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COP27系列報導》COP27開幕,美中大國領袖缺席,正深陷高電價、能源危機的馬克宏忍不住開罵了!

1.COP27開幕,110位各國領袖、元首到場,但偏偏排名前兩名的碳排大戶——中國、美國領袖不見人影。讓法國總統馬克宏氣得在場邊開罵。
2.元首到場,只有象徵意義,COP27大會有5大任務,要各國達成共識。但通膨升高、能源價格飆漲,聯合國擔憂,氣候危機,恐怕不會是大家危機處理的最優先順序。
「歐洲一直在付錢,我們是唯一付錢的,」11月7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開幕大會場外,對青年代表會面時,忍不住開罵。
COP27於11月6日在埃及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登場,原本根據聯合國公布的名單,這場大會預計有110位國家元首及領袖出席、發表談話,數量比往年都多,但全球碳排量「數一數二」的美國、中國領導人卻沒人到場,讓向來自認「乖乖付錢」替碳排贖罪的的歐洲代表之一——馬克宏,氣得罵人,揚言要對中、美「施壓」,「要求他們『為自己的那一份埋單』。」
馬克宏說,法國和歐洲在減排方面走在對的道路上,並呼籲「大的新興國家必須盡快脫碳」,他主張共同金援受暖化嚴重影響的貧窮國家,並推動具體解決方案,像是在沙漠地區打造「綠色長城」,以防止沙漠蔓延。
這場盛會,預估全球將有4萬4000多人與會,約110位國家元首、200多國代表以及眾多公民團體,將在2週內針對氣候變遷共商解方。
但,陷入對峙的中美2國,去年在COP26雖然破天荒宣布將在未來10年內加強氣候合作,跌破各界眼鏡,但中國因不滿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2022年8月訪台,就暫停中美氣候變化談判。
不只排名一二的碳排大國不來,另一碳排大國印度總統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靠化石燃料發家致富的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也都沒出席COP27。
不過,與會並不一定反映減排決心。僅管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Crown Prince Mohammed bin Salman)計畫在COP27發表談話,卻根本沒打算減緩化石燃料開採。
COP27氣候峰會召開之際,世界各國因氣候變遷面臨的災難日益嚴峻。單是2022年上半年,南非就降下破紀錄豪雨、孟加拉與印度東北遭逢世紀洪災、日本飆破147年高溫紀錄、澳洲雪梨暴雨成災、巴西更在一年內4度發生重大洪水災難,不僅奪走數千條寶貴性命,造成的損失更高達數十億美元,無論身處地球何處都難倖免。
根據聯合國最新報告,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減少45%,才有望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
根據《法新社》報導,在大會7日的開幕儀式上,聯合國主管氣候變遷事務高階官員斯帝爾(Simon Stiell)坦言內心憂慮,指去年各國繼COP26之後,總共194個成員國,目前只有29個國家提出加強版氣候承諾,「我們害怕又有其他事情佔據了優先次序,導致又晚了1天、1週、1個月或1年,我們沒時間能浪費了。」
今年COP27氣候峰會,110國領袖要為5大目標達成共識:
- 減排——履行承諾的時候到了,全球必須團結將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透過擴大規模、複製成功案例加快減排腳步。
- 調適——當極端氣候已成為日常,除了減排,調適與適應新氣候環境更為重要,敦促各國展現政治意願協助窮國。
- 氣候補償——明確「氣候補償」計畫,敦促排放量大的富國對飽受自然災難的窮國做出賠償。
- 氣候融資——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作為「氣候融資」,建立彼此肩信任。
- 合作——政府、公私營單位及民間團體需齊心協力,改變人類與地球互動的方式,改善氣候變遷帶來的負面影響。
只不過,這回不只碳排大國領袖未到,外加大環境面臨通膨、俄烏戰爭影響,究竟各國領袖有沒有誠意解決問題?或是如聯合國官員所說,「又有其他事情佔據優先次序」?大會時間,還有兩週。
核稿編輯:管婺媛
商周大調查

北市新黃金商圈成形!不只中山站,這4站不分平假日消費力都強勁
商周與永續者同行,致力關注ESG領域,為您掌握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實用知識,邀請產官學名家,分享最新國際趨勢、企業案例、投資方向、賦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