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國假

共有 22 則相關文章

國際

十月二十三日,未來投資論壇(Future Investment Initiative)大會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如期展開,第一天主辦國就與多方外國投資者簽訂二十五項合作協定,總金額超過五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五千五百億元)。 漂亮的成績單澆不息《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哈紹吉(Jamal Khashoggi)遇害挑起的國際怒火,開幕式上,超過三十位西方國際企業龍頭、政府要員缺席抗議,捲入風暴中心的王儲薩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也未以東道主身分出面主持。 不過,在會議期間他還是首度公開回應各界等待已久的外交風暴:譴責這起「無可辯解的惡劣事件」,並點明有心人士利用這齣「令人痛心」的悲劇離間土耳其與沙國;但隨後強調,只要國王、他本人及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還在,惡勢力就無法得逞。 土國總統諷暗殺,逼王儲回應 打從十月初哈紹吉在沙國駐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領事館被謀殺以來,嚴厲輿論已對薩爾曼父子的國際與國內地位構成空前威脅,以至於他表態前,還先請求原在中東地區互為對手的艾爾多安同意通話,雙方先取得公開說明內容的共識。就在公開表態前一天,艾爾多安才暗示哈紹吉是被預謀殺害。 未來投資論壇至今舉辦兩屆,但光景堪稱天壤之別。第一屆就是一場拉抬推動沙國經濟現代化承諾的行動,但今年的大會揭幕前,政府一邊得應付國際上要求提出可信解釋的壓力,另一邊還得竭力阻止外企退出旗艦投資會議的計畫,反倒象徵王國已然孤立。 去年大會訪客超過三千八百人,今年據說主辦單位在會前緊急動員,廣發額外的邀請通知充場面,以免論壇現場空蕩蕩太難看。由於全球重量級媒體紛紛取消商業合作夥伴關係,主辦方改成狂邀中東地區的電視和印刷媒體從業人員擔綱主持人。 沙國歷年石油營收統計圖表製作者:邱碧玲 西門子、優步到拉加德皆缺席 根據在場媒體觀察,缺席的知名企業包括美國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叫車軟體優步(Uber)、德國集團西門子(Siemens)、Google、英國集團維珍(Virgin)、滙豐銀行、《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官方代表則有英國、法國、荷蘭財政部長及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 薩爾曼本人的境遇更有如天壤之別。去年,他的氣場強大,一走進大廳就有如人氣爆棚的搖滾明星,遠道而來的外國高階主管、投資者爭先恐後想與這位沙國實質統治者及未來的改革者拍照留念。 如今,外企最高領導人若非避嫌缺席論壇,就是指派副手與會,而且許多參加開幕式的代表私下都接到上級指示,要他們在公開場合中離王儲遠一點。一位銀行家就挑明:「不要和MBS(薩爾曼英文姓名縮寫)合影。」 國際企業家的疑慮其來有自。大會前的週末,官方撤銷一名情報主管和官員的職務,並主動向盟友解釋,儘管王儲知道,國內有這麼一項可以把政權批評者抓回來的政策,但相關人員並未向他彙報逮捕哈紹吉的行動計畫;此外,他們更宣稱,諸多謀殺記者令人髮指的細節也遭刻意掩蓋,因此王儲和其他資深官員都被蒙在鼓裡。 論壇開幕當天,外企不是避嫌缺席,就是指派副手與會,要他們離王儲遠點,「不要和MBS(薩爾曼)合影。」 西方反制行動應拿捏好尺寸 然而,上述說法不僅無法說服盟友,甚至讓國際投資界不寒而慄,普遍懷疑沙國政府根本企圖混淆視聽,因為自薩爾曼王儲掌權以來,情報機構一向是由他直接下令領導,而且變得越來越專制,數回發動大規模鎮壓行動,把自己認定是對手或站在反方立場的活動人士、商人和其他王室成員關進監獄。 好比去年風馳電掣的反腐行動。就在第一屆未來投資論壇落幕幾週後,薩爾曼下令逮捕數百名遭控的王子和商人,拘留在主辦論壇的麗池卡爾登(Ritz-Carlton)。當富麗堂皇的客房成為整肅的神經中樞,這家高級飯店的名聲跟著走調了。 今年的悲劇發生前,薩爾曼還被全世界政府視為改革者,主要是因為他約束國內宗教力量,並承諾對伊斯蘭教更寬容,因此西方政府對他恣意妄為的行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像是二○一五年他主導干預葉門的行動,造成約五千人死傷的毀滅性後果,還引發國際要求美、英停止供應武器的呼籲。 沙國至今提不出任何可信解釋。除非有具體證據能推翻改變土耳其的「野蠻謀殺」指控,否則,西方政府必須開始考慮採取行動。拿捏尺度不容易,因為沙國是全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具備採取對抗性行動反擊的能力。因此,西方的回應既要保護自身少受傷害,也要強到足以敦促它改變行為。 ...

2018.11.01

國際

作為一個投資銀行家,我的工作之一是協助企業募集資金。撇開財務數字不談,企業是否能成功高價集資並不全然依賴基本面,領導人的charisma(個人魅力)也是關鍵。馬雲當年在什麼都還沒有的時候,僅花了20分鐘就說服軟銀孫正義投資2,000萬美元於阿里巴巴。 年底選舉將近,每個候選人無不使出渾身解術,到底要如何才能吸引選票?政黨意識形態?政績?還是形象?我覺得到頭來,還是回到候選人的個人魅力,人格特質的形象塑造重於一切,這就是政治。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柯P,他本來完全掌控全局,但年初對於「兩岸一家親」言論的道歉事件,讓人覺得他立場游移,以致形象受損,一夕之間流失很多選票。但最近「學姐」題材的炒作,又讓他鹹魚翻身,回到領先地位,而且超越第二名有一段距離。 柯P不管是搔頭、皺眉或傻笑,都讓一般市井小民覺得很有親切感,和日常生活產生連結,而不是高高在上。 美國近代最親民的總統有2位,一個是甘迺迪,另外一個是雷根,都擁有strong charisma,柯林頓還差了一段距離。川普的個人形象完全不親民,但他的政見打動民心,強調美國優先、工作回流,最近民意竟然創歷史新高。川普不在乎作為一個全民總統,政見主要訴諸中低收入白人,但卻政策運用成功。 不管是政府、企業或個人,都需要學習取悅別人,這是一種popularity contest,而且是有技巧的。我常請我的客戶想像他們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百米決賽,4年才有一次,10秒就結束了,要如何才能短時間勝出、達到自我推銷目的?一般開會時間只有1個鐘頭,往往前20分鐘就會定結果,決定會議成功還是失敗。 台灣在全世界沒有很多朋友,所以如何讓人喜歡變得很重要。上周一家南部的台灣企業成功推銷自己,吸引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KKR以478億新台幣投資併購,這家公司叫做李長榮,前任董事長是我的學長。 李長榮化工是一家老牌化工公司,生產非常專門的化工原料。這幾年連台塑集團都被投資人所遺忘,所以根本沒有人會注意這樣的企業,要不是前幾年他們和高雄氣爆事件連在一起,登上社會新聞頭版,後來還被罰了鉅款,否則無人會知道其存在。 這樣一家企業被全球頂級外資高價收購,說明了什麼?對於其它台灣傳統企業老闆來說,可以說有很強烈的鼓舞,相信自己未來也可能被看上。對於一般小股民來說,等於上了一課,原來寶藏不只是台積電、鴻海而已,自家後花園就藏有黃金。 至於對其他外國機構投資人而言,也等於重新肯定並發揚了所謂的「台灣價值」,這比我們自己宣傳要有效多了。 50年前,化工是全世界最紅的行業,然而這些年由於環保問題,在台灣幾乎沒有辦法存活,連中油在高雄都遭到民眾強烈抗議,台塑新廠也轉赴美國投資。這樣一個落寞不堪的行業竟然被全世界一流外資看上,代表我們其實完全不知道,台灣到底有多好。 荒謬的是,外國人那麼看好台灣企業,但台灣在國際上卻越來越孤立。上周由於台灣部分人士發起參加東京奧運正名公投,以「台灣」取代「中華台北」名義,以致中國施壓東亞奧運會,取消明年台中市主辦東亞青年運動會資格。 在此同時,全球44家航空公司在中國強力壓迫下,全面取消台灣作為國家的識別,未來標誌皆變成「中國台北」,連模糊空間都沒有了。 台灣這種政治和經濟的反差是絕無僅有的。台灣是一個受歡迎的品牌,外國公司會投資台灣企業、買台灣產品、雇用台灣員工,但不會願意捲入台灣的政治爭議。我們要爭名還是實? 台灣在國際上是隱形人,但KKR表示要投資「隱形冠軍」。台灣的價值,外國人看在眼裡,最近2018生技產業Bio-Taiwan大會,有上千個外國人士來台考察。中國剛爆發假疫苗事件,重創生物醫藥類股,相對更顯示台灣醫藥產業的技術以及醫藥從業人員的道德標準,這對台灣生技股價值提升絕對是有正面助益的。 香港的際遇和台灣很像,近年由於「粵港澳大灣區」政策,香港的身分已漸漸消失。但在此同時,香港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卻更加顯著,今年上半年有近百家企業在香港上市,不管是全球最大IPO小米或是小型民企,這就是不可取代的「香港價值」。 讓我們追求真實的台灣價值,拋棄虛偽的台灣正名! ...

2018.07.31

職場

撰文/英語島文章收錄於英語島www.eisland.com.tw本文作者 Tammy 英國職場講究工作的效率與績效,也重視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平衡,職場表現不是一定得制式地一週五天照時打卡在辦公室辦公。很多公司都有彈性上班政策(flexible working policy),政府也規定有子女的員工,如有需要可以跟公司申請彈性上班方案。 彈性上班的彈性幅度廣泛,從偶爾為之的彈性配合,到正職工作合約的大調整,公司會與員工找到最適合彼此的工作方式。我自己也是彈性上班的受惠者,在和公司討論時,通常有時間、地點、時數的三種彈性方式。 簽訂工作合約:在家上幾天班由自己決定 在家上班(working from home)是彈性上班中很普遍的一種。這幾年在英國,我曾有臨時在家上班的狀況,例如搬新家需要在家等工程師來裝網路;或身體不適,事前或當下立即跟主管說明,當天如沒有影響其他同事的作業,就在家上班。時常聽到同事臨時在家上班的原因是小孩生病,無法去托兒所,只好自己在家上班兼顧小孩。 我的公司全面實施彈性時間上班,上班不用打卡,我可以自行選擇何時進辦公室跟何時離開。時間上進辦公室跟離開的時間自己決定,也允許不必每天進辦公室能在家上班,重視的是產出與效率,倡導聰明跟彈性上班法(smart and flexible working)。很多同事都很早出門上班,6點出門,7點到公司,3點離開。讓員工少花費多餘的時間跟心力在顛峰通勤時間塞車,是企圖創造對家庭友善(family friendly)的工作環境。 我聽過一間對小家庭非常友善的公司,100人的公司,約5成的同事都固定一天在家上班,通常大家都選週五在家上班。這其實也造成了一些不方便,週五時7成主管級員工(management level)都在家上班,如果有突發事情,只能靠電話跟email跟上司討論。 這樣的彈性上班需要有配套措施,例如團隊間有清楚的工作流程,才不會因溝通不良而遺漏事情。聯繫跟溝通除了基本的email跟電話,也有視訊通話,在家上班的同事也需要參與會議及討論事情,也讓員工不會濫用福利而拖延進度。但是開放的同時也有看不見的壓力,沒有每天進辦公室,需要加倍展現工作績效,花心力建立同事間的情誼。 為了孩子,政府讓媽媽們多元化彈性上班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正職工作一定是5天嗎?在英國常見「正職合約」,指只上班2天、3天、或4天的情形。通常請育嬰假回來上班的同事,會申請彈性時數的上班方式,包含減少天數、減少每日的時數、或是用4天上完5天的工時(compressed working hours)。 英國政策保障有17歲以下子女的父母,在同家公司受雇半年後,如有需求,有權跟雇主申請彈性工作的方式: 程序上,由員工提出正式申請書,向公司說明想要怎樣的方式、對公司的影響、該怎麼因應,之後跟主管開會討論。公司有權拒絕彈性申請,或建議其他方案,需清楚說明拒絕的原因並符合政府規範,否則員工可以再上訴。我認識不少年輕媽媽跟任職的公司申請工作分工或減少天數,一週只上班3或4天;但也有朋友申請的上學時數被主管拒絕。 每個產業與公司的環境都不同,彈性時數的普及性也稍有不同。在英國申請彈性時數,是考量小孩照護下制定的。在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台灣(編按:2015年台灣生育率倒數第三),如果政府希望能營造兼顧工作與家庭生活的職場環境,除了育兒津貼,訂立協助小家庭育兒的法條,也許是改變的第一步。 英國最彈性最不彈性的行業前三名: 最彈性: 1.醫療健康產業2.社會福利事業3.教育培訓事業 最不彈性: 1.(工廠)維護、維修工作人員2.製造業3.機器設備、建築建造業 作者簡介: Tammy,曾在台灣從事網路廣告業5年,現任英國零售業電子商務經理,從最初的Executive,到後來有直屬Team,真實感受英國不同的職場差異。雄心變柔心、壯志變心志,經營個人臉書頁:【大英國辦公室小職員】分享英國職場文化、職場英文、生活與求職,期望帶來不同於台灣的觀點。 {DS_BOX_11898} ...

2016.10.14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