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中國沒有救經濟的無痛方案」沒人敢消費、沒人想買單刺激消費的成本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中國沒有救經濟的無痛方案」沒人敢消費、沒人想買單刺激消費的成本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趨勢中國

「中國沒有救經濟的無痛方案」沒人敢消費、沒人想買單刺激消費的成本

「中國沒有救經濟的無痛方案」沒人敢消費、沒人想買單刺激消費的成本
中國人民並沒有像許多經濟學家預期,發生需求反彈,反而比疫情期間更節儉。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之聲 2023/08/28
摘要

1.中國人民並沒有像許多經濟學家預期,在解封後投入娛樂、旅遊等花費,反而比疫情期間更節儉,甚至囤積基本日用品。

2.薪資低、就業市場疲軟使國內需求脆弱、薄弱的社會安全網更升高年輕人的不安全感,而20~40歲這群年輕人正是消費力的高峰。

3.中國政府雖宣布數十項刺激消費的措施,但人民普遍感受不大;經濟學家呼籲提供更高的社會福利

姚艾琳(Erin Yao)想去學街舞和旅遊,這些事情是她在中國疫情清零期間想做也做不到的。

然而,她並沒有像許多經濟學家所預期的那樣,在中國取消清零限制措施後立即去追求這些目標,反而比在疫情期間更加節儉。疫情期間,她感覺自己不得不囤積一些基本日用品。

姚艾琳說,「我會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積蓄來應對突發疾病。如果我失業了,在找到新工作之前,我是否有足夠的錢維持生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姚艾琳不願意花錢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經濟增長模式造成的結果。許多人認為這種模式過於依賴對房地產、基礎設施和工業的投資,而沒有充分賦予消費者支配更多收入和支出的能力。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增長乏力給經濟再平衡帶來了焦慮。但是,將發展經濟的動力轉移到刺激家庭開銷,這將在短期內帶來更大的痛苦。

具體而言,提高家庭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意味著其他部門的份額下降,要麼是企業——尤其是中國龐大的工業,要麼是政府部門。

Fathom Consulting的中國經濟學家奧茨(Juan Orts)說:「它們的下降將使經濟衰退不可避免。」「我們認為這是中國當局不願付出的代價。」奧茨說,他認為中國正在走向「日本化」。所謂「日本化」是指1990年代開始日本經歷了經濟停滯的「失落的幾十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社會安全網薄弱,誰敢消費?

從理論上講,如果姚艾琳能找到一份月薪超過8000元人民幣(約1097美元)的工作,她就可能消費更多。據就業網站Glassdoor的數據,這還不到美國圖書編輯收入的5分之1。

但中國就業市場疲軟,青年失業率超過21%,創歷史新高。佔城市新增就業崗位80%的私營部門,仍未從當局對科技和其它行業的監管打擊中緩過勁來。

中國當局雖承諾增加信貸,但企業最終還是受制於脆弱的國內需求。

想讓姚艾琳這樣的年輕人消費的另一個辦法是解決他們的不安全感。許多經濟學家呼籲中國政府加強社會安全網,重新平衡經濟發展。

在姚艾琳居住的北京,如果買了失業保險,累計繳費3至24個月,失業救濟金每月最高可達2233元人民幣,還不足以支付姚艾琳12平方米房間的租金。她的父母住在中國農村,很快就會到退休年齡,之後每人每年可領取最多1500元的微薄養老金。姚艾琳每月要花300元給父親買藥,相當於上一堂舞蹈課的費用。

「如果公共醫療保險能覆蓋老年人更多的開支,我會更有安全感。」姚艾琳說。

她還說,經濟上的不確定性也讓她對生育望而卻步。中國的人口正在老齡化和萎縮,尤其是20~40歲年齡段的人口,而這個年齡段的人通常會達到一生中的消費高峰。

刺激消費,誰來支付成本?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政府各部門響應中共領導層重要會議的號召,宣布了數十項促進消費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汽車和家電補貼、延長餐館營業時間以及促進旅遊和娛樂活動。

然而,姚艾琳沒有被說服,她更希望發放消費券。中國一些地方政府已發放了消費券,但金額太小,在宏觀層面上並沒有成效。

企業同樣對這些措施不感興趣。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說:「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真正促進需求的措施。」他補充說,「這比支持供給方更為重要。」

45歲的王季柳(Wang Jiliu)在海南島經營一家餐飲企業,她說營業利潤正在下降,部分原因是疫情發生後人們的收入沒有多大改善。這反過來又影響了她自己的消費習慣。

「我也是這麼想的,我也會控制自己的購物欲望。」王季柳說,「以前,我們經常出去吃飯和旅遊,現在已經很少這樣做了。」

經濟學家提出的需求方措施包括:提供更好、更廣泛的公共服務,提高社會福利,給予工人更多的合法議價權,或將國有企業的股票分給國民。

但誰來買單呢?企業的更多負擔——例如提高福利——是對就業和經濟增長的另一個打擊。剩下的就是正在應對公共債務危機的政府部門了。

地方政府雖然資金匱乏,但資產豐富。2021年,非金融國有企業的淨資產達到76.6萬億元。卡內基中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佩蒂斯(Michael Pettis)估計,如果中國當局迫使地方政府將GDP的1~1.5%轉移到家庭,中國就能保持目前的增長速度。

「地方政府、企業和金融精英的財富和權力往往取決於對這些資產的控制。」他說,「中國當局與地方政府之間可能會就如何分配各種調整成本發生衝突。這將成為未來兩年最具爭議的政治難題之一。」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獲《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原文:中國沒有解決經濟放緩的無痛方案

責任編輯:劉怡廷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台北捷運五大熱門站,消費力強勁!您最常去商圈消費的類型是?
台北捷運中山、北門、國父紀念館、南京復興及松山5大站,不分平假日皆展現強勁消費力。國父紀念館站受惠於誠品松菸、大巨蛋開幕,平假日停留超過30分鐘人潮近7成。
1. 百貨購物與時尚服飾
2. 餐飲美食與咖啡輕食
3. 藝文娛樂與休閒活動
4. 交通通勤與生活日用品
5. 住宿與商務洽公相關消費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北市新黃金商圈成形!不只中山站,這4站不分平假日消費力都強勁
中國 房市 青年失業 北京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
展開箭頭

德國之聲(DW)是德國國際廣播電視臺,提供世界焦點事件的最新報導及深度分析。DW全球有1億名聽眾和觀眾,藉由DW超過30多種語言的新聞、專題節目、以及包含商業,科技,政治,藝術,文化和體育主題的紀錄片,更近一步了解影響全球的事件。目前DW提供24小時英文內容 ,受亞洲觀眾/聽眾喜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