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需求疲軟,半導體哭哭...日經:除了AI還有一個救世主

1.全球10家主要半導體企業2023年度的投資額將同比減少16%,4年來首次出現減少,也創過去10年來的最大降幅。
2.受中美技術之爭影響,各國通過振興政策強化生產,搶佔需求,2022年投資總額創歷史最大規模。然而調查公司指出,10~14奈米製程的晶片存在供過於求的隱憂。
3.半導體從2022年夏季開始價格持續下跌。不過受惠純電動汽車和人工智慧,半導體需求在中長期將持續增長的觀點沒有改變。
半導體設備投資正在踩下煞車。全球10家主要半導體企業2023年度的投資額將同比減少16%,降至1220億美元,4年來首次出現減少。雖然由於政府押注未來增長而主導的招商引資,令工廠建設持續掀起熱潮,但由於中國經濟放緩隱憂等原因,各企業在投資方面變得謹慎。目前價格面臨下行壓力。
日本經濟新聞匯總了美、歐、韓、臺、日的10家大型半導體企業的設備投資計劃,自2019年以來首次同比下降,創出過去10年來的最大降幅。用於智慧手機的存儲晶片投資同比減少44%,降幅較大,作為個人電腦和數據中心的大腦而使用的運算用晶片的投資也減少14%。
受中美技術之爭影響,各國通過振興政策等強化生產體制,搶佔需求,產生的影響巨大。2022年度10大半導體企業的投資總額達到1461億美元,創出歷史最大規模,英國調查公司Omdia的南川明指出,「10~14奈米製程的晶片存在供過於求的隱憂」。

截至2023年6月底,(披露信息的9家企業合計)存貨為889億美元,同比增加1成。與晶片短缺加劇之前的2020年相比增加了7成。出於對庫存過剩的警惕,美國美光科技將在截至2024年8月的財年減產3成,設備投資也將減少4成。韓國的SK海力士也將減產幅度擴大5~10%,投資同比減少50%以上。
根據分析師預測,2023年度美國英特爾的平均投資額將時隔2年轉為減少。作為個人電腦的主要消費國之一的中國的前景不明朗,預計將縮減與工廠相關的投資。
目前半導體的交易價格低迷。因新冠疫情而持續出現特需的存儲半導體從2022年夏季開始轉為供過於求,價格持續下跌。臨時存儲用的DRAM及長期存儲用的NAND型記憶卡的8月價格同比下降均逾4成。日本綜合研究所的立石宗一郎認為,「減產幅度不夠,正在給價格帶來下行壓力。需求恢復、價格全面上漲要等到明年」。
當然,半導體需求在中長期將持續增長這一觀點沒有改變。美國麥肯錫預測,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到2030年將比2021年的約6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840.8億元)增加約70%,達到1萬億美元。
拉動增長的是純電動汽車(EV)和人工智慧(AI)用半導體的需求增加。英國Omdia的數據顯示,在全球的半導體需求中,雖然車載半導體僅佔1成,但隨著EV車的普及,控制車輛功能的半導體和功率半導體的使用量將急劇增加。車載半導體的市場規模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830億美元,比2022年增加5成。德國Statista的數據顯示,AI半導體的需求到2025年將達到2022年的3倍,到2030年將增至13倍。

半導體是一種性質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用於控制電流的物質。可分為處理數據的「邏輯晶片」、存儲用的「存儲晶片」、將溫度等信息轉換為數位信號的「模擬晶片」、控制電壓的「功率晶片」等。基於半導體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每1年半到2年內就翻一番的「摩爾定律」,業界一直在展開針對半導體的研發和投資競爭。
用於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等的邏輯晶片的附加價值最高。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6月發佈的數據顯示,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為17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634.79億元),佔整體的4成。從對半導體晶圓整體需求中所佔的比例來看,截至2022年,面向個人電腦、數據中心和智慧手機分別佔3成,面向車載佔12%左右。

日本半導體廠商的全球份額在1980年代超過美國,一度超過50%,但由於與台灣和韓國廠商的競爭,2022年降至約9%。尖端半導體的製程為7nm以下,而日本國內能製造的最多只有40nm。日本政府也加大了政策支援力度,例如吸引台積電(TSMC)的工廠進駐熊本縣等政策。
統計對象:英特爾、台積電(TSMC)、三星電子、UMC (聯華電子)、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美光科技、SK海力士、英飛淩科技公司、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鎧俠控股(KioxiaHoldings)、西部數據(WD)。鎧俠控股和西部數據共同投資,按1家企業計算。投資額未公佈的企業根據記者會上的發言等推算。實際數據參照QUICK、FactSet等。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閱讀:
責任編輯:劉怡廷
商周大調查

北市新黃金商圈成形!不只中山站,這4站不分平假日消費力都強勁
日經中文網是日本最大財經媒體《日本經濟新聞》的中文網站。日經中文網洞悉東亞經濟動態,聚集政治、文化、國際關係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