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從產品到營運,Gogoro踩了哪4個坑?一個資深投行家的觀察 台灣電動機車龍頭Gogoro遭遇亂流,自2011年起即擔任執行長的陸學森9月13日宣布辭職,另外也爆發採用中國製零組件,卻申請政府補助的新聞。一個新創巨星殞落,令人嘆息。 Gogoro曾經是台灣最被看好的獨角獸,2022年赴美掛牌,掛牌盤前市值高達22億美元,至今只剩下1.5億美元,股價大跌。 Gogoro創辦人陸學森是香港人,曾任宏達電創意長,打造出台灣電動機車生態系。Gogoro的投資人除了新加坡主權基金、台灣國發基金外,還包括企業大咖如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前後募集了大量資金。 今年第二季以來,Gogoro出現核心主管離職潮,包括營收長、財務副總、行銷長、產品長,這是企業內部存在著問題的警訊。 Gogoro為什麼會失敗?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拿不出實績 陸學森是卓越的設計師,而且很有願景、口才極佳、很會募資,但他卻不是優秀的CEO。由於過去幾年市場上的資金多,投資人特別願意砸錢在具有綠能永續概念的企業,但現在科技業進入寒冬,一切回歸根本,讓Gogoro過去能成功的因素消失了。 Gogoro業績不佳,只能不斷編織未來願景,最終連大股東也喪失信心。 2.企圖心太大 Gogoro過去幾年曾進軍中國、越南、印尼、韓國,還包括智利、哥倫比亞、尼泊爾、菲律賓和印度,但未真正落實。且由於擴充過於分散,資源也無法跟上來。 國際化是台灣的弱點,連台積電前進美國都遭遇大挑戰。一間公司要進軍國際,不能只靠領導階層帶領,團隊整體的國際化能力也很重要。另外,台商進入不熟悉市場時,一定要與當地龍頭企業合作,不能什麼都自己來。 3.成本過高 做電動車最高的成本就是電池,成本過高不僅會壓低利潤,也會讓產品價格沒有競爭力,而Gogoro一直以來都無法解決這個難題,找到獲利模式。 此外,在中美脫鉤、全球供應鏈重組的狀態下,Gogoro想要打造低成本的「台製電動車」有很多困難。經濟部最近要求中國製造、台灣組裝的MG電動車,需有一定國產化比例,雖可帶動本地供應鏈,但導致成本大幅增加,Gogoro也一樣。 4.定價不符合客群需求 陸學森的權力大,一切以設計優先、與市場脫節,當初會推出定價12萬8000元的電動機車,相信他就是以電動機車界的蘋果自許,卻忘記顧客都是小資族。 Gogoro的失敗對台灣新創企業是一記沉重打擊,值得我們深思。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林易萱 ... 2024.09.25
職場 成功的人都有這一個資產:9個主動建立「好聲譽」的方法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關注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但卻忽略了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聲譽。在馬歇爾·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一書中,對聲譽這個概念有深入的探討,也讓我對它有了更新的認識。 聲譽是創造正向力的關鍵要素,是他人對你身份和成就的評價。雖然聲譽對我們的事業發展至關重要,但我們往往對自己的聲譽一無所知。 因為我們很少有機會了解他人對自己的真實看法,無論這些看法是否正確。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可能過於專注在完成任務,而忽視了自己的行為和言談,如何影響他人對我們的看法。 馬歇爾在書中分享,他為高階主管進行一對一輔導訓練的經驗。他訪問15至20位同事和下屬,對這些高階主管進行全方位的反饋評估,然後將結果告知高階主管。令人驚訝的是,即使是這些聰明、成功且積極的高階主管,對評估結果也常常大吃一驚。 如果連這些超級成功人士都對自己的聲譽茫然不知,那我們普通人更是如此了。這個例子也更凸顯了「主動管理聲譽」的重要性。 為什麼我們會忽視自己的聲譽? 馬歇爾認為,這是因為我們常常將「讓他人覺得自己聰明」和「讓他人覺得自己有用」這兩個需求混淆了。 我們從小就被訓練要證明自己有多聰明,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即便進入職場後仍然如此。然而,過分追求「聰明」可能會導致一些愚蠢的行為,比如進行無謂的爭辯,或是不善於傾聽他人意見。這不僅無助於建立良好的聲譽,反而可能損害我們的職業關係和發展機會。 馬歇爾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假設——健腦丸問題。如果有一顆藥丸可以讓你的智力提高10%,但其他人會認為你變笨了20%,你會選擇吃下這顆藥丸嗎? 這個問題反映了我們對聲譽的態度。許多人會選擇吃下藥丸,因為他們並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但馬歇爾認為,聲譽的重要性遠大於實際能力的小幅提升。這個假設讓我們思考:在職場中,是否應該更注重他人對我們的看法,而不僅僅是我們實際的能力?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面臨類似的選擇。比如,作為一名產品設計工程師,你是選擇提出一個創意十足但可能被駁回的方案,還是提出一個稍遜一籌但能被接受的方案?這裡沒有標準答案,關鍵是要考慮到這個決定對你長期聲譽的影響。 我們需要在「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為團隊創造價值」之間找到平衡,這樣才能建立起既專業又有貢獻的聲譽。 馬歇爾強調,聲譽和正向力之間也有著密切的關聯。如果他人對你的評價很高,你的自我感覺也會變好,進而散發出積極的能量。反之,如果你的聲譽不佳,即使別人不說,也會影響到你的工作狀態和人際關係。 如何主動建立和維護良好的聲譽? 我們該如何建立和維護良好的聲譽呢?馬歇爾提供了一個實用的工具:行為模式問卷。這個問卷要求我們回顧過去一年中「不同凡響」和「不堪回首」的瞬間,分析這些瞬間背後的個人狀態,並思考同事們對這些事件的了解程度。 透過這個練習,我們可以更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模式,以及這些行為如何塑造了我們的聲譽。這種自我反思的過程,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優缺點,還能更有效的改進自己的行為。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可以運用馬歇爾的以下建議,來強化自己的正面聲譽: 定期反思:每週或每月花些時間回顧自己的表現,特別關注那些可能影響聲譽的關鍵事件。這種定期的自我檢視可以幫助我們及時調整行為,避免不良習慣的積累。 主動尋求回饋:不要害怕聽取他人的意見,這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的盲點。我們可以定期與同事、上司或下屬進行一對一交談,詢問他們對我們工作表現的看法。 注重一致性:記住,聲譽是日積月累形成的。要持續展現你想要建立的形象,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而前功盡棄。這需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警惕,始終如一的展現專業和積極的一面。 選擇「有用」而非「聰明」:在做決策時,考慮哪個選擇能為團隊和公司帶來更多價值,而不是僅僅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這種以他人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 培養自我意識:學會觀察自己的行為模式,並思考這些行為如何被他人解讀。這種自我意識可以幫助我們在各種情況下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主動承擔責任:當團隊遇到困難時,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並尋求解決方案,這樣可以展示你的領導力和責任感。 分享功勞:當取得成功時,不要忘記感謝和表揚團隊成員的貢獻,這樣可以樹立一個慷慨大方的形象。 持續學習:保持對新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熱情,這不僅可以提升你的專業能力,也能給他人留下積極進取的印象。 注意細節: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細節,比如準時參加會議、認真準備報告等,這些看似微小的行為都在潛移默化的塑造你的聲譽。 聲譽是我們職業生涯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資產,它不僅影響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也直接關係到我們的自我感受和工作表現。深入了解自己、主動管理自己的形象,可以逐步建立起正面且強大的職業聲譽。這不僅能幫助我們在職場中獲得更多機會和支持,也能增強我們的自信心和工作動力。 *本文獲「Roger學長」授權轉載,原文:聰明VS有用:如何在職場建立正面聲譽 責任編輯:湯明潔核稿編輯:陳柏燕 ... 2024.07.17
國際 德國之聲》TikTok怎麼了?小紅書遇大批「難民」湧進,App Store排名暴衝第一 這類指稱有「中國間諜」的言論,是在諷刺美國政府想禁用TikTok的理由——擔憂其蒐集的用戶個資可能因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受限於中國法律... 2025.01.15
減碳ESG 吳道揆導讀》全球影響力投資AUM的年複合成長率只有14%?GIIN的年度調查是否揭露了發展真相 另外一個讓我大失所望的「發現」:74%投資者追求市場利潤(這與過去接近),但是除了兩個資產類別外,其他都無法達成其利潤目標... 2024.10.14
財經 商務專業人士AI效率放大術,PHILIPS 小飛筆【 AI 筆型錄音筆】助您事半功倍 二、不綁個資保護隱私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小飛筆具備簡便操作和強大的隱私保護功能。... 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