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推桌遊、開學堂、做Podcast,他們助移民工、新二代融合 年正式成立• 背景:由在台移民子女為主體,成員父母來自越、中、泰、印、菲、馬、柬等國家• 做法:透過「新二代留聲機... 2025.01.23
財經 永遠從需求出發 大同氣密窗矢志成為宜居環境的貢獻者 作為家戶必備鋁門窗,向來是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在本土的氣密窗市場中,廣為人知的便有大同、中華與力霸,其中,佔本土品牌超過三成的大同走過半世紀不僅成功突圍,還穩踞市占龍頭;分析箇中關鍵,相較傳統廠家只能提供一到兩套的產品,相當重視創新的大同,則是憑藉著卓越出色的研發設計能力,滿足不同建築型態、使用功能需求,成為擁有全台最多窗型系列的品牌。 為了提高設計及研發的含金量,大同光是設計研發團隊就有十四人之多,創業界之先河,對於相對保守的鋁門窗產業來說,更是不可能產生的龐大投資。然而對大同氣密窗而言,更像是一種DNA的傳承;對此,大同鋁業總經理張哲碩笑言,「早在三十年前,父親就大刀闊斧地進行『數位化』,特別聘請專人寫企業e化的DOS程式,然後收集客戶採購資料,藉此預測需求,早一步備貨。當時一台電腦價值至少值蛋黃區的一棟房子,爸爸都敢買回來用!」 大同鋁業總經理張哲碩透過各種嘗試,為企業經營及員工凝聚找出方向。 雙品牌策略奏效 師法日本匠人精神形塑創新引擎 承繼了這樣的前瞻精神,當年希冀藉由較好打出名氣的日本品牌三協,以雙品牌策略鞏固市場,沒想到接觸沒多久就石沉大海,終於在二年後,以誠意打動三協,最後不僅取得台灣經銷代理權,雙方還合資在台成立三協大同廠,帶動大同鋁業的製造技術與生產管理升級。 2012年成功取得與日本三協氣密窗合作後,張哲碩特別前往日本三協進修,到總部及各工廠進行為期半年的研修,學習製造技術與管理模式,這趟日本行,不僅大幅精進技術和管理功力,「更明白了『品質是設計出來』的內涵,也就是說在進行產品設計開發時,不光只有設計,舉凡後續的品質、製造的過程、售後的服務等細節,也都要全部設計進去。」 也因為體認到日本匠人的用心,為了將品質做到更好,大同與三協斥資成立專廠負責產品的生產製造,他也汲取日本經驗,陸續推動標準化,針對不同用料設定公差,大幅提升良率,而專門設置的研發部,更成為創新的引擎,每年至少推出一種新款,區隔與同業的差異化。因而「日本品牌、台灣製造」雙策略奏效,短短五年內,大同鋁業便以日本最新、水密度最好的氣密窗成功打響知名度,並在高級住宅建案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外,從豪宅到一般住宅的大量採購訂單也逆勢成長,繼續拉大與其他競爭對手的差距。 大同氣密窗在研發設計保有領先實力,為永續環境超前部署。 從源頭挹注ESG思維 打造綠色永續供應鏈 近年來,在數位轉型、ESG的浪潮下,對傳統鋁門窗產業也帶來不小的壓力。在看待未來的機遇與挑戰時,張哲碩表示,在產品面,大同氣密窗已有相當領先的作為,「從產品設計的源頭,就要挹注ESG的思維,由於鋁這樣的材料是相當耗能的,所以在供應商的選擇,我們會挑選採用綠能發電的業者,以打造符合永續的供應鏈。」 除了著眼綠色供應鏈的打造外,大同也從內部做起,「為了落實節能,目前我們已有採用太陽能發電,並購買綠電進行製造;而在產品設計方面,則是進行整合,除了更容易自動化,還要兼具性能及品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我們持續努力中。」張哲碩說。 而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大同也持續開發高耐候、防污、防蝕的塗料,並與工研院共同研發了奈米級塗裝,更申請了「經濟部工業局奈米標章使的證書,增加十年的耐用度,是全台唯一有表面奈米認證塗裝以及有量產實績的企業外,還有強化隔熱斷熱的斷熱窗,順應高齡智能社會的智能窗,從雨天自動關窗,防盜、瓦斯與火警偵測等安全功能一應俱全。此外,大同除了導入能源管理系統外,也已完成碳盤查報告,今年預計要整理碳足跡,張哲碩說,「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導入AI,希望透過AI及數據的協助,讓我們跟客戶、供應商間能夠達到即時供貨,減少不必要的庫存囤積。」 凝聚「大愛利他」共識 讓每一位員工皆能發揮所長 不過,在談及AI及其它數位工具的導入時,張哲碩始終強調,「無論工具有多新穎,最重要的還是使用者是否已具備『數位腦』。」而他認為要形塑出「數位腦」,則非從教育訓練及企業文化著手不可,「不改變文化,用什麼工具都不對!」 每半年舉辦的共識營,以有趣、富創意的方式,凝聚同仁共識。 與父親果決、迅速,遇事直接發號施令,強勢拓荒型的創業家領導相較,張哲碩更加看重團隊,也因此,他認為無論是要推動數位轉型或是要落實ESG,都必需從培養團隊開始。所以他接班後,勠力打破藩籬、鼓勵溝通,甚至聘請外師至企業內進行各式管理課程,還每半年舉辦一次共識營,大力推動「大愛利他」的精神,希冀透過有趣、富創意的方式,凝聚同仁共識。 「大同目前正處於由中小企業邁向大企業的階段,員工橫跨工廠及辦公室,要如何落實有效溝通,同時又能推動更符合時代需求的制度,我們做了很多的努力,所幸在這樣的方式推動下,漸漸看到質變。」張哲碩分享過去現場的主管,一發生問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以命令發號的方式譴責員工,然而在潛移默化下,如今主管也能換位思考,與下屬進行溝通,達到解決問題的共識。 「一個大組織下面,會分為許多小組織,而每個組織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麼公司也將獲得更高的利益。」奉行「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阿米巴哲學」的張哲碩最終希望為大同鋁業打造出一個最佳的「大愛利他」工作環境,讓每一個員工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全員參與經營,並在持續技術優化下,邁向國際市場,讓MIT鋁窗能翻轉傳統產業的刻板印象,成為引領永續的推手,也為宜居環境做出貢獻。 ... 2025.03.18
財經 低谷轉型,翻身CoWoS小金雞!志聖二代「同理心魔法」打進台積電 任何一位公司員工從志聖總經理梁又文眼前走過,他都能叫上對方名字、聊上兩句,這是一位從穿著到與員工互動,都不同常人的非典型企業二代... 2025.02.27
財經 掌握4組「關鍵數字」,不是富二代也能實現財富自由! 網路上不乏教人財富自由的文章、影片甚至課程,一定會都說得很簡單,只要「被動收入>總支出」就可以做到,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財富自由的路上,要避免各種阻礙 想財富自由的原因,你是屬於那一種?是為了追求安全感、為了可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或是為了不用工作? 不過,財富自由後有沒有可能發生一種悲劇:因為過程太辛苦,為了「犒賞」自己的辛勞,不小心讓你的開銷也跟著變大?收入和支出同時增加的結果,就是你永遠無法達到「財富自由」。 財富自由必須要懂4種財務指標 以下精選4種財務指標,幫助你在通往財富自由的路上不踩雷: 1.儲蓄率(參考值20~30%) 例:今年賺了100萬,存了20萬=20%儲蓄率。 為什麼要看儲蓄率?因為儲蓄是你未來能花的錢,同時也表示你在收支管理上做得不錯。但是,存太多現在不舒服,存太少以後更不舒服。究竟要存多少到底有沒有一個依據可以參考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2.超額現金比率(參考值50~100%) 例:每年你大概花48萬,以緊急預備金(準備6個月)需24萬來看,若年底戶頭裡還有72萬,代表有300%的超額現金比率。 為什麼要看超額現金比率?除了可以讓你知道應該要存多少錢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多的錢去幫你賺更多的錢回來。別讓你的「錢力」睡著了,那多的錢該變成什麼形狀呢?往下看看吧! 3.生息資產增長率(越高越好) 例:今年你擁有100萬會產生利息的資產,去年有80萬,代表有25%的生息資產增長率。 為什麼要看生息資產增長率?生息資產就像家裡養了一個孝順的孩子一樣,會定期賺錢回來給你當孝養費。當然是希望它越長越大,才能越賺越多。 4.扶養費用比率(越低越好) 例:每年照顧其他人(扶養小孩、需要扶養、長期照護等費用)需要48萬,而你每年收入100萬,扶養費用比率就為48%。 為什麼要看扶養費用比率?財富自由最遙遠的距離,不是你賺了很多錢不能花,最痛苦的事情是,需要你照顧的人生病或受傷,會一起花你的錢。(這時請想起那個曾經十分關心你的業務員。) 了解慾望,做出改變並持之以恆 本文希望給正努力在邁向財富自由道路上的朋友,一些反思及準備。我了解上班很辛苦,會想早點達到財富自由,很多是出於受到資方與社會過多的壓迫,或在薪資以外,不能得到其他收穫,例如:成就感、自我實現等,內心多少也會因為比較而感到壓力。 以我自己過去訪談的經驗來說,要清楚了解自己的慾望,並作出取捨。雖然過程中可能會令人感到痛苦,但也不要騙自己能無慾無求,因為能達成財富自由的人,都是在行為上作出改變並且持之以恆的。 *本文獲「理財好聲音」授權轉載,原文:真正能達成財富自由的4項指標,第一個是「儲蓄率」 核稿編輯:倪旻勤責任編輯:湯明潔 ... 2024.12.14
財經 從畢業住到成家立業,一次買到位!溫羅汀「里哲」為二代近鄰最佳選擇 ,此次「里哲」以基地242坪規劃33-43適切坪數,吸引不少原先就居住在大安、中正的家庭,許多父母為二代置產... 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