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北醫乳房外科醫師:作息正常、無家族病史也可能得乳癌!該留意什麼?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北醫乳房外科醫師:作息正常、無家族病史也可能得乳癌!該留意什麼?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生活 | 養生保健

北醫乳房外科醫師:作息正常、無家族病史也可能得乳癌!該留意什麼?

北醫乳房外科醫師:作息正常、無家族病史也可能得乳癌!該留意什麼?
北醫乳房外科醫師:作息正常、無家族病史也可能得乳癌!該留意什麼?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杜世興
獨立觀點 2022/03/10
摘要

1.許多女性常見的觀念是:作息正常、無乳癌病史且有規律運動,所以就忽略了乳房檢查。實際上在乳房完全發育後,就須定期檢查。

2.20歲以上的女性,如果沒有特殊的症狀,每1~2年找專科醫師作一次乳房檢查即可,40~65歲是乳癌的好發年齡,所以這個年紀的女性最好每年作一次乳房篩檢。

3.本文整理乳癌常見臨床表徵、乳癌的危險群,以及平時預防的方式。

在許多女性的觀念中,常覺得自己生活作息正常、家族中無乳癌病史、也有在做運動、應該不會得乳癌,所以沒有做乳房檢查的必要。但是事實上,女性在乳房完全發育之後,就常見乳房問題;年輕女性比較常見的是良性纖維腺瘤、纖維囊腫變化,但惡性腫瘤較少,25歲以上的女性產生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就慢慢增加。

一般來說,20歲以上的女性,如果沒有特殊的症狀,每1~2年找專科醫師作一次乳房檢查即可,40~65歲是乳癌的好發年齡,所以這個年紀的女性最好每年作一次乳房篩檢。平時也要多注意,在每月的月經結束後1至2天,此時乳房較軟,檢查時比較不會痛,這個時候檢查會比較準確;停經後的女性,則是每個月固定一天作自我檢查,如果有發現任何不對勁,或是察覺到以前所沒有的乳房變化,就需要找專科醫師作檢查,看是否有任何異樣。

雖然乳癌常常以乳房硬塊為表現,但有時也不一定摸得到,所以平時也需注意是否有乳房皮膚問題、留意乳頭是否有異樣顏色或出血分泌物、乳頭皮膚是否有濕疹、落屑,因為乳頭有異常分泌物或是皮膚變化也是乳癌的症狀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乳癌的產生絕不是短期形成的,當乳癌長到1公分以上,可以經由觸診或是其他症狀發現時,通常已經存在體內好幾年了,只是之前不知道而已。因而乳癌的治療,除了手術治療外也常在術後輔以化學治療,來殺死全身中可能的微小轉移病灶。雖然乳癌好發於40~65歲的年紀,但也不是說65歲以上就不會罹患,只要是女性朋友,就應該有危機意識,注意自己的身體,定期作檢查。

乳癌有何臨床症狀表徵?

1.乳房發現任何無痛硬塊或腫瘤(當然少數乳癌會以疼痛為表現)

2.乳房變形
(1)突然性兩邊乳房大小不一樣
(2)兩邊乳頭高低不一樣
(3)突發性的乳頭下陷
(4)乳房上有凹陷現象

3.乳頭有血或其他不正常的分泌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4.乳房上有不收口的傷口

5.腋下有無痛硬塊或腫瘤

6.乳房皮膚有潰瘍或橘皮狀變化

當然另外零期乳癌(即原位癌)可能無任何臨床上症狀,但卻以異樣微小鈣化點為表現,能在施行乳癌篩檢接受乳房X光攝影時意外早期發現。

當女性到醫院進行乳房檢查時,醫師除了進行觸診外,也會幫您留意乳頭是否有異樣表現,同時也會檢查腋下淋巴腺是否有腫大;但有部分的乳癌是理學檢查無法觸診察覺出來的,所以需要安排乳房超音波,或是乳房攝影檢查。

哪些人是乳癌的危險族群?

1.初經早於12歲,停經晚於55歲的婦女。

2.有乳癌患者之家庭,尤其母親或姊妹患有此病者或帶有BRCA1、BRCA2乳癌基因變異者。

3.從未生育者或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者,也有較高的罹患乳癌可能。

4.一側乳房罹患乳癌者。

5.乳房有增生病灶者,尤其手術切片報告顯示乳管異樣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DH)或乳小葉異樣增生(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 ALH)其罹患乳癌機會約為常人5倍,應特別謹慎追蹤。

6.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

7.停經後肥胖者或胸部曾大量接受過放射線照射者。

8.重度喝酒者。

9.攝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婦女。

10.停經後補充女性荷爾蒙者。

以上罹患乳癌之危險性相較於一般人稍高,不過由於仍有約75%的乳癌患者是沒有相關的危險因子,因此呼籲女性朋友要養成正確觀念並不是「沒有上述罹癌危險因子就不會得到乳癌」。

最新醫學報導甚至指出肥胖者會增加乳癌復發率、死亡率及每天攝取>6公克酒精也會增加乳癌復發、死亡率,飲食、作息方面建議多攝取含纖維綠色蔬菜、水果、榖糧、避免偏食高脂肪食物,而且鼓勵餵母奶、多運動、少酗酒、減少體重肥胖;太年輕的乳腺宜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照射,切記除非必要,否則勿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臨床上使用太莫西芬(Tamoxifen)、雷洛西芬(Raloxifene)藥物能有效的預防乳癌,用於高危險發生乳癌族群身上。

如何拒乳癌於門外?

A:乳癌雖然很難預防,不過日常生活中仍可以盡量避免相關危險因子:

1.根據研究顯示,塑化劑會提升乳癌的罹患率。因此建議減少使用塑膠袋、塑膠餐具的使用。

2.盡量少用含DDT殺蟲劑。如果真的非用不可,建議配戴口罩。

3.根據國外研究指出,長期而且頻繁地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可能會使乳癌的罹患率提升。建議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以低脂牛乳取代全脂牛乳。另外長期飲酒,也比較容易罹患乳癌;罹患乳癌後來康復者,長期攝取高酒精量酒飲則容易導致乳癌復發,而且復發後的死亡率相對較高。

4.多吃顏色鮮豔的各色抗氧化蔬果,例如:花椰菜、菠菜、韭菜、番茄、茄子、南瓜、小黃瓜、牛蒡、櫻桃、草莓、藍莓、蔓越莓等等。

5.少吃油炸食物,多運動,避免肥胖。過於肥胖者罹患乳癌的機率相對提升。

6.避免服用非必要性的女性荷爾蒙藥物。

7.避免暴露於非必要的輻射線中。例如:年紀太輕、又沒家族史,非經醫師指示,不須特地去做乳房攝影(尤其是年輕女性接受例行健康檢查時)。

8.過去曾有研究指出,經常過夜生活的人,罹患乳癌的機率相對較高。雖然這部分目前沒有充分證據強烈顯示乳癌與夜生活之間的關聯性,仍鼓勵保有正常生活作息、盡量少熬夜。

9.已婚女性鼓勵懷孕並親餵哺乳。

作者簡介

杜世興

前國泰醫院乳癌中心主任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外科教授、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含甲狀腺)主治醫師。


*本文獲「認識乳癌Dr.杜世興」授權併稿轉載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鍾守沂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關稅全球股災,你覺得最需要掌握的投資策略是?
危急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Youtube公開直播,立即前往:最新財報+關稅戰利弊全解讀
1. 科技股前瞻:選出潛力標的
2. 傳產、金融解析:地雷、優質股名單
3. ETF攻略: 主動、被動一次搞懂
4. 整體投資策略與佈局
5.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曾當股市冤大頭⋯他靠分清「投資和交易」找到穩定獲利3關鍵
乳房檢查 癌症 乳癌預防 女性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