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無痛融入吃貨與衝浪客的天堂,船木真:想一輩子住台灣! 他也認為台北公共交通方便又便宜,治安可能也是全世界最好的,給他滿滿安全感,大讚台灣非常適合生活,讓他不禁直呼:「我希望可以一輩子住在台灣... 2024.11.14
職場 省吃儉用一輩子,退休後錢花在這4個用途最值得 60歲以上的我輩必須理解一個觀念,「把錢用在自己身上、用來享受生活,這不是浪費,而是讓錢發揮應有的價值。」與其捨不得花錢,卻又想要冒險追求「穩賺」或「情感填補」的機會,不如把錢花在「有意義、對自己好」的事情上。 破除捨不得花錢的焦慮 這群史上最有錢的世代,對於國家、社會以及家庭都善盡職責,且以或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做出經濟貢獻,卻忽略了要善待自己。但畢竟人生沒有什麼是準備好也沒有什麼是來日方長,因此,每一天都要活出更好的自己,〈對自己好一點又何妨〉的歌詞說得好,「對自己好一點又何妨?我們已經來到變老的路上。」善待自己就是對歲月的和解,接受時間的流逝,但絕不讓它帶走對生活的熱情與追尋。 嬰兒潮世代的人經歷過台灣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年輕時的生活條件較為拮据,習慣了「能省則省」。再加上過去的社會觀念,儲蓄被視為一種安全感的累積,存款數字幾乎代表了未來生活的穩定程度。 其次,許多人擔心老後的健康問題,以及生活的不確定性。隨著年紀漸長,醫療費用或是生活支出都是個未知數,這樣的預設也讓長輩們更加小心翼翼的花用手中的錢,生怕多花了一些錢就會讓未來的生活陷入困境。 此外,他們對金錢的使用常有一種「犧牲自己,成全家人」的心態。很多人覺得應該把錢留給子孫,所以自己捨不得享受,反而會有「花錢是浪費」的罪惡感。其實這樣的觀念必須要被大幅修正,我看到很多父執輩的親友在晚年悲嘆自己一生奉獻給家庭跟孩子,完全沒有享受過一天幸福的人生。這樣的例子更讓我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存錢,而是在於體驗人生、活出自己精彩的每一天。 學會聰明享受生活 我們這一代人年輕時辛勤努力、積累了財富,其中很多人到了60歲以後,反而更不敢花錢,總覺得未來還需要「存一點,以備不時之需」。 然而,真正美好的人生,應該是用來好好享受。錢不是為了存著發霉,生命也不是窮得只剩下錢,而是為了讓生活更有意義。 退休後最值得花的錢1:體驗人生 我認為最值得我們花費的錢,就是體驗人生的錢,人生的美好來自於體驗,而體驗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旅行。無論是走出國門,欣賞異國風情;還是在台灣慢慢品味地方文化,都能讓你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旅行不是浪費,而是讓你「帶著記憶回來」。 而且,旅行也可以加強家人之間的連結。如果能邀請子女、孫子女同行,一趟旅行不僅能增進情感,更能讓你成為家中創造「共同回憶」的靈魂人物。 現在國內外有越來越多的長輩開始思考另一種選擇——把遺產花在旅行上,期待在有生之年的漫長旅程中體驗生活、擁抱人生,創造珍貴的時刻。這樣的生活方式有個名字,叫作「SKI」(Spending the Kids’Inheritance,意即花掉孩子的遺產)。 與其留下遺產,不如留下回憶。根據調查,65%的台灣人認同「SKI」理念,認為與其把遺產留給孩子,不如帶著他們一起旅行、創造難忘的回憶。 想像一下,當你滑開相簿,看到的是異國街頭合影,品嚐當地美食的笑容,或是在海灘追逐夕陽的背影,家人的相處時光都比冷冰冰的銀行存款更有價值。這些體驗的記憶不僅是一種愛的傳承,更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享受當下,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榜樣,當父母選擇「SKI」模式,不僅意味著自己享受當下,更為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金錢不是終點,而是一種創造幸福的工具」。 我們告訴孩子,努力賺錢重要,但懂得享受生活、珍惜與家人的時光同樣也很重要。透過旅遊和體驗可以教會他們人生不該只為累積財富,而是要在每個階段跟家人一起追求快樂的生活。 退休後最值得花的錢2:學習新事物 除了旅遊之外,第二個值得花費的則是學費。畢竟學習是人生永不過時的投資。無論是學一門新的語言、學習攝影技巧,還是參加烹飪、繪畫、書法等興趣課程,學習新事物不僅能讓你的大腦保持活力,還能讓生活變得更有趣。 或許有些人會問:「我都這麼大年紀了,還學這些東西幹嘛?」但學習本身就是對自己的犒賞。學會攝影以後,你可以把旅行途中的風景拍得更加動人;學習烹飪,讓自己和家人都能享受更加美味的佳餚;學習語言,能夠讓你出國的時候更加自在,這些都是對自己人生經歷的提升。 退休後最值得花的錢3:維持身體健康 第三個則是健身的錢,我個人認為這筆錢一定要捨得花,俗話說「健康是最大的財富」。找一位專業的健身教練,從頭開始好好鍛鍊自己的身體。年紀大了以後,骨骼肌肉流失得快,而要維持健康和體力的關鍵就是持續運動。運動不僅讓你身體更有活力,遠離慢性病的威脅,還能讓你心情愉快。無論是瑜珈、有氧運動,還是請教練指導做重訓,都是對自己健康最好的投資。這筆錢花得越早,未來的生活品質就越高! 退休後最值得花的錢4:請朋友、家人吃一頓飯 最後提醒大家,請客的錢一定要花,這筆錢看似花到別人身上,實際上也能帶來滿滿的快樂。請朋友、請家人吃一頓好飯,或是帶著孫子孫女前去享受下午茶,都能讓你成為家人和朋友眼中「最受歡迎的人」。這種愉悅感,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尤其當你看到孩子、孫子孫女臉上開心的笑容,或是朋友們誠摯的感謝,心中那份滿足遠比存款數字要有更多的意義。這筆錢花得越慷慨,你就越受歡迎,生活也會充滿更多人情的溫暖。 無論哪一種花費,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錢才會有意義!60歲後的生活,應該學會好好花錢,把錢花在體驗、學習、健康、藝文和請客上,讓每一分錢都能為你創造生活的美好與幸福感。 *本文摘選自時報出版《夏韻芬樂享人生提案》 {DS_BOX_39187}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5.03.11
財經 讓錢夠用一輩子!一位理財顧問,給客戶的4個祕訣 艾瑞克·羅伯格(Eric Roberge)是一位在美國金融界打滾20年的專業理財顧問,多年來他替不少客戶管理資產,更致力為他們累積財富,確保每個人終生金錢無虞。 2013年,艾瑞克開了一家資產管理公司Beyond Your Hammock,公司總部位於波士頓,專為客戶提供專業的理財諮詢服務;同時他也經營自己的Podcast節目《Beyond Finances》,為大家提供致富秘訣,並經常在全美各地進行演講。 他的客戶通常是30到40歲、年收超過50萬美元的夫妻、薪資結構複雜的專業人士、以及擁有大量存款的人,也不乏一些企業家。 艾瑞克的理念是:「希望客戶能在年輕、健康且渴望充實生活的時候,就有足夠的錢可以去體驗人生。」 長年下來他也發現,如果客戶希望在享受當下生活的同時,還能累積到足以支撐餘生的財富,通常會給對方這4個金錢建議: 1. 為變化做好準備計畫 人生無常,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會出現什麼變數。因此艾瑞克認為,每個人的退休計畫一定會隨時間改變。 現在的你,和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後的你,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和需求。艾瑞克認為,一個有效的長期理財計劃需要考慮到人生目標、價值觀、優先順序和環境變化。 他首先會建議客戶,在經濟能力有餘裕時存下更多錢,而當你收入狀況不錯時,也不要急著追求生活品質,或增加不必要的開銷,而是將多餘的資金拿去投資,讓財富得以增長。 其次,他會建議客戶對未來抱持謹慎態度,避免對未來的收入太過樂觀,做出不切實際的假設,他建議大家生活成本會比預期更高,這樣的保守預估有助於應對不確定的變數。 最後,在作出重大財務決策時,要選擇能以較低成本反悔的選項,例如,避免太早買房,或買進太多需要長期投入的投資標的。讓資金保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讓他們根據需求調整計劃,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變化。 2. 增加收入的多元來源 艾瑞克認為,累積財富最快的方法,就是增加更多收入來源。 無論你想做什麼,都需要錢來負擔未來選擇的生活方式, 你不可能永遠只依靠一份工作薪水。 他坦承,自己的理財觀念已經從「盡早退休」逐漸變成「平衡人生與財富目標」,這讓他既能存下一部分收入,還能有錢享受當下人生。 艾瑞克在過去十年中積極儲蓄,將30%至40%的收入拿去投資,讓他現在有更多的靈活性來運用資金。同時他也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經營公司,透過業績成長來增加收入。 雖然這並不容易,成功也沒有統一的攻略或法則,但艾瑞克強調,「增加收入來源」,是不可忽略的致富方式。 3. 過度節儉難以致富 很多人以為存錢就要省吃儉用,但艾瑞克卻不這麼認為。 儘管節儉可能致富,但效益有限,難以靠勤儉累積財富。畢竟,能省下的錢有限,如果你只專注於儲蓄,更會錯失資產增值的機會。 相較於過度節儉,他更鼓勵客戶專注於投資策略,建立能夠隨著時間增值的資產組合,可以更有效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 況且你會漸漸發現,無法永遠只依賴一份薪水來支撐生活。無論是出於自己的選擇,還是因為健康狀況,你最終會需要尋找其他收入來源。 因此,儲蓄和投資是不可或缺的理財策略。即使在未來失去工作收入,客戶仍能依賴資產的增值來維持生活品質。 4. 制定投資策略:讓財富增值 要累積財富,不光是節省開銷,還需要明智進行投資: 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 根據目標和時間來分配資產 了解投資成本對回報的影響 透過多元化組合分散風險 考慮賦稅的影響 避免投機和市場時機判斷等錯誤 艾瑞克認為,投資是實現長期財務目標的核心,而關鍵在於,「一個穩定的投資策略,往往比頻繁更換策略來得有效。」在創造財富的道路上,大家常常忽略「持續投資」的重要。 年輕的投資人可以承擔更多的風險,選擇較具波動性的投資工具,例如股票;而年長的客戶,則應涵蓋更多穩健的投資標的,如固定收益的債券,或投資於穩定的房地產。 無論是投資理財,或是規劃職涯、創業或發展副業,選擇並堅持一個適合自己的策略,才能真正為財富增長奠定基礎。 資料來源:Bussiness Insider、Beyond Your Hammock 核稿編輯:吳和懋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4.09.16
財經 五百歲老茄苳跟他回家 陳梓旺打造樹也villa、救樹一輩子 我們專訪過各種蒐藏奇人,蒐藏藝術、古玩、樂高和玩具,但第一次,遇到一位蒐藏樹的狂熱者。 台中久樘開發董事長陳梓旺愛樹疼惜樹成痴,更以蒐藏老樹聞名。全台各地許多因為道路拓寬、房屋改建而面臨砍伐命運的老樹,都由陳梓旺救起,移植至他的土地上。「如果因為要改建,樹被砍掉,真的會捨不得。」七十六歲的陳梓旺,講起樹眼裡發光,「我真的是愛到卡慘死。」他不買新苗,各地搶救回來的老樹環繞潭子區公司總部。除了請人定時澆水修剪,沒有刻意的庭園造景,土地風貌依照老樹自個兒決定。 {DS_BOX_37727} 久樘開發的總部大門口,有一棵巨大茄苳,樹腰綁上紅綾。這個紅帶子是董事長陳梓旺親手綁上的,他回憶初識這棵大樹的那一天,是斗六市公所預備整治老村落,約一千兩百坪土地上,一棵五百年的老茄苳挺立,面臨可能被砍掉的命運。 「如果沒人願意幫忙移植,樹就會沒了,朋友都知道我愛惜樹,叫我去看一看。」陳梓旺抵達那刻,看見這棵枝繁葉茂的老樹,心中生起愛惜之情,他仰頭看樹,開始對樹說話:「老茄苳啊!今天認識是我們有緣,我想帶你回台中,我們那裡有供奉媽祖,附近環境不錯,希望你待在那邊,能比原本更活潑。」 陳梓旺走向園中一棵直徑一米寬的金龜樹,撫著老樹上的樹瘤,感受繁茂枝葉庇蔭的清涼。攝影者:林韋言 認識老茄苳三天後,陳梓旺找來拖板車、吊車再赴斗六。他在樹腰小心綁上紅綾,希望這位新朋友一路平安。待一切整頓完畢,將樹挖起抬上車時已經是傍晚時間,「一上車發現慘了,超長、超重、超高。」拖板車寬二米四,但是樹幹足足有三米六。但大樹已經起身,只能一路緩慢前進。那天傍晚啟程,清晨七點才終於抵達台中潭子,原本只需要一個小時的車程,卻足足耗費超過十二小時。 「說起來真神奇,樹種下去以後,立刻下了一陣大雨,隨後天空乾乾淨淨,好像在為樹洗塵一樣。」彷彿樹木有靈,這棵老茄苳開始在潭子住了下來,因為樹型珍貴且具有保存價值,還被台中市政府列管照顧。數年過去,如今老樹仍然巍然挺立,時常有鳥棲息,枝葉發展出恣意的繁茂,有種靜謐迷人的美麗。 感念大樹庇蔭的童年時光 拍攝現場,攝影在老茄苳枝幹前後架起了梯子,希望能為陳梓旺與他鍾愛的老茄苳合影。陳梓旺一踏上梯子,周圍眾人嚇傻了眼,連忙喊著注意安全。「我可以啊!放心沒問題。」他身手矯健爬上高梯,坐在粗大的枝幹上,驚動了幾隻蜥蜴奔走,老樹看起來已經很久沒有跟人如此親密接觸了。陳梓旺一派輕鬆,神情像回到青春時期。 房內可以看見樹幹穿過,景觀相當特別。來源:久樘開發提供 樹也Villa園區內,看過去整片綠意。來源:久樘開發提供 陳梓旺愛樹也敬樹,起源自國小畢業的隔天,他回憶那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凌晨兩點半就起床了,我跟父親去草屯做生意,賣爆米香。」暑熱時節,父子倆四處兜售爆米香,熱了就躲進榕樹的樹蔭裡繼續做生意,「有那棵樹,突然工作輕鬆很多。」已經是超過六十年前的往事了,陳梓旺還記得樹旁的冰店、爆米香的味道,還有那棵給他依靠的大榕樹。「大樹,就好像聚落裡的守護神,樹木有靈,真的一直保護我。」 陳梓旺平日話不多,他低調、待人謙和、律己並講求生活規律,但講起樹卻怎麼也說不盡。他買地多半為了種樹,除了潭子的公司總部,鹿谷、后里、新社的大小土地上都種滿了樹,規模最大的是新社一萬多坪的土地,光是羅漢松就至少兩百棵。還有學校因改建需要砍除上百棵龍柏,陳梓旺一口氣全載回種在自己的土地上,以一棵五千元捐給學校當作教育經費。為了讓更多人靠近樹和土地,他還打造出著名的「樹也Villa」,這間位在苗栗以樹聞名的高級旅宿空間,耗時四年只蓋四間房間,為了保留土地上的原始樹木,所有房間圍繞樹木進行設計。 尊重這片土地的先來者 久樘總部現場,有日據時代就有的桃花心木、櫸木、吉野櫻、銀杏、黑松、金龜樹,甚至有整片的樟樹林。幾乎每一跨步,都是不同樹種。哪棵幾歲、來自何處,陳梓旺一一細數。走到院落深處,他講起正逢結果時期的百香果,數十隻蚊子飛出,周圍陪訪的同仁紛紛閃避,他還開心的介紹起:「我們這邊什麼都有,走一走當運動也很愉快喔!」 身邊人知道他愛樹也蒐藏樹,若遇到因道路拓寬、屋宅改建,有老樹待救援,第一時間一定向他通報。他會親訪現場,仔細端詳樹,「其實都是緣分,有緣才能跟我回到土地上。」怎樣的樹算是有緣?「這沒辦法講,但有時看了就知道了。」移植一棵樹,拖車、吊車最低費用從三萬元起至數十萬,買樹又是另一筆錢。一棵樹他最多出過三百萬,超過就不再強求。 久樘開發總部的空拍圖,園區內大樹全是陳梓旺的蒐藏,沒有特別的景觀設計,只為每棵樹選個適合伸展的好位置。攝影者:林韋言 「也有過人家喊價破千萬,說樹型多珍貴,不買就沒有了。」他愛樹成痴,但不隨波逐流、亦不理睬任何漫天抬價,「如果樹願意跟我走,自然能成。」人與樹的感情,雖然無價但也不能過度,他明白強求終不可得的珍貴。 「先的先,後的後。」陳梓旺說,他奉行一生的座右銘是記得那份先來後到,以及被照顧的心情。台灣的土地上,大樹始終是先來者,其後才是人。 ... 2024.06.27
職場 一輩子要在醫院工作下去了嗎⋯他在最需要醫師時勇敢出走,找回行醫初衷和志業 五年級生郭健中,不僅是位救人救命的急診室醫師,同時還是一位導遊、運動教練,甚至是一位校長。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他在人生下半場,斜槓了這麼多不同的身份? 改變的契機來自於不安於現狀的心,在忙碌的醫師職涯中,他曾經按下暫停鍵,放飛自我一年、開拓視野。結果,不但重新找回當初行醫的初衷,更創立「不倒翁學校」,從救人救命的醫生天職,到找到「自助助人」的人生天命,也幫助更多銀髮長輩遠離輪椅、重獲新生。 從急診室出走,是為了找回行醫的初衷 「當醫生可以救人。這是一個很特殊的天賦,一個權柄。」懷抱著對醫師天職的憧憬,加上升學主義旗幟之下,郭健中很自然的走上學醫的道路。 進入臨床之後,開始對與人直接相關的臨床工作感到興趣,在實習期間,他以高級心臟救命術救助了一位突然病倒的學長,他才真正體會到醫生工作的意義。「急診工作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在第一時間,你可以決定別人的命運,扮演別人的天使。」 從此之後,郭健中一直在急診室工作,對急診的熱愛多年不減。 但一次次的看到醫師學長、同事在職場上倒下,讓他步入中年時,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除了身體因素之外,急診醫療常被濫用的情況,也讓我感覺失去了初衷。」他說。由於當時不想再被制度消耗,他選擇離開。 讓郭健中最難忘的是,他離職當天遇上了「八仙塵爆」意外事件。「在急診室最需要醫生的時候,我卻要離開了。」他回憶道,「我那時候給自己一個默許,就是我要找回當時行醫的初衷。」 暫停一年,開拓視野找回初心 在太太的支持下,郭健中離開醫生工作,展開為期一年的「無薪假」。這一年,他進入了導遊、運動教練的領域,開啟人生下半場的斜槓身分。 「我的個性比較開放外向,導遊可以跟很多人接觸,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當你把自己放到一個陌生的領域裡時,可以體會到很多的不一樣的人生。」郭健中表示,在當導遊的那段日子裡,他認識了花蓮一群划獨木舟的「不老水手」,讓他知道什麼叫「要活,就要動。」 也在此時,原本是太極拳高手的95歲岳父,因為害怕跌倒須坐輪椅。他用健走杖陪岳父一起練習,2個月後岳父竟能自己再站起來!過程中讓他明白了「運動即良藥」,於是,幫助長輩扭轉坐輪椅的命運,讓他找回身為醫者,救人助人的初衷。 以健走杖運動創立不倒翁學校,遠離輪椅文化 透過陪伴岳父擺脫輪椅的過程,郭健中找回自己的天命,他出國進修學運動。回台灣後,在陽光基金會針對高齡銀髮族設立的陽光活力中心擔任運動教練,以健走杖帶著長輩們做運動、脫離輪椅的桎梏。 台灣的「輪椅文化」始自於害怕跌倒,也就是有些長輩原來還能行走,一旦開始坐輪椅,肌肉量減少、功能退化,往往半年後就再也站不起來。因此,郭健中特別針對「避免跌倒、增加防護、肌力再訓練」等長輩需求,以徒手運動加上健走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不倒翁健走杖運動系統」。 這套運動系統分為13個階段、每個階段4個動作,共52個動作,郭健中還開設運動指導員的培訓與認證課程,以推廣這套運動。同時,他創辦了「不倒翁學校」,讓學員們擔任校長、副校長,以親身見證,幫助越來越多長者運動,甚至擺脫輪椅重新再站起來。 為了讓健走杖運動更普及化,郭健中結合原鄉部落合作,自製「桂竹健走杖」;更進一步開發具備不同音調「笛子」功能的健走杖,好讓這項運動更陽光、更時尚、更適合旅遊,讓長輩們樂於其中,成為銀髮健身旅遊。 「五十而知天命。讓自己健康,也讓別人健康。」郭健中在中年轉換跑道,勇於從急診室出走,歷經導遊、運動教練,最終因運動即良藥,再次自己想做的事。 「我覺得人生有時真的需要慢下來,停下來並不是浪費,而是一種獎勵。也許不會馬上有答案,但日後你會慶幸有這樣的機會,去醞釀即將發生的美好。」 當面臨人生下半場的考驗與抉擇,不要因為害怕跌倒就不敢行動。就算跌倒了,只要保持熱情與初衷、做好準備,一定會再站起來,就像不倒翁一樣。 *本文獲「104職場力」授權轉載,原文:【設計第三人生】當急診室醫生按下職涯暫停鍵自助助人找回人生初衷|聽郭健中完整故事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3.30
財經 退休族必看!4筆錢打造穩健資產配置,65歲沒薪水也能優雅理財 老李,今年65歲,剛剛退休,工作一輩子總計存下100萬元積蓄,子女們也紛紛成家立業,不用他再操心,終於可以享受幸福的老年生活... 2024.08.09
焦點 邁向國建3.0 成為全方位的不動產綜合開發商 走過一甲子歲月的國泰建設,始終堅守初衷,履行產權清楚、按圖施工、如期交屋、永續服務四大保證,期盼為消費者打造出能住一輩子的好房子... 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