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過年不想看到親戚,中國年輕人群起「斷親」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過年不想看到親戚,中國年輕人群起「斷親」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趨勢中國

過年不想看到親戚,中國年輕人群起「斷親」

過年不想看到親戚,中國年輕人群起「斷親」
「斷親」話題成為中國微博破億閱讀量熱搜,民眾表示,小時候去親戚家熱鬧一番;長大拜訪親戚,反而是一種顧慮。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中央社
中央社 2024/02/15
摘要
  1. 2024年春節,「斷親」話題一度登上中國微博熱搜、閱讀量更破億。這個趨勢話題討論的是「不再走春的理由」,簡單來說,就是春節不拜訪親戚。
  2. 為什麼青年開始斷親?有學者歸結為「懶得、疏於、不屑」和同二代內親戚互動的現象,且不管年輕、年老,都有斷親的現象出現。
  3. 民眾表示,小時候去親戚家是要熱鬧一番,長大後親戚動輒催婚催生,走春反倒成了顧慮。

農曆新年傳統上會與親友相聚互相祝賀,「斷親」話題在這次春節一度登上中國微博熱搜,討論不再走春的理由。學者認為,「斷親」是人口遷移、價值觀多元、生活壓力等時代變遷產物。

「斷親」近年成為中國社群熱門話題。中國媒體澎湃新聞13日報導指出,有學者將青年「斷親」歸結為懶於、疏於、不屑於同二代以內親戚互動和交往的一種現象,簡單來說,春節期間不拜訪親戚,不過這不是斷絕親戚關係的正式聲明。

報導提到,13日當天是農曆大年初四,「農村悄然出現以家庭為單位的斷親」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破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民眾在社群說,小時候去親戚家熱鬧一番;長大拜訪親戚反而是一種顧慮,「都在問我去年掙得怎麼樣啊,做的啥工作,找對象了沒,結婚了沒,有孩子了沒?」

為了躲避親友的催婚、催育,不少年輕人選擇獨自到其他地方旅遊,或者乾脆在工作地過年,親戚之間的往來也愈來愈少。

報導引述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陳友華、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宗昊去年所刊登題為「『斷親』:概念、問題及思考」的論文,分析「斷親」現象。

文章指出,「斷親」發生在不同年齡層。年輕人同輩之間「斷親」,這是因為長大後心境變化、人生目標轉移、世界觀改變、生命歷程不同,及難有共同語言等。老人之間「斷親」,則因價值觀與社會地位等不同,很難聊在一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年輕人對老一輩的「斷親」,這是因為年輕一代在成長過程中與親戚互動本就很少,再加上受價值觀、社會保障制度、市場經濟等因素影響,自然對親戚表現淡漠。

文章認為,「斷親」是時代變遷及現代化的產物,例如城市化與人口遷移流動、價值觀多元、人情與金錢、減少社交成本、生活壓力與內捲(過度競爭)、數位化生存等,都令愈來愈多人選擇「斷親」。

不過,文章認為,雖然「斷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家庭功能、減少宗親互助;對個人而言則可減少無效的社交。

責任編輯:陳柏燕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台北捷運五大熱門站,消費力強勁!您最常去商圈消費的類型是?
台北捷運中山、北門、國父紀念館、南京復興及松山5大站,不分平假日皆展現強勁消費力。國父紀念館站受惠於誠品松菸、大巨蛋開幕,平假日停留超過30分鐘人潮近7成。
1. 百貨購物與時尚服飾
2. 餐飲美食與咖啡輕食
3. 藝文娛樂與休閒活動
4. 交通通勤與生活日用品
5. 住宿與商務洽公相關消費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北市新黃金商圈成形!不只中山站,這4站不分平假日消費力都強勁
微博熱搜 斷親 中國 走春 孝親 回家 過年 農曆新年 農曆年 婆媳問題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
展開箭頭

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