衝很快,但也有雙位數成長,並看好台灣財管業務發展。 滙豐(台灣)銀行25日舉行財富管理記者會,發布集團第2年的「生活質素報告」,探討受訪者對身體、心理和財務健康3方面的看法,也是首次納入台灣市場調查。 報告指出,台灣的富裕族群認為必須準備至少93萬美元 (約新台幣2970萬元)才能安穩退休,並有5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退休準備不足,高於亞洲的平均比例42%;且高達60%的受訪者表示在退休後仍願意持續工作,也在所有調查市場中比例最高。 游天立表示,隨著現代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妥善規劃退休生活所需的資產是許多客戶關注的重點,滙豐也注重客戶的財富增長,並認為基金是普遍、適合長期規劃的產品之一。 游天立認為,應善用時間複利效果,逐步建構身體、心理和財務3方面的健全。 滙豐投資及財富管理部資深副總裁李勝凱指出,生活質素報告今(2024)年第1次把台灣納入調查,台灣的生活品質總分為72分,貼近全球平均76分;其中台灣的財務健全指數名列第5,甚至高於英國、美國和香港。 談及台灣財富管理市場,游天立表示,滙豐從去(2023)年準備到今年獲准開辦「財管2.0」業務,是外商子行第1家,台灣藏富於民,是「有錢的地方」,看好台灣高端財富管理有很大的潛力。 游天立指出,業務剛開辦客戶數沒有衝上幾千人,但尊尚類別的客戶呈現雙位數成長,並喊話未來2年會急起直追,趕上市場同業平均。 游天立透露,近期建國分行將升級為財富管理中心,但他也坦言,分行數雖不多,但員工人數持續成長,透過全球集團資源協助客戶,繼續在財管領域努力。 滙豐調查報告期間為今年3月,訪問全球包含台灣共11個市場,合計1萬1230名不同世代的富裕投資人,其中台灣的受訪者為509人。 責任編輯:倪旻勤 ...

2024.09.26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