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假日

共有 2148 則相關文章

焦點

「這多少錢?」講著帶有口音、不甚流利的中文,走在高雄傳統市場中,兩名泰國人正在採買要帶回宿舍烹煮的晚餐,他們是跨海來台教授泰拳的教練,在台灣,目前共約有二十位出頭,以及許多來台工作的泰國人,因為這項運動,與台灣這片土地結緣。 在他們身旁,做為司機與提供這群教練宿舍的,是協助他們跨海來台工作的慕泰拳館負責人湯淑妗。 即使語言不通,日常對話很多時候都要靠比手畫腳溝通,但如有多次在國內外比賽中奪牌、具世界泰拳錦標賽國家代表隊資歷的林勁成所在的慕泰拳館,以及全台諸多泰拳拳館,近年開始引入正式泰籍教練的初衷,就是為了提升泰拳教學的完整性,並提升台灣選手的實力。 這群人,正是台灣近年泰拳發展重要的角色之一。 「全身都用得到」的運動新選項去年台灣首辦國際賽、能見度大增! 泰拳近年越來越受到國際與一般大眾所接受,雖然尚未躋身奧運正式項目,但在二○二四年的巴黎奧運期間,國際泰拳總會(IFMA)在當地舉辦了示範賽。 在同一年,台灣也首度舉辦了亞洲泰拳公開邀請賽,這是台灣發展泰拳十餘年來,首度舉辦的國際賽事,象徵著台灣發展該運動的新里程碑。 以平時會舉辦的國內泰拳賽事青年盃與中正盃為例,去年共五百七十多人參賽,四年成長近三倍,參與人口快速增加。 圖表製作者:陳慶徽 他們平日有空會帶著泰籍教練出門採買、逛夜市等,協助他們更加融入在地生活。攝影者:楊文財 泰拳在台灣的能見度提升,除了台灣選手的國際賽成績提升,大眾參與度提高也是關鍵。 不同於其他競技項目,泰拳又以「八肢運動」著稱,原因是,除了拳、腿之外,還可以使用肘擊、膝蓋踢擊等動作,相較於拳擊,抑或是強調踢擊的跆拳道,攻擊形態更為多元。 「泰拳特殊的就是全身部位都用得到。」NGU Muay Thai Fitness拳館(以下簡稱NGU拳館)負責人熊嘉豪(Roy)指出。 具備國手資歷,目前也是慕泰拳館教練團一員的林勁成表示,泰拳的消耗比其他多數運動高,近年健身市場逐漸飽和後,有民眾覺得健身太靜態,想要找可瘦身、燃脂、又有趣的運動項目,泰拳在此時就成為新的選項。 由於加入肘擊、膝蓋踢擊等動作,一般民眾學習泰拳,也是很好的防身技能,因為使用者可以藉此以小搏大、戰勝對手。 曾在IFMA世界虛擬線上泰拳錦標賽大師組的禮師舞項目,完成金牌二連霸的祥豪泰拳館長王士豪就點出,肘擊不同於拳擊,體重與力量上的差距,並不絕對影響攻擊力道,「運動防身來講,它可以克服量級上的差別。」 走入平日的祥豪泰拳館,上至四十幾歲的男女、爸媽,下至國小四年級的弟弟,都是上課的成員。 在該拳館上課的張靜雅向商周指出,最初會帶著女兒接觸泰拳,就是為了防身,不過練著練著就成了興趣。 不過,雖然這項運動現在越來越受到台灣人歡迎,但在推廣的歷程脈絡上,其實並非一帆風順。 在台歷經「野蠻生長期」泰籍教練從非法邊緣到備有正規資格 最初,泰拳曾在台灣經歷過一段野蠻生長期,最初參與過該運動的人,都是原本出身散打等運動者,泰國拳協會的前身,是中華武術散打搏擊協會下面的委員會。 若追溯該運動在台最早發展脈絡,在協會正式成立、開始合規引入泰籍教練之前,泰國人參與台灣泰拳運動的身影,大多是來自泰國的泰籍移工。 中華民國泰國拳協會秘書長蔡豐穗回憶,當時有些移工,過去可能在家鄉有學過、打過泰拳,因此來台後在地方繼續從事該運動,但細究其中真正具備完整泰拳資歷者,其實很少,甚至也不乏未具資格,就在台灣教泰拳,走在灰色或非法地帶的泰籍教練。 曾在國際賽以禮師舞項目奪得佳績的王士豪(圖中)指出,近年在網路推波助瀾下,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泰拳這項運動,在他的拳館中,學員從大人到小孩都有。攝影者:楊文財 從小就跟著媽媽學習泰拳的張茗萁,原本只是想學一套防身術,現在也成為了能在國際賽場上奪牌的台灣好手。攝影者:楊文財 湯淑妗指出,這類移工可能是在自己工廠下班或放假之餘,到拳館打工,因為他們的泰籍背景,學員可能會向這些人學習,不過,由於並非正統泰拳教練出身,這樣的教學反倒可能讓學員在過程中受傷。 蔡豐穗補充,即使這些人只是擔任本土教練教學上的助教,卻因為所學並不夠全面,往往能教的面向與技巧有所局限。也因此,近年協會除了增辦大小比賽以外,也開始與各地拳館合作,正式從合法管道引入正宗、具備教練資格的泰籍教練。 過去,台灣人要學習正統的泰拳,多數是靠著選手自己自費出國,到當地拳館進修,而現在,像是NGU拳館,就是國內第一批與協會合作,導入泰籍教練的拳館,直到現在,該拳館仍會針對這群來台的教練,舉辦講座與考核活動,確保教學品質。這樣的導入,也為泰拳在台灣的發展上,帶來助益。 不只純粹競爭,更有文化底蘊僅憑一支舞「就知道他大概來自哪」 協會加大推廣力度,合法泰籍教練的引入,再加上大眾興趣提升,使得泰拳這個過去要依附在其他類拳館才能教授的運動項目,也逐漸衍生出像是慕泰等,專注在泰拳運動的拳館。 越多運動人口參與,也就越有機會催生出成績。 曾在國際賽場上奪牌的王士豪就是代表案例,前述帶著女兒在王士豪拳館練習的張靜雅,女兒張茗萁更是在二○二四年的世界青年泰拳錦標賽中,拿下青少女組禮師舞的銅牌。 在國際取得佳績之餘,到了場下,泰拳背後的文化,與台灣這塊土地,也持續的雙向互動與融合。 以禮師舞為例,這個比賽項目,原本只是泰拳競賽中,選手會做的賽前儀式,在過程中,藉由舞蹈來表達對於神明、師長的尊敬之意,同時達到暖身的效果,隨著發展演進,該項目被直接獨立成一個比賽項目。 蔡豐穗認為,這正是泰拳不同於其他武術的特點之處,不只是純粹的競爭,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同拳館所跳的禮師舞也會有所不同,舉手投足之間,都顯示泰拳尊師重道的精神。 「以前在泰國,看他跳的禮師舞,就知道他大概是(來自)哪邊(拳館的)人,」王士豪指出。 泰國拳協會理事長張恩煌指出,王士豪能在國際賽場奪牌,背後也是揉合了他過去的國術底子,發展出一套連泰國選手也折服的禮師舞。 從民眾到企業老闆都愛!是消遣運動,更是台泰文化橋樑 不僅是專業上會有交流,文化上也有。專業選手會自費赴泰進修,一般人也會因為泰拳去泰國旅遊,前往著名泰拳館朝聖,張靜雅便說,她與拳館其他同學,會揪團去泰國泰拳館參觀、上課,體驗原汁原味的泰拳魅力。 根據亞洲最大旅遊電商平台KKday統計,站上顧客購買泰拳商品的下單次數,已自二○二二年的約百單,躍升到二三年千單的規模,顯示泰拳在台灣遊客中的接受度與參與度,持續在擴散中。 圖表製作者:陳慶徽 「我最近也去學泰文,也讀了一些歷史。」身兼慕泰拳館教練之一的林勁成,除了過去為了精進技術跑泰國外,為了與請來的泰籍教練互動,更開始學習泰文。 在泰國,許多參與泰拳的選手,初衷都是為了家計與生存而戰,林勁成表示,若跟泰國人說自己是打泰拳的,通常都會被認為是很願意吃苦、很厲害的人,且在大多數泰國人眼中,泰拳也是讓國家能見度提高、觀光收入提升的關鍵因素。 湯淑妗表示,這些泰籍教練,即使來台薪資是在泰國教拳的三至四倍,手頭還是很緊,原因是他們都會把八、九成的薪資匯回泰國,提供家人使用,而不是給自己。 也因此,在下班之餘,林勁成與湯淑妗會帶著泰籍教練們逛市集、一起聚餐,拳館提供宿舍以外,每週也會定期提供食材,在雇傭關係之外,他們與教練們更像是夥伴關係。 隨著越來越多人參與,越來越多的泰拳館成立,泰拳文化在台灣也逐漸生根,現在,它早已不只是一般民眾的下班消遣,也是大老闆、大企業員工福利的選項之一,包含晶華集團董事長潘思亮、嘉新水泥總經理王立心等人,都是泰拳運動的參與者,讓泰拳成為台、泰雙邊文化互動的橋梁。 隨著泰拳越來越被大眾所看見,這項運動也漸漸成為上班族等族群,在休閒時間的健身燃脂、瘦身新選擇。攝影者:楊文財 ...

2025.01.23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