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德國之聲》牽動世界巨頭的台灣總統大選,三黨鼎立的「戰爭與和平」論戰怎麼打?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德國之聲》牽動世界巨頭的台灣總統大選,三黨鼎立的「戰爭與和平」論戰怎麼打?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2024 台灣大選 - 未來總統的財經申論題
2024 台灣大選 - 未來總統的財經申論題

焦點 | 時事分析

德國之聲》牽動世界巨頭的台灣總統大選,三黨鼎立的「戰爭與和平」論戰怎麼打?

德國之聲》牽動世界巨頭的台灣總統大選,三黨鼎立的「戰爭與和平」論戰怎麼打?
2024台灣總統大選選舉倒數8個月,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候選人各提「戰爭與和平」論述。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綜合報導,DW記者周昱君對此文亦有貢獻
德國之聲 2023/05/19
摘要

1.台灣總統選舉倒數8個月,選戰聚焦在「戰爭與和平」論述。

2.國民黨侯友宜本省籍背景和務實風格讓他對內廣受歡迎, 然而對外鮮少處理中國事務的他,兩岸論述相對模糊。

3.民進黨賴清德選戰論述將更聚焦於「和平保台」、「反共不反中」;第三勢力民眾黨則提出「避戰」是兩岸和平最佳策略,同時也加強備戰、不畏戰。

台灣總統選舉倒數8個月,國民黨17日確定徵召侯友宜參選,與民進黨賴清德、民眾黨柯文哲共同角逐台灣領導人之位。《華爾街日報》分析,隨著中美角力加劇、兩岸局勢升溫,這場選舉將對世界前二大經濟體的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在主要政黨確定候選人之前,這場選戰即已聚焦在「戰爭與和平」的論述上。台灣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告訴《華爾街日報》,如果選民選擇了一個對中國比較友善的候選人,將引發對美國印太戰略如何持續下去的疑慮。

過去,倡導須與中國建立緊密關係的國民黨,一直在台灣政壇佔有主導地位,但在中國對台立場轉為強硬、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之後,國民黨在前兩次總統大選接連失利、敗給了民進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3月,台灣民進黨總統蔡英文訪美之際,前國民黨總統馬英九也隨之訪中,再度顯示兩岸議題始終為明年總統大選的主要話題。近年來,國民黨也一直在「與中國保持友好」和「台灣民眾對北京的負面觀感」之間努力尋找平衡。

目前台灣3位總統候選人在兩岸策略上各持論調:侯友宜被認為立場模糊、走「中間路線」;賴清德自稱「台獨務實工作者」、認為此次選舉是「民主與獨裁」的抉擇;柯文哲則在近期喊出「台灣自主、兩岸和平」的口號。

從他們的立場,可一窺各政黨將如何迎戰台海議題,以及這場選戰將如何影響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

國民黨出招:打「折衷」牌

專家分析,國民黨提名侯友宜參選總統是「非同尋常」的選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向《華爾街日報》表示,侯友宜與多數國民黨高層不同,其家族在1949年國共內戰之前就已紮根台灣。現年66歲的他,兩度當選台灣新北市市長,並曾任警政署署長,期間鮮少發表兩岸立場或公開談論政黨政治。

分析指,侯友宜的本省籍背景和務實風格,令他在選民中廣受歡迎。舉例來說,他在發表參選演講時,時而從國語切換到台語,這令台灣人感到親切,因為愈來愈少台灣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使用台語是一種對當地文化的認可。

不過,侯友宜似乎缺乏與北京或華盛頓打交道的經驗,他至今的兩岸論述比起其他政黨候選人,也相對模糊。

今年以來,他曾以「杯水論」比喻中華民國和台灣,強調兩者屬於共生關係,並稱自己反對「一國兩制」,將「確保中華民國台灣主權不被侵蝕,自由民主憲政體制不被破壞」;然而,他同時也表態反對「台獨」,稱「台獨沒有法律根據」,因為依照憲法,中華民國的治權就在「台澎金馬」。

蔡榮祥分析,與國民黨其他領導人相比,侯友宜似乎試圖對兩岸關係採取較中間的立場。

在他確定參選之前,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曾表示願代表國民黨參選。郭台銘向選民呼籲:「投票給『高舉台獨、仇中抗中』 的民進黨是危險的。」並稱台灣應避免「被迫選邊站」,成為美中之間「最直接的受害者」。

相較侯友宜,郭台銘的態度似乎更符合北京期望。台灣師大政治學者範世平17日向DW表示,中國更希望的是像郭台銘一樣的人,有意跟中國展開統一之後的政治談判,但侯友宜的說法可能代表他將拒絕往此一方向發展。

然而,中國日益增強其對台軍事行動,讓台灣選民對「親中」政策疑慮升高。《紐約時報》報導,國民黨遂將希望寄託於一種新型態的候選人身上:一名對內廣受歡迎、對外鮮少處理中國事務的地方領袖。侯友宜因此成為國民黨的理想人選,被期盼在兩岸議題上找出折衷方案。

民進黨接招:從「抗中」轉向「反共」

隨著國民黨人選確定,民進黨的兩岸論述也再次備受矚目。2020年的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以「抗中保台」贏得多數選票,但近期中國對台軍事動作頻頻,兩岸問題看似須更加謹慎以對;此標語仍否有利選戰,遭到黨內質疑。

去年底,台灣地方「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英文卸下黨主席一職,由台灣副總統、此次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接任。此後,賴清德即多次提及「中華民國台灣」及「和平」。

2018年,賴清德曾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強調「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與中國互不隸屬」,遭國台辦發言人回應,賴清德言論「十分危險且自不量力」,將自食惡果。

16日,在一場政治大學學生座談會上,賴清德被問及是否擔心美國因為自己的「台獨」色彩恐提高戰爭風險,而不放心他作為台灣總統。他答道,「務實」就是根據事實,台灣定期改選政府,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不必另行宣布獨立。

然而,台媒《聯合報》7日曾援引不具名消息人士報導,賴清德與其兩岸選戰策士近期曾多次私下討論,欲將其2024年選戰論述更加聚焦於「和平保台」、「反共不反中」,因為此說法更符合賴清德主張的「民主、繁榮、和平」立場,也能減少被在野黨曲解的空間。

至於從「抗中保台」轉向「和平保台」,是否意味民進黨的兩岸論述出現變化。有民進黨人士告訴《聯合報》,立場始終一致,當中共武力犯台或軍事威脅時,當然是抗中保台,平時則是努力和平協商、不挑釁。

該黨內人士指出,賴清德日前也在一場黨務主管會議上談及,抗中保台的「抗」是抵抗侵略,而非要和中國對抗;未來團隊內部共識是更聚焦「反共」。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黃奎博告訴《紐約時報》,賴清德若獲勝,可能意味著中國將繼續現行的台灣政策,將台灣排除在任何高層接觸之外,而台美密切關係也將持續。而若是侯友宜獲勝,則可能重新打通中國與台灣的溝通渠道,緩和軍事緊張局勢,從而減輕台灣須與美國加強聯繫的壓力。

第三勢力有無勝算?

除了兩大黨之外,2019年甫成立的台灣民眾黨,也確定由該黨主席、前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參選。4月初,柯文哲即以該黨總統候選人的身份對美國進行長達21天的訪問,藉此與美方就「外交及兩岸關係等問題」交換意見。

5月初,柯文哲正式於黨部登記參選總統後,隨即於個人臉書發文表示,台灣需要一個理性、務實、科學的領導者,自己會以「台灣自主、兩岸和平」為核心,發展穩定區域經貿關係、與對岸展開溝通對話,務實爭取台灣最大生存空間。

今年3月,他也在一場黨內演講中指出,台灣沒有「九二共識」,「九六共識」才符合台灣當前實況。「九六共識」是由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所提出,指台灣在1996年3月23日首次民選總統之後,就已明確確立為一主權國家,不為其他國家所控制。

雖然民眾黨成立時間不長,在台灣立法院113個議席中也只佔5席,但是民眾黨將自己定位為兩大黨之間的第三條出路,在中間和青年選民中頗具吸引力。

柯文哲曾批評民進黨對中國「pro-war」(好戰),國民黨則是「too deferential」(太順從),是兩個極端。他指出,兩岸和平的最佳策略就是「避戰」,但同時也要加強備戰、不畏戰;民眾黨預計將在選戰中提出更多具體的國防戰略、兵役制度論述。

16日,在國民黨宣布候選人之前,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民調顯示,在「賴、侯、柯」2024總統競選組合之中,賴清德支持度最高、獲35.8%選民支持,侯友宜居中(27.6%),柯文哲以些微差距墊底(25.1%)。

候選人全部底定之後,入口網站《Yahoo奇摩》17日也發布一項網路民調結果,被問及「三黨2024總統參選人出爐,你看好誰能當選?」有33.4%台灣民眾看好侯友宜;29.3%支持賴清德;25.1%力挺民眾黨柯文哲;另有12.2%民眾表示「不知道/沒意見」。

距離台灣總統大選時間愈近,候選人之間的競爭勢必愈加激烈。針對兩岸關係,三方人馬將接續出台何種口號、策略,值得各界關注。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獲《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原文:台灣「三腳督」總統選戰開打 如何牽動中美?

責任編輯:劉怡廷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侯友宜 國民黨 2024總統大選 賴清德 柯文哲 民眾黨 兩岸關係 郭台銘 民進黨 兩岸政策 總統大選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
展開箭頭

德國之聲(DW)是德國國際廣播電視臺,提供世界焦點事件的最新報導及深度分析。DW全球有1億名聽眾和觀眾,藉由DW超過30多種語言的新聞、專題節目、以及包含商業,科技,政治,藝術,文化和體育主題的紀錄片,更近一步了解影響全球的事件。目前DW提供24小時英文內容 ,受亞洲觀眾/聽眾喜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