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家裡暴動,還是要打中國!川普延後G7峰會,反中新盟友竟是...印度

1.美國總統川普已將原訂下個月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延遲至秋季舉辦,並有意邀請澳洲、印度、南韓和俄羅斯參加,預計藉此機會討論中國問題,試圖組建能遏制中國的新盟友。
2.但美國國內動盪不安,加上歐洲各國不見得會選邊站美國,評論指出,美國盟友的最佳選擇,可能是印度。
美國總統川普周五(5月29日)發表「對華行動」的講話,針對在美上市中國企業、香港特殊待遇等議題,提出一系列的「抗中」政策。此舉是川普本年總統大選重要的「中國牌」,前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方丹(Richard Fontaine)告訴《CNN》:「過去歐巴馬政府對於國外民主、人權相關問題,立場經常搖擺不定,川普能挺身而出是好的。」
豈料這兩天,美國明尼蘇達州黑人被警方殺害的事件,引爆全國性示威與動亂,使這一張「中國牌」一時間變得無人關心。
美國面臨內憂外患,穩定社會固然是當務之急,但中美衝突也是歷久常新的牌局,不可忽視。
延後G7峰會,想連結「圍堵中國」同盟陣線
《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已將原訂下個月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延遲至秋季舉辦,並有意邀請澳洲、印度、南韓和俄羅斯參加。白宮發言人法拉(Alyssa Farah)表示,川普希望藉這次峰會討論中國問題、對外發出美國重回正軌以及經濟復甦的訊息。外界猜測,川普還試圖組建能遏制中國大陸的新集團。過去十年間,中國一直尋求增加對國際多邊組織,像是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的影響力,《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指出,白宮估計,中國至少直接或代理控制著聯合國5個機構。
曾任美國國際組織事務助理國務卿的莫雷(Kevin Moley)說:「在布希執政時期,聯合國機構中根本看不到中國,現在卻到處都是中國的人。」再加上其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是華府不可忽視的存在。
疫情、暴動削弱美國軟實力
川普想積極抗中,美國國內卻動盪不安。明尼蘇達州白人警察執法不當,導致一名非裔男子死亡,此事引發連日來全美多地抗議,甚至爆發打劫商店等亂象。同時,美國疫情也不見好轉跡象,死亡病例衝破10萬人,人民不滿政府抗疫不力,對於重新開放心有焦慮。因為疫情導致失業率飆高,更加劇社會不穩定。北京大學重陽金融研究所院長王文接受《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訪問時表示,美國的軟實力和領導力已受到極大破壞,在全球事務的影響力將被削弱,延後G7峰會,突顯了它還無法控制疫情的弱點。他認為,在這樣的局勢下,美國很難組織針對中國的結盟關係。
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澳中關係研究所主任勞倫西森(James Laurenceson)也表示,各國和中國都有各自的商業利益,很難在孤立和遏制中國上達成共識。
歐洲國家恐成結盟最大難關
《衛報》(The Guardian)分析指出,擴大G7可能是美國打造「沒有中國」的國際聯盟的努力。但G7中的三個歐洲國家,恐是川普最難拉攏抗華的「盟友」。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義大利不僅是「一帶一路」歐盟內的唯一簽署國,就算該國受疫情嚴重衝擊,民調仍然顯示義大利人視中國為最友好的國家,要義大利選擇站邊美國,放棄中義的友好關係,機率甚小。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向來希望歐洲國家獨立自強於美國之外,上台後和美國始終維持只看利害的同盟關係,很難與美國一鼻子出氣,對抗中國。德國也是一大阻礙,報導稱,在德國總理梅克爾拒絕出席G7之前,與川普通話,兩人討論北約、俄德之間天然氣管道、對華關係等議題,雙方有不小的矛盾。
另外,其中具爭議的,莫過於美國想再次拉俄羅斯參與峰會。在目前歐美間裂痕不斷加大的情形下,此舉可能導致一些G7盟國的不滿。因為自從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一直被禁止參加由西方領導的峰會,而且在香港人權議題上,俄羅斯也不和西方國家站在同一陣線。川普去年曾在G7峰會前,提出讓俄羅斯回歸,但德國、英國、加拿大都表示反對。
印度會是美國結盟的最佳選擇?
美國外交學者邁得(Walter Russell Mead)投書《華爾街日報》表示,隨著中美之間形成的新冷戰,印度在這場風暴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一個富裕、強大和民主的印度,將有助於挫敗中國的野心,抵銷中國在中亞、東南亞和非洲的影響力。他分析,過去與蘇聯冷戰時期,美國幫助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復甦是遏制蘇聯的關鍵因素,因此現在美國的外交政策目標之一,應該是幫助印度,縮小它與中國之間的差距。邁得說:「美國透過幫助民主國家,贏得和蘇聯的冷戰,現在是複製成功經驗的時候,印度會是很好的切入點。」
(參考來源:CNN、Reuters、Wall Street Journal、South China Morning Post、The Guardian、Financial Times)
核稿編輯:林易萱
商周大調查

北市新黃金商圈成形!不只中山站,這4站不分平假日消費力都強勁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