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動物也要被「臉部辨識」!中國打算利用監控科技,提升食物產量

1.中國將其獨領全球的監控技術應用在農場,對動物進行臉部辨識,希望可藉此克服農村人口老化、勞力不足的問題。
2.中國也借助科技之力,推動增加內部食物產能,和控制食品安全。
中國全境設有超過6億台具有臉部辨識功能的監視器,監控技術可說獨步全球,現在這樣技術不只要用在人身上,連「家畜」都將進行臉部辨識。
根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由於農場的商業化,以及規模擴大,但農村又有青壯年外移、人口老化的問題,能從事體力活的人越來越少。中國企業家認為可以將監控技術應用至農村,協助農家紀錄家畜狀況。
動物臉部辨識,協助農場主管理家畜
這款系統是由中國科技公司Beijing Unitrace Tech開發,透過拍攝家畜50張不同角度的照片,記得動物的臉部輪廓和斑紋形狀,建立辨識功能;而且農場主人,也能經由設置在飼料區和擠奶站的監視器,從系統下載家畜的健康、受孕等資料。系統創辦人趙進識(音譯,Zhao Jinshi)說:「我們可以知道牛隻喝多少水,吃多少東西,以及一天進食多少時間。」他表示,人工智慧還可以偵測出家畜的不適徵兆,或是有任何不尋常的行為。
「這套系統讓工作變輕鬆。」中國河北省一位農場管理人何燁(音譯,He Ye)接受採訪表示。他表示,用了這套系統後,他可以隨時掌握農場裡動物的體重,而且如果有牛隻生病或有問題,會自動傳送通知訊息到手機,為他省去很多巡視的時間。
除了這間新創公司,中國大企業也將科技應用在農場中。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就開發「豬隻聲紋」辨識的系統,利用豬的叫聲分辨牠是否生病;購物網站京東則利用人工智慧,研發出針對個別豬隻的餵食模式。
中國藉監控科技,提高食物產能及品質
紐西蘭農業研究機構AgResearch科學家佐貝爾(Gosia Zobel)告訴《華盛頓郵報》,這些技術對農場有益。中國也應用科技,推動增加能供給自己的食物產量。澳洲雪梨大學教授蘇卡瑞(Salah Sukkarieh)說:「這些技術還有個好處是,讓各個農地的都能有最大產量,也降低不穩定性,這對中國來說關係到食安及食物產量。」
例如,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2019年豬瘟爆發衝擊中國,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生豬養殖國,也是最大的豬肉消費國。這時應用在豬圈的聲音和臉部辨識就發揮作用,能幫助豬農隔離病豬,降低飼養成本,增強母豬的生育能力,減少非正常死亡。京東的系統則可以根據相應的生長階段,給豬餵食適量食物。
另外,中國需要糧食的人口占全球22%,但中國境內的耕地只占全球的10%,因此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食物品質和產能,是該國的轉機之一。
(參考來源:The New York Times、Washington Post)
核稿編輯:林易萱
商周大調查

美中關稅陷報復螺旋,6千億美元貿易恐歸零!中小企業「滅絕海嘯」來了?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