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解讀》未來十年,誰是下個破風者?

師法手搖茶客製精神 自行車決戰智慧製造

10年前,A-Team成員在創會會長羅祥安(前)號召下首度環島,開啟自 行車業黃金年代,如今再遇變局,如何共創新局,考驗騎士們的經營智慧。

10年前,A-Team成員在創會會長羅祥安(前)號召下首度環島,開啟自 行車業黃金年代,如今再遇變局,如何共創新局,考驗騎士們的經營智慧。(攝影者.賴建宏)

二○○三年,因中國製造崛起,台灣陷入產業大量外移的空洞化危機,當時自行車產業也是重災戶,台灣自行車出口輛數從最高峰一千萬輛,攔腰跌到當時的不到四百萬輛,面對中國製造的低價漩渦,產業發展陷入停滯困境,巨大、美利達兩大龍頭聯手籌組A-Team(台灣自行車產業聯盟),首開台灣製造業揪團打群架轉型的先例。

回頭看,A-Team不但讓自行車產業根留台灣,還擊退金融海嘯,更逆轉傳統產業的低價宿命。根據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統計,截至二○一六年A-Team解散轉型為聯誼會,台灣自行車產業出口金額,十年來成長近兩倍,成車出口單價從A-Team成立前後的一百五十美元,大幅提升到不輸電子產品的五百五十美元,A-Team轉型的成功故事,更廣為工具機M-Team、運動器材S-Team等台商製造業所效法。

三大優勢仍在,不必自亂陣腳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