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港版國安法7月1日上路!回歸中國23週年,自由生活卻再也「回不去」了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港版國安法7月1日上路!回歸中國23週年,自由生活卻再也「回不去」了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港版國安法7月1日上路!回歸中國23週年,自由生活卻再也「回不去」了

港版國安法7月1日上路!回歸中國23週年,自由生活卻再也「回不去」了
過去一陣子的香港街頭,是這群15、16歲學生最慘烈的社會公民課。每回抗爭,他們的老師(中)都跟著在現場,「很怕他們受傷,只能陪著他們走。」 (攝影者:陳宗怡)
撰文者:張方毓 編譯
商周頭條 2020/06/29
摘要

1. 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秘密將審議港版國安法加入議程。外界推估,港版國安法會在30日表決後加入《基本法》附件三,不晚於7月1日生效,而北京中央派駐香港的國安公署也將同步掛牌成立。

2. 港版國安法施行下,北京將在香港成立委員會、國安公署辦公室、獨立拘留機構,得以從中央派人監督香港政府。

3. 日後,中國當局將可以對案件行使管轄權,這意味著,某些案件將引渡到中國本土受審,香港司法獨立性將不復存在。

一個月前,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無預警宣告將透過中央審議港版國安法草案,後續幾乎無異議通過;一個月後,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秘密將審議港版國安法加入議程。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指出,通常人大常委會兩個月才開會一次,上一次開會剛於6月20日結束,才隔一個禮拜,28日又再度展開為期3天的新會期,顯示北京想要趕快通過港版國安法,趕在香港主權移交23周年的7月1日之前。

自2003年香港50萬人上街反對23條立法以來,每年,香港民間都會發起71大遊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香港蘋果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表示,港版國安法會在30日表決後加入《基本法》附件三,同日在香港刊憲(公告),不晚於7月1日生效,而北京中央派駐香港的國安公署也將同步掛牌成立。

港版國安法將如何實施?

雷厲風行開會、表決的背後,港版國安法實際內容到底為何,卻模糊不清。6月20日,中國官媒《新華社》的確釋出部分內容,表示北京將會在香港成立國安公署辦公室、委員會。

委員會將由特首擔任主席,並由北京指派一位顧問。林鄭月娥表示,她同意委員會的必要性。根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香港保安局局長指出,新委員會將具備情蒐以及調查的能力。除此之外,由北京派駐的國安公署也將在港設立,負責蒐集及分析情資,以及監督香港政府的工作。

更重大的是,港版國安法施行下,香港司法獨立性將不復存在。如果港版國安法與現行香港法律相衝突,將以港版國安法為準。香港特首將可以指定特定法官審理國安案件,另外,在「特殊情況」下,中國當局將可以對案件「行使管轄權」,這意味著,某些案件將引渡到中國本土受審。從去年6月開始,香港為何大規模抗議《逃犯條例》,就是因為反對北京擅自引渡,而現在港版國安法將代為實現《逃犯條例》的目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華早報》進一步披露,知情人士表示,北京將在香港成立獨立拘留機構,嫌犯將被拘留在這個機構裡審問和調查,而非一般的警察局。另一消息來源指出,在當局認為適當的情況下,在移交給指定的法院前,嫌犯將被拘留「一段時間」。紐約大學教授柯恩(Jerome Cohen)擔憂,在香港的案件審判將越來越像中國,嫌犯在正式受審前,將被無限期拘留長達數月,直到正式上法庭受審,而且拘留期間可能無法對外通訊聯繫。在過去,香港警察拘留嫌犯直到釋放或送審的時間,通常不超過48小時。

香港人悲嘆「沒希望了」

雖然北京和香港政府紛紛保證,會延續無罪推定和人權保障措施,並且只會影響到「一小部分」案件和「少數」行為,但何謂會被引渡到中國的「特殊情況」等細節都沒有清楚定義。柯恩批評,港版國安法的存在,就是最直接毀壞人權保障的元兇。就連林鄭月娥本人都表示,中央沒有給他們看法案細節,顯示出:北京說了算。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雖然許多香港抗議者表示會繼續爭取民主,但也開始表露絕望和苦澀的感受。一位26歲的行員葉吉姆(音譯)去年曾因參與抗議被捕,他誓言將「繼續保持憤怒」,但也坦承:「沒希望了...我們正在等待死亡。」

許多人開始使用VPN匿名上網、刪除社群貼文或是更換使用者名稱。另一位抗議者何席娜(音譯)表示:「他們可以用任何原因指控你...為了我的小孩,我不認為我會繼續抗議了。我覺得很糟,但這太不安全了。」

今年,香港警方禁止71大遊行與集會,港府政務司也以疫情為由不豁免遊行,發起遊行的民間人權陣線表示將提起上訴。這是第一次香港禁止71大遊行。

對此,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表示,華府對中國共產黨現任及前任官員祭出簽證禁令,作為懲罰。然而,依據中國近期難以阻擋的行動軌跡,更多的譴責、懲罰顯然沒辦法改變越來越極權的北京政府。未來,香港人要留下來,或是前往台灣或是英國其他國家,將是艱難且痛心的抉擇。

(參考來源:The GuardianThe New York TimesSouth China Morning PostBBC

核稿編輯:林易萱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面對中國積極挖角台灣科技人才,您認為政府最應該加強哪方面的措施?
台灣的生意,變美中的戰場!前總統蔡英文定調,防制中國挖科技人才是國安重要議題。4年修7法令、設台積電條款防堵中企...更多請見相關報導。
1. 強化法規的處罰力度
2. 提供租稅、獎勵等誘因留才
3. 加強國安宣導,提升人才警覺性
4. 加強政府查緝力度
5.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科技匪諜戰在台上演!台積條款入國安法、2000個探員全台「獵狼」大揭密
七一遊行 香港 港版國安法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