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2020美國總統大選》川普當選,台灣明天會更好?一文看懂川拜「對台政策」

2020美國總統大選,商業周刊「川拜熱炒店」上菜了!本系列文共12篇,從選戰倒數15天開始每天一菜,大選門道帶您輕鬆入口。
今天,10月28日,選戰倒數第6天,我們為您推薦「三杯雞」。
美國政府想要拉攏台灣,不能不顧忌中國情緒;想跟中國交好,也不能忽視以台灣為代表的民主人權牽制力。美中台關係,就像三杯雞,三杯醬料互相爭出搶味道。下一任美國總統是川普或拜登,這道菜的味道輕重,會有哪些不同?
香港有句俗諺,叫做「盲拳打死老師傅」,意指不按牌理出拳的外行人,也可能擊敗經驗老道的師傅。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在過去執政近四年期間,不論對中國、對全球、對台灣,其實都使出這種「盲拳」戰法。
只不過,對中國來說,川普的盲拳讓他們很頭痛;對台灣來說,則是驚喜居多。也因為如此,讓許多台灣人期待川普連任能為台美關係帶來更進一步的發展。
但,這種期待,隨著拜登拉大與川普的民調差距,並在大部分搖擺州位居領先地位後,台灣人不得不認真思考:一旦拜登入主白宮,台美關係還能跟現在一樣麻吉嗎?
思考這問題之前,我們得先了解這兩人在對台、對中政策上的差異。
先談談看似史上對台最友善的川普政府。
川普任內,對台政策創下新紀錄
例如,美國國會通過最多對台友善的「法案」,而非過往對行政部門較無拘束力的「議案」。這些新法律包括《台灣旅行法》、《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又稱台北法案),以及將台灣正式納入美國印太戰略、視為同盟夥伴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
又如,國務院派出台美斷交以來最高層級官員訪台。
甚至,罕見在短短一年內,提出最多、高達三次的對台軍售案。
以上還不包括,美國從國務院到國防部,對中共霸凌台灣行徑的批評次數,堪稱史上最踴躍⋯⋯。
拜登若上台,不脫「一中路線」?
再來看看拜登。他在美國政壇打滾近半世紀,傳統建制派(擁護原有制度)出身,又是歐巴馬時期外交政策重要顧問,不難理解他個人對台灣的態度,不脫美國原有的一中政策路線,把台灣問題視為台海緊張局勢中「需要控管的因素」之一。
因此,多項在川普任內的對台政策與立場,可能會在白宮易主後部分改弦更張;雖未必中斷,但進展可能變緩。例如,川普的印太戰略,拜登未必全然埋單;又如,台灣滿心期待的雙邊貿易協定(BTA)、川普承諾的軍購案等,拜登未必收回,但進展可能很緩慢。
之所以出現這種差異,在於相較川普對中採取全然競爭對抗立場,拜登則走傳統外交路線,認為區域安全、貿易、氣侯變遷等問題上,美國既要與中國競爭,確保老大哥地位,又需要中國的合作。
如此狀況下,我們是否可假設:拜登上台對台不利,川普當政,台灣明天才會更好?
答案是未必。
不論誰當選,台灣對美國重要性只會更高
首先,若以為川普主政下的美國,做出多項「不顧北京反對」的對台舉措,單純出自狂人川普個性使然,就可能對美台關係未來發展出現誤判。反之,我們若以為拜登上台後,就會走回與台灣互動總要顧忌中國臉色的傳統老路,也太忽略了近年國際現實已改變。
其實,美國對兩岸政策的轉變,是結構性的轉變,再加上美國國內民情氛圍使然。「這不論川普或拜登上台,都不會改變,」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說。
結構性轉變,早在歐巴馬第二任期就已開始,在川普時代發揚光大。在2017年底、美國發動對中貿易戰之前,台灣就被納入川普政府的「印太戰略」中,被視為重要的戰略夥伴。賴怡忠認為,這是美國政府檢討對中關係後的整體戰略調整,讓台灣之於美國的重要性,從小布希時代「不要成為美中關係的麻煩製造者」,轉而變成戰略夥伴關係。
民情氛圍轉變,則可從民調數據看出端倪。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今年四月發布的民調顯示,美國人受到中美貿易戰和全球疫情影響,有2/3的美國受訪者不喜歡中國,創下2005年執行這項調查以來的最高紀錄。
美國國會也反映了這種態勢。根據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系副教授馬釗統計,今年國會提出涉及(制裁、限制)中國的法案多達390案,是歷任國會的兩倍之多,其中,共和黨人提出高達232案,民主黨人也提出156案,都創下歷屆之最。
「就像美中關係回不去,台美關係也不會回到過去,會一直往前發展,」馬釗分析,美國從政治領導階層、中間知識精英階層,到下層普通民眾,「對台灣都是非常親切的,這(對美國領導人行事)提供了很強烈的民意基礎。」
換言之,以往美國對台灣的「好」,是仰賴個別國會議員、官員的善意與口頭聲援;但,川普執政後,美國對台的「好」,已經藉著法案、政策、民意基礎,發展出制度化的互動。
當然,白宮由誰當家作主,對台、對中政策上,還是會有些許差異。
馬釗指出,拜登走傳統路線,可能給予台灣一些外貿合作、更多安全保障,但不會像川普帶給台灣太多驚喜或驚訝,「就是在『傳統框架』下升級或修正,這傳統框架就包括美中之間的默契:就是,美國可以派一個議員訪台,但可能不會派政府高官訪台;美國可能會賣台灣武器,但不可能派駐軍隊過去。」
至於,川普政府雖然看似對台提出很多承諾、做出高規格措施,但其中有實有虛,「像上次國務次卿訪台,也限制了活動、主題,因為他們知道步伐一下子不能邁太大。」他說。
換言之,不論川普或拜登勝出,下一任美國總統拌炒這鍋美中台「三杯雞」,醬料都會加重台灣這一味,但無論如何,中國這杯老酒的嗆辣味道,始終會牽制著整鍋的走向。

*延伸閱讀
川普和拜登的「領導風格」:狂人對決老江湖
川拜「外交政策」大PK:一個單挑狂、一個揪團控
中國比較希望誰當選?川普拜登「對中政策」比一比
面對疫情兩手一攤!川普擺爛的健保,拜登能救?
川普拜登「講錯話」全集:失言和謊言,哪個糟?
川普拜登「政商關係」全解讀:誰是幕後大金主?
冰火二重天!川普拜登「能源政策」大比拼
黨派、移民、墮胎都成戰場!川拜「種族政策」怎麼解?
核稿編輯:田習如
責任編輯:林易萱
2020美國總統大選,時間就在美國時間11月3日。川普和拜登對決,疫情中的決戰全球關注,從美中貿易戰、對台政策、候選人是否親中到選舉結果對未來全球政治經濟的影響,商業周刊編輯團隊從選前關鍵15天起,天天上菜,帶您輕鬆掌握選戰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