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上台

共有 4836 則相關文章

減碳ESG

美國掀起ESG的逆風,但你別以為ESG、永續已退潮,2025年,它已成為企業存亡的關鍵! 全球經濟正面臨巨大轉型,曾經被視為「形象工程」的ESG,如今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指標。股市裡有句老話:「不進則退」,在永續浪潮下,企業不轉型就等於等死!我觀察到,ESG正從企業的選擇題變成必答題,這是不可逆轉的全球趨勢。 永續經營已是投資人新標尺 資本市場風向已變,不要再以為ESG只是花錢做公益。今年以來,我接觸許多機構投資人,他們看企業第一件事已不只是財報數字,而是碳排放、人才策略、治理透明度。一家企業的韌性從哪看?從供應鏈管理、風險控制到創新能力,永續實力已成績效的領先指標。那些仍停留在傳統思維的企業,不只市值縮水,更面臨國際訂單流失的危機。 法規浪潮席捲亞洲,日本動作最快 別再以為ESG只是歐美玩的遊戲!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2023年發布全球統一的永續揭露準則,要求企業比照財報標準揭露非財務資訊。這些準則已被多個市場採納,亞太地區中,日本的永續發展進程尤為顯著。 日本已經成為亞洲永續揭露的領頭羊。東京證券交易所於2021年修訂《企業管治守則》,2022年7月成立永續標準委員會,目標是制定符合日本國情的永續揭露標準,並參與國際永續揭露標準的發展工作。SSBJ秉持與ISSB標準接軌的基本方針,經過多年籌備,於2025年3月5日正式發布首批永續揭露標準,包括通用永續揭露標準和氣候相關揭露標準,進一步完善了日本的永續報告框架。 這股趨勢很快就到台灣了。金管會已下重手,2023年要求資本額20億以上的上市公司編製永續報告書,到了2025年,規範將擴大到所有上市櫃公司。這不是建議,而是強制規定!台灣企業準備好了嗎? 我最近觀察多家企業,發現兩種極端:一種已將永續融入策略核心,設立專責單位並導入系統化管理;另一種還在為應付檢查而疲於奔命。成敗已初見分曉。 永續已非加分題,而是生存線 ESG已不再是加分選項,而是市場准入門檻!我觀察到三個決定性趨勢: 第一,國際採購商已將ESG表現納入供應商資格。IKEA、聯合利華和蘋果等公司,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淨零目標,製訂包含永續性標準的「供應商行為準則」,並明確要求其供應商達到特定的排放目標。這不是個案,而是新常態。 第二,資本市場已用腳投票。統計顯示,有完善ESG策略的企業,其股價波動比一般企業低,融資成本也較低。麥肯錫(McKinsey)曾指出,強大的ESG策略與較高的股價回報和較低風險密切相關,而據有關大學斯特恩永續商貿中心的研究也顯示,58%的企業在ESG與財務表現之間呈正相關。商場如戰場,永續能力已成為企業護城河的一部分。 第三,消費者意識抬頭。Z世代的消費決策更看重品牌理念而非僅是價格,這對品牌價值帶來根本性轉變,對真誠感、社會責任、環保意識以及「企業價值觀」非常敏感,這個改變,重塑品牌策略,要取得 Z 世代信任,共同價值觀成為關鍵。 下一波產業贏家將從永續中脫穎而出 放眼未來3到5年,企業不是擁抱永續,就是被淘汰。 最聰明的企業已將ESG從成本中心轉為利潤中心,從風險管理升級為商機開發。像是台達電、聯電、台積電這些企業不只符合法規,更把永續轉化為實質競爭力,開發新市場、吸引頂尖人才。 贏家已在布局,不再把永續當成公關花招,而要視為企業DNA的徹底重塑。市場不會等待觀望者,2025年將是台灣企業永續競爭力的大分水嶺! {DS_BOX_39320} 責任編輯:管婺媛 ...

2025.04.01

財經

市值超過668億元的企業,辦公室竟然藏在民宅!我們走進材料的台灣辦事處,這裡是華廈大樓,不到40坪放著4張辦公桌,副總經理辦公室是一個小房間,主臥室改成的會議室牆上,還掛著董事長王克璋童年的衣服。 {DS_BOX_36616} 材料是今年最令人驚奇的公司之一,該公司前3季每股稅後盈餘(EPS)高達39.63元,在上市公司裡排行第3,僅次大立光、緯穎,它的股價曾經暴衝至超過千元,但不到3個月內又崩跌,幅度逾3成。 該公司備受議論的原因,可能在於它的產品太過特別,稱作醋酸纖維,而這產品最大用途,就是拉成絲束後做成香菸濾嘴。 今年66歲的王克璋,是個紡織老將,曾當過德國纖維設備廠業務主管,連時任新光纖維、現任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都向他買過設備。 不過,他也是第一批「紅色供應鏈」的受害者。1990年代,他參與設立濟南聚大纖維,擔任總經理,生產的是尼龍絲,一度是市場龍頭,但誰知道中國廠商爭相投入,轉眼成為紅海市場,王克璋只得忍痛關掉尼龍絲廠。 看準醋酸纖維大有可為對手減產他擴產,拉攏小廠 「我把十多年的積蓄都花在結束工廠,做為(員工)遣散費用,」王克璋回想,當時前途茫茫,差點要走上絕路。 不過,他曾去墨西哥與原料商簽約時,發現它們在製作醋酸纖維,製程難度高,與一般纖維不同,用途是製作香菸濾嘴。以他老江湖的眼光來看,覺得這項特別產品大有可為。 可是這條路並不好走。他面對的競爭對手包括美國的伊士曼(Eastman)等4大化學巨頭,它們掌控全球4大菸商的香菸濾嘴原料,一般小公司根本打不進去。 「面對這4隻大象,我們只是一隻小老鼠,為了不被踩死,我們必須長成一隻小老虎,」王克璋說。 他認為,面對近乎壟斷的競爭還有活路的原因,第一是心態。「我身為老闆,跟那4巨頭是執行長,聽命行事的心態不一樣。」因為對手是專業經理人,只願意固守眼前大餅,缺少開創市場的動力,但他是創業者,可靈活應戰。 第二是策略。「這行的秘密是,雖然4大菸商壟斷80%市場,但剩下20%的小菸廠還有幾千家,散布全球,」王克璋說。 可是,4大競爭對手不見得理會訂單量小的菸商需求,它們甚至關閉部分產能,讓市場上絲束量減少,結果拉高價格,這麼一來,中小菸商不是買不到貨,就是得付出高昂代價。 王克璋看準這點,當對手減產時,他反而擴產,滿足中小型客戶需求。材料從2008年起陸續擴產,產能在全球絲束的占比,從原本不到2%,現在達5%,與第4大廠大賽璐占比差距9個百分點。 材料在2005年轉做醋酸纖維之初,對手發現其威脅,就出手限制它的上游原料,整整3年,它拿不到料,產品也都不合格。於是,王克璋想辦法從遠在天邊的烏茲別克取得原料,而且進一步把下游巴西中小菸商拉成合夥人,打通上下游的供應鏈,危機反而變成他的護城河。 於是,材料成為苦無濾嘴原料的中小菸商浮木,紛紛向它進貨。材料副總經理陳界瑞說,台灣菸酒也有用它們的產品。 俄烏戰讓它變獨家供應商加熱菸推動該產業更旺 4大菸商也曾來訪廠,材料雖然通過菸商驗證,但它們從未下單生產。不過苦熬多年後,王克璋總算逮到機會:俄烏戰爭重新改變了醋酸纖維供應商的戰局。 「4大菸商最大生產基地都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但4大競爭對手全因美國、歐盟的管制,不能賣醋酸纖維給被制裁的俄羅斯地區(包括白俄羅斯),唯獨我們工廠在中國,就變成獨家供應商,」他說。 此外,加熱菸出世,更為醋酸纖維產業推波助瀾。據美國諮詢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預估,全球加熱菸到202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逾2成。而加熱菸濾嘴所用的絲束量,是傳統香菸1.7倍。 最大菸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在俄羅斯工廠的產品,用的就是材料的絲束。 「香菸濾嘴看似是邪惡的產品,不過如果醋酸纖維能用到衣服上,就變成是超級ESG的產業,」熟知化纖產業、棣邁產業顧問總經理何耀仁點出。因為醋酸纖維原料來自木漿,不是石化原料,能被分解成自然元素,反而環保。 王克璋也深知香菸產業終究會走下坡,他也展開轉型,例如將產品用做眼鏡鏡框,雖然占比仍低,目的就是分散風險。明年將回收廢舊眼鏡框,變成環保材料。 雖然材料面對來自全球強大的競爭,能否站穩腳步,還很難說,股價起伏劇烈更令市場不安心。但王克璋再度重生的故事,可為我們帶來啟發:別輕言放棄,找對縫隙,你也許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

2023.12.14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