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養生保健
肋骨骨折,每次呼吸都胸痛?專業團隊一出手,病患生活大不同

「醫師,我每次呼吸都會痛,連睡覺都沒辦法好好睡,怎麼辦?」在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的診間,醫師有時會遇到病患因肋骨骨折而影響呼吸及運動功能,產生上述困擾。有些病患原本有打桌球、高爾夫球及游泳的習慣,肋骨骨折後便無法享受運動樂趣,所幸多數病患經由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團隊專業評估,視個別情況接受「肋骨骨板固定手術」、「3D列印輔助肋骨骨折手術」等治療,終於改善呼吸疼痛問題,並重拾運動樂趣。
肋骨一骨折,病患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如果從人體解剖學來看,胸廓是由一根根肋骨組成,它帶有弧度形成一個空間,保護著肺臟,當人在呼吸時,胸廓會上下移動。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吳悌暉解釋,當肋骨嚴重斷裂,病患一呼吸,肋骨就會錯位造成疼痛,而病患的肺功能及胸廓外觀也會受到影響。有些病患做特定動作,神經受到壓迫、拉扯,也會感受劇痛,導致活動及運動量大減,如長時間臥床,很容易產生肺炎或感染,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肋骨骨折常見的原因為外力撞擊、車禍、高速墜落或跌倒。」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穎毅指出,一旦發生肋骨骨折,病患因肋骨斷裂程度不同,加上身體、骨質狀況及疼痛感受各有差異,需要進行個別化評估,像影像學檢查、疼痛指數、呼吸肺容量及肺功能評估等都是重要參考指標。運用這些資訊,才能針對個別情況擬定個人化治療策略。
手術兩大重點:「復位」與「固定」
當出現肋骨骨折,傳統上都是請病患等待兩、三個月,受損骨骼會逐漸自行痊癒,以保守治療為主。如果有三根以上的肋骨出現斷裂或有「連枷胸」現象,就是肋骨二處以上部位產生斷裂,甚至出現胸壁塌陷、呼吸困難、氣胸及血胸等併發症,病患就要考慮接受肋骨骨板固定手術。
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林冠勳表示,對於肋骨斷裂引起或斷裂面摩擦所導致的疼痛,通常無法靠止痛藥控制。此外,在肋骨自然癒合的過程中,骨骼可能產生錯位、上下交疊,通常會形成鈣化點,這些異常增生的部分很容易造成慢性疼痛。
林冠勳醫師進一步解釋,若運用肋骨骨板固定術將肋骨「復位」、「固定」,也就是先將肋骨拉回原來位置,再以骨板固定,骨骼異常增生的機率就會減少,病患較不會產生慢性疼痛或呼吸疼痛等問題,而手術過程當中,骨板必須盡量貼合肋骨弧度、長度,如此較不會位移,螺絲也較不容易鬆脫,病患的手術併發症風險也可降低。
手術創新導入3D列印,有效縮短手術時間
當三軍總醫院醫療團隊進行肋骨骨板固定術時,為了讓骨板與肋骨更為貼合,將3D列印模擬技術運用於這項手術,應用成果躍登國際知名醫學期刊PLOS One,並榮獲2019 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SNQ 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黃才旺醫師表示,這項技術需要軟體、硬體與人才訓練的結合,三軍總醫院團隊向來不遺餘力持續精進。
曾至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3D列印中心進修的林冠勳醫師表示,肋骨骨折病患若要接受肋骨骨板固定術,醫療團隊會幫病患進行斷層掃描,了解肋骨斷裂情況,三軍總醫院的胸腔外科團隊使用通過美國FDA、歐洲CE、台灣TFDA二類醫療器材認證之比利時手術模擬規劃軟體。
在臨床應用上,這套病患專屬3D肋骨模型可做為病情解說之用,醫療團隊若需要調整骨板的長度及弧度,也可用這套肋骨3D模型做樣本,在體外先把骨板調整至理想狀態,手術傷口可縮小至5、6公分,並可在最靠近斷裂面的地方將骨板滑入與固定,手術時間就會縮短,病患復原時間也會減少。

面對肋骨骨折病患,每個環節都力求完美
以吳悌暉醫師為例,當他為病患執行手術時,會以超音波進行定位。他說,在手術前及手術中運用超音波定位,能更快找到肋骨斷裂面,手術位置便可精準落在骨折處,手術效率更為提升。有的病患在肋骨骨折當下擔心劇烈疼痛不敢移動,只能躺在病床,經過手術後,狀況明顯改善,看到病患病情的轉變,令人頗感欣慰。
此外,對於肋骨骨折治療,醫療團隊與病患的溝通非常重要。舉例來說,陳穎毅醫師特別設計SDM(醫病共享決策)問卷,以淺顯易懂的說明與影音訊息讓病患了解各治療選項有哪些利弊得失,醫師與病患之間有了流暢的溝通平台,這項SDM設計也在2018年得到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的肯定。
黃才旺主任叮嚀:治療前,須進行全方位評估
黃才旺主任特別叮嚀與提醒,治療肋骨骨折必須考慮病患的整體狀況。像腦傷急性期的病患就不適合接受肋骨骨板固定術治療,治療前必須經過完整評估,醫師也要與病患充分溝通,才能選擇最適合的療程。黃才旺主任也提到,近年來肋骨骨折的病患越來越多,如能全面評估與規劃將骨板等醫材納入健保給付項目,可以造福更多病患,許多病患的生活品質也能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