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養生保健
中暑症狀有哪些?怎麼處理?緩解中暑5步驟教學
近年台灣夏天屢屢出現氣溫超過35℃的炎熱天氣,衛福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指出,2024年4月已有231人因熱傷害就醫,遠高於2023年同期的111人、2022年的124人。萬一發生中暑怎麼辦?中暑症狀有哪些?哪些人容易中暑?本文將詳細介紹,並分享中暑處理方式。
中暑症狀有哪些?
如何判斷是不是中暑?可參考以下中暑前兆的症狀。
中暑前兆
- 多汗
- 口渴
- 頭暈
- 頭痛
- 四肢無力
- 注意力無法集中
- 動作不協調
這時皮膚表面血管擴張、加速散熱、大量出汗,隨著水分喪失,血流供應不足維持體內其他重要器官,就可能出現熱痙攣、熱昏厥和熱衰竭。
中暑症狀
具體的中暑徵兆分為3個階段:
初始症狀:
- 身體發燙
- 皮膚乾燥發紅
- 心跳加快
- 呼吸急促
惡化時:
- 體溫超過40℃
- 頭痛
- 頭昏
- 噁心
- 嘔吐
- 抽搐
- 無法出汗
- 意識混亂
- 凝血功能變差
嚴重時:
- 口鼻流血
- 休克
- 多重器官衰竭
- 橫紋肌溶解
- 死亡
中暑怎麼辦?
中暑怎麼辦?謹記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熱中暑處理5大步驟:
中暑處理步驟1:陰涼
在高溫環境下,若發現熱中暑前兆,就必須盡快將患者移送到陰涼通風處。
中暑處理步驟2:脫衣
脫除患者身上的多餘衣物,幫助他的身體散熱。
中暑處理步驟3:散熱
情況允許的話,可以將冷水潑灑至患者身體上,或拿沾了冷水的濕毛巾擦拭患者身體,也可放置於患者的頸部下方、腋下、鼠蹊處等地方,並對著患者搧風,協助患者的身體降溫。
中暑處理步驟4:喝水
若患者意識清楚,可給予充足水分和鹽分(如運動飲料、鹽糖),通常很快就能恢復正常。
中暑處理步驟5:送醫
若患者已發生明顯的熱中暑症狀,像是意識模糊、身體抽搐,應進行儘速「叫叫CABD」,撥打199求救。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應繼續採取前4個處理步驟,幫助患者降溫。
如何消除中暑?中暑喝什麼緩解?
中暑怎麼緩解?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是必要措施。因此可多喝:
- 常溫水
- 運動飲料(含電解質):如舒跑、Fin等。
以上兩者均須適度、等量飲用,以免只喝水的話,體內鹽分濃度變得更低,反而會加重脫水情況。
除此之外,中暑喝椰子水、蜂蜜水、綠茶、沙士可以嗎?
椰子水富含鉀和電解質;綠茶則富含抗氧化劑,可舒緩頭痛;蜂蜜水含有糖分,可補充人體的熱量;沙士必須是加鹽沙士,在發生中暑前兆時適量飲用,有助於排出體內熱氣。但以上幾種飲品均建議適度飲用即可。
中暑吃什麼緩解?
中暑後,飲食原則以清涼、清淡為主,並避免油膩食物和甜食。
可多吃:
- 高水分的水果:西瓜、小黃瓜、葡萄。
- 富含鉀的食物:香蕉、菠菜、花生。
為什麼會中暑?中暑原因介紹
熱中暑是因為長時間待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中,散熱速度下降,而體內的熱量難以散出,導致體溫調節功能失去作用,因此產生「熱傷害」。
熱中暑分為「勞動型中暑」、「傳統型中暑」:
勞動型中暑(Exertional Heat Stroke):
中醫稱作「陽暑」,容易發生在高溫、高熱環境中工作的人身上,像是工人、農夫、軍人或運動員,因為體溫調節功能失調、無法散熱,皮膚呈現乾燙、潮紅狀態。
傳統型中暑(Classic Heat Stroke):
中暑並非只會發生在炎熱的戶外,室內空間也可能讓人中暑,中醫稱作「陰暑」。若室內溫度持續上升,空氣卻不流通,會使人體過度出汗、處於脫水狀態,進而中暑。尤其是老人、兒童對溫度的調節能力比較差,更需要注意。
當身體核心體溫超過41℃,中樞神經功能出現障礙時,有可能導致患者意識不清、器官衰竭,有生命危險。
與中暑相似的熱傷害病
常見的熱傷害還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這些情況嚴重時都會演變成熱中暑。
熱痙攣
在高溫、潮濕、悶熱的環境中長時間活動,可能因為流汗過多,或補充過多水分而非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使體內電解質流失,造成電解質不平衡。
這時就容易在大、小腿或手臂上出現1~3分鐘的肌肉疼痛,嚴重時會影響腹壁肌肉。
熱昏厥
在炎熱的環境中長時間站立,因為皮膚為加速散熱效率,將血管擴張,加上久站血液回流不順,使得血液集中到四肢皮膚,大腦反而血流不足,出現暫時性暈眩。
容易在軍人站哨、訓練,或是學生在戶外操場參加朝會時發生。
熱衰竭
在悶熱的環境下大量出汗,未適時補充水分、電解質,便會產生血液循環衰竭,出現臉色蒼白、全身無力、血壓降低、頭暈、頭痛、疲倦、大量出汗等症狀。
但其實熱衰竭並非如同字面上嚴重,事實上身體核心溫度很少會達到40℃,嚴重時會變成中暑。
類型 | 熱痙攣 | 熱昏厥 | 熱衰竭 | 熱中暑 |
成因 | 流汗導致鹽分流失 電解質不平衡 | 久站導致血液不循環,腦部血流不足 | 大量出汗導致水分、鹽分流失,引起血液循環衰竭 | 中樞神經失調,體溫升高 |
症狀 | 手、腳短暫抽筋 | 暫時性暈眩 | 臉色蒼白 全身無力 頭暈、頭痛 疲倦 |
體溫超過40℃ 意識模糊 精神混亂 昏迷 抽搐 |
中暑的高危險族群
- 年長者
- 兒童
- 孕婦
- 肥胖者
- 酗酒
-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
- 服用特定藥物的病人:如抗組織胺、利尿劑、瀉藥等
- 職業關係,需長時間在戶外工作者
如何預防中暑?
- 夏天時避免直接曝曬於大太陽下,尤其早上10點到下午4點應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活動。
- 出外做好防曬措施,避免陽光直射身體。
- 穿著散熱功能佳的衣物(如聚酯纖維)。
- 多喝水,每天飲水2000cc,能避免脫水。
- 保持室內通風,善用冷氣搭配電風扇,降溫又省電。
- 避免待在熄火、無打開冷氣的車內。
- 準備濕紙巾、毛巾、扇子、手持電風扇或退熱貼等能降溫的物品,以備不時之需。
中暑常見問題
輕微中暑怎麼辦?
如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中暑前兆,因盡快採取應對措施,移動至通風陰涼處,脫除多餘衣物,並補充水分和鹽分。
中暑頭痛怎麼辦?
如果發生頭痛情形,已經屬於中暑的症狀,請依照熱中暑處理5步驟,儘速採取降溫措施。
中暑會發燒嗎?
中暑是身體熱量無法散去,導致體溫升高,與一般的發燒原因不一樣。發燒是感染發炎,會先有畏寒的情況,再出現體溫上升。
中暑身體會發熱幾天?
中暑時,身體高溫會持續多久?通常在24小時內及時就醫,很快就會降溫;如果是中度中暑,體溫會在24~48小時內逐漸降溫;若為嚴重中暑,出現明顯的脫水症狀,患者的體溫可能會超過72小時高溫不退的情況。
中暑拉肚子怎麼辦?
請減少活動、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和鹽分,以免拉肚子造成身體水分和鹽分流失。
核稿編輯:陳虹伶
商周大調查
比生成式AI更猛…你開口,AI代理人幫你開會、訂機票的時代登場!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