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紐時:美國把台灣當作與中國科技戰的「壓力點」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紐時:美國把台灣當作與中國科技戰的「壓力點」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紐時:美國把台灣當作與中國科技戰的「壓力點」

紐時:美國把台灣當作與中國科技戰的「壓力點」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張庭瑋 編譯
商周頭條 2020/05/20
摘要

1.中美緊張再升級,美國瞄準「台灣」公司台積電赴美設廠,禁制出貨給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挑動北京政治、經濟的敏感神經。
2.紐時分析,中美科技戰開打,台灣成為兩國之間的壓力點。

這幾年,川普政府一直因為關稅威脅和貿易協議條款問題,與中國發生爭執。《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分析指出,上週美國採取的兩樣行動,使得兩國之間的經濟緊張局勢再升級,甚至觸及到北京的敏感紅線:它與台灣的關係。

美國挑撥北京政治、經濟敏感神經

台積電是全球領先的晶片製造商之一,該公司宣布,將斥資120億美金,在亞利桑那周設廠。美國官員稱,此舉是將一條至關重要的供應鏈遷往美國的第一步。

另外,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公布最新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宣布只要出售美國技術或設計的晶片給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許可。阻礙了華為和台積電或其他晶片製造商的業務往來。

美國一直在孤立華為,此次讓台積電到美國土地上設廠,加上明確的限制令,另一層意涵是,美國直接挑戰中國企業使用台灣高科技供應鏈的途徑,進而挑戰北京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試圖動搖台灣民主自治的企圖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授普拉斯特(Eswar Prasad)說:「川普政府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挑動北京的敏感神經。這可能會引發中美之間更嚴重的衝突。

中美科技戰開打,台灣是重要壓力點

美國之所以如此積極阻擋中國,目的是打擊中國搶佔5G的領先地位,建立自身從智慧型手機到導彈等各種高科技技術的生態鏈。

在破壞華為取得技術的過程中,川普政府瞄準了一家「台灣」公司,在地緣政治面向上,又補了一槍。長期以來,台灣對於北京和華府都有強烈的政治意義,目前台灣的執政黨相對較親美。

近年來,台灣因為具備半導體高科技的技術能力,又再提升了其戰略重要性,其中台積電為全球科技巨頭生產晶片,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等大公司,都是它的客戶。「台灣擁有最好的半導體製造商,中國自以為它擁有整個台灣。」研究公司桑福德伯恩斯坦 (Sanford C. Bernstein & Co., LLC)半導體分析師拉絲貢(Stacy Rasgon)說。

新的禁令必定擾亂華為的業務。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政策分析師特利奧羅(Paul Triolo)表示:「大部分華為業務的未來,掌控在美國商務部手中。」華為公司並未針對新規定回應,但承認其業務「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華為並非毫無準備,該公司似乎一直在為可能被切斷供應鏈做準備。根據華為的年度報告,截至2019年底,該公司儲備的價值235億美元的成品、零件和原料,同期成長近四分之三。

儘管新禁令的實際成效還不明朗,但傳遞出來的政治訊息是明確的:川普想阻止中國主導未來科技及經濟,將台灣作為一個壓力點。

不再中立的台積電

美國商務部、國務院和國防部的官員敦促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加強政治聯繫,並非新聞。過去好幾個月,台積電都以成本過高為理由拒絕。

但最近允諾設廠,顯然是因為美國提出有關資金的誘因,改變了台積電的想法。

上周五(15日),台積電發言人說,公司看到了「縮小成本差距的可能性」,但拒絕詳細說明。同日的電話會議上,美國國務院一名官員暗示,國會議員已經著手討論刺激半導體業的資金運算。

有分析師則認為,由於中美之間不斷升級的緊張關係,也迫使台積電必須選邊站。根據該公司最新的年度報告,雖然其20%的收入來自中國企業,但有高達60%的北美客戶,孰輕孰重,該公司作出了判斷。

特利奧羅則認為,促使美國官員推動台積電在亞利桑納州建廠的因素,可能是美國想屏除中國對台灣的控制這層擔憂,畢竟台積電的晶片在飛機、衛星和無人機上也有重要的軍事用途。此筆交易真正的目的也可能是要讓台積電成為美國軍方供應鏈中,值得信賴的一員。

(參考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核稿編輯:林易萱

台積電 半導體 中美科技戰 華為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