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NVIDIA營收連四降,最佳CEO黃仁勳的麻煩到底出在哪?

1. NVIDIA第三季財報出爐,營收較去年同期,已經是連續4季下降。
2. 面對硬戰,執行長黃仁勳發出豪語:NVIDIA已轉型成軟體公司!
繪圖晶片龍頭輝達(NVIDIA),上週公布第三季財報,營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這已是連續4季下降。財報表現落漆,甫被選為「最佳CEO」的執行長黃仁勳,肩上究竟擔著多少挑戰?而他的應戰策略,竟然是:轉型為軟體公司!
輝達過去一年真的過得很不好。德銀(Deutsche Bank)最近一篇研究報告指出,過去一年的眾多營運困境中,最嚴重的就是,加密貨幣挖礦需求銳減。
挑戰1:加密貨幣挖礦潮的「宿醉」
「加密貨幣狂歡後的宿醉,持續的比我想像中的還久。」黃仁勳去年曾無奈的在電話法說會上表示。
由於繪圖晶片特別適合用在加密貨幣「挖礦」,在2017年底到2018年初之間,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價格狂飆,導致晶片需求大增。《CNBC》報導,當時配備高階繪圖晶片的顯示卡,在市面上甚至一卡難求,讓股價已經被AI(人工智慧)晶片題材拱高的輝達,在去年10月1日達到股價巔峰289美元。
然而,危機就藏在繁榮中。去年底以來,加密貨幣挖礦潮退去,加上遊戲業務需求不振,讓輝達營運陷入低潮。
挑戰2:金雞母遊戲業務疲弱不振
《彭博》(Bloomberg)分析,輝達的個人電腦用繪圖晶片,在專業電競玩家間獨佔鰲頭,這群人願意在電腦配備上投資大把銀子,讓輝達荷包賺滿滿。然而,今年AMD(超微)發行了更經濟實惠的繪圖晶片,威脅到輝達的優勢,讓其遊戲方面業績復甦速度低於預期。
輝達公布第三季遊戲類(含加密貨幣)營收為16.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6%,佔公司營收比重,也從以前的約6成,跌到55%。
於是,接下來的復甦成長引擎,希望就寄託在AI晶片市場了。
挑戰3:AI晶片市場百家爭鳴
《紐約時報》分析指出,過去三、四年以來,黃仁勳成功將公司業務從遊戲拓展到AI,讓原本只用於遊戲的繪圖晶片,成為AI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時不可或缺的晶片,被用於從大量文字、影像、語音資料中,「訓練」找出共通規則,是AI雲端服務資料中心(Data Center)的大腦。
然而,資料中心的大型客戶、營運商也紛紛切入研發AI晶片。Google已發布了三代自家AI深度學習晶片,包括阿里巴巴、亞馬遜、臉書也都鴨子划水著手開發類似晶片。大咖競爭者環伺的狀況下,輝達這塊市場已難逃被分食命運。而過去4季輝達來自資料中心方面的營收不佳,原因也包括,客戶擔心全球經濟放緩,而暫停投資。
為了維持優勢,輝達今年3月以公司史上最大金額的收購案,揭開了業務轉型計畫,用總價69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100億元)收購以色列晶片公司Mellanox。Mellanox擁有的技術,能加快繪圖晶片與資料中心其他設備之間的傳輸速度,此舉代表,輝達深知,在資料中心領域,自己的強項只在繪圖晶片,必須補足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能力。
《CNBC》報導,分析師普遍認為,僅管遊戲方面營收在短期間內難大幅反彈,但輝達資料中心業務,在第四季的表現值得期待。
黃仁勳:輝達已轉型成軟體公司
早在2016年,黃仁勳就開始將輝達稱為「一家AI公司」,之後並多次在公開場合強化這一定位。如今,他讓這個定位更上層樓。
黃仁勳在上週的電話法說會中首度指出,輝達不只是一家晶片公司,更已轉型為軟體公司。因為,公司切入的AI、資料分析、機器人、自駕車,還是遊戲、雲端繪圖運算等業務,都必須從功能強大的軟體起步,本來就不能只靠硬體來發揮性能。
「我們也是一家平台公司,」他強調,輝達不只具備軟體能力,所推出的解決方案平台,也廣泛受到代工廠、雲端服務業者歡迎。「身為一家有軟體實力的平台公司,毛利自然可以隨著時間逐步成長。」他自信地說。
這說法頗獲分析師埋單。落漆的財報發布後,分析師大多維持對NVIDIA的買進評級,多家券商如瑞銀證券(UBS),甚至還上調目標價。
「繪圖晶片的應用領域,未來5年只會增、不會減,輝達手上的籌碼還很多,」知名投資分析網站《Motley Fool》甚至喊出,管它遊戲市場什麼時候復甦,只要看看雲端、AI運算能在各行業帶來的顛覆,想想自駕車、語音辨識的商機,長線並沒有看淡的理由。
這也解答了一個奇怪現象:明明連四季營收表現不佳,輝達今年以來股價卻大漲50%,勝過同期間S&P 500指數的24%漲幅。甫獲《哈佛商業評論》(HBR)選為年度最佳CEO的黃仁勳,果然非浪得虛名。
核稿編輯:蔡靚萱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