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中年人

共有 378 則相關文章

生活

你是否曾在皮膚底下摸到一個軟軟、會滑動的腫塊?這可能就是所謂的「脂肪瘤」。看到「瘤」這個字眼,往往讓人聯想到癌症,那麼脂肪瘤到底嚴不嚴重呢?會變成惡性腫瘤嗎?知名藝人賀軍翔曾因頭部長了脂肪瘤,出現脹痛感,甚至引發高血壓,這提高了大眾對於脂肪瘤的認識與關注。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前理事、台大醫院皮膚部皮膚保健及外科主任廖怡華表示,脂肪瘤多為良性,但仍須注意其變化,一旦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引發不適,則須採取介入性醫療。以下為口述紀要: {DS_BOX_38149} 脂肪瘤是皮膚常見的良性腫瘤,為許多成熟脂肪細胞所組成的一個實質構造,是相當常見的病症。 胖瘦都會長!脂肪瘤好發中年族群 脂肪瘤的確切形成原因仍未知,某些脂肪細胞產生基因突變增生是可能的主要因素,也因此只能在發現後處理,無法事先預防。脂肪瘤大多生長於皮下脂肪層中,少數長在肌肉裡面,通常為單一顆、不痛、摸起來柔軟或有彈性、會滑動的皮下腫塊。脂肪瘤好發於三十歲至五十歲間的中年族群,看到「脂肪」兩個字,大家可能會以為肥胖族群比較容易得到,但其實脂肪瘤跟胖瘦、飲食都沒有相關性,全身只要是有脂肪分布的部位皆有可能長出脂肪瘤,不過較好發的位置有:頸部、肩膀、手臂、前胸、後背、額頭等部位;較少的情況會長在下肢。 脂肪瘤大小多為五公分以內,一般不太會造成身體不適感,或危及生命。但如果脂肪瘤生長體積過大,可能造成神經壓迫,產生麻痛感,甚至有些人的脂肪瘤因為長在關節附近,使其活動受阻,造成行動不便。有一種特殊的「血管型脂肪瘤」,內部構造布滿血管,甚至形成小血栓,有可能疼痛感會更強烈。另「多發性脂肪瘤」則屬於家族性遺傳,一次會長多顆,遍布四肢或軀幹。此外,較罕見的「良性對稱性脂肪瘤」(Madelung's disease),起因與大量飲酒有關,好發於有飲酒習慣的中年男性,特徵為多發性、對稱地出現於頸部、頭枕部、肩部等。 是良性還是惡性?有這兩種特徵要小心 脂肪瘤大多為良性,成長速度很慢,通常摸起來腫塊會滑動、質地偏軟,這代表沒有跟周圍組織黏在一起,是良性的表現。但少數有可能會演變成惡性的「脂肪肉瘤」,從外觀或觸診的方式,較難準確判斷。脂肪瘤多數長在較表淺的皮下組織,可透過超音波檢查;若是長在較深層的肌肉組織,可能包覆血管、神經,甚至鑽到附近的重要器官,須特別重視,最好術前要做核磁共振檢查。總體而言,脂肪瘤的成長速度和大小是需要注意的兩大指標,若脂肪瘤的大小超過十公分、在半年內明顯長大,那麼就可能是惡性腫瘤的徵兆,建議就醫全切除進行病理化驗。 一定要治療嗎?長在一處復發率高達20% 脂肪瘤一般不會造成身體不適,若患者不在意,其實無須手術,只要定期追蹤觀察即可。當脂肪瘤快速長大,最好要再去就醫,確認腫塊內容物。若是因為外觀不好看,或是已經造成日常行動不便,如長在關節處、肌肉深處,壓迫到神經,都可以尋求皮膚科、一般外科或整形外科進行手術切除取出。部分患者擔心手術切除會留下傷口、影響美觀,在非病變不須病理化驗的前提下,其實脂肪瘤也可以透過抽脂手術來消除,就比較不會有留疤的疑慮。手術切除脂肪瘤後,仍有機會復發,特別是長在較深層肌肉組織的脂肪瘤,手術時較難完全切除乾淨,或是該處細胞活性較高,導致復發率高達二○%。因此,患者應定期回診,確保術後恢復良好,並遵循專業建議以減少復發機率。 小腿一粒半年內長到六公分竟是惡性脂肪肉瘤! 門診有一名女性患者,小腿上長了一個約三至四公分的脂肪瘤前來求診。大約半年後,脂肪瘤增長至五到六公分,患者因此警覺可能有惡性變化,再次就醫。經過手術切除及化驗後,確認為惡性的脂肪肉瘤,這是一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功案例。提醒大家,若發現皮膚下有不明突起腫塊,無論其外觀類似脂肪瘤、粉瘤(表皮囊腫),還是皮脂腺囊腫,應提高警覺,及時就醫,請專科醫師進行診斷,以避免病情惡化,在術後也應定期追蹤檢查,確保不會復發。 {DS_BOX_38150} ...

2024.09.05

職場

記得那天是這樣的,因為案件的必要,在查詢資料時,意外發現在2022年,台灣平均男性壽命為76.63歲。如果以現在的年紀來說,竟然已經過半。 然而環顧自己的一切,如果人生是只有營業到午夜12點的遊樂場,我就像是在遊樂場打工的工讀生,賺了些籌碼,卻始終沒有玩過遊樂場裡的設施。而轉眼間,卻已經是傍晚6點,只剩下4小時了,而最後1小時,還可能已經沒體力了。 那麼,我該做些什麼? 退休,開始去認真體會這個大型遊樂場可以帶來的樂趣。否則,回到亞利安星球時,族人問起我,地球有什麼好玩的,然而我卻只能說,法院挺有趣的,這應該不是來到這裡的本意。 只是,退休跟分手一樣,都是需要練習的。於是我想著退休以後要做什麼:是可以寫作、是可以到處旅遊、是可以演講、是可以繼續重訓,但是,總覺得人到中年,得要給自己一些挑戰的門檻。 退休需要練習 在4月時,剛好看到江戶幕府時代中山官道的典故,而竟然有位香港女生花了點時間騎乘公路車穿越。這時候,有個大膽的想法竟然在腦海裡萌生。 如果,我是說假設,以公路車作為交通工具,從東京的日本橋做為起點,穿越中山道到京都的3條大橋,或許是一個有趣的冒險故事。 對於一個平常只有做過基本的重量訓練,以及簡單的跑步運動的人來說,這個想法其實不切實際且大膽。在此之前,我完全沒有接觸過自行車運動,連通勤車、公路車、登山車都分不清楚,我該怎麼做?這時候,我想到了學立。 學立過去曾經在我的事務所工作,在8年前,他決定自己出來獨立開業。我一直記得,身為老闆,在面試他的時候,他是這麼說的:「老闆!我要2個星期以後才能on board,因為我要去騎車環島。」 「啊?不來上班要去環島?好好哦!我其實也想退休跟你去!」我羨慕的說。 後來,他在事務所3年,又經過了8年,我還是沒退休。 在萌生了要去橫跨東京到京都的念頭後,我當然要找他:「我想去走中山道。你知道的,有些事,不能等退休才做吧!」 「這麼說也沒錯。但是,老闆,你沒時間的,這麼長的旅程,大約是600公里,這得要練習,你想要走的行程又不是河濱公園繞一圈。」他一副不相信我的樣子。 然而,後來他發現,雖然我的體力跟不上決心,但這決心卻是真的。我開始纏著他,要他帶我去買公路車,要他陪我去騎車。因為這是太難得的經驗,我又找了另一位以前的同事孟哲,現在也在他的事務所工作。他很喜歡攝影,也對運動很有興趣,他可以在路上用相機記錄我們所有的故事。 團隊成型後,我們決定要在半年後,也就是10月出發。在這半年內,只要是星期日我們就一起約騎,從最簡單的長距離河濱公園開始,一路從士林的風櫃嘴、中社路、劍南路,接著是冷水坑、中湖戰備道、烏來的福山部落、巴拉卡公路、瑞芳不厭亭,甚至是北宜公路,做長距離、高爬升的練習。 剛開始,當然苦不堪言,然而在風雨無阻的訓練下,最後還是如願以償在10月,從東京的日本橋出發。 呂秋遠律師與兩位律師夥伴帶著單車,前往日本挑戰622公里的騎旅。來源:《中年好秋》/三采文化 和同為中年、即將中年的你說說這10件事: 如果說,人生真有下半場,或許這是個不錯的開端。而我想跟同為中年、即將中年的我們說: 1.我們真的不會長命百歲,就算是百歲,從出生以後,我們的人生,就是在倒數。下半場大約也就是一萬多個日子而已,而下半場的燈,會慢慢的、一盞一盞的熄滅。 2.人到中年,要過什麼生活,很多時候當然不見得是我們可以決定的。然而如果沒有為自己做些改變的決心,退休以後,歲末的燈,就會熄滅得特別快。 3.有些人說,時間花在哪裡、成果就會在哪裡。然而你花時間在工作上,這個「不一定會成功」的成果,就只會在工作上展現。沒時間投資朋友、家人,那就是注定不會有好的結果。 4.中年以後,我們確實還是得為了錢煩惱,但千萬別讓自己窮得只剩下錢,而不是嘗試更多有趣的事物。 5.人到中年,工作差不多已經定型,是該開始想想晚年時我們想過什麼樣的人生了。別繼續想著工作,我們還要有點時間給自己或家人。 6.別老是為了別人想,得為自己想想。畢竟自己可以決定的人生,恐怕不到三分之一。為了自己的晚年,我們還是得做好一些準備。中年是我們最後的機會,或許過了這個村,真的就沒了下個店。 7.找個自己有興趣的嗜好來做,不需要昂貴、不需要花多少時間,但就是別老是想著抓住青春的尾巴,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混亂不堪,一塌糊塗,那種代價,我們通常花不起。 8.每天可以一如往常的看到自己愛的人,就已經是幸福。盡量珍惜到了中年,還願意待在身邊陪伴你的人。 9.重視健康,要運動,別讓自己的腹部高過胸部。晚年的生活品質,取決於之前的投資與努力。晚年不想病痛纏身,就在這時候好好保養自己。 10.平安,對我們來說是最需要珍惜的幸福。 讓我們開始這段奇幻旅程吧!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中年好秋》 {DS_BOX_38565}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11.20

職場

巨大的失落經常發生在中年期:孩子離家、朋友過世、婚姻破滅。成人不僅會因此感到焦慮,也會因此喪失認同。這告訴我們,我們很大程度上把生活意義與認同投射在他者身上,可能是配偶、孩子或人格面具,而這捉住了我們。 是的,很多人會因為離婚或小孩離家而感到解脫,但很多人沒有。重要的事情是,藉著感受失落來榮耀這段關係,並認知到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個比任何關係都還要緊密的承諾。 一個在失落和投射撤回中受苦的人,將與困擾我們全部人的依賴性搏鬥,同時也將問自己下一個問題:「『未知之我』有多少部分被綁在那個人或那個角色之中?」當我們能承認失落並收回曾被投注在外界的能量時,旅程的下個階段就會到來。 將恐懼儀式化 人們如此害怕孤單,因此他們會待在糟糕的關係和壓迫的職場裡,而非冒險承擔放手的結果。 最終,在面對孤單時,除了勇氣外,是找不到其他替代物的。 對某些人來說,布置一個對個人而言具有意義的日常儀式很有用,例如安靜的坐著,遠離電話與小孩、除了聆聽沉默外什麼都不做。這樣的儀式一開始看起來很費力、很人為,但堅持下去後,沉默就會開始對我們說話。當我們獨處卻不感到寂寞時,我們就開始達到了孤獨的境界。而恐懼會使我們無法與自己的核心相遇。 因此,每天的某個時候,都要冒險去真正的面對自己,遵循一個安靜的脫離儀式,讓自己能從外界與內心的紛擾中平靜下來。當沉默開始說話,我們就得到了自己的陪伴,從寂寞轉向孤獨,這是個體化的必備前提。 連結失落的孩子 童年早期對第一成人期(編按:指發展個人世界觀、定位自己角色的時期)的影響很早就被心理學家給指出來了。但早年經驗能成為療癒中年之路的潛在資源,這件事並未得到足夠的關注。 那並不是指我們內在只有一個孩子——一個可能是受傷的、害怕的、依附的或退縮的孩子,而是一大群小孩,一個名符其實的幼稚園,班上有小丑、藝術家、叛亂分子,與眾人相處融洽的自主小孩。 中年之路提供了一個無可匹敵的新機會,讓我們能自問:「我的內在小孩喜歡什麼?」回去上音樂課;參加美術班,管天賦去死。我一個曾經訪問過許多退休人士的朋友說,他從沒聽過有人希望花更多時間在辦公室。我們仍舊可以滿足外界的義務、工作與關係,但我們必須留時間給失落的孩子。 激情的生活 當有人問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美國神話學大師)「人該如何生活」時,他喜歡回答:「跟從你的狂喜(Bliss)。」他瞭解我們用了絕大多數時間在父母與文化的命令之下,在這一路上我們失去了自己最棒的部分。 有些人對「狂喜」這個字感到困惑,將它等同於自戀主義或某種不實際的太空旅行。我知道他指的是靈魂之旅,那裡頭包括了所有的痛苦與犧牲。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於說:「跟從你的激情。」 激情是我們的燃料,就像使命一樣,它更像是一種召喚,而非選擇。當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Moore)年近百歲時被問道,他是如何讓自己保持多產的?他回答說,他有一股巨大的激情,因此他無法停止創造。 在中年之路上,我們會被邀請前去尋找自己的激情。它會激勵我們去找到深深吸引我們進入生活,以及被它所傷害的內在本性,因為那樣的經驗會轉化我們。 如果我們身處此世的原因是去完整的活出自己,那麼現在肯定是最佳時機。 尋找並跟隨一個人的激情,並不用一定得像高更(Gauguin)遷往大溪地(Tahiti)一樣,因為人生有許多承諾要去遵守,許多人的生活也會被我們影響,因此我們有道德責任去堅持原有的生活軌跡。 然而我們仍舊有義務去活出我們的激情,以免生活變得瑣碎與膚淺,彷彿某一天所有的事情都會自動變得清楚,選擇也會變得簡單。生活很少是清楚和簡單的,然而選擇卻能夠定義和肯定我們的人生。 對自身深度的恐懼才是我們的敵人。我們沒有感覺到自己的許可嗎?人到中年,要把許可牢牢抓緊,而非向他人請求。他人不是敵人,恐懼才是我們的敵人。但如果我們會懼怕自身的深度和激情的能力,那我們就更應該懼怕未活出的生命。 這裡有幾則重要的提醒: 沒有激情的生活是沒有深度的生活。 雖然激情對秩序、可預測性,甚至是理性都很危險,但它卻是生命力的表達。 人若不願冒險去過自性所命令以及激情所提供的廣闊生活,他就無法接近神,接近原型的深度。 尋找並跟隨人的激情,有助於我們的個體化。 當我們開始意識到生活的廣闊性,超越童年與種族的侷限時,那麼我們就得對我們的旅程說「是」,並為之冒險。 當人曾置身於真正有創造力及充滿想像力的人面前時,那麼他就不能再裝作不知情。這個人同樣會被靈魂的廣闊與行動的勇敢給召喚。尋找並遵從我們的熱情,那會深深的碰觸我們,讓我們既受傷又坦然。和使命一樣,自我並非此處的主宰;它只能逃開或者同意。 當老舊的生活模式陷於停滯,激情的活著會使人更新。激情的活著是熱愛生命的唯一方式。 *本文摘選自楓樹林出版社 《中年之路》 {DS_BOX_37953}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8.07

職場

快要進入白髮遲暮之年,睡得著、吃得下、笑得出,是簡單卻又困難的修練。 凡夫俗子的修行不必清心寡慾,而要用心生活 一向有失眠問題的我,在這趟旅程中,幾乎不需要借助安眠藥物即可入睡,或許是旅行讓心思回復單純,每天只要順利到達目的地,就心滿意足。 離開霞慕尼(法國第4大城市, 位於阿爾卑斯山脈西北部)後,我們一路往南,來到南法普羅旺斯(Provence)。我們來的時間正好趕上瓦倫索爾(Valensole)的年度薰衣草節,這是普羅旺斯最重要的一個活動。 漫天飄揚的彩帶,看不到盡頭的市集,販售的是喧騰熱鬧。有的攤販擺設著精油蒸餾器做為噱頭,有的大方發送試吃薰衣草蜂蜜紅糖糕,還有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薰衣草飾品,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參加親手剝下一粒粒薰衣草的體驗活動。 雖然台灣也有類似的活動,但我覺得不同的是參與的熱情。市集中,最吸引我的是一隊7人樂團,樂手身穿白衣白褲,頭戴著白色草帽,賣力的演奏歡樂的歌曲。吹著長號的演奏者,挺著微胖的肚子,輕快的舞動著肢體,負責帶動氣氛。 他一邊吹奏,一邊走跳著示意遊客們加入,許多人一邊喝彩,一邊隨著音樂翩然起舞,還有小朋友騎在爸爸肩上,跟著搖擺拍手,在場的每個人,都在熱切的擁抱著生活。有人說:生活即是修行,我覺得凡夫俗子的修行,並不是要清心寡欲,而是要用心生活。或許下一刻我們仍然必須武裝起來,繼續和生活搏鬥,但此刻,我們可以好好珍惜,努力創造快樂,讓人生更加美好而精采。 我突然覺得,生命的本質或許並不是艱難,人生要不留遺憾,就要善待自己,要懂得感恩,就會善待別人。只要願意,我們可以活力十足的迎接挑戰。 善良不代表懦弱,謙讓不等於膽怯 生活中的修行,就是善待別人,也不委屈自己。但是活了半輩子,卻也學到善良並不是充當一個濫好人。有些原則,不管在哪裡,都需要堅持。 午後,趁著市集尚未結束,我們想避開人潮,先行前往進出村莊的接駁巴士站。沒想到有許多人和我們想法一樣,等候公車的隊伍已經綿延了幾百公尺,本來接送來來回回,應該也費不了多少時間。但是,小鎮人員大概平常悠閒慣了,做事非常沒有效率,又剛好遇到有人中暑需要救護,一時讓本該依序到站的巴士完全停擺。 眼看著隊伍越排越長,頭上的陽光越來越晒,頂著將近40度的高溫,大家開始心浮氣躁,連酷愛坐在露天座位晒太陽的法國人,也耐不住曝晒而撐起洋傘。周遭怨聲四起,開始有人跑去質問工作人員,老弱婦孺也紛紛找尋陰涼處躲避,我和Andy雖然也揮汗如雨,無奈也只能安慰自己,當作是旅行的插曲。 就在此時,有一對大約40來歲的男女,女的穿著吊帶洋裝,拎著名牌皮包,口中還叼著一根菸,男的穿著短袖襯衫,粗壯的手臂露有刺青,他們慢慢走到我們身邊,大剌剌的假裝若無其事,直接插隊到我們前面! 其實出門在外,尤其是自助旅行,難免會遇到特殊狀況,我總是覺得人善則事美,對於一些小問題,都不會太介意。但這對男女,大概看我們是隊伍中唯一的東方面孔,即使強行插隊,可能也只會忍氣吞聲。 一開始我愣了一下,沒想到會遇到這種情況,但我立即收起笑臉,嚴肅的請他們到後面排隊!他們大概也沒料到會遇到這種反應,沒說一句話,便悻悻然地離開。 我想,善良不代表懦弱,謙讓也不代表膽怯,沒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一味忍氣吞聲的鴕鳥心態,只會被人隨意擺布。 來到塞南克修道院(Abbaye Notre Dame de Sénanque),望著有如明信片般的景色,我不禁想修行重在修心,能夠時時觀照自我、覺察內心,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卻不會被情緒綁架。 能夠冷靜自持,也能夠放膽生活,真心善待別人,也不委屈自己,這是一輩子都該修練的功課。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那些旅行教我的事》 {DS_BOX_37824}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7.18

壯世代

出門在外,同行或同住的人真的很重要,有些人能為旅途增添美好的回憶,有些人則會讓我們慶幸還好只是偶遇。 在陌生的環境中,每次的決定和行動,都將赤裸裸的反應出人的真實性格,優點、缺點、習性或癖好,都將無所遁形。尤其,自助旅行是認識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最快速的方法。能不能合拍,馬上見分曉。有人說,想要和朋友絕交,就一起去旅行。我覺得這並不是笑話。 即使是人生伴侶,也不一定能夠成為最佳旅伴。有朋友告訴我,他每次和太太一起出國,必定會吵架。問我和Andy如何朝夕相處這麼長的時間,而不起衝突?我只能說,共識、理解及包容很重要。 旅伴守則1:不浪費時間抱怨或懊悔 像Andy非常怕熱,一熱就容易煩躁,可是這次選在酷夏出遊,我們就事先說好,不要因為這樣鬧情緒。他比較忙,所以舉凡行程、景點、住宿、交通,這些細節都是由我負責規劃,他很清楚沒出力的人,就不要出嘴嫌東嫌西,這點他配合程度很高。 而我是完全沒有方向感的人,Andy則號稱人肉導航,所以我只要把地圖交給他,就可以放心跟著走,偶有幾次地圖失靈的時候,我們錯過了一些地方、繞了一些遠路,我也不會抱怨。遇到困難時,比如像搭錯車、找不到車站,就趕快想辦法解決,不需要浪費時間埋怨彼此。 我們的生活觀、價值觀也相近,喜歡簡單的生活,覺得當省則省、當花則花,這次旅行2個月,我們只帶了一個28吋和24吋行李箱,除了必備的防疫用品、藥物及家鄉食品,其他一切從簡。 我們都不愛購物,寧可把時間金錢花在體驗當地文化或食物,即使有些不如預期,仍舊樂在其中。我們可以在吵雜的傳統市場,站著吃漢堡,也可以專程到酒莊,品嘗產區葡萄酒,比起星級飯店的吃住方便,我們更喜歡住民宿自己動手。 旅伴守則2:各取所需,誰也不必黏著誰 但是,我們也有非常不同的地方,像我對歐洲的教堂有種說不出的迷戀,不管大大小小的教堂,我都可以在裡面靜靜坐上半天,對我而言,這是和自己心靈對話的最佳時刻,可是Andy是虔誠的佛教徒,教堂對他而言,只是一個景點,看過即可。 或者,我會願意多走一點路,多看一些地方,而他不喜歡把自己搞得太累,所以這種時候,我就會安排他在咖啡廳休息,我們各取所需,誰也不必勉強誰,誰也不必黏著誰。 而我很耐餓,Andy卻容易因為血糖太低而發脾氣,所以,我習慣隨身攜帶一點零食,以備不時之需。 旅伴守則3:意見分歧時要學會閉嘴 即便價值觀接近,我們也有意見分歧的時候。前一晚,我看他腳趾瘀青發黑,便提議終止步行,雖然徒步完成朝聖之旅是我的夢想,但家人的平安健康,絕對排名第一,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凌駕。Andy卻認為機會難得,堅持繼續走下去。我們心裡都知道,彼此是為了對方著想,卻依然僵持不下,我覺得他逞強,他認為我太過堅持。 旅途中最值得珍惜的,並不是美景,而是陪在身邊看風景的人。來源:《那些旅行教我的事》/采實文化出版 婚姻中像這種從善意出發,最後卻惡言相向的故事,不勝枚舉。在快要按捺不住時,我決定閉嘴,以免鬧得不可收拾。 我要求他如果要繼續走,就去鎮上買涼鞋,我到處向人詢問哪裡有鞋店,Andy認為很晚了,大部分商店即將打烊,這是在浪費時間,他脾氣上來,臉色難看。可是,就在最後一刻,上天成全我們,居然在一家五金行華人老闆的協助下,找到一家鞋店,趕在店家休息前,買到一雙合腳的涼鞋。 回程我們都如釋重負,Andy終於有了笑容。其實,旅途中最值得珍惜的,並不是美景,而是陪在身邊看風景的人!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那些旅行教我的事》 {DS_BOX_37824}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7.12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