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助攻范斯上位、大推國防AI,「提爾宇宙」矽谷幫攻占白宮 川普即將上任,他貫徹「商人治國」的理念,但他不只用富豪內閣,還特別喜歡用來自矽谷的富豪。不過,串聯川普和矽谷人士的橋梁,其實來自川普的副手——范斯。 川普副手范斯來源:法新社 范斯因撰寫《絕望者之歌》聲名大噪,道出美國鐵鏽帶的悲苦,但那還不足以讓他登上副總統大位。真正關鍵是范斯背後的人物——矽谷圈知名風險投資家提爾(Peter Thiel)。 矽谷造王者促成臉書、Airbnb崛起打造「提爾宇宙」助范斯當川普副手 提爾是PayPal的共同創辦人,算是跟馬斯克同輩分的人物。他被稱為「矽谷造王者」,他精準的投資眼光,促成臉書、Airbnb、Spotify、SpaceX等知名公司崛起。最近令他身價大漲的,則是他共同創辦的當紅國防AI科技公司帕蘭提爾(Palantir)。 提爾厲害之處,在於他結識了一眾矽谷科技專家和投資者,他們對提爾相當忠誠,可說一呼百應,其龐大的關係網絡被《金融時報》稱為「提爾宇宙」(Thielverse)。尤其提爾也是知名的右派人士,或是所謂的「矽谷自由主義者」(編按:反對限制科技發展),幾乎矽谷的右派人士都與提爾有關聯。 范斯多次強調,提爾是他的「導師」。范斯在矽谷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提爾旗下的秘銀資本(Mithril Capital)。范斯後來自己成立風險投資公司納雅資本(Narya Capital),提爾還幫他找了熟識的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知名矽谷風險投資家安德里森(Marc Andreessen),以及推特創辦人多西(Scott Dorsey)等重量級人士一起鼎力相助。 還有范斯管理的種子基金Rise of the Rest,提爾也有提供資金支持。該基金促成了堪稱「矽谷奧本海默」的另一家當紅國防AI科技公司安杜里爾(Anduril),它主攻無人機和自主系統,連OpenAI都搶著合作。 提爾看好能力出眾的范斯,決定把門生送進華府。在范斯於二○二二年參選俄亥俄州參議員時,提爾是最大的政治獻金捐助者。范斯與川普的第一次見面,也是由提爾安排。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范斯成為副總統人選的契機,是因為知名風險投資家薩克斯(David Sacks)等一眾矽谷大老,在二四年六月一場每人要價三十萬美元的募款餐會上告訴川普,「選范斯當副手。」沒過幾天,川普就發布了這個決定。 矽谷人積極往權力核心靠近 象徵美國走向「AI軍工複合體」 薩克斯曾是PayPal營運長,與提爾還是史丹佛大學的學長學弟關係。薩克斯也被川普提名出任新建立的職位「AI和加密貨幣沙皇」,未來是相關政策的最高顧問。 不只范斯,提爾宇宙的勢力正積極往華府延伸。像是將主管經濟成長與能源的副國務卿赫爾伯格(Jacob Helberg)也來自矽谷,長期關注於與中國的技術競爭議題,也是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的委員。他也擔任帕蘭提爾執行長卡普(Alex Karp)的資深顧問。 他還有個身分,是PayPal前高管拉博伊斯(Keith Rabois) 的丈夫,兩人的證婚人是大名鼎鼎的OpenAI創辦人兼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 除此之外,根據美國媒體《Politico》報導,川普正在考慮讓帕蘭提爾首席科技長桑卡爾(Shyam Sankar),以及安杜里爾共同創辦人史蒂芬斯(Trae Stephens),在五角大廈擔任高階職位。還有多個職位都是由與提爾有關的人物擔任。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提爾宇宙的崛起,象徵美國也許正從「軍工複合體」,走向「AI軍工複合體」。現在美中開始進入「AI熱戰期」,二四年USCC的報告也建議國會啟動「AI曼哈頓計畫」,確保領先中國。帕蘭提爾及安杜里爾等國防AI公司,都成為當紅企業。提爾這群掌握AI領先科技的人物進入了權力核心,他們的影響力,勢必不會在川普2.0時代中缺席。 ... 2025.01.16
國際 醫師之子變美中貿易戰大推手,顛覆全球經濟的川普軍師 「當全世界都想知道誰會在川普第二屆政府中發號施令時,有個名字在經濟顧問名單裡反覆出現: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如是說。要了解川普未來的政策邏輯,首先要認識這位財經軍師。 {DS_BOX_38538} 川普第一任總統時,萊特希澤擔任貿易代表,就是他提議要對中國加徵關稅,開啟美中貿易戰。也正是他推動川普政府的單邊主義,不甩世界貿易組織(WTO),直接對中國課關稅。 「關稅取得了巨大成功,正如川普總統所宣稱的那樣。」從萊特希澤(左)的發言,可看出他幾乎是川普(右)意識形態的代表。來源:法新社 《紐約時報》說,萊特希澤在川普新內閣裡,「就算沒有職位,也會擔任重要顧問。」《外交政策》給萊特希澤的封號是「幫助川普顛覆全球經濟的人。」 出身工廠小鎮,眼看家鄉工廠倒閉促使他成為反自由貿易的「飛彈人」 萊特希澤的意識形態,要從他的環境追溯起。如今已七十七歲的他,是一位醫師的兒子;一九八○年代,他在雷根總統內閣裡當副貿易代表。 當時日本的汽車、鋼鐵業者,不斷攻城略地,美國企業叫苦連天。萊特希澤被指派和日方談判,後來促成日本業者推出「自動出口設限」。日本領教了萊特希澤的能力,送給他一個外號:飛彈人(Missile Man)。 後來萊特希澤擔任國際貿易法律師,協助美國鋼鐵等本土業者,起訴中國在內等外國企業不公平貿易行為。之後二○一一年,川普有意參與共和黨總統初選,他鼓吹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遭到輿論炮轟。萊特希澤在媒體撰文,公開為川普辯護。他也成了最早挺川的人物。 他的意識形態和川普一拍即合,這和其出身有關。萊特希澤說,他從小在俄亥俄州伊利湖畔的工廠小鎮長大,親眼見到家鄉工廠在外國競爭下,一間間倒閉,對勞工來說是「徹頭徹尾的災難」。 這種下他日後反對自由貿易的原因。他二○二三年出版的書名道盡一切:《沒有自由貿易》(No Trade is Free)。川普大讚這本書:「一部傑作,描述了我的政府如何對抗中國,並反擊數十年來剝削美國工人的全球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 如今華盛頓政壇的反中氛圍,也是萊特希澤的「功勞」。他是最早鼓吹美國應把中國定位為敵人的政治人物之一。「中國是自美國革命以來,西方自由民主政府體系的最大威脅,」他寫道,中國經濟規模大到幾乎與美國相當,「這使它成為比前蘇聯更強大的對手,更不用說納粹德國或日本帝國了。」 他主張取消美國國會二○○○年授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當時這是美國為支持北京加入世貿組織鋪路。該待遇取消,意味著總統可以完全自由對中國徵收歧視性關稅。此主張正是本次川普的選舉政見之一。 由於川普反傳統,不喜歡用體制內的人,所以他都用一些素人或學者。但是這些人不是衝動惹禍,就是只憑理論無視現實。 在川普第一任期當了四年貿易代表堅信關稅能救貿易逆差、保美國就業 只有萊特希澤,既有官場手腕,又有理論深度。他在川普第一任期裡當了整整四年貿易代表。要知道,川普喜怒無常,內閣經常走馬換將,可是萊特希澤卻能當好當滿,「他在一位善變的總統下取得了罕見的成就。」《外交政策》如此評論。 對萊特希澤來說,關稅不是一時政策工具,他是真心相信關稅對美國是有利的。為什麼他會這麼想呢?這是理解川普財經政策的關鍵。 萊特希澤認為,在一個貿易完全自由、平衡且沒有政府干預的幻想世界裡,人們可以想像關稅是不必要的。「但在現實世界中,關稅很有用。」 他說,自冷戰結束後,美國和歷史上所有主要國家一樣,大幅取消關稅,最後失敗了。過去二十四年來,美國累計的貿易逆差,已超過十七兆美元。現在,外國利益集團擁有的美國資產,比美國人在所有國家擁有的資產,還高出十八兆美元。 這些資產所帶來的一系列收入,全都進了外國人口袋;而美國人卻只能更加努力工作,才能彌補他們收入的損失。 這些鉅額貿易逆差,也拖累了美國經濟成長。那些持續享有貿易順差的國家,不是透過購買美國在內的外國商品,來擴大全球生產,而是利用大規模的市場扭曲,用自己產能取代外國產能,並利用貿易盈餘購買赤字國家的長期資產。這減緩了赤字國家的成長,尤其是美國。 萊特希澤認為,這正是美國製造業——尤其先進製造業崩潰的原因。「美國雖然發明了個人電腦,但如今幾乎沒有一台電腦是在美國生產的。」他寫道,在一九七○年代和八○年代,美國在半導體製造方面還是世界領先,如今它的產量只占全球供應量一○%出頭,最先進的晶片完全依賴進口。在電池、核電設備和無人機等尖端領域,美國也落後中國。 而且,這種貿易逆差還威脅美國的安全。「我們每年向中國提供數千億美元,讓中國共產黨變得更富有,為它的軍事能力大幅擴張提供資金。」萊特希澤寫道,「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也不符合自由世界的利益。」 要怎麼矯正這個危機?萊特希澤認為有三招:一是進口許可證——只有政府准許的廠商才准進口,二是市場准入費——要進來美國的廠商,要先繳一筆錢,第三種就是關稅。他認為「在這三種方法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對市場干擾最小的方法:是的,就是關稅。」 他說,這是因為徵收關稅的機制已經到位。各國徵收關稅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關稅不太可能導致外國投資淨流出,但可能會減少或阻止資本外流。 圖表製作者:楊少強 他主張,除了一些更高、更有針對性的關稅之外,還須徵收新的關稅——至少全面徵收一○%,「以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並加速其再工業化」。他認為這將創造高薪工業就業機會。 此後,美國還應該對所有進口產品徵收關稅,「年復一年的逐步提高關稅,直到實現(貿易)平衡」。換句話說,如今輿論討論的,川普上任後對所有進口品課一○%關稅,這只是最低價,後續還會上漲。 看台灣半導體:靠產業政策取得優勢主張美國不應走自由市場路線 萊特希澤也分析過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優勢。他認為台灣靠的是「產業政策」,由政府壓低矽的價格。因此他主張,美國不應走自由市場路線,也要推出產業政策。 從關稅到產業政策,這些可能將是川普第二任期施政的主旋律。對美國有鉅額貿易順差的經濟體,包括台灣,這是一大警訊。 但萊特希澤的影響力更深遠。這位「我們一生中對美國貿易政策影響最重要的人物。」《外交政策》如是說,他的意識形態經川普之手落實後,將徹底改變世界。 一九三○年代經濟大蕭條,一些學者研究認為,正是美國築起關稅壁壘,各國仿效,才把一場普通的經濟衰退,擴大成一場大蕭條。 當然,歷史未必會重演。在萊特希澤看來,美國過去往自由化走得太遠,如今只是在糾正這個錯誤。 不過,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美國恐怕已經朝反自由化方向走得太遠、太快了。這也會導致全球各國都群起仿效。 「當商品不能越過邊境,士兵就會越過邊境。」這是十九世紀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Claude-Frédéric Bastiat)的名言。當國際貿易受阻,各國不再彼此依存,交戰的可能性也跟著上升,世界也將變得更不穩定。這或許將是我們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要承擔的後果。 ... 2024.11.14
焦點 都更大爆發,479萬老屋改建春天到!地主、建商不再敵對,背後有3大推力 當台灣人口變老的同時,房屋也在老化,但人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房子卻可能不會,因為大都更時代來了,老屋可望變新屋。 每兩戶住宅就有一戶等待重建! 新做法、新組織、新商模,打開都更死結 根據內政部2024年首季統計,全台922萬戶住宅中,屋齡超過30歲、有重建需求的老宅占比高達52%,換言之,台灣現在每2戶住宅就有1戶在等待都更或危老重建。 再加上今年花蓮大地震,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意識到老宅的風險。 6年來,都更相關法令、辦法被加速修改,讓各種限制鬆綁,加上房價高漲使都更有利可圖,各種新做法、新組織、新商模出現。央行總裁楊金龍更是大開綠燈,即便祭出限貸令來讓房市降溫,卻未緊縮都更融資,就是怕都更列車開太慢。 其實,截稿前夕,過去被認為不可能成功的台北市南機場整宅都更案,歷經台北住都中心進場鏖戰超過3千多天、舉辦超過300場說明會,第1期單元3案終於簽約啟動。在此之前,新北市長侯友宜口中、全台最難都更案永和大陳都更案也已經開工,都更市場真的變了。 因此,2018年至今年8月都更案量成長逾4倍,已突破5千件危老都更案件。還有都更以往專屬大台北都會區,如今中南部也遍地開花,連被稱為「都更沙漠」的彰化,都以都更來改建城市中的毒瘤。 所以都更不再與你我無關,它將影響到周遭生活環境與商圈機能,改變城市樣貌。 都更大增還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都更捐贈的社區圖書館、老幼日照中心、診所用地,數量竟然多到地方政府欠缺人力來管理。 釘子戶無法再漫天要價! 建商推新商模,讓地主從敵人變戰友 以往窒礙難行的都更,為何能大步向前?先看最難改變的釘子戶、一樓店面、頂樓加蓋,這3大都更卡關巨石現在都有辦法搬開了。 在台北市松江路上,一棟老舊、掛著求售招牌的透天厝如同孤島一般,被夾在國泰人壽甫完工的商辦與已經動土的力麗集團總部都更案中,20多年來,該房屋主堅持當釘子戶,期待可以有豐厚獲利入袋。 沒想到,力麗集團決定放棄等待,將其切割出並自行啟動都更案。 「都更現在是建商、想都更住戶說了算,因為你不要,我們不會等,能切掉就會切掉,讓你自己去想辦法。」成軍4年的都更新兵、潤鴻建築董事長鄭志隆說。 但一樓店面與頂樓加蓋屬於同一棟樓,難以切割又該怎麼辦? 蔡錫全曾經締造新北市最快22天審查完都更案的紀錄,這位都更好手分析指出,一樓店面現在被異軍突起的電商打趴,價值遠不如前,釘子戶相對也越來越少。 至於頂樓加蓋,過去獨享頂樓使用空間或出租收益,是漫天喊價、當釘子戶的一大本錢,但是現在民智大開且已有法院判決,這類違章建築反被視為侵占公共空間的行為,其他住戶依法可向其收取占用租金。鞭子、胡蘿蔔雙管齊下,參與都更的意願度不降反升。 不僅如此,有別於傳統都更頻頻發生「你多分,我就少賺」的衝突導火線,包括柏鴻公司在內的新一代業者,則發展出一種「委建」新商模,讓雙方從對立關係變成站同一邊的戰友關係,也有助於都更推動。 房價創新高、央行打房不打都更 給都更危老最佳突破時機點 央行此次限貸令更是刻意將資金引導到都更市場,對此,一位北部建商董座私下分析指出,由於現階段蓋社宅幾乎無利可圖、無房首購族的市場又極為有限,因此未來地產金流最有可能受政策導引,湧向受政府保護的都更與危老市場。 這些是都更大加速的新挑戰,但最難之處不在於房子或土地,而是處理人,台灣想要走出一條兼顧公私利益的道路,關鍵在於記取每次失敗的經驗心得,並藉由一次次的社會學習過程,更有效管控好人性貪婪,才有機會成功。 此次商周從北到南,專訪一位熱血建商、一群熱血公務員、一個熱血公法人團隊「國家住都中心」,如何帶動幫被忽視的海砂屋屋主圓夢,在「都更沙漠」彰化發起280位地主尋人大作戰,帶動公辦都更熱潮,重建老屋屋主信心、拔除都市毒瘤,創造公眾利益! 全台479萬戶30年以上老宅改建不再是夢!但到底該如何跨出都更第一步?能否一坪換一坪?該採什麼模式都更?找合作方時要小心什麼地雷?專家6問答幫大家看懂其中眉角。 一鍵訂閱》直擊!都更新熱潮啟動,全台479萬戶老屋改建春天到了・都更大爆發・熱血科長點燃280個地主希望 直擊彰化黃金帝國重生記・利潤全給地主!「只為圓小市民的夢」他讓地主、建商不再敵對・整治臭水道、推動二戰遺跡都更 揭密「蝸牛軍團」住都中心・想都更如何起步?能一坪換一坪?專家6問幫你提高勝率 ... 2024.10.03
焦點 「月月配」暴紅竟和漲電價有關,低薪就是ETF最大推手 你一定沒想過,ETF成為全民運動,背後關鍵因素,竟是和薪資結構有關? 先來看幾個數據:根據一○四人力銀行統計,去年台灣人的平均年薪總額為六十九萬四千元,但是,不包含獎金的固定年薪只有只有五十八萬三千元,換算成月薪,只有不到四萬九千元。 依聯徵中心資料,去年全年國人平均背的房貸金額為七百八十五萬元,若以二.二%的房貸利率、期限三十年計算,等於每月要償還約四萬元的本金加利息。 每月的固定薪資扣掉房貸本息,已經所剩無幾,還要負擔日常開銷、學費、車貸等開支,根本撐不到發放年終之日。 再加上,近年來物價高漲,尤其調漲電價後,新一波通膨蠢蠢欲動,民眾生活負擔更加沉重,且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最高只有一.七%左右,如果不靠月配息產品幫自己加薪,生活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因此,ETF會在台灣捲起千層浪,令外資瞠目結舌,真正的癥結,不只是台灣人對ETF有多著迷,而是「月月配」這三個字。換言之,當每個人的全年總薪資裡,固定薪資只占八五%,這時,月月配的ETF,就成為扛不住生活壓力的市井小民,賴以為生的命脈。 圖表製作者:韓化宇 月配、高收益,保單、基金都曾熱銷 回顧過往,只要標榜「月配息」及「高收益」的商品,無論是投資型保單、主動型基金或ETF,都會引發台灣人的搶購熱潮。 二○二一年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高達五千七百七十五億元,寫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最熱銷款的保單,就是標榜「月月撥回」。 去年六月,復華投信推出的台灣科技優息(○○九二九)ETF上市,主打每月配息,短短五個月規模衝突千億,成為當時最快突破千億規模的ETF。就連最老牌的ETF——元大高股息(○○五六),也被迫順應潮流,將原本一年配一次息的頻率,改為一季配一次。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王群孝表示,相較外商,台灣本土企業的固定薪資較少,變動薪資較多,這樣獨特的薪資結構,再搭配統一台灣高息動能(○○九三九)ETF、元大臺灣價值高息(○○九四○)ETF主打月月配、高配息、低價入手等訴求,就完全打中台灣人的痛點。 預計今年四月發行的主動型基金及ETF,幾乎都是月配息。可以說,月配息將是台灣最主流的金融產品;沒有月配息機制的產品,就難以獲得青睞。 游資氾濫,也是ETF被追捧的主因之一。 二○二○年起,受惠出口暢旺,台灣本、外幣存款暴增,這些游資起初湧入不動產,但隨政府加強打房力道,逐漸轉進股市。 一名大型投顧公司的高層觀察到,很多從房市撤離的,多為年紀稍大,而且對台股不熟悉的有錢人,他們即使知道台積電是好公司,但仍不敢投資過多的金額在個股上。 於是,具有分散個股風險的ETF,遂成為他們追逐的標的。 此外,許多不甘心錯失兩萬點行情,但又害怕被個股套牢的散戶,台股ETF成了相對安全的搶搭熱潮工具。 再加上,美國升息週期結束,今年有望啟動降息,代表美元走勢將轉弱,不少美元投資型保單的投資人,趁美元還在高檔時解約,並換回新台幣,再投資標榜高配息的台股ETF。 在內外因素的交互影響下,ETF大行其道,但也引發主管機關的擔憂。 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表示,擔心投資ETF成全民運動,會有「羊群效應」,就是投資人有樣學樣,看到別人買什麼就跟進。 同時,金管會也在強化ETF的監理,例如強化資訊揭露,禁止投信公司花錢找網紅宣傳ETF,卻沒有向投資人揭露;甚至還有呼聲,要對ETF募集金額設立一個上限。 金融市場有一個規律:「人越多的地方,相對越危險」。主管機關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 但,政府更應該更深入的思考,假設限制了ETF的發展,難道台灣人不會再去尋找其他能提供月配息的替代商品? 中國信託臺灣優選成長高股息ETF基金經理人張圭慧指出,在ETF市場,確實有羊群效應的現象,但大體來說,投資人是理性的,他們很清楚知道,什麼樣的產品是符合當前所需。 她表示,月配息的最大好處,「就是金流的matching (匹配)。」民眾每個月要繳房貸、房租,還要幫小孩繳補習費,這些龐大的支出,需要一個每月固定收息的產品來打理,從顧客需求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產品正是民眾所需要的。 當然,月配息的產品,並非適合每一個人,比如立志要存退休金的壯年,他需要的是二十年後市值成長最多的ETF,而不是每月領到最多利息的產品。過於盲目追月配息ETF,會忽略了理財的目的,是要和人生的規畫契合。 圖表製作者:韓化宇 ETF的資訊揭露透明,成政府要務 但無論如何,月配息反映的,是台灣人每月入不敷出的社會現象。而且,台灣各行業的薪資水準,差異非常巨大,半導體業的薪資、獎金高,生活無虞,但服務業的薪資低落,光靠每個月三、四萬元的固定薪資,根本難以存活。 去年考量通膨後的實質總薪資,為七年來首見負成長,減幅一.○四%更創十一年來最大衰退幅度。今年在電價上漲的壓力下,實質薪資恐繼續倒退。民眾生活「壓力山大」,對月配息產品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任何的產品都要從顧客需求的角度出發。政府在思考限制ETF發展時,必須顧慮到民眾急須增加每月收入,這個最深層的需求。 所以,健全ETF市場、資訊揭露應更加透明,讓投資人清楚明瞭,投資ETF會帶來什麼好處及風險,而非看到規模膨脹,就急著要上緊箍咒,這才是ETF浪潮下,政府該做之事。 ... 2024.03.28
生活 重塑披薩印象!達美樂用「在地食材」掀動披薩界的破壞式創新 班傑明 奧本)本人特別有感,尤其台灣正面臨農業人口大幅減少的挑戰,由企業支持農業,將是提升糧食自給率的一大推動力... 2025.01.20
財經 2024台灣持續改善競賽 自主發動的品質革命,TCIA改善活動奠定產業國際競爭力 170億元效益,246支團隊創新紀錄 原本僅在汽車、機車、電機、機械等特定體系的廠商間推動,1988年第三屆起,在李登輝前總統的支持與指示下擴大推行... 2024.12.04
焦點 張忠謀大推的哈佛學者艾利森:科技成美中「修昔底德」競技場 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曾著有《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精準描繪美中兩大強權緊張關係,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也多次大力推薦這本經典著作。以下是他對美中對抗的看法: {DS_BOX_36653} 中美貿易衝突是明年重要的議題之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認為,美國試圖對中國進行「全面遏制、包圍和壓制」。 不過,觀察美國技術出口管制會注意到,美國政策「威脅」(即對先進半導體出口的約束),與實際「制裁」(即自美國宣布出口管制以來向中國交付的先進芯片數量)之間,存在顯著差距。 儘管美國宣布了限制措施,但輝達(Nvidia)已能夠出口比過去更多的先進半導體,自宣布出口管制以來,輝達在中國的收入不減反增;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的情況如出一轍:在美國宣布出口管制後,中國的銷售量可能還是持續增長,影響有限。 未來,美國政府將更加巧妙的限制前端科技出口,而中國將更具創意的規避美國的控制,並發展本土替代方案。科技將成為這場古典的修昔底德競爭中的競技場。 這次在美國選舉的這個「愚蠢季節」裡,中國成為一個主要目標,每位候選人——無論黨派——都需要展示自己在對抗中國、維護美國比對手更強硬。政治競爭對手口中的言辭,與現實之間的關聯,將變得遙遠。 我(給台灣總統候選人)的建議是:保持戰略模糊的框架,這個框架在過去50年裡為台灣兩岸公民,帶來了更大的收入、健康和福祉增長。今天,中、美、台三方,都不希望發生戰爭,而我們需要明智的政治智慧防止它(指戰爭)發生。 ...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