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人潮

共有 2232 則相關文章

焦點

站在車水馬龍的澀谷街頭,我們和蔡承旭約在Google大樓前碰面。這裡,是他過去工作了七年多的地方,但他最新的任務,不再是加入任何一間日本科技業外商,而是協助陽明交通大學籌備「台日交流推動辦公室」,成為台、日半導體交流的窗口。 他協助Google、亞馬遜跨部門溝通台灣人才優勢在哪?英文、適應力強 在日本科技業工作、一路晉升到高階經理人的台灣人才不少,但有趣的是,蔡承旭的路徑並非工程師,而是產品經理(PM)。 起初,他被遊戲橘子派駐來日本分公司,之後從遊戲業轉戰娛樂業,分別待過迪士尼、Google、Netflix、亞馬遜等知名外商。他做過迪士尼集團內所有企業的亞太區官網統籌,負責全球的Netflix作品視覺創意統籌,也在二○一六年里約奧運期間,負責YouTube在日本的可口可樂即時客製化廣告。 「這些公司核心產品不同,但我一直都是擔任那種居中協調專案、去幫忙翻譯公司裡不同部門的語言的角色,例如把工程師的話翻譯給銷售人員聽,」他笑道。 舉例來說,他在亞馬遜Prime Video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確保影片如期上架,這代表從上架日回推,前面的每一個流程都要順暢,經手人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務,而且彼此系統不能互斥或卡住。 於是,他的溝通對象至少有四方人馬:拍攝影片的廠商、負責上架的工程師,以及分別位於印度、美國辦公室,負責整體系統維護的團隊,再加上時差影響,上架日可說是二十四小時待命。如果不幸哪個環節出包,影片必須延後幾小時上架,他也得扛起責任,「那天就是要換上西裝,代表整個團隊出去跟廠商道歉。」 這麼繁雜的溝通環節,為什麼日本亞馬遜會信任一個母語非日文的台灣人? 「我覺得,語言跟文化接受度是重點!」蔡承旭坦言,外商的標準工作語言還是英文,光這點,台灣人就有相對優勢。 其次,英文好的日本人中,又有一大部分是「有出過國、但無法理解美國文化」的人,其思考邏輯依舊非常日式,這在和美國、印度等辦公室對焦時,就會產生溝通障礙,反倒是台灣人,對各種文化的適應性都很強。 AI崛起+台積電熊本廠開幕日本發覺科技人才不夠,開始往外找 近三年,日本突然掀起半導體與AI職缺潮,科技業人才供不應求,連地鐵站或電車車廂內,都能隨處看見徵才廣告。原因為何? 蔡承旭分析,一是日本原本就只有四八%的應屆生會選擇讀大學,理組生的薪水普遍比文組低,其中還有一大半是聚集在傳統製造、機械、工業設計等所謂的「主流」領域,而非電腦科學,原始人才基數本來就較少。 第二,在ChatGPT問世之後,AI掀起巨變,幾乎會成為所有產業的基礎,再加上台積電熊本廠開幕,「這個時候,日本政府意識到科技人才不夠了,最快的方式就是往外找!你會發現,最近鎖定高技能人才的簽證、或是申請永住有加分的項目,幾乎都跟科技業有關,幾乎是變相的移民政策了。」 圖表製作者:蔡茹涵 這也與他日後要接下的任務密切相關。 陽明交大諮詢專家、台灣智慧資本執行長張智為證實,未來會由蔡承旭擔任台日交流推動辦公室的對外窗口,負責與日本各大名校對接,把當地學者們的頂級技術,移植到新竹的產業園區內,若有發展應用的可能性,就能變成技術IP。 除了橫跨台、日的產學共創,這個辦公室還有另一項長期目標:推動半導體國際教育,未來要讓日本的政府官員以及企業家們來台灣上課,設立一個類似EMBA的半導體國際學程,持續拉近雙方關係。 「台灣一直夾在中、美兩個大市場之間。但其實,日本有學術研究扎實的基礎科學家,台灣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和AI產業鏈,雙方會更有平等、共創的可能性,」張智為強調:「而且,日本有品牌,懂得創造非常細膩的科技產品使用情境。或許,這也是台灣人的新機會。」 ...

2025.01.09

管理

一些人在喝咖啡時喜歡往裡面放一顆雞蛋,特別是在香港的一些茶室,客人點咖啡時,服務生通常會問:「要不要放雞蛋?」但是心理學家建議,最好不要這樣問,而是應該問:「放1個還是2個雞蛋?」 為什麼這麼說?先來看個小故事—— 在一條街上,有兩家粥店面對面開著,兩家店差不多,賣一樣的粥、做一樣的茶葉蛋,每天出入的顧客人數也差不多。雖然是小生意,競爭卻很激烈,兩家店的老闆都摸不清對方的實際狀況,於是各自找了一個服務員去對方的店裡探查。 先是東邊粥店的人進了西邊的店,他要了一碗粥,當服務生端上熱騰騰的粥時,服務生問道:「先生,您加茶葉蛋嗎?」就這樣他要了一顆茶葉蛋,吃起來。 他發現每進來一位顧客,服務生都會問「加不加雞蛋」,客人有加的、有不加的,除此之外,和自己的店裡沒什麼不同。探查完畢後,回去向老闆彙報情況。 過了不久,西邊粥店的人去東邊的店探查,同樣仔細探查一番後,發現這家店的情況和自己店裡的差不多,只有一點不同,那就是當服務員端上粥時他們這樣問:「先生,您加1個茶葉蛋還是2個茶葉蛋?」探查完畢後,回去也向老闆彙報了情況。 半年後,東邊的粥店越做越大、越做越出名,而西邊的店則越開越小,原來這個錢差在茶葉蛋上。 東邊的店每天能賣出兩百多個茶葉蛋,而西邊的店一天只能賣出三十多個,按照一個雞蛋1元來算,一天就差一百七十多元,一個月就是大約5000元!僅僅是因為不同的問法,就差了這麼多錢。 二選一法則/封閉式提問:讓顧客順著你的思路走 其實,東邊這家粥店運用「二選一法則」,又叫「封閉式提問」,這種提問方法能縮小選擇範圍,讓顧客在不經意間順著你的思路走。 比如你想約一個人見面,如果你問有沒有時間,對方通常會回答「有」或是「沒有」,而如果你這樣問:「你週六有時間還是週日有時間?」這時對方就會順著你的思路去想,告訴你週六或是週日。顯然這樣的答案才是我們想要的。 經驗豐富的業務員總是會問:「您喜歡淺色還是深色的衣服?」「您要便宜一點的還是貴一點的?」因為做為銷售高手,他們深深懂得利用「二選一法則」來促使消費者購買他們的產品。 類似這樣的提問還有很多,比如: 「您喜歡喝咖啡還是茶?」「您要買布藝的還是皮質的?」「您喜歡一個門的,還是雙開門的?」「您是選A套餐還是B套餐?」  其實,一旦業務員提出這樣的問題,無論客戶選哪一個,他們的推銷目的都已經達成了。不過在運用「二選一法則」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置後」原則 在提問時,把希望對方選擇的話放在後面,人們通常會選擇它。比如你可以這樣說:「您買1件還是2件?2件可以換著穿。」絕大多數顧客會脫口而出:「那就2件吧。」 再比如,你不太想幫別人帶東西,就可以這樣說:「是我幫你拿回去呢,還是你自己拿回去?」這樣一說,既能讓對方感覺你是在關心他,又能讓對方因為不好意思而選擇自己拿回去。 2.不要頻繁使用 人們最怕囉唆的人,如果短短的1分鐘內你就頻繁使用「二選一法則」,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在強迫他,自然會對你產生抗拒心理。 比如當你剛進入商場時,一些業務員就追著你問:「您買褲子還是衣服?」「您喜歡哪種款式,是這個還是那個?」「您喜歡明亮一點的還是暗一點的顏色?」想必聽到這樣的話,你也會失去購買的興致吧。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講重點!高效能人士必備的72條說話基本功》 {DS_BOX_37477}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5.16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