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只剩搭大眾運輸要戴口罩?指揮中心:參考韓國作法,詳細規定2/2公布

1.行政院長陳建仁1月31日上任,首要任務是疫後復甦,具體政策作為是普發6000元現金的疫後特別條例草案,以及放寬口罩等疫後生活新措施。
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擬口罩防疫措施鬆綁,指揮官王必勝31日表示,將參考韓國作法,即室內免戴口罩,但搭乘大眾運輸、出入醫院例外,稍晚跨部會討論,定案後再公布。
3.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室內口罩鬆綁還有部分細節需要修正,預計將於2月2日記者會公布。
室內口罩鬆綁預計本週公布,行政院、疫情指揮中心31日傍晚與教育部、交通部等進行跨部會討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還有部分細節需要修正,預計將於2月2日記者會公布。
行政院長陳建仁走馬上任,首日公開行程赴立法院與疫情指揮中心,凸顯新閣新挑戰是疫後復甦,具體政策作為是普發6000元現金的疫後特別條例草案,以及放寬口罩等疫後生活新措施;為此,陳建仁1日將親自拜會立院所有朝野黨團,展現誠意尋求支持。
疫後復甦是陳建仁新閣的新挑戰,內政部長林右昌31日透過臉書強調,疫情期間台灣總體經濟表現亮眼,但中小、微型企業損失慘重,也讓貧富差距變大、社會相對剝奪感變大;他認為,這才是民進黨去年底敗選,最重要的政經與社會因素。
為此,新台幣3800億元的「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正是疫後復甦的最重要政策手段,但目前處於立法院協商期,讓行政院對普發6000元的既定政策,由最樂觀的2月底、3月初,往後延至4月。
再看行政程序,特別條例通過後,須等總統公布3天後正式施行,接著政院要通過特別預算,行政院長赴立法院備詢,再經立法院審查特別預算後,才能運用相關預算進行普發6000元等施政作為。
對政院來說,疫後特別條例不單只有普發現金,還包括挹注全民健康保險基金、減輕居住負擔及提高居住品質、加強照顧弱勢族群及提供關懷服務、擴大公共運輸補貼,以及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等9類用途;在立院卡關越久,將讓政府缺少因應景氣不被看好的施政手段。
政院官員指出,院長陳建仁首日拜會立法院與疫情指揮中心的主軸只有一個,就是要確認政府能如何協助民眾進入疫情後的生活,而疫後特別條例包含協助產業、及受疫情衝擊的民眾,的確是疫後生活關鍵的政策之一。
至於口罩禁令是否解除等疫後新生活措施,政院官員表示,新內閣必須面對疫後生活,陳建仁今天聽取報告後,已請指揮中心做相關擬定,主軸是放寬包含口罩的相關措施,但必須配合對整體疫情的監測才能做適度的研議,陳建仁預計這週會再聽取指揮中心說明。
王必勝:室內口罩鬆綁將參考韓國作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擬口罩防疫措施鬆綁,指揮官王必勝31日表示,將參考韓國作法,即室內免戴口罩,但搭乘大眾運輸、出入醫院例外,稍晚跨部會討論,定案後再公布。
國內新冠疫情防疫措施將陸續鬆綁,王必勝表示,雖然1月31日單日新增本土個案突破3萬例,但評估可能與遞延通報有關,2023年農曆春節連假10天很長,疫情勢必出現反彈,規模多大、多長是未來觀察重點,評估不會太長,高點也不會太高。
韓國自30日起解除室內配戴口罩義務,但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出入醫療機構等高感染風險場所例外。王必勝說,台灣室內口罩鬆綁方向會跟韓國比較類似,相關細節將在跨部會議開會討論,將會有強制配戴口罩場所,其他場所也會有建議配戴場合。
有醫師建議口罩鬆綁,可能需要評估民眾近半年疫苗追加劑接種率,王必勝表示,近期追加劑接種數量加上自然染疫人數,推估社區群體保護力約有5至6成。防疫政策鬆綁,循序漸進開放,不會一次性開放。
責任編輯:陳瑋鴻
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