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中國31條惠台政策,真的讓利嗎?台灣影劇產業將被連根拔起...專家直指3要點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中國31條惠台政策,真的讓利嗎?台灣影劇產業將被連根拔起...專家直指3要點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趨勢中國

中國31條惠台政策,真的讓利嗎?台灣影劇產業將被連根拔起...專家直指3要點

中國31條惠台政策,真的讓利嗎?台灣影劇產業將被連根拔起...專家直指3要點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管婺媛
商周茶館 2018/03/02

二二八紀念日當天,當台灣正悠閒放著國假時,中國國台辦隔著海峽靜悄悄的發佈名為「若干措施」的政策文件,但它卻是自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後,中國對台動作最大的一波「讓利」舉措。

消息一出,不只台商微信群組間瘋傳,台灣文化影視圈業者,也紛紛在臉書轉貼這項消息。

「出招了!條件不錯」「台灣政府如何因應」「真統戰來了!」⋯⋯,幾個文化影劇圈業者,在轉貼新聞時也不忘點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則「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中,洋洋灑灑列出31項惠台政策,涵蓋產業、財稅、金融、就業、教育、醫療與影視文化領域。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說,這套措施「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到底是如何前所未有?最有看頭的重點產業是哪些?執業超過15年、擁有北京大學國際經濟法博士學位、熟稔兩岸事務的理律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蔡步青,提出這波惠台政策中最具突破性的三個產業。

首先,是影劇產業的開放。

蔡步青說,以前中國引進台灣電影、電視劇數量,以及讓台資參與中國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的數量有嚴格控管,「過去有國安考量,設置嚴格,這次算是很大的突破,會對台灣影視產業圈造成很大衝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影劇文化人才這幾年已陸續西進,但這次政策出台,等於是把產業『連根拔起』!」他認為,這也展現了中國對自有影視產業的自信。

第二個具突破性的重點,是這波惠台政策開放台資企業可參與中國基礎建設計畫,以及參與政府採購。例如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等大型計畫,台商有更多切入機會。

蔡步青指出,過去中國雖未明文禁止台資企業參與基建,但各個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通常不會讓台商投標,「以前台商打不進政府採購體系,但,現在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有招標投標,台商都可以參與,不會受到歧視,這已類似國民待遇。」

此外,過去中國不允許台資企業併購或入股中國國企,國企事業對台商而言是「一面死牆」,但這回惠台政策中的第六項,也開放台資企業可透過合資、併購重組等方式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這等於是『開綠燈』了!」他分析。

由於台資企業與中國國企或是建設集團的量體差異懸殊,即便中央政府「開綠燈」,台資企業未必可拼得過中國企業。蔡步青坦言,台灣企業在成本價格、技術方面未必有與中國企業競爭的絕對優勢,但中國願意讓利,對許多在國內面臨基建項目逐年減少的台商來說,或許仍可以小包的承包方式,參與中國一帶一路等建設。他也建議,中國在能源建設上如太陽能、風能等,潛在市場仍大,相關台商或許可著眼於此。

第三部分,則是對台金融機構的開放。包括讓台灣金融機構可參與小額支付服務、徵信服務,並與中國金融機構合作提供貸款等。

蔡步青說,以參與小額支付來說,這部分中國尚未開放給外國銀行,「這次開放台灣金融機構可進入,等於是給予準國民待遇的優惠,給了台灣金融機構更多『想像空間』,服務業務更廣更大。」

至於其他領域,例如開放就業,中國這次則是在過去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放寬執業資格。如醫療服務,過去就已允許台灣醫師赴中短期就業,或是申請臨時執業資格。

在就業部分,他認為,同樣延續以往政策方向,目前出台的幾項措施,如「千人計畫」、「萬人計畫」等,其實早前已都開放,比較具宣示性效果。至於,開放台灣科研機構、高等教育機構參與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則較具新意,「這等於鼓勵台灣科研機構跟高等院校,可以參與中國重點國研發計畫,且享有同樣的獎勵與補助。

「顯然國台辦已經有研究過台灣民情,針對性更強了,不可小覷!」蔡步青說,從整體面來看這次的惠台政策,可發現所有優惠措施都符合中國對台「一代一線」—要「加強與台灣基層一線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的目標,包括,深化台灣企業投資並去除投資障礙、經濟文化交流更為開放,以及就學就業優惠等。

「這回31個措施由中央頒行,明顯的就是針對台商、文化圈、學生的全面性政策。」他說。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台北捷運五大熱門站,消費力強勁!您最常去商圈消費的類型是?
台北捷運中山、北門、國父紀念館、南京復興及松山5大站,不分平假日皆展現強勁消費力。國父紀念館站受惠於誠品松菸、大巨蛋開幕,平假日停留超過30分鐘人潮近7成。
1. 百貨購物與時尚服飾
2. 餐飲美食與咖啡輕食
3. 藝文娛樂與休閒活動
4. 交通通勤與生活日用品
5. 住宿與商務洽公相關消費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北市新黃金商圈成形!不只中山站,這4站不分平假日消費力都強勁
中國對台政策 準國民待遇 影劇 政策 一代一線 惠台31條內容懶人包 讓利
商周茶館
商周茶館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每個星期四,熱騰騰的《商業周刊》準時上架。一周出刊一次、一年有52個星期;可是,還是有好多採訪幕後,還有好多現場第一手觀察,還有好多只有記者才看得到的小花絮,在一年一萬多頁的紙本雜誌上,你看不到。《商周茶館》開張,吃完了雜誌主菜,再來茶館喝喝茶;商周記者們把藏在報導背後的許多小故事,和讀者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