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封面故事
一召喚,全宇宙都來幫你!AI工具實戰36技,上班族立變超搶手「十倍速人才」

1. AI秘書、AI顧問大爆發!信件自動生成秒回、把各國影片摘成文字、文章秒變知識圖表⋯這次還沒追上,恐被淘汰?
2. 台灣有人開始大裁員、有人廣設種子部隊、還有「CEO分身」出沒⋯看台灣大、台新金、Whoscall推手等公司如何導入AI啟動轉型,用它打造企業第二大腦!
3. 36項AI實戰工具,幫你職場戰力增10倍!從入門到進階,專家手把手教戰,菜鳥也能一次就上手、成為AI海嘯下的大贏家。
一覺醒來,這個世界改變不只一次。
短短11天內,就有至少16項重磅AI產品或功能發布,Open AI、微軟、Google、輝達、Adobe⋯它們的產品快速迭代,等於平均一天翻新1.5次,應用也百花齊放。
商周一個多月前,推出《當AI像9歲孩子一樣聰明》專題,當時9歲的AI小孩,如今似乎已光速演化成「全能助理」⋯,相較一個月前,AI已擁有全然不同樣貌。
光速演化的AI海嘯來了!
只要一召喚,萬能秘書、「CEO分身」全現身
今天生成式AI的發展,不但讓AI物種大爆發,也讓個人與企業,進入加速演化、淘汰的階段。
此時的你,是否焦慮爆表?新功能日新月異,永遠追不完?B公司推出與A公司類似的AI產品,我要轉台嗎?聽說C公司也會有類似產品,還是我該等一下?
個人擔心被AI海嘯殲滅,企業更陷入生死存亡恐慌。想一想,這些問題或許難解,卻未必複雜。
勤業眾信數位轉型服務負責人溫紹群點出一個關鍵:「怎麼用很重要。」畢竟AI的本質還是工具,工具可以用來加值,但不會無中生有產生價值。
如何用AI工具打造第二大腦?
回到基本功,先想客戶要什麼、產品要什麼
比起將資源和心力,大量投注在探索工具與鑽研技巧,真正決勝關鍵還是回到核心基本功,也就是個人知識要足、企業數據要夠扎實。
台灣IBM公司技術長莊士逸表示,「AI這件事情絕對不是我要做AI就馬上做AI。」他說:「某種程度你要回去看我有沒有本錢做AI。」
以AI行銷科技公司iKala為例,他們不論是在產品開發或客戶服務產生的產業知識,都有數據留存,而且是經清理過,電腦可以直接讀懂,可做為AI訓練來源的結構化資料。
「GPT這個模型是可以吃這些東西,吃了就有這領域的知識,變成你公司的大腦。」iKala執行長程世嘉表示,他們藉由這樣的方式,已經練出專屬於iKala的企業客製化AI大腦。
他們也將這個企業大腦應用在組織內部,做為企業典藏智慧,提升整體生產力的一種方式。甚至,他們也計畫打造「程世嘉的AI分身」,未來新進員工對於公司大小事,都可以直接向執行長發問,每個員工也隨時可以和執行長展開一對一對談。
個人用AI為自己打造第二大腦,兩腦並用,可以讓工作效率翻倍;企業打造AI大腦典藏智慧,則猶如獲得一位學識、經驗豐富,並且還在持續學習成長,且永不疲累,永不退休的AI前輩。
世界級AI專家,史丹佛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李飛飛認為,在AI的基礎之上,最終要問自己的問題是:「你需要什麼?你客戶要什麼?你產品要什麼?」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認為,這個時候,了解客戶需求比了解工具更重要。
在這個仍在高速變化、混沌不明的時刻,台灣有一群企業已開始行動:
科技公司執行長用AI每週寫信,加速同仁創新、台灣大養出30人種子部隊改造全公司、台新金設「翻譯官」,打破轉型抗拒⋯
當信件自動生成秒回、幫找工作還模擬面試的AI秘書、AI顧問已無所不在,該如何讓自己的職場戰力大增10倍?本期AI實戰36技,將手把手帶你從入門到進階,打造專屬特助、快速槓桿AI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